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友誼 一、二課時(新人教五下音樂教案)
第七課友誼(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熟悉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2、情感目標:師生性、生生情,人間最珍貴的是友誼。通過學習主題鮮明的《我的朋友在哪里》,讓我們進一步體驗友誼永存。
3、能力發展目標:欣賞聲樂曲《我的朋友在哪里》,體驗人間的情和愛,并編創舞蹈動作。
教學分析
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這是一首以謳歌友誼為主題的青年歌曲,它表現了青年們對友情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展示了新一代青年豪放開闊的心胸和明朗樂觀的精神風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先采用齊唱,活潑輕快,略帶幾分稚氣,仿佛像一首兒歌,顯得單純俏皮。
這一主題貫串全曲,刻畫了青年的純樸、真誠的形象。隨后進入二聲部合唱,主旋律升起在高音區,節奏拉寬,發出了對友情的呼喚。
第二部分為復調式的二聲部,音樂節奏舒展,氣息寬廣,抒發了對五彩繽紛的生活和到處有歡樂的友誼的贊美。
在此之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歌詞不同)先后重復。最后歌曲開始的主題作上升小二度的遠關系轉調(降e-e),使歌曲光彩陡增,激情橫溢,在充滿朝氣和活力的氣氛中結束。
教學重點
熟悉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通過學習,體驗友誼永存。
教學難點
欣賞聲樂曲《我的朋友在哪里》,體驗人間的情和愛,并編創舞蹈動作。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本課曲目的音響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對歌曲內容的理解不是很難,主要是讓學生熟悉歌曲后,通過表演再現以至對歌曲的精神進行升華。所以在開始欣賞的時候要先認知歌曲的內容、情緒和演唱形式,然后以集體舞的方式進行表演,反映全世界兒童友誼長存的主題。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聆聽《我的朋友在哪里》
1.回憶兒時的情景導入。
設問:在小時侯是否玩過“找朋友”的游戲活動?還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嗎?
2.設問:你聽!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
(1)欣賞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2)討論:歌曲的內容、情緒及演唱形式。
3.板書歌詞(有條件的學校,將歌篇掃描到計算機內,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看著歌篇再次聆聽。
4.以歌曲為背景音樂,研究討論集體舞的設計方案,并請幾位有舞蹈特長的學生設計舞步,示范集體舞舞步,全體跟學。
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聲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體舞。部分學生可戴上頭飾及披肩扮演不同膚色的世界各國兒童。
6.小結:友誼長在,友愛永存。
三、下課。
教后記:由于現在獲取信息的方式很多,學生對外界的了解比過去更加豐富深入。所以在表演的時候學生展現出世界各族兒童的風采,從舞蹈動作上表現出不同民族的特點,充分再現了歌曲的內涵。學生在表演中獲得了樂趣,也體會到全世界兒童友誼長存的情感。
第七課(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讓世界充滿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熟悉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2、情感目標:師生性、生生情,人間最珍貴的是友誼。通過學習主題鮮明、情緒熱烈的《讓世界充滿愛》,讓我們進一步體驗友誼永存。
3、能力發展目標:欣賞聲樂曲《《讓世界充滿愛》,體驗人間的情和愛,并編創舞蹈動作。
教學分析
歌曲《讓世界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