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德育目標: 通過學文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重點
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 通過情景渲染導入課文,如通過圖片錄像、教師的導語,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接著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范讀、指名分段朗讀,引讀、看畫面配音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凹滋煜隆笔鞘裁匆馑?(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希嗽诋嬛杏巍,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會認8個生字,會寫6個字。體會“波瀾壯闊、水光瀲滟、無瑕、翡翠、峰巒雄偉、山脈逶迤、奇峰羅列、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陸離”等詞語的意思,自主積累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課文中一些詞語和引用的詩句較難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
2.桂林山水的課件、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搜集有關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現在,把你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學生交流資料,教師簡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這一帶的石灰巖,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堅硬的石灰巖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突兀奇峰,流經石灰巖地區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在不懂的詞語下做個標記,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指導讀準加點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樣記住這些字。
漓lí江擴kuò散峰巒luán雄偉山脈mài比擬nǐ重巒疊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詞語,大家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說說詞語的意思。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如: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重巒疊嶂:山連綿不斷,山峰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在課文的語言和寫法上你想說些什么?
討論:課文的語言很美,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課文按“總——分——總”的方式寫。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然后同桌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發言,引導感悟課文的語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觀察圖畫或讀一讀這些資料。課件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光瀲滟的西湖和漓江。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2)指名朗讀,討論:
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得純凈可愛。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指導朗讀:“真”字可讀重些,表達作者驚喜贊嘆的語氣。
試背這一段。
五、學習遷移,自學第三自然段。
1.啟發自學方法:剛才我們學習了寫漓江水的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學習的?(看圖畫、讀課文、想象、體會)按上面的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峰巒雄偉的千山、山脈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看畫面時可以形象體會“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翠屏”“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討論桂林的山的特點:奇、秀、險。
。3)自由練習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
。4)試背這一自然段。
六、指導寫字。
1.自學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擴、羅”較容易寫。“巒、碧、綿”可以用部件組合的方法來記。“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寫得一樣寬。“綿”在“連綿”中是“綿延、連續不斷”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與木字旁的“棉”混淆!熬怼弊值淖詈髢晒P分別是和“乚”,不要寫錯。
2.每個字寫兩遍。
七、作業。
繼續搜集有關桂林風光的圖片資料,特別是關于桂林山洞的圖片資料,自學課文余下部分。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說說自己學了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語言的美。
二、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回憶學法。(看圖畫、讀課文、想象情境、體會語句。)
2.用上節課的學習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3.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師簡介:桂林是石灰巖地形,所以山上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巖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碳酸鹽類沉淀結晶,逐漸堆積成的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等。看課件體會石鐘乳“千奇百怪的形狀”,在燈光的照耀下在洞內“光華閃爍、色彩變幻”的樣子。
學生說說自己看課件和讀課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對這一段的理解,著重討論兩處引用的詩句的意思。
交流討論:你怎么體會“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引導看課件、讀全文體會詩句描繪的情境,感悟詩句含義:
。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說江水像青綠的絲綢飄帶,山如碧玉做的發簪。
。2)“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意思是說: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教師簡介: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到陽朔,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看課件感受“空中云霧迷蒙,岸邊花紅樹綠,江面上白鷺低飛,竹筏徐行”。
正是因為這樣,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總結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總結全文,遷移訓練。
1.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啟發:同學們,現在,你一定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話都說出來吧!
