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尋梅
課題 | ||
教材分析: | 這首歌意境高雅,運用了強弱對比,連音與斷音對比,附點與非附點音符對比等表現手法。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注意曲譜,加強示范。 | |
學情分析: | 學生學唱歌曲,應注意正確地唱好斷音,多作一些帶有斷音的發聲練習,并體會斷音與連音唱法的對比。體會不同情緒情感的表達,對歌曲的學唱將有很大幫助。 | |
教學目標 : | (1) (1) 指導學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動地演唱 (2) (2) 鞏固學生對2/4、3/4、4/4拍的理解和運用;培養演唱二聲部曲譜的能力。 (3) (3) 通過欣賞《抗敵歌》和《卡農歌》,激發愛國主義感情,感受二部輪唱的效果。 | |
教學重點、難點: | 歌曲中的斷音是歌曲教學的重點。后半拍起的樂句是本課教學難點 。 | |
教學準備: | 小卡片(斷音記號)、錄音機、磁帶。 | |
教學時間: | 3課時 | |
教學過程 | ||
第一課時 一.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二.發聲練習: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學生保持正確姿勢做斷音練習。 三.三.節奏游戲: 放的錄音,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 四.四.導入 新課 1. 1. 簡介歌曲,放錄音。 全歌洋溢著騎驢賞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響叮當”用斷音來表現,生動地描繪了驢兒頸上的小鈴聲。 學生欣賞歌曲,想象一幅畫面,并把它畫下來。 2. 2. 歌曲教學: (1) (1) 齊讀歌詞。 (2) (2) 理解“霽”就是雪后放晴。“壩橋”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橋。 (3) (3) 再次欣賞歌曲。 (4) (4) 學唱歌曲。難點處跟唱。 (5) (5) 鞏固幾遍。 (6) (6) 請個別唱得好的同學獨唱歌曲。 (7) (7) 歌譜教學:聽琴聲逐句唱歌曲的譜子。整體連起來唱一遍,注意要正確的唱好斷音。 (8) (8) 全體同學唱歌曲,個別同學打擊樂器伴奏。 五.五.總結本課教學情況。 第二課時 一.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發聲練習: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學生保持正確姿勢做斷音練習。 三.三.固歌曲 學生唱歌曲。 四.四.導入 新課: 1. 1. 斷音記號: 學生理解加了斷音記號后的音占原音時值的1/2。 具體內容參考書本。 2. 2. 按規定拍號創作節奏短句。 具體內容參考書本。 3. 3. 歌曲 (1)學生分別用斷音和連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對比,體會不同情緒、情感的表達。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連音和斷音)生動地演唱。 五.總結本課教學情況。 第三課時 一.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合唱練習,導入 新課: 1. 1. 江蘇民歌《蟈蟈蟈》 2. 2. 介紹黃自和《抗敵歌》的故事。 學生看書,了解音樂家黃自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 3. 欣賞: (1)《抗敵歌》 (2)《卡農歌》 師問:這兩首歌曲分別用什么演唱方式演唱? 生答:第一首《抗敵歌》采用混聲合唱。 第二首《卡農歌》采用輪唱的演唱方式。 4. 4. 鞏固歌曲 學生唱歌,打擊樂器伴奏。 三.總結本課教學情況。 | 備注 | |
| | |
教后小記 | ||
是一首簡短而意境高雅的藝術歌曲,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讓學生多聽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師一味地教唱歌曲,學生在欣賞歌曲時,在不知不覺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過提示力度的對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動地演唱歌曲。 通過欣賞《抗敵歌》和《卡農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感受了二部輪唱的效果,并且了解了音樂家黃自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