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沙沙優秀音樂教案及反思(精選2篇)
小雨沙沙優秀音樂教案及反思 篇1
《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活力的兒童歌曲,它是以春雨為素材,引發出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主題。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小雨沙沙》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
《小雨沙沙》教案教學內容:《小雨沙沙》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打擊樂器、課件等。
教學思路:
這節課依據“多元智能開發與培養”的教育理論,利用合作學習的形式,通過指導學生演唱歌曲,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歌曲的情緒,進行創造性地表演,培養學生表現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
在教學設計上,采用學生們非常喜歡的四個音樂板塊進行。“音樂大舞臺”設計是為給孩子們創設一個藝術實踐的機會。在“七色魔方”這個環節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童話般的設問出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音樂大擂臺”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走進音樂廳”是把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補充內容更多地介紹給學生,從而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教學目標
1.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的成長離不開雨露的滋潤。
2.能夠參與小組活動,增強合作意識、體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感受音樂情緒,用各種形式表現歌曲內容。
教學過程
一、音樂大舞臺
教學設想:是為了給孩子創設一個展示自己的空間,將課內外學到的才藝展示給大家,體驗成功的喜悅。發現并展示學生獨特的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音樂時空節目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誰還記得我們這個節目的第一個板塊叫什么名字?
生:音樂大舞臺——才藝表演。
二、七色魔方
教學設想: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童話般的設問,來出示本課的教學任務,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通過分組活動進行歌曲的二度創作。
師:下面我們要進入的是第二個板塊“七色魔方”。我想問你們,音樂是什么?
有人說:“音樂是一種神奇的語言”,它能使我們忘記煩惱,給人們帶來快樂。也有人說:“音樂是七色魔方,因為它是由七個音符排列組合而成,千變萬化,奇妙無窮。”
1.創設情境(展示圖片,交代本課的學習內容)。
2.演唱歌曲:
聽歌曲范唱,教師提出問題:錄音機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唱的,哪一句強弱發生了變化?
A . 學生分樂句進行練習,重點指導“沙沙沙”。
B . 在演唱基礎上用形體動作幫助學生理解歌曲。
C . 分角色演唱
3 .分小組進行創編(教師到組里指導)。
(通過小組創編,學生的語言能力、肢體運動能力、音樂能力、人際能力和自省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突破重難點,使學生理解歌詞內容,更好地表現歌曲。)
三、音樂大擂臺
教學設想:通過各組的展示達到各組之間互相了解,互相學習的目的。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
師:下面我們就進入第三個板塊:“音樂大擂臺”。音樂大擂臺,現在開始。
生:比一比,賽一賽。看看我們誰最棒。
各小組展示:
(通過合作、競爭,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合作意識。)
A.學生評議各組展示的情況。
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自省能力在這個環節得到了發展。
B.匯總情況,教師發獎。
師:通過你們剛才的表演,我知道你們聽懂了神奇的音樂語言。也用小組合作的力量戰勝了“七色魔方”出的難題。下面我們將進入你們最喜歡的一個板塊“走進音樂廳”。
四、走進音樂廳
教學設想:通過讓學生欣賞與本課教學內容有關的歌曲,從而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學生欣賞:歌曲《春雨蒙蒙》。
(通過欣賞,激發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審美能力。)
小結:今天我們演唱了歌曲《小雨沙沙》,又欣賞了另一首表現春雨的作品,我想你們一定感受到了,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萬紫千紅的春天正悄悄地向我們走來,讓我們用最優美的舞姿,最動聽的歌聲,為春天的到來放聲歌唱吧。
學生有唱、有跳、用打擊樂伴奏,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出對樂曲的理解。(在學生肢體能力的發展中,帶動其他能力的發展。如空間、語言、音樂創造等。)
教師在音樂聲中宣布下課。
教學反思:學生們通過《小雨沙沙》的學習,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的成長離不開雨露的滋潤。通過音樂大舞臺、七色魔方、音樂大擂臺、走進音樂廳四個版塊的學習。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孩子們的視野。通過小組創編,學生的語言能力、肢體運動能力、音樂能力、人際能力和自省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當然,在教學環節的銜接中不夠緊密,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教學環節的設計,在實踐中摸索經驗,為以后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雨沙沙》反思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萬象更新的季節,處處生機勃勃,而小雨又是春天來到的一個標志,所以,在教唱《小雨沙沙》這首歌曲的時候,創設情境“美麗的春天”,讓學生描述以下你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柳樹綠了”、“小草發芽了”……在此環節中,大部分學生踴躍發言,表現積極,學習興趣高漲。通過情景教學,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力。