2.練寫、練說: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也就是批注;喜歡說的同學可以選擇我們看到的圖上的景點,如象鼻山,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活動后評議。
五、作業。
談話:桂林山水這樣美,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同學們,我們家鄉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啊,也有獨特的風景。W習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大家想不想把我們的家鄉美景寫下來,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時間可以當場練筆。
備課參考
《桂林山水》詞語解釋
(1)甲天下:天下第一!凹住敝妇拥谝晃。
。2)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3)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4)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5)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6)翠屏:翠綠的屏障。
(7)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8)重巒疊嶂:山峰連綿不斷,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11)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桂林簡介 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布這一帶的石灰巖,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后來,經過地殼運動,到距今幾百萬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陸形勢。堅硬的石灰巖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突兀奇峰,流經石灰巖地區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這樣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為天下少有的奇觀。
從桂林市區到陽朔縣約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條青絲帶,蜿蜒于萬點奇峰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敖髑嗔_帶,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詩人韓愈贊美漓江的詩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車出游時的快感,你知道嗎?你走到臺階上!罨疑奶炜罩杏袔滋庨W耀著星星;滋潤的風時時像微波一般飄過來;聽得見夜的隱秘而模糊的私語聲;陰暗的樹木發出微弱的喧噪聲!愠酥R車,經過教堂,下山向右轉,駛過堤壩!靥辽蟿傞_始升起煙霧。你覺得有點兒冷,就用大衣領子遮住了臉,你打瞌睡了。馬蹄踏在水洼(wā)里發出很響的聲音;馬車夫吹著口哨。但是這時候你已經走了約莫4俄里,……天邊發紅了;唐鴉在白樺樹叢中醒過來,笨拙地飛來飛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圍吱吱喳喳地叫?諝馇謇柿耍缆犯涌吹们宄焐鲀羝饋,云發白了,田野顯出綠色。農舍里點著松明,發出紅色的火光。這期間朝霞發紅了;已經有金黃色的光帶擴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繚繞地升起一團團煙霧來,云雀嘹亮地歌唱著,黎明前的風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紅色的太陽來。陽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鳥兒一般振奮起來。一切都新鮮、愉快而可愛!四周遠處都看得清楚了。……太陽很快地升起來;天空明凈。……今天天氣一定很出色。一群家畜從村子里向我們迎面而來。你的車子登上山頂。……風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霧色中隱隱地發藍,河那邊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邊有幾個平坦的丘陵;遠處有幾只野鴨在沼澤地上空飛鳴;通過了散布在空氣中的滋潤的陽光,遠處的景色顯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樣。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動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氣息籠罩著,感到多么健壯!……
石鐘乳的形成 石鐘乳的形成石灰巖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碳酸鹽類沉淀結晶,逐漸堆積成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游人進入溶洞,只見石鐘乳千態萬狀,琳瑯滿目,在彩色燈光的照耀下更顯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溝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縣交界的萬山叢中,有幾條神奇的山溝,因為周圍散布著九個藏族村寨,所以人們稱它九寨溝。
從南坪西行40公里,就來到九寨溝。一進入景區,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從河谷至山坡,遍布著原始森林。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構成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畫,難怪人們把這些湖泊叫做“五花!、“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與湖泊之間恰似一級級天然的臺階。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
繼續向縱深行進,四處林深葉茂,游人逐漸稀少。注意,這時你已經走到珍稀動物經常出沒的地區。有時,就在不遠處,有一只體態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看著你。有時,會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竄出來,還沒等你看清它們,就又消失在前方的叢林中。有時,你的運氣好,會在遠處密密的竹叢中,發現一只憨(hān)態可掬的大熊貓,正若無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鮮嫩的竹葉。有時,你還會看見一只行動敏捷的小熊貓,從山坡跑下谷底,對著湖面美滋滋地照鏡子。
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積累課文優美的語段,初步體會排比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認識分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
2、搜集圖片或制作課件。
(課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風光片,各種形態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圖片資料)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課件圖像,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1、自讀全文,學習字詞。
2、讀準字音,找出新詞,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齊讀(根據課堂讀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個體再讀,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讀),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品讀作者怎么寫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根據課堂實情,教師點撥:為什么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在讀議中讓學生體會,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和作者的贊美之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感受。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3、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學生談對排比句的感性認識)注意通過范讀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能背的可以看著畫面當堂背誦。
四、鞏固識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
