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通用16篇)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1
教案:《小雨沙沙》
課型:綜合
課 年級:一年級
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
唱:《小雨沙沙》、 動:歌表演《小雨沙沙》、 畫:簡筆畫小雨點、種子、花、草等 、 講: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畫面、 敲: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
2.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活動。
3.通過唱、表演、敲、畫、講等,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難點 :歌曲處理與表演
教學準備: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頭飾等
教學過程 :
0、 以情感為紐帶,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一、 基本訓練
練聲曲:模仿小雞、小貓、小鴨叫。
二、 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1.老師創設情景
a.(出示圖一)小朋友,小猴子在干什么?對,勤勞的小猴子在洗衣服,發出“刷 刷 刷刷 0 ”的聲音。老師先請一位學生學小猴,然后請全體學生邊做洗衣服動作邊學它的聲音,出示節奏: (模仿)
b.(出示圖二)笨拙的小熊在 玉米,它一邊 一邊哼著小曲,請學生創編節奏,最后老師再出示節奏: 全班練,點到哪組那組練。(創編節奏)
c.(出示圖三)小兔子坐在大樹下聽小熊一直唱這幾句,忍不住叫了起來:“我會唱歌呢,讓我來唱:
“嚕嚕 嚕 嚕嚕 嚕嚕 嚕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小兔唱”。學生跟著小兔唱,出示節奏: (音高練習)
d.教師伴奏,學生拍節奏(感受樂曲)
2.導入 新課
a.師邊放欣賞帶,邊講故事導入 (出示背景圖)
師提問后講故事:小動物們正唱得高興時,風妹妹和春雨弟弟來了,風妹妹把綠綠的小柳樹吹得搖搖擺擺,春雨弟弟“沙沙沙”地下起了春雨,滴落在嫩綠的小草、鮮艷的小花身上,地里的種子在努力地向上生長著……歡迎春天的到來。
b.揭示課題,播放錄音歌曲《小雨沙沙》,要求學生邊仔細聽邊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c.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后提問,種子在說什么話?為什么?
d.帶領學生唱讀
e.請學生用“!蹦3
f.學生跟音樂輕聲的演唱歌曲。
g.師生對唱。
h..全班進行表演。
三.分組活動
。◣煟﹦偛盼覀冇脙灻赖母杪晛肀磉_了對這首歌曲的喜愛,那我們還能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你對這首歌曲的喜愛呢?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喜歡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創造、表現這首歌曲的?告訴老師好嗎?
1.學生分組討論,說出自己喜愛的方式:演唱、表演、畫畫、樂器伴奏等。
2.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
3.分組展示表演
a.圖畫組:這組同學運用圖畫的形式,發揮自己的想象,用彩筆畫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話得真漂亮。
b.樂器組:這組同學運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棒極了。
c.表演組: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模仿“風”、“雨”、“種子”,把春天的景象用動作表現出來,真棒。
e.歌唱組:同學們用甜美地歌聲演唱歌曲,仿佛把我們帶入了春的世界。
4.師,剛才同學們都運用了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了這首歌曲,大家表現的非常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四.小結:學了這首歌,我們知道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水,現在就讓我們帶者愉快的心情,邊唱邊跳離開教室吧!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小雨沙沙〉的歌詞生動,形象。歌詞以擬人的手法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我還準備充分利用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理想情操的教育。
歌曲宮調式,一部曲式,2/4拍,全曲分四個樂句,第一,二樂句以變化重復的手法用,節奏生動的描述了下小雨的"沙沙"聲。第三,四樂句采用緊縮的手法表現了種子要發芽、生長的迫切心情。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對本課教材的分析確定三點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來復習音高dms及由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組成的各種節奏型。
(2)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啟發學生學會細心地觀察事物。
。3)通過綜合活動啟發學生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即興創造能力。
3、教學重點及難點:
歌曲的學唱和歌詞的創編。
二、說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在獲得知識。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是要盡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談話法,示范法,猜謎法情景導入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并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四、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學生聽〈春天來了〉的音樂,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進課堂,目的是為教學做一點鋪墊,調節課堂氣氛。
2、發聲練習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直觀形象化進行教學,使學生最終達到情意的表現。在發聲練習中,我采用了發聲曲《模仿動物叫》,不去過分強調什么口形、氣息、位置、橫膈膜。該怎樣,而是通過動作把小雞、小鴨、青蛙等幾種小動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不用過多地理論講解,學生就會把各種聲音表現的淋漓盡致。
3、聽音游戲
馬克思曾把具有音樂感知能力的耳朵稱之為"音樂的耳朵"聽辨音高是培養學生"音樂耳朵"的重要開端,音樂是時間和聲音的藝術、時植的長短、聲音的強弱,高低等等的要素都具有抽象的特點。因此,我使用形象的手段:利用會唱歌的繩去引導學生去感受,發現和判斷來擺出音高的位置,并能唱準音高。
4、節奏游戲: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根據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掌握的音符時值有二分音符,四分,八分音符,如果只告訴他們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唱一拍,對他們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學生很難理解兩拍,半拍是怎么回事,時間長了。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3
活動目的:
1、初步認識毛筆的功能,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2、練習最基本的漢字筆畫“、”,并知道有許多不同的“點”法。
3、學習兒歌內容,感受下雨天的樂趣。
4、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下方畫有花、草、魚,上方留有空白,供教師畫雨點用,并寫上:“小雨點”三個字。
2、“小、雨、點”等漢字卡。
3、錄音帶“小雨點,沙沙沙”。
活動過程觀察及調整:
1、根據近幾日的天氣,談話引入課題。
2、教師用毛筆蘸水在黑板上畫點,邊念兒歌《小雨點,沙沙沙》,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3、出示“小雨點”三個字,讓幼兒尋找這三個字中有“、”的字及其在字中分布的情況。
4、介紹毛筆的外部構造,告訴幼兒毛筆是我國特有的書寫工具。
5、學習兒歌《小雨點,沙沙沙》。
、俳逃變簣坦P的方法,并用毛筆邊作畫“點”、添雨點的練習。
②根據背景圖練習兒歌。
、塾變悍纸M朗誦兒歌。
、苡變合嗷ソ涣飨掠晏斓臉啡。
6、簡評幼兒活動情形結束。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配合點畫練習來了解毛筆的特點和用法。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4
