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莫扎特
教學目標1. 通過演唱《渴望春天》,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了解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簡介,從情感上愿意學唱《渴望春天》,并有進一步了解莫扎特及其作品的愿望。
2. 理解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嘗試。
教學設想
本課我首先引導學生做律動,引起興趣。通過對6/8拍、3/4拍、3/8拍的比較,強調歌曲的特點風格,既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又為新課打下伏筆;由于學生對音樂教室墻上作曲家們的畫像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就以講莫扎特的故事作為本課的主線,以情境——陶冶模式打好本課的框架;以故事創設情境,不斷吸引學生來了解莫扎特,層層深入地接受新歌《渴望春天》。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寫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兒童喜愛的歌曲。歌曲采用6/8拍活潑跳躍的節奏,分解式和弦與級進音調交替結合的旋律,優美流暢,充滿著勃勃生機,洋溢著青春氣息,表現了兒童們渴望鮮花開放、小鳥歌唱的五月春天到來的心情。全曲結構嚴謹、手法簡練,由帶再現的兩段體構成。第一樂段(前八小節)由同一材料變化重復的兩個樂句組成,第二樂段為后八小節,第三樂句音調作了發展,給人以清新的感覺,第四樂句再現了歌曲第一樂句的材料并略加變化,完滿的結束全曲。全曲僅十六個小節,音域為一個八度,但酣暢的表達了人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聲。
教學重點
學唱并感受《渴望春天》的歌唱風格、情緒。
教學難點
學習作品的曲式結構,創作新作品。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3/4 x x x │ x x x ║
跺腳 捻指 捻指 跺腳 捻指 捻指
2.3/8 x x x │ x x x ║
跺腳 捻指 捻指 跺腳 捻指 捻指
3.6/8 x x x │ x x x ║
跺腳 捻指 捻指 跺腳 捻指 捻指
教的活動:師首先帶學生練習上節課學習的三個節奏律動,請大家用打擊樂器分條演奏,然后聽辯出哪個是6/8拍節奏。
學的活動:認真聽辨,再看圖示拍一拍、用打擊樂器敲一敲,感覺一下6/8拍比3/8拍、3/4拍更顯輕松活潑。
二. 展開
1.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故事《老莫扎特教子實踐中成長》,主要介紹了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年月和非凡的天賦。
教的活動:師手指音樂教室墻上的音樂大師畫像說:“對畫像上的音樂家同學們早就充滿了好奇,關于他(師手指莫扎特畫像)你們想知道些什么?
學的活動: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的名字,哪國人,他有過什么經歷,寫過什么作品,為什么會成為音樂家。請老師講莫扎特童年的故事。
2. 初聽《渴望春天》
教的活動:
師:同學們想不想親耳聆聽一下莫扎特的作品呢?好,下面請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cai)
a作品的體裁 (1)男聲合唱 (2)女聲合唱 (3)童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 (1)熱烈激動 (2)明朗愉快 (3)低沉消極
c歌曲的拍號 (1)3/4 (2)6/8 (3)3/8
d作品中講了什么?
學的活動:帶著問題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然后用手勢表示最后一題。請學生同桌討論后回答,師再總結。
三. 深入
1.學習作品的風格
教的活動:教師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
學的活動:學生感受詞與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的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邊聽邊用手劃一劃旋律線。
2.音樂家小檔案,穿插小故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