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音樂會》
教材簡析:《動物說話》是一首歌謠風的創作歌曲,馬成詞曲,2/4拍,五聲降e羽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的節奏簡單,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為主。旋律較為平和,級進與小跳相結合,采用重復、模進、變化重復的手法,緊密結合了語言的特點,表現了小動物稚嫩的拙態和叫聲。樂句間加花伴奏的應用,使歌曲風趣、富于變化,又仿佛是小動物機警的神態。最后8小節尾奏多采用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和斷音奏法,使小動物的形象得到補充,歌曲顯得豐滿完整。是一首便于學生表演的兒童歌曲,很有趣味。學生情況:一年級第一學期,二個班較好動、好跳、唱、吹奏,學生能拍擊出 r和r r兩種節奏型,并能用da和di、di讀出節奏,能唱出do、re、mi、fa、sol這五個音的唱名,能夠在口風琴上找出這五個音的位置,能用“lu”唱出老師彈出的音高。在演唱方面能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隨著音樂的節拍即興地做動作。設計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相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教學目標:一、能注意聆聽、有感情的演唱描寫小動物的歌(樂)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睦相處。二、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在表演時能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神態,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教案寫作內容:一、聽辨音高二、節奏練習三、以表演為主學唱歌曲教案寫作要求:一、完整地聆聽《動物說話》。教師可采用錄音或自己范唱的形式完成。可根據學生的程度確定感受的次數。可采用不同形式讓學生感受,拍手聽、默唱、小聲跟唱等。二、演唱時,教師可提示“怎樣演唱能表現出你很愛小動物的心情,用你的聲音告訴我”。啟發學生演唱時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可提示學生分角色演唱,叫聲要唱得輕快而有彈性。三、這首歌有四段歌詞,編者只選用了三段。教師可啟發學生編創歌詞,表現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學生準備:書本教師準備:教案、課件、圖譜、錄音機、鋼琴、教具、飾物、獎品、分組、道具。教學過程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