各位老師們:
您們好!我是重慶市人民小學的音樂教師顏秋晴。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唱歌綜合課《小雨沙沙》。它是人民音樂出版社9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課本第二冊,第一單元《春天》中的第二課歌曲《小雨沙沙》。
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在有規律的節奏配合下,生動的描繪出小雨沙沙的聲音,使用擬人化的歌詞,顯得天真而富有稚氣。充滿兒童情趣,同時又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
這個單元的歌曲都是與春天有關的歌曲,通過聆聽歌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通過演唱歌曲引導學生細心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大自然。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創造能力的培養及品德的教育,通過歌曲的演唱,讓孩子們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有感情的歌唱,并受到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教育,用歌聲表達出對生活的熱愛。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科學等多方面綜合知識。
本課的重點是:
1、讀譜知識認識DO的音位及唱名并唱準音高。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音樂意境,表現音樂形象。
針對以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借助多媒體課件,設境悟情,以情激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我準備在節奏教學中,開展創造性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節奏,創編節奏,培養其節奏創作的表現能力和節奏的創造意識。
3、在新授歌曲環節中,主要采用教唱法,和聽琴視唱的方法進行。通過教唱,使學生能自己慢慢跟著琴視唱。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我使用以下教具和學具:
鋼琴,多媒體課件:
為了能讓他們在美中學樂中學,良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一準備階段。二新授階段。三發展階段四總結
下面我將分別說一說這四個環節的操作。
一、準備階段:
1、組織教學:
我準備讓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并做律動。接著用親切的歌聲向學生問好,把情感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同時還進行了發聲練習。
2、發聲練習:在發聲練習中,我采用了發聲曲《模仿動物叫》,不去過分強調什么口形、氣息、位置、橫膈膜......該怎樣,而是通過動作把小雞、小鴨、青蛙等幾種小動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不用過多地理論講解,學生就會把各種聲音表現的淋漓盡致。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直觀形象化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快樂中就掌握了發聲方法。
3、學習讀譜知識:認識DO音位置。
為了調整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在愉悅中,不知不覺的完成學習任務。我有意將讀譜知識的學習用電腦多媒體來完成,通過生動的畫面及音樂的渲染和教師生動的講解,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很快掌握DO的音位及唱名,并唱準音高。
4、節奏練習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為了能使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節奏教學中。我采用"超級變變變"這個形象化,趣味化,直觀化的游戲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練習,游戲方法:在教室前面放好六張塑料凳,一張表示一拍。即[1]=x ,[11]=,[x][—]=x—, 這種直觀的教學,學生很快就學會了,然后我請幾個同學到臺上任意組合一組節奏,臺上的同學認真思考如何難住臺下的同學,臺下的同學努力要快速拍對臺上的節奏,這對臺上臺下的同學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形成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迫切渴望參與,化被動為主動,也只有學生主動想學了,才能學好。通過以上的節奏練 習,解決了曲譜教學中的難點,為新課的教學掃除了障礙。
二、新授階段:
1、導入新課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我采用猜謎激趣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扒l線萬條線落到地上看不見。同學們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呢?”
2、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當孩子們猜到是雨后,我讓學生搓揉塑料袋發出“沙沙”聲 模擬營造下小雨的意境為歌曲伴奏。扮演小草加入適當的動作進行表演,這對學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起了很大的幫助,加深了對歌曲的感受和認識。生活本身就是音樂的源泉,同學們利用生活中物品的自然音源表現了歌曲的意境,并且通過動手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最后通過聽唱法學唱歌曲。
3、藝術處理:
通過啟發提問:雨的聲音有大有小,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什么?小雨是細細的我們應該唱得怎樣?種子喝著甜甜的雨水多高興啊,它說話的聲音會怎樣呢?我們該帶著怎樣的心情來唱呢?這樣,通過啟發性的語言,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到了歌曲中活潑親切的情緒。
三、發展階段
學生能有感情的演唱這首歌曲后,我就鼓勵激發學生自編節奏型即興創編歌表演。我啟發學生:“春天里,除了小雨和種子很高興以外,還有誰一樣高興呢?”引導學生進行歌詞的創編,每小組6個人進行討論,并以繪畫,舞蹈,歌唱等不同的形式把他們自己所討論的內容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動作表現音樂歡快的情緒,用音畫啟迪美的想象力,使他們受到美德熏陶,并誘發學生展開思維,展現自我,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 、總結階段
本課我采用了歸納式的結尾來歸納本課的教學內容,最后布置讓學生當一名小演員的作業,在音樂伴奏下離開教室。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指正批評。
謝謝大家!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5
一、活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歌詞,能演唱歌曲。
2.能通過肢體動作進行大膽表現。
(二)過程與方法:
1.由種子娃娃導入,看視頻激發幼兒認知興趣。
2. 通過展示圖片,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歌詞,觀看兒歌動畫和聽教師范唱,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3. 鼓勵幼兒有肢體動作大膽表現“小雨沙沙”“種子發芽”“出土”“長大”等。
4.鼓勵幼兒勇敢上臺演唱歌曲。
。ㄈ┣楦袘B度價值觀:
引導幼兒欣賞歌曲,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二、活動重點:理解歌詞,能演唱歌曲。
三、活動難點:嘗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內容。
四、活動準備:圖譜五張(種子生長過程) 兒歌動畫視頻
五、活動方法:多媒體展示法 示范法 整體跟唱法 表演法
六、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導入。
1.師:春天來了,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的種子娃娃,終于醒過來了。你們瞧,它來了。ǔ鍪緢D片一)種子娃娃高興嗎?因為種子娃娃剛剛看了一段有趣的動畫片,我們也來看看吧。(播放視頻)
2. 提問:春雨往下落的時候,發出了什么樣的聲音?它給誰洗澡了?
。ǘ├斫飧柙~,感受旋律及節奏。
1.講故事,借助圖片理解歌詞。
師:種子娃娃看到柳樹美美地洗了澡,它也想請小雨給它洗個澡。小雨沙沙地下(出示圖片二)淋在了種子圓滾滾的身體上,種子高興地說:“哎呀呀,好舒服呀!”它又咕嘟咕嘟地喝了兩口,“雨水真甜啊,哎喲喲我要發芽。”(出示圖三)小雨沙沙地下,發芽的種子娃娃地說:“哎呀呀,我要出土(出示圖四),哎喲喲,我要長大(出示圖五)。”(稍作停頓,引導幼兒理解發芽、出土、長大)小雨沙沙地下,種子娃娃長大了,它歡快地唱啊、跳啊。讓我們來聽聽,它在唱些什么?
