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歌聲(通用2篇)
森林的歌聲 篇1
b、教學設計
第三課時 森林的歌聲教學目標:1、能聽出《森林的歌聲》中的三段主題音樂,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2、了解笛子、小提琴和吉他的音色特點。3、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分辨不同的演奏樂器和主題音樂。情感目標: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界的聲音的魅力,衍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的情感。教學內容:欣賞《森林的歌聲》教學用具:幻燈片 黑板 貼紙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導入同學們,今天森林里將舉行一場音樂會,我們一起來聽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了呢?為學生創設情境,并欣賞音樂的前奏。一、欣賞第一主題。
二、欣賞第二主題。
1、欣賞第一主題,找出演奏樂器。來參加音樂會的動物們都準備了節目,腹斑蛙首先站了出來,它請了一樣小樂器和他一起表現了一段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它請了哪樣小樂器來幫忙呢?2、再次欣賞第一主題,隨音樂律動3、唱第一主題的簡譜。1、欣賞第二主題音樂。看到腹斑蛙的節目這么受歡迎,山羌也請了樂器為大家獻上一段音樂,請大家聽聽,他請了哪件樂器呢。2、模仿小提琴演奏姿勢。3、聽主題音樂模仿小提琴演奏。4、聽三段第二主題音樂,分別找出演奏樂器。5、小小演奏家。欣賞第一主題,并引出演奏樂器笛子。通過律動和演唱曲譜,加深學生對第一主題的印象。欣賞第二主題并引出演奏樂器小提琴。以多種形式聽辨第二主題音樂加深學生印象。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小提琴、笛子和吉他音色的辨別。三、欣賞第三主題1、 聽第三主題音樂,觀察鈴鼓的伴奏節奏2、 模仿鈴鼓的伴奏形式。3、 創編伴奏形式。看到白腹秧雞的表演,梟也想表現這段音樂,不過他想請你們幫幫他,老師覺得在這個地方加上沙錘也不錯,(師示范一次),加上這個動作也不錯。你們能開動腦筋幫梟想想怎樣和這段音樂合作嗎?了解第三主題音樂,并給學生創編的空間。四、完整表現音樂。在腹斑蛙、山羌、白腹秧雞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動物加入了音樂會。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表現一下整首音樂,請大家在聽到腹斑蛙表現的主題音樂的就站起來并拍手,聽到山羌帶來的音樂的時候就做個小小的演奏家,聽到什么樂器演奏那一段就用什么樂器的演奏姿勢,而聽到白腹秧雞帶來的音樂的時候就在長音的地方加上你自己的表現方式,好嗎?我們請一個同學來做一下記錄,將我們三種動物的帶來的音樂分別用a b c表示,你聽到誰帶來的音樂就將表示那段音樂的字母貼在黑板上。通過學生的表現反饋課堂上對三段主題音樂的理解,并呈現樂曲的曲式結構。小結在歡快的氛圍中。森林音樂會就快要結束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音樂會上表演的樂曲,他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 由荒野探險家徐仁修、自然錄音專家劉義驊、自然觀察家楊雅棠、留美制作人吳金黛、金曲獎制作人及演奏音樂獎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為中國臺灣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樂創作!制作過程耗時5年,深入全臺山林實地錄音,共收集中國臺灣鳥類、蛙類、蟬類、蟲類、山羌、獼猴、飛鼠、溪流…等近100種中國臺灣自然聲音;他們的目的宣傳環保,愛護動物。現在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因為自然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撲殺瀕臨滅亡,為了留住更多大自然優美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加入保護動物的行列中吧。介紹樂曲的背景,并鼓勵學生宣傳環保,保護動物。
森林的歌聲 篇2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森林的歌聲》聽辨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體驗音樂的描繪功能,并嘗試用各種表現方法與手段為音樂編創活動,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欣賞《森林的歌聲》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記憶各段主題的曲調及順序,提高對音樂的記憶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體驗音樂、感受音樂中嘗試用各種表現方法與手段為音樂編創活動。
教學準備:竹笛、頭飾、彩紙、勾線筆 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
初次和小朋友一起上課,老師心里非常的激動,決定用竹笛給大家表演個節目!還想請幾位小朋友為老師伴奏,誰愿意?請給我們來點掌聲吧!
