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絲竹流韻》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聽:《歡樂歌》、《紫竹調》、《卜算子.詠梅》、《小巷風韻》
動:露一手——認識“江南絲竹”中的演奏樂器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歡樂歌》、《紫竹調》、《卜算子.詠梅》、《小巷風韻》,領略江南風情,感受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初步了解江南絲竹的知識。感受民間戲曲與歌曲的完美結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蘇州評彈這兩種地方曲藝,激發學生對家鄉江南悠久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欣賞《歡樂歌》、《紫竹調》、《卜算子.詠梅》、《小巷風韻》
教學難點:感受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初步了解江南絲竹的知識。感受民間戲曲與歌曲的完美結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蘇州評彈這兩種地方曲藝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感受“江南絲竹”:
1.欣賞《紫竹調》
欣賞樂曲,說出樂曲的情緒風格、主要演奏樂器。
揭示曲名,簡介“紫竹調”
2.介紹“江南絲竹”:流傳于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帶的絲竹音樂。主要樂器有笛、簫、笙、二胡、琵琶、三弦、揚琴等。
3.師:下面我們來欣賞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的《歡樂歌》。
欣賞《歡樂歌》,留心聽以上幾種樂器的音色。
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賞、拓展“昆曲”、“評彈”
1.師:江南的地方戲曲有很多,你們知道哪些?
生回答(黃梅戲、越劇、昆曲等)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昆曲。
2.簡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xx年的歷史,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是一種融詩、歌、舞、戲于一體的藝術形式。
3.聽賞昆曲《牡丹亭》選段【皂羅袍】
4.欣賞《卜算子.詠梅》
4.簡介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與彈詞的總稱,產生于蘇州,流行于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
5.聽賞蘇州評彈《笑中緣》
6.欣賞《小巷風韻》
四.課堂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唱:《水鄉歌兒多》
教學目標:
用歡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水鄉歌兒多》,了解贊美江南水鄉的歌曲,激發學生對江南水鄉音樂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唱:《水鄉歌兒多》
教學難點:了解贊美江南水鄉的歌曲,激發學生對江南水鄉音樂文化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導入:
1.播放《歡樂歌》(片段)
請學生說出樂曲的名字、類別。
說出樂曲的演奏樂器有哪些,鞏固對民族樂器的認識。
三.學唱體驗:
1.復習四年級時學唱的《憶江南》,說出歌曲的名字
2.聽范唱,說出此時水鄉孩子們的心情怎樣?
在歌詞中,找到表達孩子們快樂心情的語句,有感情的讀一讀,感受歌詞所描繪的美麗景色。
3.學唱歌曲
聽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樂段不同的情緒。
反復聽唱,指導有困難的樂句。
完整演唱歌曲,指導學生從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現水鄉孩子細膩、含蓄的形象。
四.課堂總結:
師:水鄉是美麗的,水鄉孩子是幸福的。課后找一找歌頌水鄉的音樂作品。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聽:《外婆橋》、《姑蘇風光》
拓展:吳文化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具有民謠風格的歌曲《外婆橋》,感受水鄉孩子眼中家鄉的變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過欣賞《姑蘇風光》,感受蘇州方言的獨特腔韻,品位吳越音樂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聽:《外婆橋》、《姑蘇風光》
教學難點:欣賞《姑蘇風光》,感受蘇州方言的獨特腔韻,品位吳越音樂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