2. 播放兒歌動畫,初步感受旋律及節奏。
3. 提問:歌曲了的小雨發出了什么聲音?誰在說話?說了什么?種子為什么喜歡小雨呢?
4. 師:這首歌真好聽,我也好想唱給大家聽一聽。(教師隨鋼琴范唱歌曲一次)
5.鼓勵幼兒隨琴聲一起學唱歌曲。
。ㄈ┕膭钣變河弥w動作大膽表現歌曲。
1. 師:《小雨沙沙》這首歌好聽嗎?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雨沙沙,種子說話,種子發芽、出土、長大的動作吧!
2.指名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雨沙沙,種子說話、發芽、出土、長大。
3.播放旋律,請全體幼兒隨音樂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
4. 指幾名表現突出的幼兒上臺展示。
。ㄋ模┗顒友由欤赫埿∨笥严挛缁丶医o爸爸媽媽表演唱《小雨沙沙》。
七、活動反思:
《小雨沙沙》是本冊教材主題四中的一個音樂活動!缎∮晟成场肥且皇壮錆M活力的兒童歌曲,它是以春雨為素材,引發出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主題。樂曲的旋律輕盈、活潑,流暢。根據中班幼兒認知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歌詞,學唱歌曲”,難點確定為“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由于進度跳躍,教材前后銜接出現斷層,中班孩子的生活經驗匱乏,對于種子需要雨露的滋潤才能發芽、出土、長大這一自然常識并不了解。因此,在引導幼兒“理解歌詞”環節,我借助了五副生動而形象的圖片,通過“講述故事”的形式比較直觀地讓幼兒感知到種子的生長過程,從而幫助他們理解了歌詞內容。緊接著,我播放了兩次充滿童趣的歌曲動畫,讓幼兒在輕松、美妙的視聽環境中,初步感知了歌曲旋律及節奏,激發了他們學唱歌曲的欲望。這首歌短小簡練,充滿童趣,幼兒易唱易記。在活動中我淡化了教學環節,以聽唱為主,打破老師教幼兒唱的模式,并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大膽演唱。在最后的“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環節,我充分發揮孩子的表現力,請他們自由創編動作,并大膽上前展示給大家,將活動推向了高潮。但也存在出多不足:如教學設計缺乏新意,少了亮點。一節好課,需要更多新鮮的、不同于常規的切入模式,而不是墨守成規,只有打破常規,走出自己的新路,才能促進自身的成長。我的這節課顯然不是,孩子們在熱熱鬧鬧的學唱、創編環節中也僅僅學會了歌曲,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歌曲。而對于小雨滋潤種子發芽,種子開心長大這一自然現象沒有情感體驗,更談不上用感情來演唱歌曲。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6
活動目標:
1.知識:幼兒認識三角鐵、沙錘、響板等打擊樂器,知道其敲擊方法,感受其發出的聲音。
2.能力:幼兒能根據音樂變換不同打擊節奏,感受打擊樂活動帶來的樂趣,喜愛表現音樂。
3.情感:激發幼兒對打擊樂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
活動重點:
幼兒認識三角鐵、沙錘、響板等打擊樂器,知道其敲擊方法,感受其發出的聲音。
活動難點:
幼兒能根據音樂變換不同打擊節奏,感受打擊樂活動帶來的樂趣,喜愛表現音樂。
活動準備:
物質:三角鐵、沙錘、響板等若干;《小雨沙沙》音樂、《小雨沙沙》圖譜。
經驗:幼兒以學會《小雨沙沙》歌曲并會初步打節奏
教學方法:
觀察法、練習法、示范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認識樂器)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樂器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是誰?
1.教師演奏樂器,并介紹樂器演奏方法。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來演奏這些樂器,你們聽聽它們發出了什么聲音?(教師演奏三角鐵、沙錘、響板)
①這是三角鐵,左手拿三角鐵,右手拿鐵棒,用棒子敲擊三角鐵外側,聽到三角鐵的.聲音是(叮叮)(清脆的)
、谏冲N,手握手柄,上下有節奏搖動(沙沙)(碎)
、垌懓,把響板放在一只手的手心,另一只手有節奏的拍打(噠噠)(脆)
二、回顧歌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雨沙沙》,小樂器想和我們一起演奏,下面我們打節奏唱一遍給小樂器聽(幼兒打拍子唱)
三、看圖譜樂器打節奏
小朋友們,拿起你們手中的小樂器,看著圖譜,跟著老師的歌唱,我們一起用手中的小樂器打節奏,有三角鐵標記的,就是拿三角鐵的小朋友演奏,其他小朋友不演奏,有沙錘標記的,就是拿沙錘的小朋友演奏,我們來試一下。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小朋友明白了嗎?
1.下面我們把全曲演奏一遍
2.剛才小朋友演奏的都很棒,下面小朋友看著老師的指揮再來演奏一遍
3.有哪組小朋友想當小小音樂家,把這首歌曲演奏給大家聽?
。ㄟ@組小朋友演奏的棒不棒?我們來鼓勵鼓勵他們)
四、幼兒交換樂器演奏
小朋友們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樂器,我們再來一遍好嗎?
活動延伸:
老師發現小朋友們都可以成為音樂家,老師希望在這次活動之后小朋友能在生活中發現和這些樂器相似的聲音,演奏更好聽的樂曲。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正確、連貫地朗讀課文。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春雨滋潤萬物的美好情景,產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和課文插圖,課文朗讀錄音帶。
學生:觀察下春雨時動物、植物、人物的情況及活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春天到了,春姑娘帶了春風,也送來了春雨。沙沙沙,雨點落上來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詩歌《小雨沙沙》。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要求讀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學習,互相糾正字音。
3、在正確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插圖說說小雨點落到了哪里。
三、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小雨點落在哪里?花兒、魚兒、苗兒怎么樣?
