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一、教學目的1、通過對各地民居的欣賞,讓學生在生存空間的感受中擴大文化視野。
2、對祖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認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進行民居欣賞和運用廢舊材料進行民居制作。
2、各種廢舊材料的合理利用。
三、教學準備:
地圖、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來看一下,這是什么?(出示圖片)
我國地圖
我國是有56個民族組成的幅員遼闊的國家。由于地理位置、天氣情況不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比如我國東部河流眾多,經濟發達,南方雨水比較多,西部是高原,經濟落后,北方有大草原等等。因此,形成了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的民居。今天我們就來介紹民居——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三)、講授新課
1、民居也就是我們老百姓居住的居住的房子。
現在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看著地圖到全國各地去旅游,領略一下千姿百態的民居建筑的美景吧。
(1)江南水鄉(出示圖片)
同學們,你們覺不覺得這張圖片有點眼熟?畫里面的景色與哪兒的景色比較相似?
我們就生活在江南水鄉,誰能介紹一些我們水鄉建筑的特點呢?
我們江南水鄉特色又是什么呢?
小橋、流水、人家
(2)現在老師和你們一起從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出發到我國東南的福建去看一看,那里的民居是什么樣子的?(出示圖片)
1)你認識它嗎?它叫什么名字?
土樓
2)請你仔細觀察土樓,它與我們水鄉民居建筑有什么不同?(房子的形狀,房子的結構,建造材料等方面不同)
3)土樓不管是圓樓還是方樓,窗戶很多,但一、二層一般向外都沒有窗戶,通向外面也只有一扇大門。它為什么建造成那個樣子呢?(防止外族和野獸的侵入)
(3)欣賞過了奇特的土樓,現在老師帶領大家來到我國的西南,一起走進傣族的村寨。(出示圖片)看一看,瞧一瞧,那里的人們居住的是什么樣的房子?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傣族等少數民族就地取材建造的竹樓。主要以竹作為樁柱、地板、墻壁,它的房頂是不是也用竹子做的呢?
主要是用茅草或瓦片蓋頂。
竹樓一般為上下兩層。下層四周沒有遮欄,用于飼養牲畜家禽,堆放雜務;上層有墻壁、門窗,用竹編織而成,室外有走廊,一側搭有登樓的木梯,一側有露天陽臺。
為什么竹樓架在半空中,下層是空的呢?(防潮)
(4)參觀過了傣族等少數民族的竹樓以后,我們馬不停蹄的到北方大草原去看看,那里的少數民族居住的房子又是什么樣子的,他叫什么名字?(出示圖片)
蒙古包
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些蒙古包的知識
蒙古包為什么建造成這種搭建方便,拆卸也方便的活動房子呢?(是為了有游牧民族便于遷移)
(5)最后,讓我們一起回到離我們不遠的安徽南部。看一看徽派民居建筑。(出示圖片)
徽派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建造在山腰山腳,順著河流和山溪展開。
徽派民居與我們剛才介紹的哪一種建筑比較相似?哪些地方相似呢?
江南水鄉民居
徽派民居也有它的特點:注重裝飾,門樓很講究,有雕刻,窗子通常砌成各種形式的漏窗,階梯式的山墻高出層面,墻上還有卷草,如意等圖案,民居四周有高大的圍墻。(出示徽派民居)
(6)除了以上介紹幾種房子外,我國有特色的房子還有北方的四和院,山西民居,陜北窯洞等(出示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