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第二課時
一、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2、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畫一畫,結合插圖來欣賞。
3、互相交流:
課文怎么寫桂林山的特點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較,也是用這樣的段落句式)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隨機展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
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指導學生讀出感受,理解詞語,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圖像,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看課件的補充資料圖片,讓學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模仿句式練習,說說像什么。比如:還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通過圖像,讓學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蔥蔥,色彩明麗。
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通過字面、結合語句領會。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導兀的意思即高聳突出,然后讓學生自己連起來解釋,并放到句子中理解。這樣,教給方法后,再讓學生自己體會怪石嶙峋的意思。
4、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⑴ 引導理解字面意思,畫卷即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 觀看圖像片斷,同時配音介紹: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引導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
三、指導背誦
用師生引讀的方法練習背誦。
四、抄寫句子
注意分號的用法。
抄寫描寫山、水特點的兩個句了,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同時提示,每兩個特點之間用分號來分隔,可以把各個特點分得很清楚。指導分號的書寫。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4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后“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有條件的可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斷,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怎么學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課文。
思考題是: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ya),真秀。╳a),真險啊(n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五、聽全文錄音。
再次領略桂林山水的奇麗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領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附:板書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5
《桂林山水》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對漓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學習“總—分—總”的敘述方法,分點把特點突出。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理解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2、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詞語卡片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
2、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讓學生談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評價桂林山水(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A、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B、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C、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二)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A、特點之一“奇”。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B、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C、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ㄈ┬〗Y課文,交流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朗讀全文,宣布下課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引入新課
二、小組合作,完成問題
1、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1)第一段總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向往,急于閱讀下文。
。2)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
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感情朗讀,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練習背誦全文。
3、全班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3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教學反思
。裕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中優美詞句,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2.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有關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許多有關祖國風光的諺語。誰能為大家背誦幾句?(1、上有天堂,下有蘇杭。2、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3、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4、桂林山水甲天下。)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F在讓我們蕩舟漓江,仔細觀賞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
二、 品讀感悟 暢游山水
師:在上節課的閱讀中,很多同學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誰能說說課文的哪部分寫得最精彩?(山、水)老師贊成你的想法。
。ㄒ唬 觀賞漓江的水
師:我們先來觀賞漓江的水(板書:漓江水)。播放漓江水的風光片。談談漓江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自己的話來講。
師:同學們眼中的漓江美不勝收,作者筆下的漓江水更是獨具豐韻。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板書:靜、清、綠)播放漓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風光片。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靜、清、綠之間用上什么關聯詞,就可以組成一句話?(同桌交流)(1、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2、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還很綠。)
師:其實這句話就是這段的主要意思。這樣概括地寫,能使讀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嗎?