2、小朋友,人們注意觀察過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什么地方?又會是什么樣子?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的美。
2、抽學生讀課文。
3、看圖試著練習背誦課文。
五、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用生字口頭自由組詞或說話。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找出生字中難記住的'字,選擇適合自己的記字方法,記住生字的字形。
3、指導書寫生字:強調看一個字寫一個字,切忌看一筆寫一筆,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六、課后觀察,親自體驗
布置學生課后觀察下春雨時的情景,看看還能觀察到些什么。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8
音樂的魅力無窮無盡,古人云:“音樂感人至深,能使人樂、能使人悲、能使人奮起!比嗽趮雰簳r聽到音樂就知道“手舞足蹈”,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藝術教育,往往能作用于他的一生,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對美好事物有良好感情,對生活無限熱愛,并能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審美觀點。
一、說教材、說幼兒情況:
1、材料來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來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開、春雨飄灑的季節,讓孩子們更好地體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學對象應該是大班幼兒,通過我對歌曲的了解和分析后我發現這歌曲非常具有兒童化,旋律優美、易記,歌詞通俗、易懂,好學好唱。根據歌曲的特點,對于大班孩子可能較簡單了。所以我把這首歌作為中班的教學內容進行,希望也能達到好得效果。
2、幼兒情況分析:
在此活動之前,我對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有時讓孩子們聽一些音樂,他們能根據音樂的節奏、旋律感受音樂不同的性質:歡快、優美、或是憂傷。讓幼兒多進行呼吸練習,及怎樣用動聽的聲音演唱。孩子們以前唱歌時,不會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會換氣,通常唱得上氣不接下氣,通過練習以后情況好多了。還鼓勵幼兒常常在聽音樂的同時創編動作。通過觀察我發現,每次孩子們聽到音樂時,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動起來,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膽,不敢把動作做出來。因此,我積極的鼓勵每個孩子去創編動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這些都為本次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始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具體為:(1)、萌發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2)、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初步演唱歌曲。(3)、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根據教材的內容、幼兒的情況、和目標的制定,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顒拥碾y點是: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二、說教法與學法:
近些年來,伴隨著社會對教育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為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作為一節音樂活動,教師除了用柔美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給幼兒創設了“情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活動是在一定情景下進行的。通過cai課件的優美畫面和動聽音樂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2、在本次音樂活動中還體現了“協作”的要素,在學唱環節中由為突出。我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導向者,帶領幼兒打節奏,合著旋律朗誦歌詞,并指導幼兒自己把歌詞唱到旋律中。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然后,孩子們練唱時,用了多種形式,如:老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幼兒兩人拍手唱、加律動演唱等等,處處體現了協作的精神。
3、活動中,不僅僅是發展幼兒的“音樂智能”,在其他幾個方面也有體現。如:“語言智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達到理解歌詞內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在“肢體運作智能”上有體現,幼兒理解歌詞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雨和種子”的動作。用他們的身體表達想法與感受。最后,在“人際智能”方面的體現。幼兒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老師的提問、動作、表情給予回應,還要和其他幼兒合作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增進了孩子與教師、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適時采用了交流討論法、游戲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歌曲的理解,萌發幼兒的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傳統的音樂活動總給人感覺比較枯燥,老師教、幼兒唱或跳,常常口干舌燥。幼兒缺乏興趣,有聲無情,沒有表現力,幼兒無法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境。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最優化,我制作了cai課件,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顒舆^程為: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隨著歡快的樂曲跳入活動室,營照了音樂活動的氛圍。接下來,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調做練聲曲,為后面的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ǘ、創設情境,幼兒探索:
利用cai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為幼兒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化為具體,把復雜變成簡單。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清晰地印入幼兒眼簾。課件中,我把種子發芽這一漫長、很難觀察到的過程。用十幾秒鐘的時間在幼兒眼前展現,讓幼兒看到種子的發芽過程。因此,孩子們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在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種子在發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擬人化的動畫畫面,聲象結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學習歸納歌詞、理解歌詞的目的。正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才使得幼兒探索的過程顯得輕松、愉快。
(三)、學唱歌曲,突破難點:
學唱歌曲,這一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孩子們首先通過看課件,欣賞歌詞,然后在畫面和音樂的帶動下邊打節奏邊朗誦歌詞。有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一看到畫面中的圖象就會聯想到歌詞的內容。孩子們很快地熟悉了歌詞。以往孩子們學唱歌時,都是幼兒跟著老師唱,孩子們顯得很被動,不能發揮潛能。有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我將學唱歌曲這一環節進行了創新,也加大了難度。讓幼兒嘗試把歌詞唱到音樂中,這是幼兒要學習的一個方法,也是難點。正因為課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現歌詞的畫面配合得很好,當幼兒聽到旋律時,就會看到相應的畫面想到歌詞。所以,通過兩遍試唱,孩子們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課件就輕松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些在傳統教學中是難以完成的。
。ㄋ模⒂螒蝮w驗: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幼兒對歌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要進行練習。這里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種形式進行,增進情感的交融,幼兒也鞏固了歌詞的記憶。而后,請幼兒扮演“小雨”和“種子”的角色,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音樂游戲。孩子們在課件音樂的伴隨下,看著畫面中出現的“小雨”和“種子”的形象。分別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動作,較好地區分角色進行游戲。其實,游戲的過程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就是意義建構的過程。是將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所學通過游戲的形式加以體現。
四、說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運用cai課件,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在整個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極大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萌發了幼兒探索的欲望。cai課件讓歌曲中抽象的形象變為具體可感知的形象,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幼兒能夠較準確的把握住歌曲。多媒體教學能靈活地隨意點擊,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極大豐富了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提高了這次音樂活動的質量。讓孩子們享受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促進幼兒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了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9
