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絲竹流韻》(通用2篇)
第四單元《絲竹流韻》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聽:《歡樂歌》、《紫竹調》、《卜算子.詠梅》、《小巷風韻》
動:露一手——認識“江南絲竹”中的演奏樂器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歡樂歌》、《紫竹調》、《卜算子.詠梅》、《小巷風韻》,領略江南風情,感受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初步了解江南絲竹的知識。感受民間戲曲與歌曲的完美結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蘇州評彈這兩種地方曲藝,激發學生對家鄉江南悠久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欣賞《歡樂歌》、《紫竹調》、《卜算子.詠梅》、《小巷風韻》
教學難點:感受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初步了解江南絲竹的知識。感受民間戲曲與歌曲的完美結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蘇州評彈這兩種地方曲藝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感受“江南絲竹”:
1.欣賞《紫竹調》
欣賞樂曲,說出樂曲的情緒風格、主要演奏樂器。
揭示曲名,簡介“紫竹調”
2.介紹“江南絲竹”:流傳于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帶的絲竹音樂。主要樂器有笛、簫、笙、二胡、琵琶、三弦、揚琴等。
3.師:下面我們來欣賞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的《歡樂歌》。
欣賞《歡樂歌》,留心聽以上幾種樂器的音色。
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賞、拓展“昆曲”、“評彈”
1.師:江南的地方戲曲有很多,你們知道哪些?
生回答(黃梅戲、越劇、昆曲等)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昆曲。
2.簡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xx年的歷史,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是一種融詩、歌、舞、戲于一體的藝術形式。
3.聽賞昆曲《牡丹亭》選段【皂羅袍】
4.欣賞《卜算子.詠梅》
4.簡介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與彈詞的總稱,產生于蘇州,流行于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
5.聽賞蘇州評彈《笑中緣》
6.欣賞《小巷風韻》
四.課堂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唱:《水鄉歌兒多》
教學目標:
用歡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水鄉歌兒多》,了解贊美江南水鄉的歌曲,激發學生對江南水鄉音樂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唱:《水鄉歌兒多》
教學難點:了解贊美江南水鄉的歌曲,激發學生對江南水鄉音樂文化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導入:
1.播放《歡樂歌》(片段)
請學生說出樂曲的名字、類別。
說出樂曲的演奏樂器有哪些,鞏固對民族樂器的認識。
三.學唱體驗:
1.復習四年級時學唱的《憶江南》,說出歌曲的名字
2.聽范唱,說出此時水鄉孩子們的心情怎樣?
在歌詞中,找到表達孩子們快樂心情的語句,有感情的讀一讀,感受歌詞所描繪的美麗景色。
3.學唱歌曲
聽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樂段不同的情緒。
反復聽唱,指導有困難的樂句。
完整演唱歌曲,指導學生從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現水鄉孩子細膩、含蓄的形象。
四.課堂總結:
師:水鄉是美麗的,水鄉孩子是幸福的。課后找一找歌頌水鄉的音樂作品。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聽:《外婆橋》、《姑蘇風光》
拓展:吳文化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具有民謠風格的歌曲《外婆橋》,感受水鄉孩子眼中家鄉的變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過欣賞《姑蘇風光》,感受蘇州方言的獨特腔韻,品位吳越音樂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聽:《外婆橋》、《姑蘇風光》
教學難點:欣賞《姑蘇風光》,感受蘇州方言的獨特腔韻,品位吳越音樂文化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外婆橋》:
1.全班齊唱《水鄉歌兒多》,師:這首歌中,我們感受到江南水鄉孩子的細膩、羞澀的性格。下面,我們來感受一下水鄉孩子還有什么樣的特點?
2.欣賞《外婆橋》,學生跟音樂輕唱,然后回答
師:這首歌中,我們感受到水鄉孩子活潑可愛的個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3.跟音樂輕唱歌曲
三.欣賞《姑蘇風光》
1.簡介歌曲:
2.初聽歌曲,留心歌詞的讀音。說說歌曲贊美了什么?