師:如果把靜、清、綠這三個形容詞重疊一下,句子該怎么說?(漓江的水靜靜的。漓江的水靜靜的,清清的,綠綠的。)
師:詞語一重疊,程度加深了一些,但還不具體。我們看著漓江的水不禁贊嘆起來,如果使它變成感嘆句,句子該怎樣組織排列?(漓江的水真靜。±旖乃媲灏!漓江的水真綠。。
師:這樣寫,語氣是加強了,但是漓江的水靜得怎么樣,清得怎么樣,綠得怎么樣,讀者能感受到嗎?課文是怎么寫的呢?誰來讀一讀?
師:在感嘆句的后面補充說明,這樣寫就很具體了,而且給我們美的感受。同學們,你能讀出那種美嗎?出示漓江的水圖。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我們瞇著眼,看著圖畫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靜,你們看見漓江的水在流動嗎?(看不到,好靜啊!)師讀生跟讀。
師:你們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師讀,生讀。
師:現在讓我們抬起頭,放眼江面,漓江的水該有多綠!書上打了個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綠色的玉石,這塊玉石上有斑點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無瑕瑕指玉石上的斑點。)看得出同學們特別想用聲音再現漓江水的風姿。師讀前半句,女生讀后半句。
師:欣賞了你們的朗讀,我覺得漓江水美得生動,美得具體,美得形象。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嗎?(表達方法上:作者恰當運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辭方法。)老師為你豎大拇指。的確如此,生動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見的景物變得栩栩如生,恰當的排比讀起來語氣更加強烈。請女同學讀第一分句,男同學讀第二分句,齊讀第三分句。
師:讀了這段話,我覺得作者已經把漓江的水勾畫得淋漓盡致了,為什么還要說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師:大海的雄偉壯麗,西湖的寧靜柔和。都無法與漓江水相媲美,這樣寫更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誰能讀一讀這句話?作者先說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然后抓住特點具體介紹,在今后的習作中,我們也可以這樣布局謀篇,請同學們齊讀第二段。
師:學了這段我不禁贊嘆:真靜真清真綠漓江水。(板書:三個真)
(二) 觀賞桂林的山
師:桂林的水美,山更美,請同學們默讀第3段,思考: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還有哪些疑問?(板書:桂林山)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板書:奇、秀、險)
師:桂林山的特點,課文是怎樣寫的?(運用排比句和一連串的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寫出山的奇)還會像什么?隨著你們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事物。
師:你們看桂林的山,姿態各不相同,變化很多這就叫形態萬千。播放桂林山奇圖。這一座座形態萬千,奇特的山峰,分開排列叫什么?(奇峰羅列)。奇峰羅列,各不相同,好像從地上拔起來,就叫拔地而起。作者從山形實現了奇。請女同學看圖片,男生齊讀這一分句。
師:可愛的男同學!你們太了不起,都把文字讀活了,一個個文字仿佛一個個跳躍的生命。課文是怎么寫秀這個特點的?讀出秀美的感覺。女生讀。作者體現山的 秀是從山色入手的。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險峻,書上說危峰兀立這個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險的危嗎?字典里有三種解釋,選擇哪一種恰當?1、不安全;2、損害;3、高的,陡的。
師:這些形態萬千的奇峰中,有許多怪石疊在一起,這就叫怪石嶙峋。面對這樣險峻的山峰,不用說零距離接觸,就是老遠望著它也會叫人心驚肉跳。你能讀出那份險嗎?
師:關于山這段還有哪句話沒有談到?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用這句話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我們用聲音再現這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吧!師讀第三段的第一句,男生讀奇、險句子,女生讀秀句子。
師:這真是好奇好秀好險桂林山哪!(板書三個好)
三)山水合一 景色宜人
師:游覽了桂林的山,難道你不想說點什么嗎?(讓你感覺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師:你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同時也道出了大家的心聲,齊讀第4段,用心體會作者那強烈的感受。
師: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仿佛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教師一邊有感情地朗誦,一邊板畫山、水、云霧、竹筏。(師隨手為真靜真清真綠漓江水和好奇好秀好險桂林山勾出框)這是什么?(對聯)缺什么?(橫批),橫批一般幾個字(四個)展示你的文采的機會到了,添橫批。
師:現在什么都在改革,咱們對橫批也進行一次改革,幾個字都可以。
師: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老師準備了一組圖片,請同學們領略它的獨特風韻。你能不能用一句話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就一句話,發自肺俯的!( 1、桂林山水,真是人間仙境啊! 2、桂林山水,風景如畫。 3、!風景秀麗的桂林,我愛你! 4、的確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5、桂林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我多想永遠與你想伴哪! 6、桂林的美景,令我陶醉,令我癡迷,令我心曠神怡! 7、我愛你桂林,我贊美你桂林! 8、桂林太美了,我做夢都想去。 9、桂林山水要多美有多美! 10、桂林山水真是美不勝收! 11、桂林山水你是祖國錦繡河山的典范。我為你驕傲。)
師:讓我們牢記這副對聯,把桂林山水的美永遠留在心中(齊讀對聯)。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好奇好秀好險桂林山
天下第一
真靜真清真綠漓江水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會認生字,能正確讀寫。
3、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第一教時
一、預習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讀生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三、品讀感悟:
1、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匯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師生討論后小結: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呢?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
四、鞏固延伸:
質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藗兌颊f,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談話(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出現一幅桂林山水畫卷,再出現文字和聲音::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啊!
(2)漓江的水好靜啊!
(3)漓江的水很靜啊!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罢妗弊诌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作者看到這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二)進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體軟件范讀錄音作朗讀指導:漓江的水真靜;漓江的水真清。焕旖乃婢G啊。)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三)進行創造性聯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o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得……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啊!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鲀舻孟瘛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播放多媒體軟件:一幅“象山圖”出現,再出現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甜!
