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精選14篇)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3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執教人:董維娜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二冊12課《陳毅探母》,課文講述陳毅回鄉看望生病母親的故事。課文記敘陳毅在母親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陳毅對母親的無比敬愛之情。課文語言質樸自然,濃濃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兩幅插圖緊扣課文內容,以片斷特寫的方式,再次凸顯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對課文理解內化。
教學目的:
1、知識技能目標:
(1)會讀會寫9個生字,只認不寫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會用“一邊……一邊……”說一句完整的話。
(2)激趣引思,促進學生個性化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閱讀快樂,形成閱讀欲望。
(2)品讀悟情,感受并踐行敬母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會讀會寫9個生字,只認不寫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一邊……一邊……”說一句完整的話。
(2)品讀悟情,感受并踐行敬母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個威風凜凜的將軍是誰嗎?
(出示詞語:陳毅,讀準字音)
2、陳毅爺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解放軍的高級將領。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過上海市市長、中共副主席等職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陳毅爺爺的一個小故事《陳毅探母》。(讀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題目中的“探”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自己小生的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討論。(出示詞卡:探望)
請同學們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了,句子讀通順了,遇上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自瀆情況:
母 元 故 鄉 少 今 應 該
母親 元帥 趕 故鄉 看望 細心 詢問 病情
洗衣服 談家常 從小到大 今天 應該
三、品讀析句,精讀感悟,領會課文情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陳毅爺爺要回家探望母親,課文第一自然段就寫到了。(出示)指名讀。
2、這一段雖然短,生字新詞卻很多。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老師的嗓子也癢了,讓我先來讀一讀這一個自然段好嗎?(師讀,故意漏掉“趕”字)
4、學生質疑。為什么“趕”這個字不能少?讀讀,體會一下。
5、討論后小結:不是一般的“回去”,而是“趕回故鄉”。陳毅爺爺知道自己母親病了,心里多么著急呀!他希望自己能盡早到達故鄉,看到母親,了解母親的病情。(指導用著急的語氣讀好詞語:趕回故鄉。)
6、齊讀第一自然段。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7、陳毅是國家領導人,平時工作非常忙,也非常累。但當他知道母親身患重病時,馬上不顧自己勞累,趕回故鄉去探望,這一份孝心多令人感動呀!而他們母子間那濃濃的親情,我們到下一堂課再來進一步體會。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陳毅好不容易趕到家,進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2、文中哪些詞語表現出陳毅對母親病情深深的關切?(“一……就”、“拉著……”、“細心的詢問”)
課件出示句子:
3、句式訓練:“一……就”,表現了陳毅很著急,你平時急著干某事的時候就可以用上這個詞,誰來用這個詞說個句子?
4、詢問完母親的病情后,他又干了什么事?齊讀第二句話。(洗衣服,談家常)
這兩件事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嗎?(不,同時做的)
師:對了,兩減事可以同時進行,我們就用了“一邊……一邊……”把它們連起來。下面請同學們想想,在我們平時的活動中,哪些事可以同時進行?
5、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誰會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三)、學習最后一段
1、陳毅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體現了他的孝心。母親可感動了,聽聽他們之間在說什么?誰來讀一讀?(分角色)
評:你認為這個同學扮演的這個母親(陳毅)象不象?為什么? 從母親(陳毅)的形象,語氣及心情來引導讀出角色說的話。抓重點詞: 也……還……快別這么說不知道多少次應該的
(四)聯系生活,個性解讀,升華課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結合生活實際,再說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內相互交流。
教師小結,同學們,陳毅爺爺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人,還是一個懂得尊敬孝順長輩的人。我們呢,我們是否在生活中也孝順我們的父母呢?今天,就請同學們在課后把課文讀給自己的家長聽,并且幫自己的家長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板書設計:
趕回
細心詢問
陳毅探母 孝順
洗衣
應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2
一個理想的課堂應該能聽到學生的聲音——《陳毅探母》。
教學內容
【感謝您瀏覽!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陳毅探母》。
建議思考的問題
1.怎樣面對學生在課堂上說“不”?
2.調動學生主動性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3.第一范文上該體現“現實主義”還是“人文主義”?