2、師生表演竹笛演奏《森林的歌聲》
3、介紹竹笛
聽了這段音樂,你的心情怎么樣?快樂,歡快,活潑。
二、初聽樂曲(無反復)
1、導入:老師也非常開心,決定帶你們去一個地方,讓我們快樂出發吧!
2、我們仿佛來到了哪里?在森林里你都聽到了哪些歌聲?
三、模仿動物叫聲及動作
1、認識小動物
(1)白腹秧雞
是啊,森林里有那么多的歌聲,你聽!這又是誰在歌唱呢?原來是白腹秧雞!它又叫苦惡鳥,總是“苦哦苦哦”地叫著,誰能模仿一下它的歌聲?
(2)腹斑蛙
還有更特別的歌聲呢?(播放)它叫腹斑蛙,誰能模仿一下。
2、有節奏地模仿
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可真強呀!你們能不能讓它們的歌聲更有節奏呢?
苦哦 0 | 苦哦 0 | 給給 給給 | 給 0 |
苦哦 0 | 苦哦 0 | 給給 給給 | 給 0 |
四、認識主奏樂器
1、 大家的歌聲可真動聽!有三位演奏家也情不自禁地拿起自己心愛的樂器演奏了起來。讓我們快來見個面吧!
2、 認識主奏樂器
竹笛,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吹奏樂器,到今天至少已經七千多歲了!
小提琴:它被譽為西方樂器的樂器之后,有四根弦,左手持琴,把琴固定在脖子上,右手持弓演奏,屬于拉弦樂器。
吉他:它屬于西洋樂器中的彈撥樂器,一般有六根弦。左手持琴,右手撥弦,屬于彈撥樂器。
五、聆聽主題一
1、導入:和演奏家們見過面了,你能從音樂中聽辨出它們嗎?讓我們先來聽聽第一個主題。
2、第一次聆聽(竹笛演奏)
3、第二次聆聽(小提琴演奏)
4、說感受。
5、模唱、模奏
(1)跟琴模唱,模奏小提琴。
(2)跟竹笛模唱,模奏竹笛。
六、聆聽主題二
1、導入
大家演奏的真是太動聽了,小動物們也聽得入迷了,接著它們又會干什么呢?又是由什么樂器奏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第二個主題!
2、第一次聆聽(吉他演奏)
(1)是什么樂器主奏的?(吉他)
(2)主題二與主題一的情緒一樣嗎?(主題一更跳躍、歡快一些,主題二稍抒情一些。)
(3)森林里的小動物仿佛在做什么呀!
(4)模唱。那快拿起你的吉他,用bong輕輕地唱一唱旋律吧。
3、第二次聆聽(小提琴演奏)
(1)導入:小朋友的表現可真棒!小提琴說它還能帶著小精靈一起來演奏呢,讓我們來聽聽!小精靈的歌聲又出現在哪里?(每句的句尾)
(2)讓我們念一念它們的節奏。
4、為主題二伴奏
(1)白腹秧雞和腹斑蛙提議說,你們能不能模仿我們的歌聲為樂曲伴奏呢?
(2)還記得它們的歌聲嗎?(出示節奏,復習)
(3)給音樂伴奏。讓我們跟著音樂試一試吧。師指揮。
七、聆聽主題三
1、導入:加入小朋友的伴奏,音樂變得更加動聽了,三位演奏家也干脆來了個樂器大合奏!快來聽聽主題三吧!
2、第一次聆聽
(1)聽了這個主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動物的情緒也更加怎么樣了?