在學唱《小雨沙沙》時,指導學生用自然、親切、活潑的聲音來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如:怎樣唱出種子說話時的親切感?先讓學生想一想,你和好朋友說悄悄話時的聲音是怎樣的?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小雨和種子說悄悄話時的聲音該怎樣去唱了。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歌曲的意境,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雨沙沙》是一首很適合歌表演的歌曲。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首先啟發學生根據歌詞展開豐富的想象,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和想象,自己創遍動作。在進行歌表演的過程中,我注意發現和選拔表演能力強的學生,請他們到前面帶領大家一起表演,這樣做更刺激了學生的表演欲望。我還采用了分組表演的形式,一組人扮演種子,一組人扮演小雨,這樣做,增強了學生表演的趣味性,使其體驗表演中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歌表演這一環節,大部分學生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歌曲創遍出動作,而只是跟隨老師或其他同學一起做動作,少數學生能夠自己創遍。
小雨沙沙優秀音樂教案及反思 篇2
《小雨沙沙》是一首很適合歌表演的歌曲。對于中班的音樂活動《小雨沙沙》,要設計好教案及不斷反思,才有利于教學水平。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小雨沙沙》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
《小雨沙沙》教案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親切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并使學生懂得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少年兒童成長離不開祖國的道理。通過歌表演,培養學生表現力。
2、指導學生用合適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唱,訓練合作協調能力。
3、通過律動以及舞蹈表演等形式進一步拓展訓練,開闊思路,增強表現力。
二、教學重點:用天真活潑的語氣唱歌,富有表現力來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強弱表現歌曲及伴唱的配合
三、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思路為唱歌、模唱歌曲、表演歌曲、拓展歌曲這幾部分。首先擬人化的歌詞天真富有稚氣,道出種子對春雨的感激和盼望早日破土長大的愿望,喻意少年兒童決心快快成長早日成材。由于二年級未正式識譜,但應有感性認識,所以模唱歌譜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避免學生對識譜出現畏懼心理。律動是使學生加深對歌曲的感受,用動作為歌唱服務,培養協調合作能力,增加學習興趣,拓展舞蹈的表演則是一個讓學生接觸更多與雨有關內容的延伸,在欣賞舞蹈的同時又聆聽了幾首關于雨的歌曲,拓寬了思路,活躍了課堂氣氛。總結則是學生思想上的引深,讓學生了解自身的成長離不開學校、老師、家長及黨的陽光雨露的滋潤。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用具:電腦動畫、投影儀,錄音機。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愛猜謎嗎?那老師就給大家猜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
2、春天常有下小雨的時候,誰仔細觀察過下小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淅瀝瀝、沙沙沙、滴答、刷刷、嘩啦啦)
3、下小雨后大自然會發生什么變化呀?(……種子發芽)哪位小朋友能簡單畫一畫發芽后的種子?(4—5人)
4、有了雨水的滋潤,種子終于鉆出地面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聽,它在說悄哨話呢!
5、有位叔叔為它配上了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聽時動動腦筋,自己給歌曲取個好聽的名字。
6、放錄音范唱帶
7、說一說,你們都給它取了什么名字呀?(……)
8、小朋友們都很愛動腦筋,而且想象力非常豐富,取出了這么多好聽的名字,那叔叔給取的名兒就叫“小雨沙沙”(揭題,貼上黑板)
9、看得出來你們很喜歡這首歌曲,下面我們就來學唱它。
(二)學習新歌
1、結合畫面再聽一聽,感受一下歌曲的意境。
2、大家發現了嗎?歌詞就是老師剛才給你們聽的那首兒歌。(出示詞)請小朋友們帶上表情來將歌詞讀一讀吧!
3、讀得真不錯,下面大家用“lu”跟著老師的鋼琴伴奏將旋律輕聲哼唱一遍。
4、我們來接龍,老師唱前半句,你們接下半句。
(師)小雨小雨(生)沙沙沙,沙沙沙
(師)種子種子(生)在說話,在說話
(師)哎呀呀(生)雨水真甜
(師)哎喲喲(生)我要發芽
5、每句詞都找到了相對應的旋律,大家來跟琴唱一唱詞。
6、你們再聽老師唱,比較一下哪種更好
(第一正常;第二種:(f)小雨小雨(p)沙沙沙沙沙沙,)
A、為什么覺得第二種好?好在哪兒?(固為有了強弱對比,下小雨聲音很輕,所以要唱弱些)
B、那你們能將第二句也學著老師的方法唱給我聽聽嗎?(老師也聽出了強弱;為什么這樣處理?因為種子在土里說話,所以得弱些。)
C、我們把兩句連起來唱一唱。
D、種子得到雨露澆灌后心情怎樣?(高興)它會有什么反應?該怎樣表現呢?(請學生來唱,得出:“我要發芽”得唱興奮點,表現出種子出土后的開心)。大家一起試試
E、用我們剛才討論出的演唱方法將歌曲完整唱一唱。
8、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比較合適呢?(中速)快速好嗎?(討論并比較)好,我們用中速演唱,大家把聲音要控制好,盡量優美柔和地唱出來。
9、歌中有小雨和種子兩個角色,你們覺得小雨該由誰扮演?種子呢?(分角色小雨一句、種子三句來唱)
10、伴唱
A、請小朋友們再聽聽錄音,看看老師給它加了什么?(用mi音,老師加沙沙沙沙。伴唱一段)
B、大家說說加了什么?(老師加了沙沙沙沙的節奏伴唱)你們能模仿一下嗎?