案例描述
左右為難
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就撞上了大刀闊斧的課程改革。教師要從原來的主導者、指揮者轉變成服務學生的組織者、參與者,第一范文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必須堅持個性化表達、激發創造精神,等等。這一切都讓我對教書育人充滿了思索。如何讓只有六歲的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又具備現代文明素質,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學習,就成了大多數教師左右為難的一件事。
“我知道陳毅”
今天早上的第一節課就是語文,校領導要來聽課。為此我精心準備了一節常規課《陳毅探母》,光那一疊的字卡和獎品就讓我昨天忙到半夜。我對這堂課沒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兩個插嘴的和唱反調的。伴隨著上課鈴,我提起精神小心謹慎地走進了課堂。
剛走進教室,就聽見班長祝瑩月帶著全班哇啦哇啦地讀書聲,看來課前準備就緒,我心中一陣暗喜。再看看學生們,一個個瞪著圓溜溜的眼睛盯著我,好像已經意識到這堂課絕不能胡來,這讓我放心了許多。
開課不到5分鐘,在引出課題時,我給全班提了一個問題:“你們對陳毅了解多少?”這問題仿佛一滴水掉進了滾燙的油鍋,教室里頓時喧鬧起來,這勢頭讓我感覺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兩個學生發言后,還有好幾個學生不肯“罷手”,我知道,這必然會誤了主要任務,于是開始用眼神、手勢來提醒他們:“就此算了吧!”可學生哪里顧得了我的想法。而我呢,為了貫徹“服務學生”的宗旨,不得不聽他們講了一段段陳毅的簡介。
“小大人”張紫貽說:“陳毅是四川人,是共產黨員,當過副總理、外交官和上海市市長!”那口氣得意得好像在說他爹。“大喇叭”李子晗說:“陳毅是我國十大元帥之一,是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被稱為‘文武全才’!”“小靈通”田萌甚至說:“我還知道他的一個小故事,想講給大家聽!”接著娓娓道來。我心中焦急萬分,后悔不該布置收集陳毅資料的作業,看這情景,再不剎車就沒救了。我借評價學生之機把話頭一轉:“小朋友們說的都是陳毅馳騁沙場的豐功偉績,可你們知道嗎?在家中,在年邁的母親眼里,他又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我們來一起讀課文吧!”我暗自嘆了一口氣——終于完成導入了。
“我有不同意見”
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孝順”一詞,“請小朋友自由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然后談談你從哪里看出陳毅很孝順?”話音剛落,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幾個讀書快的學生一會兒就搶著舉手回答,大家你來我往、互相補充,說得頭頭是道。最后,我總結性地接過話題:“是呀,你們看書上那幅圖,陳毅元帥非常擔心母親的健康,非常關心母親的病情!”我似乎已進入狀況,開始和學生自然交流了,正在我以為可以順水推舟的時候,“小炮筒”田楊嚷開了:“我不同意!我有不同意見!”這叫我如何是好!“這冷水潑不得”,我這樣告訴自己。只見田楊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陳毅一點也不擔心母親,圖上畫著他的表情是笑瞇瞇的,非常開心,他希望母親生病。”在我想來不成問題的問題,竟成了學生理解課文的絆腳石,這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
這時我看到一向不愛發言的張詩琪舉手了,心頭一喜,立馬把機會給了她,她站起來大大方方地說:“陳毅元帥難得回家一次,見到母親能不高興嗎?”我贊許地點點頭,看到了她臉上少有的得意神情。
接著,特有人情味的楊天碩也站起來為陳毅元帥打抱不平:“病人生病本來就很痛苦了,如果你多對她笑,就能讓她忘掉痛苦,這樣,病會好得快些。”我豎起一個大拇指夸他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學生,他滿意地笑了。
我再看看田楊,他若有所思的樣子,似乎沒有剛才那么咄咄逼人了。誰知他眼前一亮,又站起來發問了:“陳毅的母親是裝病!”這話把全班給怔住了。也許是田楊的再三刺激給了我靈感,我突然意識到這將是引導學生體會母子情深的切入口,于是追問道:“為什么?”“她也是笑瞇瞇的,一點也不像有病!”只見“評論家”張玄奧站起來反駁道:“母親在病中沒人照顧,看到兒子從老遠趕回來看她,她能不開心地笑嗎?”“插嘴王”胡成蹊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喊道:“媽媽想念兒子是人之常情,陳毅的母親看到兒子,病就好了一半了,他就是媽媽的靈丹妙藥!”我萬萬沒想到這回胡成蹊插嘴插出了彩,“你真能理解媽媽的心情!”我微笑著表揚他,大家也都默默地點點頭,田楊被說服了,像一只泄了氣的皮球,可我認為他更充實了。
“書上錯了!”
終于進入到最后一段的教學。
首先我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巡視過程中,“個性派”胡睿佶突然拉住我衣袖說:“劉老師,書上錯了!”我好奇地追問,只聽他振振有詞地說:“這里用‘你’太不尊重母親了,應該用‘您’。”我望著書上陳毅說的那句“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意味深長地點點頭,“有道理,我還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自讀結束后,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給全班探討,大家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習委員蒙心田的話最有說服力:“‘您’是對長輩的稱呼,這樣能表達陳毅元帥對母親的敬愛之情。”在大伙的意見達成一致之后,我大力表揚了這個敢于挑戰書本的學生,全班同學都為他鼓掌,他得意地笑了,那是麥哲倫發現新大陸的欣喜表情。
接著,我讓學生拿出鉛筆,當堂把“你”改成“您”。在學生動筆的過程中,我又發現有的學生把這一段中所有的“你”都改成了“您”,包括陳毅母親說的那句“你也五十多歲了,還替娘洗衣服”中的“你”。我立馬又把這個“你”字提出來給大家討論,反對的學生很多,理由也很充分,連一向害羞的張磊也藝高膽大起來:“長輩對晚輩說話時用‘你’,這里改成‘您’不是弄反了嗎?那會鬧笑話的。”看到他們能自主地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我覺得輕松自然了許多,學生們也在主動自覺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陶冶了情操。
最后,課文在學生們有感情的朗讀聲中結束了。
課后反思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呼聲。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于駕馭學生的主動性并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獲。機遇和挑戰并存,別怕聽到學生們說“不!”
這節課上,我最擔心的插嘴和唱反調的情況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當時的我確實很焦急,然而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掐斷這根激起全體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導火索,因為我知道:一個理想的課堂應該能聽到兒童的聲音。有問題才證明在思考,有討論才證明在探究。兒童喜歡隨心地去接受知識,這是他們的天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認為,第一范文既要成為學生傳承文化的接力賽場,又要能讓學生在馳騁中逐漸激發自我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因此,“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必須緊密結合起來,在一張一弛中牢牢把握住第一范文的性質。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育目的的途徑。這節課中,我試著給了學生更多的發言權,甚至是可以完全沒有老師的生生直接交流,漸漸地,課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動了起來。這種學習方式不再是被動、封閉、接受性地學習的一種補充,更不可能是傳統課堂教學的“調料”和“興奮劑”,而是一種學習的革命,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轉變。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3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濃濃親情,懂得要像陳毅那樣孝敬長輩。
二、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生字,并會寫。
三、教學準備:
教學軟件、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 兩教時
第一教時
一、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親情。
2、學習生字詞。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親情。
三、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陳毅探母
2、指名借助拼音拼讀課題,用課文中的詞語講“探母”的意思。
3、簡介:陳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等職務。
4、過度:陳毅,是一位元帥,國內外知名的革命家、軍事家、外加家。他對帶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的呢?
