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放小鳥》說課稿(精選2篇)
一年級語文《放小鳥》說課稿 篇1
《放小鳥》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美散文,不但形象生動,充滿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生活,而且語言優美,生動活潑,適合學生朗讀感悟。文中通過“我”放飛小鳥的過程,表現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讓學生從中明白——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我”看到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不喝,非常著急。第二自然段講“我”聽到鳥媽媽在叫喚。第三自然段講“我”決心放小鳥回家去。第四自然段講小鳥飛走時向“我”道謝。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書寫生字。3、情感目標,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鳥類。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8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鳥類
教學理念:新《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像力,不僅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學生非認知能力(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從而使小學第一范文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
1.揭示課題。開門見山引出課題,隨即板書,并就課題質疑,意在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及激發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2.初讀課文。每讀一遍,都有明確的要求,都讓學生有自己練讀的機會,再根據學生興趣指名朗讀,有目的性地進行檢查,以便接收到學生讀書的真實情況。
3.整體感知。通讀全文后,就課前質疑的問題再進行解答,也就達到了初步感知課文的教學目標。
4.識字教學。對于生字的識記,讓學生各抒己見,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來記住生字,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整段的學習以讀為主,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最終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
(第二課時)
心理學研究表明:想象在兒童的學習和思維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學中,應適時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匯起來,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
首先,在上課前,先安排學生展示自己所畫的小鳥,并讓學生評價,引發出他們對小鳥的喜愛之情,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在第一自然段中,小作者喂小鳥,可是小鳥一動也不動,先讓學生說說“小鳥在想什么呢?”然后又讓學生想象,“我”看到小鳥一動也不動,又會想什么呢?引導學生充分體會到小作者對小鳥的喜愛之情,學生讀起來也更加有感情了!
二、三自然段中我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小鳥的媽媽是多么焦急呀!如果你是鳥媽媽,找了很多天,現在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卻發現自己的孩子被關在籠子里,小鳥看到自己的媽媽來了,可是自己卻不能飛出去,與媽媽一起在藍天自由飛翔,此時,這兩只鳥在焦急地說些什么呢?”“如果此時你就是那只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你會對“我”說些什么呢?”“他這么喜歡這只可愛的小鳥,為什么決心放小鳥呢?” 簡單的問題,勾起了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學生都想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老師、同學交流,強烈的表達欲望也隨之展現。并讓孩子上臺表演,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在表演后,播放了《世上只有媽媽好》主題歌,既算是低年級課堂中間的休息時間,也是讓他們進一步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愛小鳥。最后第四自然段中,小鳥飛走了,會對小作者說什么?小作者又會對小鳥說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小鳥和人類是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小鳥”。使學生在不斷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思維與語言得到同步發展。從而讓學生不僅理解了“我”對小鳥的感情,看到小鳥對于自己的精心喂養不理睬,還使學生明白了人類與小鳥的關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
在學完課文之后,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先展示一組美麗的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誘發了他們愛鳥的情懷;再在學生的陣陣贊嘆中,出示古詩,鞏固了課文知識的同時,又補充了課外知識。
最后,針對一年級教學規則,以“藍天是白云的家,什么是小鳥的家?”這個學過的知識作為問題,讓學生課后畫一幅畫,把展示的小鳥放進去,作為課外作業。
板書設計: (課題) 15 放小鳥
(板書)關小鳥 放小鳥
愛