C、隨著老師的演唱你們也來加一下。(老師唱一句,生伴唱)
D、很不錯,下面跟錄音加伴唱,既然是伴唱,就應輕些唱,我們來試試。(無音高,伴唱一段)加了伴唱后下小雨的感覺更加明顯了。
(三)歌表演
1、剛才大家用歌聲表現了《小雨沙沙》意境,那怎樣用動作來表現雨水真甜,小苗發芽呢?跟著音樂做一做。(師彈琴生唱并自創動作)
2、大家編好了嗎?愿意表演的起立來做!
下面的小朋友一起做,不能忘了演唱。
3、我們再換一種形式:相鄰兩個人,一個扮小雨,一個扮種子來做。(師生配合,同時再請一對做不同的)大家可以自由創編,也可學一學。
4、集體邊唱邊做,進行表演。
(四)舞蹈展示
1、《小雨沙沙》表現了在雨水滋潤下種子發芽的情景,那么在下雨的日子里我們又會干些什么呢?(玩耍、借傘給同學……)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小雨沙沙》,表演了舞蹈,知道種子的發芽生長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那么小朋友的成長離不開什么呢?(父母培養關懷,老師關心愛護,黨的陽光雨露等等)雨水滋潤了萬物,讓我們感受到了下雨的樂趣,請小朋友們用動聽的聲音,優美的動作再次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七、教學板書:
課題及孩子們畫的種子發芽的畫。
八、教學流程圖
導入(謎語—模仿雨聲—聽兒歌—聽范唱—取名)——學唱新歌(模唱歌譜—貼歌詞—唱歌曲—伴唱)——歌表演——舞蹈表演—總結
九、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氣氛很活躍,學生用聲音、動作來表現自己所看到、聽到的雨,很生動也很形象。如今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主去探究、感受、想像、創造。接觸歌曲對音樂有了初步印象后,再按自己的理解去思考,為歌曲取名、搭配歌詞,發表出各自的想法。同學們對分角色歌表演及舞蹈的創編,興趣頗濃。他們竭盡自己所能去創造,不論編排的如何,大家都參與其中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想象力,是動腦后獲得的成果,也在當中充分享受到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了自主學習創作的興趣,增添了動力。
中班音樂教案《小雨沙沙》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能演唱歌曲。
2.能通過肢體動作進行大膽表現。
活動重點:
理解歌詞,能演唱歌曲。
活動難點:
嘗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圖譜五張(種子生長過程) 兒歌動畫視頻
活動方法:
多媒體展示法 示范法 整體跟唱法 表演法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導入。
1.師:春天來了,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的種子娃娃,終于醒過來了。你們瞧,它來了!(出示圖片一)種子娃娃高興嗎?因為種子娃娃剛剛看了一段有趣的動畫片,我們也來看看吧。(播放視頻)
2. 提問:春雨往下落的時候,發出了什么樣的聲音?它給誰洗澡了?
二、理解歌詞,感受旋律及節奏。
1.講故事,借助圖片理解歌詞。
師:種子娃娃看到柳樹美美地洗了澡,它也想請小雨給它洗個澡。小雨沙沙地下(出示圖片二)淋在了種子圓滾滾的身體上,種子高興地說:“哎呀呀,好舒服呀!”它又咕嘟咕嘟地喝了兩口,“雨水真甜啊,哎喲喲我要發芽。”(出示圖三)小雨沙沙地下,發芽的種子娃娃地說:“哎呀呀,我要出土(出示圖四),哎喲喲,我要長大(出示圖五)。”(稍作停頓,引導幼兒理解發芽、出土、長大)小雨沙沙地下,種子娃娃長大了,它歡快地唱啊、跳啊。讓我們來聽聽,它在唱些什么?
2. 播放兒歌動畫,初步感受旋律及節奏。
3. 提問:歌曲了的小雨發出了什么聲音?誰在說話?說了什么?種子為什么喜歡小雨呢?
4. 師:這首歌真好聽,我也好想唱給大家聽一聽。(教師隨鋼琴范唱歌曲一次)
5.鼓勵幼兒隨琴聲一起學唱歌曲。
三、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
1. 師:《小雨沙沙》這首歌好聽嗎?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雨沙沙,種子說話,種子發芽、出土、長大的動作吧!