(二)初讀課文
1、輕輕讀課文,讀后仔細看書上的插圖,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是圖上內容的,把他們畫出來讀讀。
(1)寫第一幅圖的句子是: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的床前,拉著她的手,仔細地詢問病情。
學生發言后,指名朗讀。
(2)寫第二幅圖的句子是:他打來一盆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
指名朗讀。
2、再次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借助拼音自由拼讀,并想一想他們的意思。
(1)揭示生字詞。
母親元帥故鄉多少今天應該陳毅探母詢問一盆五十歲替
(2)指名拼讀生字詞。正音。重點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陳探
后鼻音:鄉應
(3)有哪些生字詞的意思已經懂了?同做交流。
(4)默讀課文,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三)講讀課文
1、出示練習題,要求口頭填空。
(1)第一自然段寫陳毅元帥知道母親生病后,( )。
(2)第二自然段寫陳毅( )詢問母親的病情,替母親( )。
(3)第三自然段寫陳毅說,替母親洗衣服是( )的。
自由讀課文,試填試答,同座互相交流。當眾填空。
師生評議。
2、師:陳毅元帥是很孝順的,請畫出課文中寫陳毅元帥孝順母親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要畫他們。
指名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3、繼續自由讀課文,讀后口頭填空。
陳毅元帥知道母親生病了,立即( )。一進家門,就( ),還替母( ),他是一位( )。
(板書:孝順)
(四)布置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一、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新詞,會正確書寫。
三、教學準備:
教學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詞:
故鄉 母親 多少 應該 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頭填空:
(1)( )進家門,陳毅( )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 )地( )。
(2)陳毅元帥( )多歲了,還替母親( )。
3、寫出意思相反的詞:多( ) 小( )
4、指名讀課文。
5、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二)寫字指導
1、記憶字形。
揭示本課生字,自主學習,看誰能夠想到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結合學生發言,歸納記憶字形的方法。
(1)猜字謎:少
(2)部件法:元 故 鄉 今
(3)換一換:該
(4)減一減:母
2、指導寫字。
(1)自主學習,看看寫這些字的注意點是什么?
(2)學生發表意見后,提醒:
“元、少、今、母、鄉”都是獨體字。
“應”是半包圍結構。
3、學生描紅。
(三)布置作業
1、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單人旁( )
言字旁( )
人字頭( )
2、抄寫生字詞。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
趕回
細心詢問
11、陳毅探母 孝順
洗衣
應該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4
這是一篇情感較為深厚的文章,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現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但是以現在孩子的'情感經驗,很難體會到陳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課前我就布置學生回去讀熟課文,在讀中感悟,先體會體會文章的情與理,這是預習作業。教學中,我首先介紹了陳毅元帥的生平,讓學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十大元帥之一,是個很偉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讀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充滿了陳毅和母親之間真摯的感情,因此,教學中,我就抓住學生預習的這一有利條件,教學時,還是利用反復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來讓學生體會,其次,讓學生來觀察書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并分角色朗讀來仔細體會字里行間的母子親情。課文中有兩個關聯詞:“一……就……、一邊……一邊……”我在教學的時候也特別注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這兩個詞說話,既抓住了關鍵,又拓展了思維,從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這樣指導造句易懂、會用,學生學得較扎實。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9
個性解讀,品讀悟情——《陳毅探母》教學設計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一、教材簡析
蘇教版第二冊11課《陳毅探母》,課文講述陳毅回鄉看望生病母親的故事。課文記敘陳毅在母親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陳毅對母親的無比敬愛之情。課文語言質樸自然,濃濃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兩幅插圖緊扣課文內容,以片斷特寫的方式,再次凸顯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對課文理解內化。
二、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理解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創設情境,讓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充分對話、互動,從而達到感悟升情,實現閱讀成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會讀會寫8個生字,只認不寫8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自主合作,實現對課文的認讀。
(2)激趣引思,促進學生個性化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閱讀快樂,形成閱讀欲望。
(2)品讀悟情,感受并踐行敬母之情。
四、教學過程
(一)以圖為媒,釋題引思,激發閱讀欲望。
1、出示陳毅畫像:(1)這個人你認識嗎?你是怎么認識的?(2)教師簡單介紹陳毅生平。
評析1:陳毅對于現在的一年級孩子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教者從照片入手,讓學生直面人物,明確對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2、揭示課題,學生質疑。(1)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讀課題。(2)讓學生針對課題質疑:由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呢?(3)小結:什么叫探母?陳毅為什么要探母?怎樣探母?當時的情景怎么樣?
評析2:學貴有疑,圍繞課題進行釋題思考,引發疑問,有助于學生明確閱讀的方向性與目的性。
(二)認讀課文,理清文脈,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復練習。
2、檢查認讀,及時糾正。(評析3)
3、整體把握,課文大意。
(1)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2)課文講了誰的什么事情?(評析4)
評析3:讀通讀順讀正確,是閱讀理解的基礎。 評析4:整體把握是閱讀教學第一回路的首要環節。 (三)品讀析句,精讀感悟,領會課文情感
1、通讀全文,自主感悟: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是什么?
2、學生自主認讀,小組內相互交流。
3、大組匯報,重點品讀(結合學生匯報,相機出示下面句子)
(1)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
——體會陳毅對母親的關切之情(可結合圖1指導學生理解朗讀)
(2)他看見母親換下的衣服還沒洗,就打來一盤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長。
——體會陳毅對母親的孝順之情(可結合圖2幫助學生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
(3)娘,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給你洗衣服,是應該的呀!