一,說教材
從教材來看,《小雨沙沙》是一首簡潔、明快、流暢的兒童歌曲。歌詞生動、形象,以擬人的手法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歌曲宮調式,一部曲式,二四拍,全曲分四個樂句。第一、二樂句,以變化重復的手法用︱︱的節奏,生動地的描述了下小雨的沙沙聲;而第三、四樂句采用緊縮的手法表現了種子要發芽生長的迫切心情。
二,說教學目標
在教學目標上,我根據大綱和對課本教材的分析,確定了三點教學任務。第一,通過游戲來復習音高dms及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和休止音符組成的各種節奏;第二,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要發芽與雨露密不可分,啟發學生學會細心的觀察事物;第三,通過綜合活動啟發學生為歌曲創編歌詞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即興創造能力并利用音樂形象向學生進行美的情操的陶冶。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是:歌曲的學唱和歌詞的創編。
四,說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再獲得知識。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盡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談話法、示范法、猜謎法、情景導入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五,說學法
本課主要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來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一些設計:
首先,在音樂《春天來了》的伴隨下教師帶領學生步入教室,師生圍坐好。目的是為了創設情境,讓學生沉浸在歡快的氛圍里。
在發聲練習中,我采用了發聲曲《模擬動物叫》,把全班分成男女生兩大組,一問一答,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不刻意的去強調什么口型、氣息、位置等該怎么樣,而是從直觀入手,讓學生用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把小貓、小雞、小狗等幾種小動物的聲音形象地表現出來,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不自覺中學生的嗓門就打開,這種直觀形象化教學,讓學生最終達到情意的表現。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馬克思曾說把具有音樂感知的耳朵稱之為“音樂的耳朵”。因此,為了能使小朋友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節奏教學中,我采用聽音樂伴奏,學生動手拍一拍的游戲來加強節奏感的培養。學生邊用耳朵聽《幸福拍手歌》同位之間邊跟著節奏打節拍,這種結合平時小朋友們所玩的游戲進行教學,既形象化,趣味化,又直觀化,學生很快就學會了,即使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在這種直觀性的學習中,也能很輕松的掌握。然后請幾組小朋友上臺表演,比一比看誰拍得最好,臺下的小朋友做評委,并給拍得最棒小組獎勵小紅花,這樣形成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迫切渴望參與,化被動為主動。通過以上節奏練習,解決了曲譜教學中的難點,為新課的教學掃除障礙。
我采用猜謎激趣法來引出課題。迷面是:“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打一自然現象!碑攲W生猜出是雨后,課件展示下小雨的聲音,讓學生閉上眼睛聽,全身心的去感受雨聲。然后啟發學生聯系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觀察,邊看小雨和種子的動畫邊聽歌曲《小雨沙沙》使學生的聽覺與視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引導學生了解歌詞的內容,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去聽,并有感情的朗誦歌詞,提示學生:“沙、沙、沙”處要輕巧準確,而“在說話”處要略強,讓學生體驗到歌曲中聲音力度的變化來把握節奏和加深對歌詞的記憶。
我讓學生搓揉塑料袋發出“沙、沙”聲來模擬營造下小雨時的意境,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認識。生活本身就是音樂的源泉,使同學們利用生活中物品的自然音源表現了歌曲的意境并通過動手實踐,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通過聽唱法學唱歌曲。課件傳出優美旋律的聲音,讓學生感受歌曲的節奏明快,旋律優美來啟發學生急切想唱的心情!
接著啟發性提問:“雨的聲音有大有小,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什么?小雨是細細的,種子喝著甜甜的雨水多高興。∷f話的聲音會怎樣呢?我們該帶著怎樣的心情來唱呢?”這樣通過啟發學生,調動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輕松的把握歌曲中活潑親切的情緒。
利用課件讓學生采用男女分組唱,小組分組唱,邊拍節奏邊唱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學會唱歌曲。
學會歌曲后,我啟發學生“春天里,除了小雨和種子很高興以外,還有誰一樣高興呢?”引導學生進行歌詞的創編,并以舞蹈、歌唱等不同的形式把它們自己所討論的內容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動作表現音樂歡快的情緒,用音畫啟迪美的想象力,并誘發學生展開思維,展現自我,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下一環節,輕松一刻。我讓學生到電腦前簡單的動手操作《打扮春天》的游戲,這樣把課堂推到另一個高潮。休息的同時,陶冶他們對美的創造和追求。
游戲結束后,全班跟著音樂齊唱歌曲《小雨沙沙》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10
本節課師生興致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始終以愉快,飽滿的情緒進行學習,取得較好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體會。
音樂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音樂,音樂教育應讓學生聽懂或看懂,即感受音樂語言后再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感受和情感。在本課中我緊扣“音的強弱”這一音樂要素,通過模仿、律動、欣賞體驗、游戲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理解,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去進行分析比較:大雨和小雨的聲音誰強誰弱?雷聲和風聲有什么不同?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領悟,體會到聲音有強有弱,而此時,我創造性地讓學生用一些廉價廢舊物品自制打擊樂器,通過親手制作,親身體驗,摸索探究,將自己對音的強弱感受,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來。一串鑰匙,幾枚硬幣,筆盒水杯,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活用品,此時成為了孩子們有趣的樂器,每個學生都神采飛揚,花樣百出,創造性地摸索出了很多方法,奇思妙想令老師也感到驚訝,此時的教師只是一個觀眾,一個欣賞者,確保了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學生興高采烈,躍躍欲試之際,教師提議采用自制樂器講演故事,并根據學生自己創作的“音畫譜”指導演奏,更是使學生熱情高漲,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課后有老師提出:學生活動時將黃豆、沙子撒得滿地都是,顯得太亂。而我卻要為學生的“亂”而喝彩,因為學生在“亂”中探索,“亂”中創造,在“亂”中學會分工合作,動手動腦,如果為了追求課堂秩序的井然而使學生失去了探索創造的機會,是得不償失的,也是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學生通過無拘無束地探索,從生活中找到音樂,感受音樂,最終創造音樂,表現音樂,同時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了與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為實現音樂教育的總目標——使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11
教學內容:
唱:《小雨沙沙》、 動:歌表演《小雨沙沙》、 畫:簡筆畫小雨點、種子、花、草等 、 講: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畫面、 敲: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
2.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活動。
3.通過唱、表演、敲、畫、講等,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難點:歌曲處理與表演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圖片、打擊樂器、頭飾等
教學過程:
一、 以情感為紐帶,組織教學
1.學生隨音樂進教室,跟老師做拍手律動。
2.師生問好。
二、 基本訓練
練聲曲:模仿小雞、小貓、小鴨叫。
三、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老師創設情景
a.(出示圖一)小朋友,小猴子在干什么?對,勤勞的小猴子在洗衣服,發出“刷 刷 刷刷 0 ”的聲音。老師先請一位學生學小猴,然后請全體學生邊做洗衣服動作邊學它的聲音,出示節奏: (模仿)
b.(出示圖二)笨拙的小熊在 玉米,它一邊 一邊哼著小曲,請學生創編節奏,最后老師再出示節奏: 全班練,點到哪組那組練。(創編節奏)
c.(出示圖三)小兔子坐在大樹下聽小熊一直唱這幾句,忍不住叫了起來:“我會唱歌呢,讓我來唱:“嚕嚕 嚕 嚕嚕 嚕嚕 嚕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小兔唱”。學生跟著小兔唱,出示節奏: (音高練習)
d.教師伴奏,學生拍節奏(感受樂曲)
2.導入新課
a.師邊放欣賞帶,邊講故事導入(出示背景圖)
師提問后講故事:小動物們正唱得高興時,風妹妹和春雨弟弟來了,風妹妹把綠綠的小柳樹吹得搖搖擺擺,春雨弟弟“沙沙沙”地下起了春雨,滴落在嫩綠的小草、鮮艷的小花身上,地里的種子在努力地向上生長著……歡迎春天的到來。
b.揭示課題,播放錄音歌曲《小雨沙沙》,要求學生邊仔細聽邊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c.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后提問,種子在說什么話?為什么?