2.指名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雨沙沙,種子說話、發芽、出土、長大。
3.播放旋律,請全體幼兒隨音樂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
4. 指幾名表現突出的幼兒上臺展示。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下午回家給爸爸媽媽表演唱《小雨沙沙》。
《小學沙沙》活動反思《小雨沙沙》是本冊教材主題四中的一個音樂活動。《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活力的兒童歌曲,它是以春雨為素材,引發出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主題。樂曲的旋律輕盈、活潑,流暢。根據中班幼兒認知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歌詞,學唱歌曲”,難點確定為“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由于進度跳躍,教材前后銜接出現斷層,中班孩子的生活經驗匱乏,對于種子需要雨露的滋潤才能發芽、出土、長大這一自然常識并不了解。因此,在引導幼兒“理解歌詞”環節,我借助了五副生動而形象的圖片,通過“講述故事”的形式比較直觀地讓幼兒感知到種子的生長過程,從而幫助他們理解了歌詞內容。緊接著,我播放了兩次充滿童趣的歌曲動畫,讓幼兒在輕松、美妙的視聽環境中,初步感知了歌曲旋律及節奏,激發了他們學唱歌曲的欲望。這首歌短小簡練,充滿童趣,幼兒易唱易記。在活動中我淡化了教學環節,以聽唱為主,打破老師教幼兒唱的模式,并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大膽演唱。在最后的“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環節,我充分發揮孩子的表現力,請他們自由創編動作,并大膽上前展示給大家,將活動推向了。但也存在出多不足:如教學設計缺乏新意,少了亮點。一節好課,需要更多新鮮的、不同于常規的切入模式,而不是墨守成規,只有打破常規,走出自己的新路,才能促進自身的成長。我的這節課顯然不是,孩子們在熱熱鬧鬧的學唱、創編環節中也僅僅學會了歌曲,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歌曲。而對于小雨滋潤種子發芽,種子開心長大這一自然現象沒有情感體驗,更談不上用感情來演唱歌曲。 《小雨沙沙》反思
春雨是春天里最富有詩意的一種自然景象。它蘊藏著許多美的色彩,美的旋律,包含著美的因素。在設計音樂課《小雨沙沙》時,我將《小雨沙沙》一歌設計成以唱歌為主要內容,與聆聽、伴奏、創編有機結合的綜合課,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
在教學過程中,以多種藝術形式為平臺,實現對學生進行綜合藝術的啟迪。在上到“敲擊節奏,學習歌曲”這一環節時,用多媒體播放帶有春雨聲的時候對學生說:“春天來了,請大家閉上眼睛,你聽到什么聲音?”學生們聽后都激動地大聲說:“是雨聲!”而當他們睜開眼看到美麗的春雨圖時,更是龍活虎興味盎然。我隨即請學生說說你剛才或者平時聽到的春雨是什么樣的,能用聲音模仿給大家聽聽嗎?有了剛才的鋪墊,這時學生顯得很有自信,紛紛舉手。有的學生說;“春雨的聲音是‘‘滴噠、滴噠‘‘。”有的學生說:“我知道春雨的聲音是‘‘滴滴噠、滴滴噠‘‘。”還有的學生說:“我感覺雨的聲音是‘‘沙——沙、沙沙‘‘。”另一位學生則說:“我覺得春雨的聲音是‘‘沙沙沙。”學生的發言讓老師感到驚喜,一年級的學生竟能把春雨的聲音模仿得這樣準確,特別是能夠抓住下雨聲的節奏來模仿,這讓人不得不對他們刮目相看。可見,對于學生熟悉的事物,他們往往能夠輕松而準確地把握其中的藝術要素。
在教唱的過程中,我采用了從聽覺入手的教學方法,為《小雨沙沙》創設意境,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出對春天的喜愛。在教學活動中,我以“小雨”為教學的主線索,聽春天的美,看春天的美,唱春天的美,為學生用歡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做了良好而自然的鋪墊。
在創作合作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無拘無束地探索,從生活中找到音樂,感受音樂,最終創造音樂,表現音樂,同時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了與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為實現音樂教育的總目標——使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體會到把藝術與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藝術,在藝術中表現生活,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本課教學評價中我無限減少否定,表揚貫穿始終。每個處在社會中的人都有一種獲得認可,贊揚的需求,而小學生的這種渴望無疑比成人顯得更為突出。因此,即使學生演唱的音準不那么好,或者創編的動作不是那么的合理,我也通常先肯定其有價值的部分,或表揚他舉手發言的勇氣,盡量避免學生產生被否定的沮喪感。而發現有獨特的,有新意的說法,就熱情地送以“太好了,有新意!”“你很有想象力!”等,讓學生體會極其寶貴的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