——體會陳毅對母親的敬愛和報答之情。
評析5:濃濃的感情是靠文字來傳遞的。感悟情感必須憑借對重點詞、句的品讀。
(四)聯系生活,個性解讀,升華課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生活實際,再說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內相互交流。
3、指文大組交流。
4、自主選擇,小組合作,表演陳毅探母。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5、模仿陳毅,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
評析6: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理解要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本環節的設計,把對課文的理解與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對課文深層次理解。
轉載自廬陽教育論壇;id=705
提供:雙魚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6
一、教材簡析
蘇教版第二冊11課《陳毅探母》,課文講述陳毅回鄉看望生病母親的故事。課文記敘陳毅在母親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陳毅對母親的無比敬愛之情。課文語言質樸自然,濃濃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兩幅插圖緊扣課文內容,以片斷特寫的方式,再次凸顯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對課文理解內化。
二、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理解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創設情境,讓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充分對話、互動,從而達到感悟升情,實現閱讀成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會讀會寫8個生字,只認不寫8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自主合作,實現對課文的認讀。
(2)激趣引思,促進學生個性化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閱讀快樂,形成閱讀欲望。
(2)品讀悟情,感受并踐行敬母之情。
四、教學過程
(一)以圖為媒,釋題引思,激發閱讀欲望。
1、出示陳毅畫像:(1)這個人你認識嗎?你是怎么認識的?(2)教師簡單介紹陳毅生平。
評析1:陳毅對于現在的一年級孩子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教者從照片入手,讓學生直面人物,明確對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這里出示陳毅畫像并作人物的生平介紹,拉近了教材人物與學生之間心理距離,對激學生的閱讀興趣起到了很好鋪墊作用。
2、揭示課題,學生質疑。(1)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讀課題。(2)讓學生針對課題質疑:由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呢?(3)小結:什么叫探母?陳毅為什么要探母?怎樣探母?當時的情景怎么樣?
評析2:學貴有疑,有疑才能產生閱讀欲望,圍繞課題進行釋題思考,引發疑問,有助于學生明確閱讀的方向性與目的性。
(二)認讀課文,理清文脈,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復練習。
2、檢查認讀,及時糾正。(評析3)
3、整體把握,課文大意。
(1)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2)課文講了誰的什么事情?(評析4)
評析3:讀通讀順讀正確,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本環節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反復認讀,在學生的相互交流中滲透“合作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閱讀實踐中讀好課文。在其基礎上及時檢查反饋,對學生在先期的自主矯正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起到了很好的補救作用。
評析4:整體把握是閱讀教學第一回路的首要環節。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大意和理清課文圍繞大意所作的段落安排,對后期的深入精讀理解課文具有統率和鋪墊作用。
(三)品讀析句,精讀感悟,領會課文情感
1、通讀全文,自主感悟: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是什么?
2、學生自主認讀,小組內相互交流。
3、大組匯報,重點品讀(結合學生匯報,相機出示下面句子)
(1)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
——體會陳毅對母親的關切之情(可結合圖1指導學生理解朗讀)
(2)他看見母親換下的衣服還沒洗,就打來一盤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長。
——體會陳毅對母親的孝順之情(可結合圖2幫助學生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
(3)娘,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給你洗衣服,是應該的呀!
——體會陳毅對母親的敬愛和報答之情。
評析5:濃濃的感情是*文字來傳遞的。感悟情感必須憑借對重點詞、句的品讀。本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整體通讀課文,找出自己對課文理解深刻的句子,這是對學生個性閱讀的尊重。在此基礎上,把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重點的品讀訓練,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充分的對話、互動,使文中濃濃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傳遞。
(四)聯系生活,個性解讀,升華課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生活實際,再說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內相互交流。
3、指文大組交流。
4、自主選擇,小組合作,表演陳毅探母。
5、模仿陳毅,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
評析6: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理解要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本環節的設計,把對課文的理解與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對課文深層次理解。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進行課本劇表演,既理解升華了課文的情感,也引導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實現文情向學生的有效遷移。最后,把學生的視野引向生活,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處處有語文。
總評:
閱讀活動是多感官參與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習活動。閱讀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只有讓學生在“閱讀之水”中才能學會“游泳”,或學到其中“酸甜苦辣”。本教學設計,以品讀感悟為途徑,以理解遷移敬母之情為目的,循序漸進,逐步深入,體現了如下幾個特點:
1、實踐性:教學全過程始終以認讀為主線,在讀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初讀課文,反復練習,自主矯正,精讀課文,品詞析句;升華情感,演讀結合,都將閱讀的實踐性演繹得恰到好處。
2、主體性:學生是閱讀的主人,各個環節的設計均能做到“目中有人”,圍繞學生的活動進行設計,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當學生解決不了時教師及時補救。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點撥者,釋疑者,激勵者,還原了學生的學習主人地位。
3、層次性:教學環節逐步深入,使學生均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狀態下,逐步深入學習。整個過程設計按照初讀——釋題——初讀——精讀——升華,這樣的層次逐步上升。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7
【課文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識“毅、探”等16個生字。會寫“陳、母”等9個字。
2、 語感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濃濃的親情。
3、 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4、 情感目標:初步懂得要像陳毅那樣孝順長輩的道理。
【課文重點、難點】
1、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悟陳毅對母親孝順,體會陳毅與母親之間濃濃的親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生字卡、補充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總第 課時
【課時目標】
1、能夠認讀7個二會字,學會書寫6個生字。
2、能夠初步朗讀課文,體會陳毅對母親的孝順和母子間濃厚的親情。
【教學過程】
一、人物導入
出示陳毅圖像。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留下過許多偉大的名字。陳毅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他的身上有許多值得人敬佩的事情。不僅如此,陳毅的身上還有很多由許多小事匯集成的閃光點。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發生在陳毅身上的一件小事。
出示課題:《陳毅探母》
指名讀。教師相機正音。
提問:“探母”是什么意思?(看望母親、探望母親)
二、初讀課文
1、給學生講述陳毅為母親洗尿褲的故事。我們的課文講述的就是那個時候的事,先自己把課文讀一讀。
2、檢測自讀情況:
元帥 母親 故鄉
床前 詢問 一盆水
替 多少 今天 應該
在讀的過程中注意加入游戲方式,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3、長難句指導朗讀:
①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他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
②他看見母親換下的衣服還沒洗,就打來一盆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
③陳毅說:“娘,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給你洗洗衣服,是應該的呀!”