d.帶領學生唱讀
e.請學生用“嚕”模唱
f.學生跟音樂輕聲的演唱歌曲。
g.師生對唱。
h..全班進行表演。
四、分組活動
。◣煟﹦偛盼覀冇脙灻赖母杪晛肀磉_了對這首歌曲的喜愛,那我們還能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你對這首歌曲的喜愛呢?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喜歡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創造、表現這首歌曲的?告訴老師好嗎?
1.學生分組討論,說出自己喜愛的方式:演唱、表演、畫畫、樂器伴奏等。
2.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
3.分組展示表演
a.圖畫組:這組同學運用圖畫的形式,發揮自己的想象,用彩筆畫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話得真漂亮。
b.樂器組:這組同學運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棒極了。
c.表演組: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模仿“風”、“雨”、“種子”,把春天的景象用動作表現出來,真棒。e.歌唱組:同學們用甜美地歌聲演唱歌曲,仿佛把我們帶入了春的世界。
4.師,剛才同學們都運用了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了這首歌曲,大家表現的非常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小雨沙沙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1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親切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并使學生懂得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啟迪學生熱愛大自然,感受音樂表現出春天的意境,喜歡這首《小雨沙沙》。
2、能用沙錘等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通過律動以及舞蹈表演等形式進一步拓展訓練,開闊思路,增強表現力。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教學重難點:
用天真活潑的語氣唱歌,富有表現力來表演歌曲。
為歌曲創編歌詞。
教學準備:鋼琴、自制頭飾、打擊樂器、磁帶、歌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教師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與學生一起做音樂律動。
二、導入:(循環播放歌曲的背景音樂)
(師)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溫暖的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做游戲了,你們敲誰來了?
。1)多媒體出示動物森林:可愛的小猴敲著鼓,發出“咚咚|咚咚||”的聲音。教師先請一位學生學小猴,加以表揚后讓全體學生也來演一下小猴,邊做敲鼓的動作邊學它的聲音。
。2)多媒體出示另一畫面:小熊在聽小猴打鼓,高興的拍著手“啪啪啪|啪啪啪|| ”請一名學生上臺模仿,然后全體學生模仿小熊的動作和歌聲。
。3)、媒體出示第三幅畫面:小鴨看見小猴、小熊那么高興,忍不住也唱了起來:“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小鴨唱”。學生跟著小鴨唱。
三、歌詞學習。
師:小動物們在森林里玩得可高興,就在這個時候頑皮的小雨點從天空中落了下來,紛紛滴落在嫩綠的小草、鮮艷的小花身上,滴落在正在發芽的種子身上,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貼圖游戲
剛才同學們都感受到了春天下雨時,大自然的樣子,現在李老師想請同學們在我們的教室里也來制作一副春雨圖。錄音機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要求學生邊仔細聽邊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ǔ鍪緶蕚浜玫男』ā⑿〔、幼苗的圖片,并請學生用粉筆畫上小雨點)循環播放歌曲,請學生聆聽。
2、出示課題,請學生完整聆聽歌曲,總結歌詞。
3、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進行歌詞的學習。(兒歌學習方法,有節奏的朗讀,可以讀給自己最好的朋友聽……)
四、歌曲學習
1、逐句教唱歌曲。
2、請學生看歌曲的FLASH動畫學習歌曲。
3、分小組等各種游戲方式進行歌曲的演唱。
4、歌曲情緒處理。(提醒注意隨時控制聲音,特別是小雨的沙沙聲與種子的說話聲,唱最后一句歌詞時要把種子渴望破土而出的情緒表達出來。)
五、歌詞創編。
請學生發揮想象為歌曲創編歌詞。如:小雨小雨,叮叮叮,種子種子,在唱歌。
六、自由創編。
通過音樂游戲、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音樂游戲:我是小小演奏家。提供學生多種打擊樂器,如沙球、碰鈴、雙響筒、鈴鼓等;讓學生親自試一試,由他自己決定用哪一中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其他同學可用身體各部分動作參與節奏的表現,老師要授予“小作曲家”稱號。在演奏員熟練后,請部分同學加入“沙沙|沙沙||”的伴唱,感受春天小雨的沐浴。
。2)、藝術表演:我們已經會畫、會唱、會演奏這首好聽的歌曲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請同學們自己動腦筋創編動作,分為表演組(自由選擇頭飾)、樂器組(自由選擇打擊樂器)、合唱組進行。
六、教師總結,從這首歌中我們知道了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水,那同學們的成長離不開什么?――空氣、糧食、爸爸、媽媽、老師……,讓學生知道自己幸?鞓返纳钪。
教學反思:
在教授低年級音樂課《小雨沙沙》時,我將《小雨沙沙》一歌設計成以唱歌為主要內容的`,與聽,奏,動,創有機結合的綜合課,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相互的聯系較為緊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使耐力較差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在不斷變化中感覺新鮮的內容,從而調支了學生的學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高的課堂效率。
并通過多媒體教學,利用低年紀學生年齡特點。為學生請出來他們所熟悉的動畫人物來幫助解決歌曲中所出現的所有節奏,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如請來了小猴打鼓、小熊鼓掌、小鴨唱歌,在這幾個小動物身上體現所要解決的節奏型,并把歌曲的旋律不經意的融入到教學中,這樣一來既解決的難點又不會讓教學顯得生硬,適合低年紀教學。
綜觀《小雨沙沙》一課,可以看出,本課教學中我盡量體現了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思想,體現了民主、和諧、愉快的氣氛,還體現了知識的滲透和能力的培養。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13
作者單位:北京市望京實驗學校鄔京華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里小雨和種子的形象,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
3.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
二.教學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聲音階構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 拍,宮調式。旋律采用了級進、同音反復及變化重復等手法,在有規律的節奏緊密配合下,生動描繪了小雨沙沙的聲音。擬人化的歌詞天真而又稚氣,充滿了兒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們介紹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又提示孩子們學會細心觀察事物,啟迪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歌曲符合語言的規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們喜愛的好歌,可啟發孩子入情入境地表演。
三.教學重點: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活動。
四.教學難點:
準確的演唱兩段歌詞和歌譜。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鋼琴、錄音機、磁帶、圖片、打擊樂器、頭飾等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階段目標: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
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多高興呀,讓我們向在坐的朋友們也了解一下歌曲《誰在叫》中描寫的小動物吧。(身體坐端正,看誰的演唱最大方)--播放歌曲伴奏錄音。
生:進行歌曲表演唱。
師:你們感覺周圍的伙伴表現怎么樣呀?
