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級下冊《森林的歌聲》導學案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森林的歌聲》聽辨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體驗音樂的描繪功能,并嘗試用各種表現方法與手段為音樂編創活動,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欣賞《森林的歌聲》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記憶各段主題的曲調及順序,提高對音樂的記憶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體驗音樂、感受音樂中嘗試用各種表現方法與手段為音樂編創活動。
教學準備:竹笛、頭飾、彩紙、勾線筆 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
初次和小朋友一起上課,老師心里非常的激動,決定用竹笛給大家表演個節目!還想請幾位小朋友為老師伴奏,誰愿意?請給我們來點掌聲吧!
2、師生表演竹笛演奏《森林的歌聲》
3、介紹竹笛
聽了這段音樂,你的心情怎么樣?快樂,歡快,活潑。
二、初聽樂曲(無反復)
1、導入:老師也非常開心,決定帶你們去一個地方,讓我們快樂出發吧!
2、我們仿佛來到了哪里?在森林里你都聽到了哪些歌聲?
三、模仿動物叫聲及動作
1、認識小動物
(1)白腹秧雞
是啊,森林里有那么多的歌聲,你聽!這又是誰在歌唱呢?原來是白腹秧雞!它又叫苦惡鳥,總是“苦哦苦哦”地叫著,誰能模仿一下它的歌聲?
(2)腹斑蛙
還有更特別的歌聲呢?(播放)它叫腹斑蛙,誰能模仿一下。
2、有節奏地模仿
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可真強呀!你們能不能讓它們的歌聲更有節奏呢?
苦哦 0 | 苦哦 0 | 給給 給給 | 給 0 |
苦哦 0 | 苦哦 0 | 給給 給給 | 給 0 |
四、認識主奏樂器
1、 大家的歌聲可真動聽!有三位演奏家也情不自禁地拿起自己心愛的樂器演奏了起來。讓我們快來見個面吧!
2、 認識主奏樂器
竹笛,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吹奏樂器,到今天至少已經七千多歲了!
小提琴:它被譽為西方樂器的樂器之后,有四根弦,左手持琴,把琴固定在脖子上,右手持弓演奏,屬于拉弦樂器。
吉他:它屬于西洋樂器中的彈撥樂器,一般有六根弦。左手持琴,右手撥弦,屬于彈撥樂器。
五、聆聽主題一
1、導入:和演奏家們見過面了,你能從音樂中聽辨出它們嗎?讓我們先來聽聽第一個主題。
2、第一次聆聽(竹笛演奏)
3、第二次聆聽(小提琴演奏)
4、說感受。
5、模唱、模奏
(1)跟琴模唱,模奏小提琴。
(2)跟竹笛模唱,模奏竹笛。
六、聆聽主題二
1、導入
大家演奏的真是太動聽了,小動物們也聽得入迷了,接著它們又會干什么呢?又是由什么樂器奏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第二個主題!
2、第一次聆聽(吉他演奏)
(1)是什么樂器主奏的?(吉他)
(2)主題二與主題一的情緒一樣嗎?(主題一更跳躍、歡快一些,主題二稍抒情一些。)
(3)森林里的小動物仿佛在做什么呀!
(4)模唱。那快拿起你的吉他,用bong輕輕地唱一唱旋律吧。
3、第二次聆聽(小提琴演奏)
(1)導入:小朋友的表現可真棒!小提琴說它還能帶著小精靈一起來演奏呢,讓我們來聽聽!小精靈的歌聲又出現在哪里?(每句的句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