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2、今天我們欣賞了我國形式多樣的民居,你有什么感想,請交流發表。
那你想不想用廢舊材料來做一做這奇特的房子呢?
(3)我們把民居分為兩類
1) 一類是以方形為主的房子,如:江南水鄉民居、徽派民居、竹樓等。
2) 一類是以圓形為主的房子,如:土樓、蒙古包。
(4)老師出示用廢舊材料制作的建筑
土樓是用蛋糕外面的圓形盒子制作的,水鄉建筑是用方形紙盒制作的。
例如:在用完的圓形方便面上面加上一個紙板剪成的頂,組合之后就是一個蒙古包的形態了,外面裝飾一下。
你覺得在制作這些建筑時,有那些地方比較難制作?
生:房頂比較難,特別是蒙古包和土樓的房頂。
師:蒙古包時,先畫一個圓,把它剪下,再把它對折,用剪刀剪到對折線的中間,用膠水把它粘一下,這樣一個頂就好了。土樓頂的制作方法相似。
4、以幾名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房屋模型的立體合作,根據自己所帶材料的不同質地、不同特點,進行自由想象創作。
5、對制作好的房屋進行評議。
6、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這一課通過對各地民居的欣賞,讓學生在對自己生存空間的感受中擴大文化視野,了解人類居住的環境,對祖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居住形式有所認識。通過設計情境,引發對祖國秀麗山河美景的聯想,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藝術語言之一,形體,加深學生對藝術要素的感受,尋找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的聯系。通過對不同名居的欣賞、分析、比較、講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認識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等。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作能力,創新能力,共同愉快的完成一件民居模型作品,表達對民居的認識和熱愛自己祖國的情感。
第二課時 我喜歡的房子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對身邊房子的觀察,了解房子的外觀和房子的作用。
2、 引導學生了解建房子的基本步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房子的作用。
2、 學生嘗試制作有趣的,我喜歡的房子。
三、教學準備:
房子的圖片、雪花片,紙盒等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檢查學生學習用品準備情況。
(二)、導入
師:同學們,你了解自己身邊的房子嗎?
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房子,了解房子的外觀和房子的作用,說說周圍建筑的特點。
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房子,還要請大家設計你喜歡的房子。
(三)、學習過程:
1、千姿百態的房子“展覽會”。
師:讓我們一起來開一個房子的展覽會吧!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造型的房子圖片、照片等,學生相互交流。
2、房子的特點:
引導學生的概括房子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師:房子有什么特點呢?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屋頂,墻壁,門窗等
師:房子有什么不同點呢?
生:外墻面有不同,構造不同,名稱功能不同。
3、討論房子的頂、墻、門窗的作用。
4、說一說我家的房子,搬過家的同學現在住的房子和原來住的房子進行比較,說出有什么變化。
5、房子是怎樣建成的?
6、引導學生了解建房子的基本步驟,說一說蓋房子需要什么材料。
7、討論你希望有幢什么樣的房子?
8、用紙盒、雪花片或者其他材料搭建簡單的你喜歡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