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秋天的聯想
第二課 秋天的聯想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在欣賞與歌唱活動中盡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初步了解人聲分類的音樂常識,感受人聲的美妙音色,激發自己的歌唱興趣。
三、能用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音色唱歌曲《紅葉》和《土風舞》,用歌聲表達自己對秋天漫山遍野的贊美之情,表現出捷克人民喜慶豐收的熱鬧景象。
四、在不同的音樂作品中體驗音色、情緒、速度、節奏、旋律等音樂要素的重要作用。能完整地填充并創作《秋天》這首兒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材分析:略
教學內容:
一、學唱并創作歌曲《秋天》。
二、學唱歌曲《紅葉》、《土風舞》。
三、聽聽、看看、畫畫。
四、美好的音色——人聲的分類。
教學重點、難點:對學生對秋天的自然現象與聲音色彩牽引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5課時
課前準備:收集與秋天有關的素材如:樹葉、果實、圖片等。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并創作歌曲《秋天》。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導入:學生們共同分享在戶外尋找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結合課本上的四幅色彩不同的圖片,讓學生把看書對大自然的感受用語言描述出來,比如說“金色的秋天稻麥飄香“即參與第8頁的活動練習。
三、新課教學:
1、老師帶上小樂器及歌詞卡片,帶領學生在校園里觀察秋天的景色:秋高氣爽、樹葉變黃了、風一吹滿地落葉………幫助學生積累創作素材。然后師生圍坐在草地上開始學唱《秋天》,老師以小樂器伴奏或清唱,注意最后兩小節
“4 2 1 7 1——”的音準。
2、編一編、演一演。
采取室內與室外結合的辦法學習和編創歌曲。
1、分組創作填詞演唱,再互相評價。
2、出示課本創作的歌詞,比較自己遺漏的秋天,豐富對秋天的知識。
四、拓展教學:
變換主題:如“冬天”、“春天”、“夏天”進行創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五、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紅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導入:復習《秋天》引出學習《紅葉》這首歌。
三、新課教學:
1、聽伴奏錄音,感受歌曲的情緒。
2、劃分樂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內容。
3、朗讀歌詞,感受:“秋風、夕陽、楓樹、紅葉、山坡、河流”這一美麗的畫卷,體會美的意境。
4、跟琴輕輕哼唱歌曲。
5、說說自己演唱此曲后的感受。
6、用優美、動聽的歌聲演唱,充分表現秋天美的意境。
7、分男女組進行演唱感受不同音色之美。
8、第二聲部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唱與不唱,要以“情”感染學生,以“美”引領學生走進音樂。
9、試一試演唱歌譜,充分感受歌曲旋律之美。
一、拓展:
用優美的動作為歌曲伴舞。
1、分組根據歌曲的情緒、內容創編動作。
2、匯報表演。
3、師生評價。
二、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土風舞》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伴著快樂的音樂律動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紅葉》。
要求:用優美、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三、導入新課:
(一)憶與秋天有關的歌曲內容。
(二)出示歌譜《土風舞》。
四、學唱新歌。
(一)聽一聽。
1初步聆聽《土風舞》。(感受歌曲的情緒)
1)它描寫了秋天哪方面的內容?
2) 聽完音樂,你的心情怎樣?你怎么會有這樣的心情呢?(從歌詞、旋律入手)
3)你可以用什么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