4、接讀課文,每人讀一句話。
5、師生共讀。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陳、母、元、親、故、床”
2、教授:“陳”一般用作姓氏,也可作“舊的”意思。陳舊、陳年。
“母”獨體字。母親、母雞、字母
“元”元月、元氣、元寶
“親”親人、親手、親生
“故”故意、故鄉、故地、故友、故土
“床”床上、木床、大床
3、學生在習字冊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夠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書寫3個生字。
2、能夠使用“一邊……一邊……”進行造句。
3、體會陳毅對母親的孝順,感受母子間濃厚的親情。
【教學過程】
一、情理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陳毅探母》。齊讀。
二、復習詞語帶第一小節學習:
1.請小朋友自由讀讀這幾個詞語。
陳毅 元帥 母親 故鄉
指名讀3人。(注意個別字音,如親是前鼻音,帥是翹舌音)
誰能用上面的詞語說一句話?——引出課文內容,學第一節。
2.請你打開課文,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
出示:
“陳毅元帥的母親生病了,陳毅知道后,趕回故鄉看望。”
指名2人讀。正音。
“趕”字變紅。問:
①陳毅元帥當時正在國外訪問,知道母親生病了,就急忙回國,“趕”回故鄉,你能從這個“趕”字上感受到什么?
——我感覺到……很著急。
②陳毅元帥平時工作很忙,而他母親年紀又大了,在焦急的回家路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擔心
——著急
——快點到家
——早點了解母親的病情
③指名讀2個,讀出焦急之感。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復習詞語帶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
床前 拉手 詢問病情
洗衣服 談家常
處理同上。
2.一路風塵,終于到家了!陳毅終于見到了母親!請小朋友自己大聲讀一讀第二小節。
3.出示:
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
指名讀2人。
①你注意一下陳毅元帥,從他的行動中,你了解到什么?仔細讀讀。
——拉手(點擊變紅:拉著她的手)
——細心地詢問
想一想,陳毅元帥作為我們軍隊的一個領導人,一直承擔著國家很多重要的工作,平時很少能夠回家。而這一次,他又是很長時間沒見到自己的媽媽了。看到躺在床上的母親,他太想了解母親身體上生活上的情況。他會細細地問些什么呢?(點擊變紅:細心地詢問)
③還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陳毅元帥對母親的愛呢?
比較句子:
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
這是課文中的句子。老師給它作一個小小的改動。出示:
進家門,陳毅來到母親的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
讀一讀,比比,有什么不同?點擊變紅:一……就……
課文里多了這個“一……就……”,感覺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可以看出陳毅焦急的心情。
——很愛他媽媽。
④別看這些小小的地方,可以看出陳毅元帥對媽媽深深的愛啊!誰來讀?(板書:愛→)
指名讀2人。
4.詢問完病情,陳毅看到了母親的床下還有換下的衣服沒有洗。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
“他看見母親換下的衣服還沒有洗,就打來一盆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
指名讀。
①陳毅一邊洗衣服,一邊談家常,這兩個動作是做完了一個再做一個的嗎?(同時)對。
②陳毅要幫母親洗衣服,為什么不到外面洗,而要打來一盆水,在母親的床邊洗邊和母親聊天呢?(怕母親寂寞)
③陳毅和母親談著家常,我們一起去聽一聽他們在聊什么?教師示范讀。
5.出示第三節:
母親說:“你也五十多歲了,還替娘洗衣服。”陳毅說:“娘,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給你洗洗衣服,是應該的呀!”
(1)指名讀。
①母親說,陳毅替娘洗衣服。(點擊:“替”。)就是說……
②其實,故事中有一點小朋友可能不知道,陳毅的母親是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在陳毅進門的時候剛換下自己尿濕的褲子,因為怕被陳毅發現,趕緊把衣服藏在床底下。可沒想到,陳毅找到后毫不猶豫地就洗了,你覺得陳毅的母親說這句話時心里怎么想?
點擊:也、還
——陳毅年齡大了
——自己覺得不好意思,
——覺得兒子平時辛苦 難得
③母親簡單的一句話,卻透出對兒子濃濃的關愛。(板書:←)
指名讀。
(2)陳毅聽了母親的話,如何回答?
出示句子,指名讀。
陳毅為什么說替娘洗衣服是“應該的”?
——洗了無數次衣服
——母親付出很多
——天底下的母親都是這樣的(畫面渲染)
(3)師總結:陳毅的手中洗的是母親的“衣服”,報的是母親的“恩情”啊!