(四)進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觀賞,還是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兩幅人們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現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涼爽啊!}
(五)先小結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此文轉自淘、教。案網、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邊讀邊出示多媒體軟件:出現三幅圖,分別再現文字和聲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3)桂林的山真險。
6、創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萬千”、“奇峰教案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8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敝该痴b二節(默寫第二節)
⒉過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與眾不同之處。
二、依據自學提綱,學第三節(出示學習要求:1、自由讀課文;2、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桂林山的特點;3、說說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讀。)
、庇脤W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把課文讀懂:
目的:讀出感情,理解語言文字,作者是怎樣把漓江山的特點寫具體的。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還要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讀懂課文的方法。
、矃R報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麗
、品謱樱憾䦟
、菍懛ǎ
寫法上與第2節相似,顯示了結構上的對稱。第一句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體地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山形
色彩明麗――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勢
有形態的描摹,有聯想比喻,有親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勢寫得非常生動逼真。引讀。
、扔懈星榈乩首x。
、蓞R報交流學習方法: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时痴b第三節,交流背誦方法。
三、略讀第三段,再進行匯報交流
⒈師引讀:第三段從整體上寫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體,交相輝映,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受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沧詈筮@句古詩是什么含義?
、尺@句詩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一段的內容相呼應。
、幢痴b第三段。
四、總結
、弊髡哂迷娨话愕恼Z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沧屛覀凖R讀課文
五、鞏固練習,檢測反饋,培養能力
1、課后練習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補充說明的方法寫具體,即“清得”怎么樣。兩個小題分別要求寫出“黑得怎么樣”和“干凈得怎么樣”。如:“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看不見屋內的陳設”;“干凈得看不見一張紙屑”等。
2、背誦課文比賽
課后反思: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通過課前和課上的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難事。但如果在課前沒有預習,在課上的朗讀就會出錯,費時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課時就要讓學生讀熟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分清楚段落。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文章,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投影或錄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體課件,先后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范讀;或用多媒體課件,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或者多媒體課件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文字。(1)引導學生質疑。
(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籍(如為什么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2)閱讀有關描寫“大!薄拔骱薄疤┥健薄跋闵健钡奈恼,并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1.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1毖≡衲闋釹不兜囊桓鱟勻歡危反復誦讀,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2苯淌ψ櫓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說段寫段。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圖片,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ㄒ唬┮龑W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ǘ┱n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 學習第一自然段!凹滋煜隆笔鞘裁匆馑迹浚ㄌ煜碌谝唬┘热还鹆稚剿煜碌谝,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ㄌ攸c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ㄌ攸c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ㄌ攸c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ㄋ模┯^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ㄌ攸c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ㄌ攸c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ㄖ攸c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ā爱嬀怼崩L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接連不斷!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希嗽诋嬛杏巍,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首x全文
。ㄆ撸┳鳂I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ǘ┳宰x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ǖ谝欢慰偟恼f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ㄎ澹┩瓿伞八伎肌ぞ毩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ㄆ撸┳鳂I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對推動當地社會發展的作用。
3.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課前調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課堂展示,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提煉,提升學生的桂林山水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探索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教學難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特點的圖片、文字資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課件。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點,還有天下第一山——黃山、難識真面目的廬山等座座都令人流連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蕩蕩、滾滾東流的第一大河長江,中華民族的搖藍黃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鏡般的天池又讓人心曠神怡。正是這樣的山山水水將祖國大地裝典得格外美麗。(課件展示1)在祖國眾多美景中有一處非常特別,她的山水極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豐采,使每一位到這游覽的人的心靈受到觸動,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語贊美她,謳歌她。老師這兒就有一首詩,我給大家讀讀:諸峰如筍拔垢起,碧玉含翠豎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在老師的描述中你們知道這是我國哪個著名的風景區了嗎?(板書:桂林山水)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七課《桂林山水》,共同去領略那兒的獨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歷史、名稱由來。
1.既然我們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況。請同學們打開課前老師發的閱讀材料。閱讀材料上的這段話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先請大家:
(1)讀一讀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圖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20__+214-1=2224年(4)說一說:桂林名稱的由來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老師相應補充:(1)請學生來指圖。(評價)能不能再給大家說說桂林在哪個自治區,在什么方位?(2)桂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她不僅是馳名中外的風景旅游城市,從古至今還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稱。早在1982年就成為了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時節,在郁郁蔥蔥的桂樹掩映下的桂林,不時飄來陣陣桂花的香氣,真是令人心醉呀!
