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手工活動課教案(精選3篇)
一年級手工活動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吉祥圖案的基本特點。
2、通過欣賞及學習制作吉祥圖案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吉祥圖案的特點及設計制作方法。
難點:紋樣的設計及鏤空的面積、大小相連。
教學準備:
彩紙、剪刀、膠水、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創設情景,指示課題。
引入:同學們你們看,我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紙,它可以變化出無數種美麗的圖案,讓我們來看看(師邊說邊示范)。
教師:為什么這個小小的彩紙有這么神奇?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小結:原來這些彩色紙通過折剪,就變成美麗的圖案。
揭示主題: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原理,學習制作美麗的吉祥圖案。
(出示課題)
2、探索學習,學做吉祥圖案
(1)欣賞分析。
教師:為什么我叫它“吉祥圖案”呢?它和其他剪紙有什么區別呢?請你從作品中尋找答案。
A:這些圖案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B:這些圖案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小結:我國民間美術的吉祥圖案,形式和題材多種多樣,它們色彩鮮艷、構圖飽滿。人們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圖案與其相關事物名稱的諧音,寓意對幸福的向往與追求。
(2)合作探究。(分組發已做好的吉祥圖案。)
教師:請每組同學根據已做好的吉祥圖案,研究其內容、形狀特點,進行研究,并試著制作。
教師:請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本組所研究的吉祥圖案的制作方法。
教師:大家在制作吉祥圖案的過程中碰到問題了嗎?我們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小結: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內容、剪法的吉祥圖案,你們可真棒!
③學習借鑒。
提問:課本上的吉祥圖案中主要有哪些內容?還用了哪些方法?(剪、刻)
五、創作實踐。
教師:聽了每組同學的介紹,請你選擇你喜歡的方法或創造一種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圖案。(通過創作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提高動手的能力。)
1、發放思維。
教師:大家經過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張張美麗的吉祥圖案,請你說說這么美的作品,有什么用,我們可以用它裝飾哪里呢?請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發散思維。
2、學生欣賞創作。
3、學生制作吉祥圖案。
六、展示評價
1、展示:
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手多巧!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做出了這么多漂亮的吉祥圖案,請大家介紹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圖案有什么寓意?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圖案還有哪些?
2、打開課本按要求填空:我知道的吉祥圖案有哪些。
3、欣賞:
民間藝術剪紙及現代剪紙,講述有關剪紙的故事。如果你已經喜歡上了剪紙藝術,我們課下還可以繼續研究。
教學后記:
二年級有一課《百變團花》,學生當時學起來根據規律掌握得都比較好,而且,由于團花圖案的隨意性,時常有一些效果特殊的作品出來,使人有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竊喜之感。但是,在這次吉祥圖案的設計與剪紙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困難比較多,特別是在鏤空和連接上學生制作起來較困難。我想,這種技能性較重的課還是應該在讓學生多多鍛煉才行。
一年級手工活動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利用樹葉拼貼制作出一幅較完整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創造力。
2、體驗創作的樂趣。教學重難:幼兒嘗試利用樹葉拼貼制作出一幅較完整的作品。
教學難點:激發幼兒大膽創意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一起撿落葉。
2、膠水、棉棒、手工紙及各種輔助材料(亮片,吸管,紐扣,扭扭棒等創意吧中的材料)。
教學活動與指導:
一、回憶經歷,引入主題,激發興趣。提問:昨天我們到小樹林里去干什么拉?(撿樹葉。)
師:我把你們昨天撿的樹葉都帶來了。你們看這些樹葉的顏色一樣嗎?你撿的那片樹葉是什么顏色的?(樹葉的顏色不一樣,我撿的那片樹葉是顏色的。)
提問:那么樹葉的形狀一樣嗎?(不一樣)重點指導:通過觀察,了解樹葉的各種顏色和形狀。
小結:樹葉的顏色不一樣,形狀也都不一樣。
二、樹葉變變變
1、提問:(舉起一片樹葉)你們有沒有覺得這片樹葉特別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師:好,那么我把你說的變出來,你相信嗎?教師添畫。
師:誒,你們看葉子在這幅畫中是什么?(自由回答)哇,真的能變出來,你們真厲害!
2、教師取另一片樹葉重點提問:那么你們覺得這片樹葉又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重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意。
教師再次添畫,并添加輔助材料(亮片等)。
師:又變出來了,我們的小朋友真棒!提問:(取另一片樹葉)那么你們看看這片樹葉能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將樹葉變成。
三、幼兒創作師:樹葉真的能變出有趣的東西來,你們也一起來變好不好?要求:
1、可以使用美工創意吧中的各種材料,這里的材料你都可以嘗試,但注意,先想好你需要什么材料,再去拿材料,需要多少材料就取多少材料。多出來的放回原來的地方。
2、垃圾扔到離你最近的垃圾箱里。
3、變好以后請你來告訴大家你把葉子變成了什么。
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展示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請幼兒來介紹樹葉變成了什么。
一年級手工活動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表現物象的形態特征;運用剪、對折、粘貼制作吊飾;有目的的排列。
2、過程與方法:
(1)在比較中,感受民間飾物造型、色彩、花紋特點;
(2)在探索中學習吊飾的設計方法;
(3)在“嘗試運用”中把握制作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樂意與同學合作完成;
(2)對吊飾的串聯與裝飾發生愛好。
教學重點:
能運用紙材和點、線、色表現物象;運用“剪、對折、粘貼”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
有目的的排列。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啟發談話法
教學預備:
課件、有關圖片、學生作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比較
1、民間飾物與學生作業中的吊飾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地方?
相同:
(1)、簡練的外形;
(2)、色彩對比鮮艷;
(3)運用點、線、色裝飾。
不同:
(1)、材料不同;
(2)、懸掛的地方不同;
(3)、裝飾圖案有寓意。
二、探討與嘗試
1、嘗試找找身邊的媒材進行吊飾設計,鼓勵發現問題;
2、學生互相研究解決問題;
3、同一主題的物象形態選擇;
4、嘗試運用幾何形進行有節奏的排列,感受節奏美。
三、創作與評價
1、小組合作創作
2、自評與他評。
4.誰能給我一片托班《捏捏小泡泡》的美術手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