帶著陳毅對母親的感恩,帶著你對自己母親的情感。把這句看似平淡卻情深似海的話讀一讀。指名讀。(加入示范)
全文總結:……齊讀全文。
三、練習:你會用“一邊……一邊”來說話嗎?
a媽媽一邊織毛衣,一邊( )。
b我一邊( ),一邊跳舞。
c他一邊( ),一邊( )。
d( ),( )。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少、今、應”
2、教授:“少”多少、太少、少數
“今”今天、今后、從今
“應”應該、應許、答應
3、學生在習字冊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板書設計】
陳毅探母
陳毅 愛 母親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8
《陳毅探母》講述陳毅回鄉看望生病母親的故事。我從題目入手,理解“探”,就是“看望”,陳毅如何看望母親的呢?讓學生自讀課文,去文中尋找答案,有同學找到了“趕回”,從這個詞可以知道陳毅回家心切,沒耽擱一點時間,他雖然公務繁忙,但當知道母親生病后,他沒有猶豫,第一時間趕回家里看望,可見母親在他心中是多么的重要;有同學找到了“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從“一……就……”、“拉著”、“細心地詢問”我們可以知道陳毅非常關心母親;有同學找到了“他看見母親換下的衣服還沒洗,就打來一盆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從“打來”、“一邊……一邊……”體會出陳毅對母親的一片孝心。在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陳毅對母親深深的關切之心后,再去朗讀課文,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9
本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現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我在教學時首先介紹了陳毅元帥的生平,讓學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十大元帥之一,是個很偉大的人物,然后一范讀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本文充滿了陳毅和母親之間真摯的感情,我是利用反復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來讓學生體會的,還有讓學生來觀察書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并分角色朗讀來仔細體會字里行間的母子親情,感受陳毅元帥真誠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懷。總之,讓學生知道感恩是一種美德。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10
一、教材簡析
蘇教版第二冊11課《陳毅探母》,課文講述陳毅回鄉看望生病母親的故事。課文記敘陳毅在母親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陳毅對母親的無比敬愛之情。課文語言質樸自然,濃濃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兩幅插圖緊扣課文內容,以片斷特寫的方式,再次凸顯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對課文理解內化。
二、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理解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創設情境,讓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充分對話、互動,從而達到感悟升情,實現閱讀成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會讀會寫8個生字,只認不寫8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自主合作,實現對課文的認讀。
(2)激趣引思,促進學生個性化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閱讀快樂,形成閱讀欲望。
(2)品讀悟情,感受并踐行敬母之情。
四、教學過程
(一)以圖為媒,釋題引思,激發閱讀欲望。
1、出示陳毅畫像:(1)這個人你認識嗎?你是怎么認識的?(2)教師簡單介紹陳毅生平。
評析1:陳毅對于現在的一年級孩子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教者從照片入手,讓學生直面人物,明確對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這里出示陳毅畫像并作人物的生平介紹,拉近了教材人物與學生之間心理距離,對激學生的閱讀興趣起到了很好鋪墊作用。
2、揭示課題,學生質疑。(1)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讀課題。(2)讓學生針對課題質疑:由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呢?(3)小結:什么叫探母?陳毅為什么要探母?怎樣探母?當時的情景怎么樣?
評析2:學貴有疑,有疑才能產生閱讀欲望,圍繞課題進行釋題思考,引發疑問,有助于學生明確閱讀的方向性與目的性。
(二)認讀課文,理清文脈,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復練習。
2、檢查認讀,及時糾正。(評析3)
3、整體把握,課文大意。
(1)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2)課文講了誰的什么事情?(評析4)
評析3:讀通讀順讀正確,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本環節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反復認讀,在學生的相互交流中滲透“合作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閱讀實踐中讀好課文。在其基礎上及時檢查反饋,對學生在先期的自主矯正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起到了很好的補救作用。
評析4:整體把握是閱讀教學第一回路的首要環節。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大意和理清課文圍繞大意所作的段落安排,對后期的深入精讀理解課文具有統率和鋪墊作用。
(三)品讀析句,精讀感悟,領會課文情感
1、通讀全文,自主感悟: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是什么?
2、學生自主認讀,小組內相互交流。
3、大組匯報,重點品讀(結合學生匯報,相機出示下面句子)
(1)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
——體會陳毅對母親的關切之情(可結合圖1指導學生理解朗讀)
(2)他看見母親換下的衣服還沒洗,就打來一盤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長。
——體會陳毅對母親的孝順之情(可結合圖2幫助學生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
(3)娘,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給你洗衣服,是應該的呀!
——體會陳毅對母親的敬愛和報答之情。
評析5:濃濃的感情是靠文字來傳遞的。感悟情感必須憑借對重點詞、句的品讀。本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整體通讀課文,找出自己對課文理解深刻的句子,這是對學生個性閱讀的尊重。在此基礎上,把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重點的品讀訓練,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充分的對話、互動,使文中濃濃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傳遞。
(四)聯系生活,個性解讀,升華課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生活實際,再說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內相互交流。
3、指文大組交流。
4、自主選擇,小組合作,表演陳毅探母。
5、模仿陳毅,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
評析6: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理解要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本環節的設計,把對課文的理解與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對課文深層次理解。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進行課本劇表演,既理解升華了課文的情感,也引導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實現文情向學生的有效遷移。最后,把學生的視野引向生活,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處處有語文。
總評:
閱讀活動是多感官參與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習活動。閱讀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只有讓學生在“閱讀之水”中才能學會“游泳”,或學到其中“酸甜苦辣”。本教學設計,以品讀感悟為途徑,以理解遷移敬母之情為目的,循序漸進,逐步深入,體現了如下幾個特點:
1、實踐性:教學全過程始終以認讀為主線,在讀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初讀課文,反復練習,自主矯正,精讀課文,品詞析句;升華情感,演讀結合,都將閱讀的實踐性演繹得恰到好處。
2、主體性:學生是閱讀的主人,各個環節的設計均能做到“目中有人”,圍繞學生的活動進行設計,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當學生解決不了時教師及時補救。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點撥者,釋疑者,激勵者,還原了學生的學習主人地位。
3、層次性:教學環節逐步深入,使學生均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狀態下,逐步深入學習。整個過程設計按照初讀——釋題——初讀——精讀——升華,這樣的層次逐步上升。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11
《陳毅探母》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千里迢迢趕來探望生病的母親,表現了陳毅元帥孝敬母親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陳毅元帥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孝敬父長輩的道理。教學本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這是一篇情感較為深厚的文章,而且以現在孩子的情感經驗,很難體會到陳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課前我就布置學生回去讀熟課文,正如古語所說:“書讀白遍,其意自現。”從學生上課的表現來看,反復地朗讀便于孩子們體會文章的情與理。
其次,在接下來的文章講解過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講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讓學生們自主感悟,找出讓自己感動的語句。當老師的教學跟著學生的思維走的時候,孩子們非常興奮,說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著”、“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復朗讀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為輕松。
接著,注意抓住文本空白處,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行語文知識的訓練,如:陳毅元帥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我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可能回說些什么?陳毅洗衣服,為什么還要和母親談家常呢?這個問題讓學生知道陳毅元帥是怕母親孤單,聊聊家常,表現了他從感情上關心老人。然后,指導學生用“一邊……一邊……”口頭造句,引導學生發現:兩個“一邊”連用,必須是兩件事或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同時,在表達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領孩子關注自己的家庭,嘗試著用親人、用生活中的事情進行表達,在拓寬他們想象空間的同時,也激發他們努力發掘生活中更多的親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進而懂得報恩的重要。從而懂得了我們也要做個像陳毅一樣孝敬長輩的人!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12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濃濃親情,懂得要像陳毅那樣孝敬長輩。
二、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生字,并會寫。
三、教學準備:
教學軟件、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 兩教時
第一教時
一、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親情。
2、學習生字詞。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親情。
三、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陳毅探母
2、指名借助拼音拼讀課題,用課文中的詞語講“探母”的意思。
3、簡介:陳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等職務。
4、過度:陳毅,是一位元帥,國內外知名的革命家、軍事家、外加家。他對帶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的呢?