3.過渡:同學們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風景更美!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評價)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桂林山水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覺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學重點)1.請同學們打開書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
正是獨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構成的錦繡畫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課前我們班同學已經分成了三大組,每一組圍繞一個主題,按照老師給出的自學提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進行了學習。現在就要請三組同學分別來給大家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組介紹的最好。
(1)我們就按照順序,首先請第一組來介紹山。
師總結:好,讓我們用掌聲感謝第一組的介紹,F在我明白了“諸峰如筍拔地起,碧玉含翠豎云端”的含義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態,婀娜秀麗。。2)接著請第二組同學給我們介紹水。
師總結:同樣也用掌聲感謝第二組的介紹。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剛才他們在介紹漓江的水時仍離不開講桂林的山,是嗎?其實這正是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秀山圍繞著清水,清水倒映著秀山,山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所以才會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畫廊”的奇觀!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句,來體會它的含義“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保3)最后再請第三組來介紹洞。師總結:我們也要感謝第三組的介紹。這奇幻多姿的巖洞被人們稱為瑰麗無比的“藝術宮殿”,真是名符其實!我想無論是誰看到這種神奇的景像都會嘆為觀止的!可以說桂林的奇洞美石為桂林山水錦上添花。
3.剛才三組同學介紹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誰最好。通過你們的介紹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領略了“三絕”的絕妙之處。大家想想,單獨著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渾然一體,那將是多么嫵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風景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段錄像,整體地欣賞一下桂林美景。(看錄像,課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難怪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教學難點)
1.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
。1)請大家看書桂林仙境的奧秘這一部分的
2、3自然段,先自己讀讀,再討論討論:桂林山水形成的二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么?
x石灰巖: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石灰巖就沒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x含有二氧化碳水(教師板書)
。2)關于這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有沒有問題要提?學生提問,教師歸納為兩個問題。 ①什么是石灰巖?
②石灰巖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鐘乳、石筍?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語文教案 篇12
欸乃一聲山水綠
——《桂林山水》教學實錄及評析
執教:王文麗
評析:錢正權
《小學語文教師》20101
板塊一: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理清結構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么多?
生:樹多
師:那么,顧名思義,“桂林”是什么樹多呢?
生:桂樹多
師:是啊,桂樹成林,“桂林”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發著一種芬芳你們知道它位于哪個省或者是自治區嗎?
生:在廣西
師: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課文已經讀過了,我來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于課文中的詞語掌握得怎么樣?
(指名讀兩組詞語,第一組為地名,第二組為形容詞,讀后讓學生兩組詞搭配起來學)
師:搭配得非常準確,說明你課前進行了認真的預習,對課文內容很熟悉想一想:“波瀾壯闊”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有氣勢的樣子
師:是說什么有氣勢啊?
生:波浪
師:你們知道“波”是“波浪”的意思,“瀾”呢?(生答不出來)“瀾”這個字也是三點水旁,看來和水有關系,它的意思是大波浪現在誰能說說“波瀾壯闊”是什么意思?
生:波浪翻滾,一浪接著一浪,非常壯觀,有氣勢
師:說得真準確,表達得真清楚我們知道有的詞語是極富有情意的,你能讀出這個短語背后的情意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什么叫“峰巒雄偉”呢?“峰”——
生:山峰
師:“巒”呢?
生:山巒
師:那到底什么叫“巒”?你們伸出手來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邊做動作邊說:巒,就是一座挨著一座,連綿起伏的山)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我們再來看這樣一組詞語:(出示:真靜啊 真清啊 真綠啊)誰會讀?(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好“啊”字的變音)現在把它們放到課文中,你試試還會讀嗎?(出示句子并指導學生讀準確)
師:朗讀是要找感覺的,其實你不必刻意去想它怎么變音,摸索到一點規律后自然就讀好了我們再來看這組詞語,你自己試試能不能讀好
(生練習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詞語和句子)
師:接下來我想再來了解一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么樣這篇課文有四個自然段,我請三位同學來讀,請你想一想:這是為什么?(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師:為什么課文是四個自然段,我請三位同學來讀呢?
生:因為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講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生:這樣一來就把課文分成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為一段,第二、三自然段為一段,第四自然段為一段
師:你能給大家說說依據是什么嗎?