3.復聽歌曲,輕聲哼唱。
四.拓展了解——吳文化
1.跟音樂輕聲演唱《姑蘇風光》,說出曲名
2.師:蘇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時稱為“姑蘇”,蘇州一帶地區稱為“吳”,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這一帶的傳統文化——吳文化
3.簡介吳文化:
物質層面——有巧奪天工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典園林,有古樸凝重的“香山幫”建筑。
有美輪美奐的絲綢——蘇錦,有名列全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蘇繡”。
有精細雅致的吳中工藝等。
文化層面——有“百戲之祖”的昆曲。
有被稱為中國最美的聲音的蘇州評彈。
有名家輩出的吳門畫派,有歷史上被稱為“南桃北楊”的桃花塢木刻年畫。
4.在音樂聲中,將圖片與文字對應(寫在作業紙上)
五.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歌曲《外婆橋》,感受到水鄉孩子對家鄉的熱愛。欣賞了歌曲《姑蘇風光》,感受了蘇州方言獨特的魅力。下節課我們將接著學習。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復習本單元學習內容
采集與分享:贊美家鄉的歌
教學目標:
1.了解吳越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2.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引導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優秀音樂作品。
教學重點:復習本單元學習內容
教學難點: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引導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優秀音樂作品。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作業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本單元學習內容
寫出你所聽到的音樂作品名稱。
寫出江南絲竹樂器的名稱和分類。
三.分享——贊美家鄉的歌
師:你還知道哪些贊美家鄉的歌曲?
四.本單元總結:
師:這一單元,我們感受到與上一單元《北國豪情》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江南絲竹的婉轉流暢,水鄉歌謠的天真活潑,昆曲表演的清新優美,蘇州評彈的生動細膩……在去年《錦繡江南》的基礎之上,再次領略了江南音樂作品的特點與魅力。
北方音樂的豪邁粗獷、南方音樂的溫柔婉約,構成多姿多彩的中國民族音樂,希望它成為你們永遠的朋友。
第四單元《絲竹流韻》 篇2
絲竹流韻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聽:《歡樂歌》、《紫竹調》、《卜算子.詠梅》、《小巷風韻》
動:露一手——認識“江南絲竹”中的演奏樂器
教材分析:
《歡樂歌》:江南八大曲之一,旋律明快流暢,起伏多姿,表達人們在喜慶節日中的歡樂情緒。
《紫竹調》:“紫竹調”是滬劇曲牌之一,由江南山歌、小調,經過長時間演化而逐步形成的,與江南絲竹的風格極為接近。
《卜算子.詠梅》:這是一首由毛澤東詩詞譜寫的歌曲,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元素,全曲舒展激昂,既有江南音樂的甜美、婉約的風格,又不失迎風奧霜的剛勁氣勢。
《小巷風韻》:歌曲以蘇州評彈的曲調為基礎,并插以短小具有蘇州評彈典型特點的間奏,從而賦有濃郁的江南韻味,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墻黛瓦、垂柳輕舟的秀美畫卷。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歡樂歌》、《紫竹調》、《卜算子.詠梅》、《小巷風韻》,領略江南風情,感受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初步了解江南絲竹的知識。感受民間戲曲與歌曲的完美結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蘇州評彈這兩種地方曲藝,激發學生對家鄉江南悠久文化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感受“江南絲竹”:
1.欣賞《紫竹調》
欣賞樂曲,說出樂曲的情緒風格、主要演奏樂器。
揭示曲名,簡介“紫竹調”
2.介紹“江南絲竹”:流傳于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帶的絲竹音樂。主要樂器有笛、簫、笙、二胡、琵琶、三弦、揚琴等。
3.師:下面我們來欣賞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的《歡樂歌》。
欣賞《歡樂歌》,留心聽以上幾種樂器的音色。
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賞、拓展“昆曲”、“評彈”
1.師:江南的地方戲曲有很多,你們知道哪些?