生:匯報。
師:我們跟著老師的伴奏來演唱,好嗎?
生:跟著伴奏,六人一組進行演唱。
師:如果你認為自己唱的還不充分,哪我們下面要學的新歌中還有機會。
(二)學習新歌(階段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經驗準確學習歌詞和歌譜)
1.初聽作品,了解歌曲
師:春天來了,大自然中的動物那么快活,你知道植物有什么變化嗎?
生:回答。
師:老師今天帶來的這首歌曲《小雨沙沙》會告訴大家。(出示歌篇并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歌曲。
師:聽了歌曲,你知道什么了?
生:回答問題。
2.發散思維 鼓勵發言
師:歌曲里有誰?它們誰先出場的?給你什么感覺?我們再聽一遍。(第二次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后回答問題小雨和種子。
師:他們一個有聲音,一個有動作,誰說說聲音是什么?動作是什么樣的?誰會學學它們?
生:發揮
3.學唱作品 唱清歌詞
師:看來大家對歌曲了解的很深了,那么能跟著唱的有誰呢?(播放歌曲錄音、強調眼睛看屏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生:跟著錄音唱。
師:糾正問題,要求背唱歌曲(伴奏唱)
生:以組為單位背唱歌曲。
4.自主學習 大膽嘗試
師:第二段歌詞,能不能自己獨立唱一唱呢?
生:獨立學習并匯報
師:幫助解決問題。
生:理請歌詞。
5.完整演唱 感情充沛
師:給各組時間進行練習。
生:完整演唱歌曲。
6.學習歌譜 手勢輔助
師:帶著學生用柯達依手勢進行唱歌譜練習。
生:全員參與。
(三)歌曲表演(階段目標: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1.提供設計 模仿創編
師:小雨用什么動作?種子的動作是什么?兩個之間怎樣配合呢?
生:模仿并設計。
師:如果大家有跟老師不同的設計也可以。
生:進行設計。
2.提供舞臺 伴奏服務
師:我現在把舞臺讓給大家,我來為大家伴奏,好嗎?
生:到臺前,帶頭飾表演。
(四)教學檢測(階段目標:檢查學生學習狀況)
1.檢查歌詞
師:鼓勵表演好的同學
2.檢查歌譜
師:鼓勵用手勢進行演唱的同學。
(五)口風琴教學(階段目標:用口風琴吹奏歌曲片段)
師:指導學生吹奏歌曲片段。
1=d
5 3 | 5 3 | 11 1 | 11 1 | 5 3 | 5 3 | 22 2 |22 2 |
(六)拓展內容(階段目標:聆聽作品《春雨蒙蒙地下》)
師:今天我們還要請大家欣賞一首描寫春雨的歌曲《春雨蒙蒙地下》,你聽聽春雨發出了什么聲音?(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作品
師生:簡短討論。
小結下課。
教學設計思路:
1.根據教材特點:歌曲簡短而富有想象力和動感。
2.根據學生特點:學生具有較好學習習慣和合作學習、創編能力。
3.教師組織者、參與者、設計者的身份體現
4.自主學習的體現
5.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6.相關文化補充。
7.課件的制作,現代音樂教學軟件。
xx年3月22日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14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點、線的基本知識。
2.采用聆聽雨聲、觸摸雨水等形式,結合表演、欣賞、述說等做法,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情感體驗來表達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對點、線、色彩的表現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對秋天小雨的觀察、回憶、思考、想象與討論,使學生感受秋雨的美,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美麗的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運用點、線及色彩表現下雨的情景。
教學難點:
學習雨中與雨前、雨后不同天氣變化的表現方法。課時安排:2課時
小雨沙沙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油畫棒、彩色水筆和畫紙等常規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組,選好小組長
教師:課件:錄像《小雨沙沙》、范作、噴水壺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表達感受。
1.出示課件:錄像《小雨沙沙》。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對錄像的感受。
2.教師用水壺灑水,詢問學生聽到什么,并讓學生表述聽到的感受。3.教師小結聽到的聲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二、引導欣賞,加強體驗。
1.出示課件:作品欣賞。結合書本的作品和教師提供的作品,讓學生欣賞(欣賞可以用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方法,結合點、線和色彩)。
2.讓幾名學生說說欣賞后的`感受,教師小結。3.揭示課題:《小雨沙沙》。三、傳授方法,激發創意。
1.提問:怎樣表現小雨點?除了這些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2.學生上臺演畫小雨,教師講述并補充。3.提問:怎樣畫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點呢?4.在畫中人物、動物和景物的特點是什么?四、布置作業,表現感受。
1.提出作業的主題:記憶中的秋天小雨。
2.出示課件,提供創作的建議:畫出自己對秋天小雨的感受,盡量做到與眾不同,可以互相討論畫法。
3.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五、展示作品,學習評價。1.小組內展示作業,互評作業。2.選出典型作業,全班評,教師小結。
3.提供評價建議:①作品是否表現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創意,與眾不同;③作品的點、線和色彩的表現是否統一等。
六、提供課題,研究拓展。教學反思:
小雨沙沙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美術課常規的作畫工具
教師:錄音《雨中情》、范作、不同雨景(有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情景)的錄像教學過程:
一、運用情景,啟發思維。
1.出示課件:下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景。2.思考:怎樣表演你在不同雨景中的感受?二、結合課件,述說感受。
1.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感受。2.小組評,教師評。三、講述故事,結合表演。
1.讓學生說說雨中的故事(可結合表演的形式)。2.小組評價,教師總結。四、布置作業,表現雨境。
1.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教師提供的照片或范作等。