生:第一自然段是總結
師:上來就總結嗎?
生:不是,是總述
生:接著是具體的敘述
師:與總起相對的應該是什么?
生:分述最后一個自然段是總結
師:說得好也就是說,我們通過讀書把課文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別是總起、分述、總結這樣課文的結構咱們就理清楚了(邊引領學生小結邊板書)
[點評]
課上到這兒是一個板塊,主要任務是課文初讀,讀好課文,整體把握內容與結構怎樣整體把握?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教學要求,重點落在理清課文結構上這一點很重要,而一般高段老師容易疏忽為什么不單獨安排學生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根據課文特點似乎沒有必要,因為一分段落,內容自然也就明白理清課文內容與結構幾乎做到了絲絲入扣、步步為營先是從課題入手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再是交流預習中學到的詞語學詞語有特色,詞語分了組,一組地名,一組是四個字的形容詞,形容詞重點抓“瀾”“巒”,充分估計學生的認知基礎,扣住已有詞語積淀的“陌生化現象”接著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中去讀,讀準字音,包括變調的字音最后有意識地請三位學生讀四段課文,一箭雙雕,既理清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又發現了課文重點,下面過渡到精讀階段也就順理成章
板塊二: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師: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這部分,剛才有同學說它講述了桂林山水的特點誰能來簡單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別有什么特點?
生: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師:你真會概括,僅用三個字就概括了漓江水的特點 (板書:靜、清、綠),誰能概括桂林山的特點?
生:桂林山的特點是:奇、秀、險
師: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為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么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
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 (指名一人讀第二自然段)
師:作者在講漓江水靜的時候,說“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它到底是不是在流動呢?
生:是在流動,只是感覺不到而已
師:你能夠從課文中找到依據來證明你的想法嗎?
生:(讀)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教師指導讀好這句話)
師:作者在談到漓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假設是你站在這漓江的游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小魚在水里嬉戲、玩耍
師:這個句子不光寫出了水清,還好有意境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中的倒影
師:可以看見誰的倒影?
生:自己的倒影
生:山的倒影
生:山上的樹的倒影
師:哦,我們抬頭看看天空,再低頭看看水中,你又看到了誰的倒影?
生:藍天白云的倒影
師:要是天空中偶爾飛過美麗的鳥呢?
生:那就可以看見美麗的鳥的倒影
師:這時候你再往水里仔細看,你又有發現了——
生:清得可以看見綠色的水草
師:它們隨著微波輕輕地搖著,那是在干什么呢?
生:跳舞
生:和游人打招呼呢!
師:現在誰能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清得 ;清得 指導學生結合剛才的想象說好這個句子)
師:萬事萬物交相輝映在一起,就顯得漓江的水更清了,更美了,清得那么富有生機和活力,誰再來讀一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師:誰再來讀讀表現漓江“綠”的句子?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師:誰知道“無瑕”是什么意思?
生:沒有斑點,沒有瑕疵
師:請你們觀察,這個“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寶貝有關系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塊寶玉一樣,綠得晶瑩、綠得圓潤誰能讀出這種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師:誰能夠把漓江水三個特點連起來讀?讓我們隨著你的朗讀去感受漓江的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師:讓我們再來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它的“奇”“秀”“險”的(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師:作者說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
生: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師:什么叫“拔地而起”?
生:好像是從地里長出來的似的
師:形態萬千呢?
生:就是各種各樣,像什么的都有
師:我們該怎樣讀這句話,既讀出山的形狀,又讀出自己的感受呢?(通過和學生對比讀,引導學生要讀出個性的理解,既可以讀出看到多姿多態的山的一種驚喜,也可以讀出邊看邊回味邊思考的悠然的感覺)
師:作者說桂林山“奇”,主要說它的形狀美;那么作者說桂林的山“秀”,主要說它的什么美?(生無人舉手)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句的寫法,你會發現,作者在說“奇”的時候,直接說“像老人,像巨象……”而在這里,卻在像什么前面加上了修飾詞——翠綠的,新生的……你們發現什么了?
生:這是說桂林的山很綠,而且是嫩綠
師:結合你說的這句話,回過頭來看剛才的問題:“秀”指什么美呢?
