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秋天的聯想
4)復聽《土風舞》歌曲。(用手臂畫出音的高低進行的線條,感受旋律進行的特點)
(二)唱一唱。
1、按節奏朗讀歌詞。
2、播放課件感受歌詞的咬字、吐字。
3、跟琴輕輕哼唱(學生找出難點,教師重點教唱。)
4、師生互換接唱。(接唱清楚、準確,重點突出切分節奏)
(三)玩一玩。
音樂游戲:《找一找》
1、宣布游戲規則。
師小結:離玩具越近,我們的歌聲就變強,而且是漸漸變強,所以我們就把這個變化叫做漸強,反過來,誰來說說看?
2、曲中找:找找學過的音樂記號。
3、照著唱:按譜中的音樂記號用熱情、輕快、飽滿的聲音歌唱,從而表現歡樂的情緒。
4、敲一敲:由學生選擇自制樂器進行伴奏,以歡樂的情緒邊唱邊擊。
5、試一試:試著唱曲譜。
6、播放學譜課件,自己糾正自己唱得不夠的地方。
7、比一比:和歌曲《紅葉》比較不同之處。(出示表格)
(四)編一編、評一評。
1、簡單了解捷克概況。(播放幻燈片)
2、簡單了解什么是土風舞?(出示概念)
土風舞一詞是由英文flok dance 翻譯而來的,源自非洲,是一種富有鄉土風味的舞蹈 ,旋律歡樂,節奏較歡快。跳的時候,所有的人圍成一圓圈,沒有男女老幼之分,表現了人們慶祝勞動收獲的愉快心情;流傳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個地方特色的舞蹈。如:夏威夷草裙舞,法國小步舞曲。
3、了解并欣賞各國的土風舞。(播放、影片、課件、圖片)。
4、播放現場演唱課件,引導學生模仿創造。
5、實踐:分組為歌曲編創土風舞并進行現場表演。
1)學生按自己的選擇自由組合,積極進行小組討論創作。
2)分組表演。
3)教師進行綜合評價。
5、盡情地歡舞起來吧!。
五、小結。
六、下課。學生隨音樂律動快樂出教室。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1、陜北民歌《秋收》、2、丹麥民歌《豐收之歌》、3、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秋〉第三樂章。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導入:
唱豐收歌〈土風舞〉,表現捷克人民載歌載舞慶豐收的情景,導入新課。
三、新課教學:
1、聽豐收曲:想了解我們中國農民是怎么慶豐收的嗎?請結合畫面欣賞陜北民歌〈秋收〉。引導學生隨歌聲哼唱體驗當時的幸福情景。
2、演豐收景:根據丹麥人民豪放開朗、能歌善舞的風俗特點,在欣賞丹麥民歌《豐收之歌》時,采取這樣的教學:聽著音樂,結合畫面,你能想像丹麥農民慶豐收的場景嗎?如果你被他們的歡樂所感染,請你和他們一起來,隨著音樂的節奏邊唱邊跳,自由做律動。
3、畫豐收景:讓同學們談一談對兩首豐收歌的感受,結合第三首曲子的欣賞,邊聽邊找畫、配畫。
賞豐收曲:重點欣賞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秋〉第三樂章。
1)初聽,感受到什么?
2) 唱一唱它的主題:1 5 1 1 1 5 1 1 1 5 4 3 2 2 2…….
3)復聽,數數主題出現了幾次?并為它尋找一幅插圖.
4)再聽,自創動作配合音樂主題進行表演.
四、小結。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1、音樂知識:美好的音色——人聲的分類。
2、欣賞歌曲:《牧歌》、《回聲》、《我愛你中國》、《老人河》、《阿童木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