2.提供作業構思建議:①主題:在雨中。②思路:可以表現自己或別人在不同雨景中的情景;也可以表現對雨中不同情景的感受;還可以表現動物、植物在雨中的情景;自由地想象對雨中情景的感受。③注意:運用不同點、線和色彩,畫出雨的不同變化,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在畫面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畫的反面寫上說明,創作時要求小組成員互相合作。
五、作業欣賞,開拓思維。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15
在教學過程中,唐老師采用了從聽覺、視覺入手的教學方法,利用媒體展現一幅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圖片,以此創設意境,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用聲音模仿出春天和煦的微風,將學生的聲音訓練自然地融入教學的過程中。
在教學中,唐老師大膽地將選擇判斷,討論等方法用于小學低年級,為學生創設了思考,研究的空間。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教學中以精湛的語言,將教學的各個環節連接的巧妙而自然,尤其使新歌教學的導言更使其別巨匠心。如“美麗的大自然中,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我們聽一聽,誰在說話?”使其順理成章地進入到放歌曲的范唱錄音。在新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朗讀歌詞以及為歌曲創編動作,并配上小樂器為歌曲伴奏,整節課結束在唱、奏、動的整體活動中。
另外,在教學中贊成學生的“不標準”答案,發展學生的思維!耙魳凡粚ふ医y一答案。”尤其對于小學生,他們可以把白紙上的一個黑點看成小石子,小蟲子,小蝌蚪等,這些都是想象的萌芽,大人都不得不嘆服他們的自由思維。因此,在感受音樂時,唐老師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把答案“引”到軌道上來,而是多以“還有補充嗎?”“有沒有更好的?”“思路再開闊一些!”等方式啟發學生更豐富的聯想。例如:在教授《小雨沙沙》時我啟發學生:種子在說話,這句歌詞中種子說什么呢?你來猜一猜,學生們紛紛舉手搶答,而有一位學生則說:“種子不會說話,碰到這樣的情景,我頭一件事情就是請他陳述理由,事實上,這個過程既讓學生從某種角度評價了音樂,又說出了真實的感受,可以讓我”對癥下藥“然后通過討論,挖掘,發現學生求異思維的閃光點,發現大自然的美,樂曲的美,從而達到喜愛的目的。我想,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應著重真培養,提高人的音樂感受力,而人的感受應該是自由的,因此,不該規范的地方不予以規范,無限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由暢想,這正是學生“心理自由”的需要。
音樂教案-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篇16
教學目標 : 1、 聆聽《春雨濛濛的下》、《雨滴》,感受音樂描述雨天的情景,體驗大自然的美麗。2、 能夠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小雨沙沙》和《下雨了》,并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3、能夠用自制的樂器表現下雨的效果。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自然、親切、活潑的聲音學唱歌曲。教學難點 :以自身地感受表現歌曲情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編歌表演。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 聆聽《春雨濛濛的下》,通過聯想與想象,感受綿綿的春雨,使冬眠的萬物復蘇。2、 能夠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小雨沙沙》,并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學重點:能夠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小雨沙沙》。教學難點 :通過綜合活動啟發學生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即興創造能力。
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 :欣賞歌曲《春雨濛濛的下》。1、聯系自己的真實體驗,談對雨天感受。2、初聽,感受音樂描述雨天的情景,體驗大自然的美。3、聽隨音樂用動作來表現歌曲所表達情景。體驗感受:學習歌曲《小雨沙沙》1、猜迷導入
師:還想不想動腦筋。浚ㄏ耄┖,那老師給你們猜個謎語吧,聽好了,打一個自然現象: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
思考:誰聽到過下小雨的聲音?模仿給大家聽一聽。 師:吶!我有2個馬夾袋,你們仔細聽,哪個象下小雨沙沙的聲音。是、這是第一個,這是第二個。覺得第一個象還是第二個?(學生回答)同意第一個的舉手,同意第二個的舉手。其實,你要說它象小雨的聲音也可以,為什么呢?小雨落在窗戶上的聲音怎么樣?(比較大),對了,但是小雨在下的過程中聲音比較小。
師:誰愿意告訴我春天里的小雨給你們什么感覺?(學生自由討論,暢所欲言)我這里啊,有一條節奏: x x-根據你對小雨的感覺用這個節奏來說一句有關小雨的話,行嗎?(學生創編)
2、學習歌詞
提問:a.歌曲聽完了,歌中有誰?(種子)種子說了什么呢?
b.種子為什么喜歡小雨?
c.如果沒有小雨行嗎?為什么?
集體朗讀歌詞:
3、聽音樂學唱歌曲并表演
跟琴演唱歌曲
師:啊。雨水真甜呢,種子長大了。小朋友喜歡這首歌嗎?(喜歡)那請小朋友坐到位置上,和種子一起很有感情的唱一遍吧。
歌曲處理:
師:雨的聲音有大有小,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什么?(小雨)小雨是細細的,我們應該唱的怎樣?(輕輕的)種子喝著甜甜的雨水高興嗎?它說話的聲音會怎樣?那我們怎么唱才能唱出種子很高興呀?
創遍歌詞
小組匯報演出:請各小組學生把自己新編的歌曲唱一唱,并進行歌表演。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下雨了》,體會孩子們天真、質樸的情感。感受簡介、動聽、易唱,旋律帶有鮮明的日本民歌風格。2、欣賞鋼琴曲《b小調“雨滴”前奏曲》,感受作者對光明和幸福的追求。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歌曲《下雨了》,體會孩子們天真、質樸的情感。教學難點 :同重點。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次課學習的歌曲《小雨沙沙》。二、激情導入 :欣賞鋼琴曲《b小調“雨滴”前奏曲》1、 作者、作品簡介。2、 初聽,談感受體會。3、 再聽,進一步感受體會,用動作或表情來表現自己的感受。三、鞏固體驗:學習歌曲《下雨了》。1、 歌曲簡介。2、 聽歌曲,談感受。3、 學習歌詞。4、 用聽唱法學習歌詞。四、歌表演。1、 學習簡單的日本舞蹈動作。2、 根據學習的舞蹈動作,自己即興創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