生回答(黃梅戲、越劇、昆曲等)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昆曲。
2.簡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xx年的歷史,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是一種融詩、歌、舞、戲于一體的藝術形式。
3.聽賞昆曲《牡丹亭》選段【皂羅袍】
4.欣賞《卜算子.詠梅》4.簡介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與彈詞的總稱,產生于蘇州,流行于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
5.聽賞蘇州評彈《笑中緣》
6.欣賞《小巷風韻》
四.課堂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唱:《水鄉歌兒多》
教學目標:
用歡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水鄉歌兒多》,了解贊美江南水鄉的歌曲,激發學生對江南水鄉音樂文化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導入:
1.播放《歡樂歌》(片段)
請學生說出樂曲的名字、類別。
說出樂曲的演奏樂器有哪些,鞏固對民族樂器的認識。
三.學唱體驗:
1.復習四年級時學唱的《憶江南》,說出歌曲的名字
師: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樣的?
回憶語文課文《水鄉歌》,想一想:水鄉(灣)多,(船)多,(歌)多。
師:今天我們來學唱歌曲《水鄉歌兒多》
2.聽范唱,說出此時水鄉孩子們的心情怎樣?
在歌詞中,找到表達孩子們快樂心情的語句,有感情的讀一讀,感受歌詞所描繪的美麗景色。
3.學唱歌曲
聽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樂段不同的情緒。
反復聽唱,指導有困難的樂句。
完整演唱歌曲,指導學生從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現水鄉孩子細膩、含蓄的形象。
四.課堂總結:
師:水鄉是美麗的,水鄉孩子是幸福的。課后找一找歌頌水鄉的音樂作品。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聽:《外婆橋》、《姑蘇風光》
拓展:吳文化
教材分析:
《姑蘇風光》(大九連環.碼頭調):民歌套曲《大九連環》中的一段,整套《大九連環》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時調聯結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勝蘇州一年12個月的美妙景致和風情民俗。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具有民謠風格的歌曲《外婆橋》,感受水鄉孩子眼中家鄉的變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過欣賞《姑蘇風光》,感受蘇州方言的獨特腔韻,品位吳越音樂文化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外婆橋》:
1.全班齊唱《水鄉歌兒多》,師:這首歌中,我們感受到江南水鄉孩子的細膩、羞澀的性格。下面,我們來感受一下水鄉孩子還有什么樣的特點?
2.欣賞《外婆橋》,學生跟音樂輕唱,然后回答
師:這首歌中,我們感受到水鄉孩子活潑可愛的個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3.跟音樂輕唱歌曲
三.欣賞《姑蘇風光》
1.簡介歌曲:
2.初聽歌曲,留心歌詞的讀音。說說歌曲贊美了什么?
3.復聽歌曲,輕聲哼唱。
四.拓展了解——吳文化
1.跟音樂輕聲演唱《姑蘇風光》,說出曲名
2.師:蘇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時稱為“姑蘇”,蘇州一帶地區稱為“吳”,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這一帶的傳統文化——吳文化
3.簡介吳文化:
物質層面——有巧奪天工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典園林,有古樸凝重的“香山幫”建筑。
有美輪美奐的絲綢——蘇錦,有名列全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蘇繡”。
有精細雅致的吳中工藝等。
文化層面——有“百戲之祖”的昆曲。
有被稱為中國最美的聲音的蘇州評彈。
有名家輩出的吳門畫派,有歷史上被稱為“南桃北楊”的桃花塢木刻年畫。
4.在音樂聲中,將圖片與文字對應(寫在作業紙上)
五.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歌曲《外婆橋》,感受到水鄉孩子對家鄉的熱愛。欣賞了歌曲《姑蘇風光》,感受了蘇州方言獨特的魅力。下節課我們將接著學習。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復習本單元學習內容
采集與分享:贊美家鄉的歌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作業紙一張
教學目標:1.了解吳越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2.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引導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優秀音樂作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本單元學習內容
寫出你所聽到的音樂作品名稱。
寫出江南絲竹樂器的名稱和分類。
三.分享——贊美家鄉的歌
師:你還知道哪些贊美家鄉的歌曲?
四五.本單元總結:
師:這一單元,我們感受到與上一單元《北國豪情》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江南絲竹的婉轉流暢,水鄉歌謠的天真活潑,昆曲表演的清新優美,蘇州評彈的生動細膩……在去年《錦繡江南》的基礎之上,再次領略了江南音樂作品的特點與魅力。
北方音樂的豪邁粗獷、南方音樂的溫柔婉約,構成多姿多彩的中國民族音樂,希望它成為你們永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