(二)初讀課文
1、輕輕讀課文,讀后仔細看書上的插圖,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是圖上內容的,把他們畫出來讀讀。
(1)寫第一幅圖的句子是: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的床前,拉著她的手,仔細地詢問病情。
學生發言后,指名朗讀。
(2)寫第二幅圖的句子是:他打來一盆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
指名朗讀。
2、再次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借助拼音自由拼讀,并想一想他們的意思。
(1)揭示生字詞。
母親元帥故鄉多少今天應該陳毅探母詢問一盆五十歲替
(2)指名拼讀生字詞。正音。重點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陳探
后鼻音:鄉應
(3)有哪些生字詞的意思已經懂了?同做交流。
(4)默讀課文,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三)講讀課文
1、出示練習題,要求口頭填空。
(1)第一自然段寫陳毅元帥知道母親生病后,( )。
(2)第二自然段寫陳毅( )詢問母親的病情,替母親( )。
(3)第三自然段寫陳毅說,替母親洗衣服是( )的。
自由讀課文,試填試答,同座互相交流。當眾填空。
師生評議。
2、師:陳毅元帥是很孝順的,請畫出課文中寫陳毅元帥孝順母親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要畫他們。
指名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3、繼續自由讀課文,讀后口頭填空。
陳毅元帥知道母親生病了,立即( )。一進家門,就( ),還替母( ),他是一位( )。
(板書:孝順)
(四)布置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一、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新詞,會正確書寫。
三、教學準備:
教學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詞:
故鄉 母親 多少 應該 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頭填空:
(1)( )進家門,陳毅( )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 )地( )。
(2)陳毅元帥( )多歲了,還替母親( )。
3、寫出意思相反的詞:多( ) 小( )
4、指名讀課文。
5、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二)寫字指導
1、記憶字形。
揭示本課生字,自主學習,看誰能夠想到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結合學生發言,歸納記憶字形的方法。
(1)猜字謎:少
(2)部件法:元 故 鄉 今
(3)換一換:該
(4)減一減:母
2、指導寫字。
(1)自主學習,看看寫這些字的注意點是什么?
(2)學生發表意見后,提醒:
“元、少、今、母、鄉”都是獨體字。
“應”是半包圍結構。
3、學生描紅。
(三)布置作業
1、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單人旁( )
言字旁( )
人字頭( )
2、抄寫生字詞。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
趕回
細心詢問
11、陳毅探母 孝順
洗衣
應該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13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認識新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親情,懂得要像陳毅那樣孝順長輩。
二、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
2、指名借助拼音拼讀課題。
3、簡介陳毅: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過上海市市委書記兼市長、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經理兼外交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職務。
4、過渡。
二、初讀指導。
1、輕輕讀課文,讀后仔細看書上的插圖,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是寫圖上內容的,把他們畫出來。
2、再次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拼讀,并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1)揭示生字詞:
母親 元帥 故鄉 多少 今天 應該
陳毅探母 詢問 一盆 五十歲 替
(2)指名拼讀生字詞。重點指出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
(3)有哪些生字的意思已經懂了?同座相互交流。
(4)教者抽查。
3、默讀課文,給各自然段加上序號。
三、作業
1、讀拼音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詞:故鄉母親多少應該今天
2、寫出意思相反的詞語:多( )小( )
3、朗讀課文。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練習題,要求口頭填空。
(1)第一自然段寫陳毅元帥知道母親生病后,( )。
(2)第二自然段寫陳毅( )詢問母親病情,替母親( )。
(3)第三自然段寫陳毅說,替母親洗衣服是( )的。
2、教師:陳元帥是很孝順母親的,請畫出課文中寫策劃難以元帥孝順母親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要畫他們,
學生發言,肯定如下答案:
“趕回;一……就……;一邊……一邊……;你也五十多歲了,還……。”
3、繼續自由讀課文,讀后口頭填空。
陳毅元帥知道母親生病了,立即。一進家門,就,還替母親,他是一位。
三、作業
1、練寫生字。
元少今母鄉應該故
2、用下列生字組詞。
母( ) ( ) 故( )( )
鄉( ) ( ) 今( )( )
3、讀一讀,再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4、正確流利、有個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讀一讀,再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生字指導。
1、記憶字形。
揭示本課生字,自主學習,看誰能夠想到好的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結合學生發言,歸納記憶字形方法。
(1)猜謎法:
少:“步”字去掉“止”,加上一點、不多。猜一個字:少。
應:“興”字去掉“八”字底,走進“廣”字里。
(2)部件法:
元:二和兒,合成“元”。
故:十、口、反文旁,“故鄉”“故事”長。
鄉:絞絲去一提,加撇變成鄉
2、指導寫字
(1)自主學習,看看寫這些字的特別注意點是什么。
(2)學生發表意見后,教師特別提醒。
3、學生描紅。
三、作業
1、寫出帶有下列偏旁部首的字。
人( )( )( )
2、把生字和音節連起來。
求索杯課堂時路——《陳毅探母》 篇14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
《陳毅探母》這篇課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母親的故事,主要是讓學生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親情,同時要像陳毅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