(3)邀請歌,師扮演邊跳邊唱。
是啊,整個森林都沸騰了,它們不僅自己快樂地唱著,跳著,還向我們也發出了邀請呢,你聽……(師表演)
“來吧!朋友們!大森林召喚你和我!來吧!唱歌吧!唱出你動聽的歌聲!”
(4)學唱邀請歌。
讓我們也來唱唱它們的邀請歌,然后可以去邀請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它們的音樂會中。
a、跟琴輕聲唱歌詞。
b、加入你的肢體語言,跟音樂有感情地唱詞。
2、創編歌詞
(1)小動物們這么熱情地邀請我們加入,我們能不能也編一首歌曲回答它們呢?大森林里的小動物說:來吧!朋友們,我們可以怎么回答?(來啦!大森林!)那讓我們和大森林一起做什么呢?
它們邀請我們一起唱歌,我們可以邀請它們做什么?(跳舞……)跳出怎么的舞姿呢?
(2)學生創編(播放背景音樂)
師指導。
(3)跟音樂分組展示成果
來啦!大森林!讓我們一起玩耍!來啦!跳舞吧!跳出你優美的舞姿!
3、分組表演邀請歌與回應歌
八、聆聽全曲順序
1、導入
有了它們熱情的邀請,一定會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森林音樂會中,相信音樂會會更加的精彩!現在就讓我們仔細聆聽各個主題在音樂會中的出場順序吧!并用你的手勢來表示。請小朋友仔細聽,看誰第一個聽出是主題幾在演奏。
2、你們聽出各主題的出場順序了嗎?(1笛2提1提2提3合1笛)(反復一遍)
3、小動物的歌聲出現在哪里呢?(集中在開頭、結尾、間奏)有時候也穿插在各主題中。
九、揭題
1、 剛才,我們欣賞了森林里的一場音樂會,誰來為這場音樂會取個名字?
2、 作曲家也給它取了個名字!它叫《森林的歌聲》。
3、 介紹《森林狂想曲》
它選自于專輯《森林狂想曲》。說起這個作品可了不得!因為我們所聽到的森林里的所有歌聲都是野外探險家耗時五年,深入中國臺灣山林實地錄音的,然后,音樂家再給小精靈的歌聲配上旋律,才構成了一支支歡樂而奇特的交響曲。
十、表演我們的《森林的音樂會》
(1)導入
讓我們也來開一場森林音樂會吧,名字就叫——《 綠色交響……》森林里的小精靈還幫我們想好各主題的演出順序了呢?(12331)
(2)分配演出任務
那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表演每個主題呢?
(3)你想邀請哪些小動物參加?
(4)表演
讓我們請出我們的小主持人,黃鶯姐姐。還有小演奏家,大樹、小花、蘑菇(帶頭飾)為我們伴奏,還有各小動物的代表也到前臺來吧。全體起立!
今天,我們要在大森林里舉行(……)音樂會,小動物們一個個唱著,跳著從四面八方來了!(加入動物聲音,漸強)。
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各位演員各就各位,拿起自己喜歡的樂器,請鳥媽媽擔任竹笛主奏。(表演主題一)
聽著動聽的音樂,白腹秧雞和腹斑蛙和著音樂唱起了歌,跳起了舞!(表演主題二)
接著,它們還向我們發出了熱情的邀請。(表演主題三、三)
邀請到了更多朋友的加入,各種小動物跳得更加歡快了!(表演主題一)
音樂會在大家的歡樂聲中結束了,小動物們依依不舍得離開了。(模仿動物聲音,漸弱)
十一、結束
大家的表演棒極了!音樂會圓滿成功!多么美妙的音樂,多么美麗的大森林,真讓人留連忘返!有機會請你們一定要聽著《森林的歌聲》去真正的大森林中與它親密接觸吧!
讓我們聽著《森林的歌聲》模仿你最喜歡的小動物出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