一年級語文《放小鳥》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放小鳥》。課文講了“我”放飛一只小鳥的事,告訴我們鳥是人類的朋友,表現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故事情節扣人心弦,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真童趣。我認為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情感熏陶、豐富語言的好教材。但由于學生對于把鳥放回大自然、讓鳥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愛鳥行為意識不強,因此,對于文本所蘊含的哲理感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依據新課標對低年級段的要求,我將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6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田字格的8個生字。理解“一閃一閃、焦急”等詞語。
3、創設情境,理解課文內容:課文講了“我”放飛一只小鳥的事。使學生感受課文中的“我”非常的愛護鳥,從而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要愛護鳥類。
其中目標1和2是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用兩課時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先以小鳥圖吸引學生的視線,激發興趣,揭示課題,進入課文。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在逐段檢查朗讀時,我將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幾個輕聲詞“嘴巴、籠子里、朝著、拍拍”和多音字“著”的正確運用。指導讀好句子“突然,小鳥朝著窗外叫起來。”和“我抬頭看去,原來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結合語言環境學生字詞。通過圖文結合,讀中感知,從而獲得一個整體了解:課文“我”放飛一只鳥的事。最后創設與課文情境相應的游戲“和小鳥交朋友”來鞏固生字,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筆順表,自主識記“羽、閃、非、決”這4個生字。我將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決”提醒學生注意:左邊是兩點水,提要有力,右邊第二筆要橫過橫折。我將給學生留5、6分鐘時間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
第二課時,我將圍繞“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朗讀感悟 悟中生情;自主識字 師生共寫;拓展延伸 豐富體驗”這四個環節來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感受課文中的“我”非常的愛護鳥,從而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要愛護鳥類和書寫余下4個生字的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課伊始,先出示小鳥圖,以和小鳥打招呼的形式,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
二、朗讀感悟 悟中生情
本文有4個自然段。第一段用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小鳥的可愛與我的急切心情。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第一句話后用自己的話說說小鳥的可愛形象,抓住“一閃一閃”,讓學生說說見過哪些一閃一閃的東西,充分感悟小鳥的可愛,因此姑媽送
愛
“我”后我要把它養起來,“我”非常愛這只小鳥(板書:送 → 養),引發學生也愛上這只小鳥,再用自己的有聲語言讀出小鳥的惹人愛。接著引導學生說說“我”著急什么,抓住“一動也不動,不知怎么辦”和聯系自己會怎么樣,充分感悟“我”急得不得了,并用朗讀表達“著急”。
第二段用動情的語言描寫了鳥媽媽急切地找孩子。我將引導學生充分朗讀文本后,扣住“焦急”,引導學生圍繞“在鳥媽媽急切地叫聲中你聽到了什么?”展開討論,并組織交流,接著引導學生轉換角色,說說如果自己是鳥媽媽,丟了孩子后會怎么樣,充分感悟“焦急”,然后指導學生再讀文本,以讀促動心弦。
第三段雖然只有一句話,但充分表達了“我”真正的愛小鳥。我將引導學生聯系前文說說:小鳥是多么的可愛,“我”如此的愛它,但為什么現在又要把它放了,并抓住“決心”說說自己決心做過哪些事,體會“我”放走小鳥一點也不 后悔,是真正的愛小鳥(板書→愛)。從而使學生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做護鳥的小使者。指導朗讀,加深體會。
導讀第四段,抓住“謝謝你”引導學生放飛想象體會小鳥回到媽媽身邊,回到大自然的歡快心情并說說:看著飛走的小鳥和鳥媽媽,“我”會想些什么?結合朗讀進一步體會愛鳥、護鳥意識。
三、自主識字 師生共寫
最后指導學生書寫余下4個生字“常、定、找、拍”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筆順表自主識記。我將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找”提醒學生注意:左邊的提手旁要寫得窄一點,右邊的斜鉤不能寫成豎彎鉤。我將留5、6分鐘時間讓學生當堂書,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延伸 豐富體驗
另外,為了使愛鳥、護鳥意識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在日常生活中能為別人樹立愛鳥好榜樣,我將引導學生上網找一找,讀一讀,我國有哪些種類的鳥,鳥對人類有什么作用,并向身邊的人作宣傳,結合學生的愛鳥行動,評出愛鳥小衛士。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以學定
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板書設計:
愛 愛
送 → 養 → 放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