因此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抓住“一……就……”來體會當時陳毅知道母親生病后是多么著急。“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的詢問病情。”接著我抓住“細心的詢問病情”讓學生猜測想象陳毅當時會說些什么?這時,學生的回答如開了閘的洪水一般向我涌來,有的說陳毅可能會問到:“母親,您是什么時候生病的,現在好點了嗎?”“母親,您怎么不聽話呢,我不是不讓您干那么多活嘛,您一定是累病的吧?”“母親,要不我去請大夫來給您瞧病吧!”還有的說:“這次回來我要多陪您住幾天,等您病好了我再走。”“……”看到大家回答的這么積極,我順勢問道:“奶奶生病后,你的爸爸也會這么做嗎?”有的說不會,有的說會,但沒有陳毅問的這么細心。只聽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到:“我知道陳毅很關心、孝順他的母親。”“對,陳毅是一個有孝心的兒子,我要像他學習。”這不正是這節課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嘛。
第二天,一位學生家長告訴我,她女兒昨天晚上要幫她洗腳,她說不用。沒想到女兒卻說:“媽媽,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腳。今天,我給你洗腳,是應該的呀!”聽到孩子的媽媽這么說,我很欣慰,學生能真正的理解課文用課文中的話去說服媽媽并付諸于行動,真不簡單!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
《陳毅探母》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達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這篇課文對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來說是極有教育意義的,同時,課文十分典型,文內有不少關鍵的字詞,不僅可以教會孩子通過分析字詞來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分析能力,這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是一次有效的嘗試、重要的過渡。教學中,我首先介紹了陳毅元帥的生平,讓學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十大元帥之一,是個很偉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讀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精講第一自然段時,我在范讀時故意漏掉“趕”字,學生立刻產生了質疑,然后我在順勢提問:為什么“趕”這個字不能少?從“趕”這個字你看出了什么?一“字”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能說出陳毅很著急,也能體會出陳毅元帥迫切想見到母親的心情。這個教學環節不著痕跡地引導學生自主感悟隱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同時對之后的深入、細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礎。第二節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陳毅為母親做了幾件事?學生通過自讀,能歸納出“詢問病情”和“洗衣服”兩件事。在接下來的文章講解過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講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讓學生們自主感悟,找出讓自己感動的語句。當老師的教學跟著學生的思維走的時候,孩子們非常興奮,說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著”、“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在教學中,我著重抓住這幾個關鍵點:(1)讓學生先演演“一……就……”,請了幾組,最后大家一致推薦動作快的那組,再讓學生說說,陳毅元帥到了家沒吃飯,沒休息,而是立即來到母親床前,說明了什么?學生立即體會到了陳毅元帥的那種急切心情,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以“一……就……”練習說話,學生說的比較精彩。(2)我讓他們想像一下,陳毅可能會怎么詢問病情?不少孩子說的聲情并茂:“娘,您的身體好點了嗎?”“娘,您哪兒不舒服啊?”“娘,還有沒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復朗讀、練說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為輕松。在“洗衣服”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邊……一邊……”引導學生說話。先讓他們知道,洗衣服和談家常是可以同時進行的,讓學生表演當時的情形,再聯系實際,你的爸爸有沒有幫爺爺奶奶洗過衣服,進一步體會陳毅元帥對母親的那份愛。最后再讓學生說說還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時做的?學生馬上就知道“我一邊走路,一邊背誦課文”是可以的,而“一邊說話,一邊唱歌”是不行的。從而讓學生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這兩個詞說話,既抓住了關鍵,又拓展了思維,這樣指導造句易懂、會用,學生學得較扎實。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
《陳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較為深厚的文章,講的是陳毅元帥回鄉看望生病的母親的故事,表現了他和母親之間的親情。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陳毅為母親做了幾件事?學生通過自讀,能歸納出“詢問病情”和“洗衣服”兩件事。我又讓學生比較“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和“回到家后,陳毅來到母親床前,詢問病情”這兩句話的不同,有了前一小節的比較,很顯然這一環節并不能難倒學生。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著”、“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學生說“一……就……”表現出陳毅元帥到了家沒吃飯,沒休息,而是立即來到母親床前,我又順勢提問這說明了什么?學生立即體會到了陳毅元帥的那種急切心情,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以“一……就……”練習說話,學生說的比較精彩。接著我讓他們想像一下,陳毅可能會怎么詢問病情?不少孩子說的聲情并茂:“娘,您的身體好點了嗎?”“娘,您哪兒不舒服啊?”“娘,還有沒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復朗讀、練說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為輕松。在“洗衣服”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邊……一邊……”引導學生說話。先讓他們知道,洗衣服和談家常是可以同時進行的,聯系實際,你的爸爸有沒有幫爺爺奶奶洗過衣服,進一步體會陳毅元帥對母親的那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