生:色彩美
師:說得好!誰還能夠從課文中找到依據來驗證他說的是對的
生:“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請一位同學完整朗讀這句話,體會桂林山的色彩美)
師:桂林的山不僅“奇”“秀”,還“險”呢,誰來讀給大家聽?
(指名朗讀描寫“險”的句子,學生讀得人情人境;然后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桂林山的特點)
師:剛才我們一起感受到了漓江水的靜、清、綠以及桂林山的奇、秀、險,你們現在能把相關的句子背誦下來了嗎?
(集體背誦相關句子)
師:同學們背誦得真好,很出乎我的意料誰能告訴我你有什么絕招嗎?
生:我是抓關鍵詞,一想到桂林山水的那幾個特點就背下來了
生:我覺得必須得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才能背得快,死記硬背肯定不行
生:我覺得背誦的時候,仿佛我自己就站在漓江邊上,看著靜、清、綠的水,看著奇、秀、險的山
師:說得多好啊,使自己身臨其境,把作者的文字和情感,都內化為了自己要表達的東西其實,還有一種非常樸素也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多讀,熟讀成誦
生:我剛想說,就被您說了(聽課老師笑)
師:那說明咱倆想到一塊去了,心有靈犀啊!
師:課文學到這里,我有個問題想問一問大家:作者既然是寫桂林山水,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等,這是否浪費筆墨呢?
生:不是作者是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對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對比
師:你這樣說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要作對比呢?
生:這樣才更能顯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師:哦,原來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點評]
這個階段是引領學生細讀課文,以致熟讀成誦,可謂精彩!最值得欣賞的是:對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感悟”,直接從“怎樣寫”的角度切入,并且與積累、運用語言結合,讓學生“感”的是山水景物的“獨特之美”;“悟”的是語言表達和自己的體會“悟”有重點漓江水清,重點落在具有想象空間的“清”字上文中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老師說,假設你站在這漓江的游船上,還可以看見什么呢?能用作者的表達句式來說嗎?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在移情體驗中,學得靈動,想象豐富且詩情畫意接著老師進而要求把想象的事物用排比句表達: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領悟語言形式與熟讀背誦緊緊結合,并相機提煉記憶方法“第二、第三兩段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等,這是否浪費筆墨”呢?這一問,使之豁然開朗,作者運用對比才能顯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笑”
板塊三:創編傳說,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片,驗證作者的文字帶給我們的獨特的美(播放課件:配樂播放一組圖片,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節選,學生見到后,自覺有感情地跟著老師朗讀起來:)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師:同學們學習得真投入,為了獎勵大家,我再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出示課件——象鼻山的圖片)這就是課文中所說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關于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傳說這頭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騎有一年,玉皇大帝騎著它來到桂林這一帶巡游不巧,這頭大象生病了,實在走不動了玉皇大帝見此就遺棄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當地的百姓積極地為這頭大象尋醫問藥,沒過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為了感謝大家對它的關心和愛護,它決定留在這里和當地的百姓一起耕種,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聽說了,非常生氣,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大象大象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被天兵天將從后背刺人了一把寶劍,從此,就化作一座石頭山屹立在漓江邊上
師:人們為什么要創編這樣的故事啊?
生:因為這樣就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旅游,增加收入(眾人笑)
師:從商家的角度看,可以這樣認為,如果從文學的角度看呢?
生:為了更加突出山水的神奇
師:如果你喜歡旅游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人們往往借助這些故事表達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傾訴著人性的美好!
現在,你們再來看—— (出示課件——駱駝山的圖片)
生:(叫起來)駱駝山
師:是啊,這就是駱駝山接下來就請你想象一個故事,講講它的來歷為了讓你講起來更流暢,王老師教給你一個方法——寫出這個故事的關鍵詞例如,我剛才講“象鼻山的來歷”的時候,腦海里就想著這樣幾個詞語——玉皇大帝、大象、生病、救治、捉拿、石頭山下面給大家三四分鐘的時間,來想象關于駱駝山來歷的故事,可以在紙上寫下故事的幾個關鍵詞,提示自己講好這個故事的內容
(生思考,動筆寫,教師巡視四分鐘后,指名匯報,匯報過程略)
師:作者乘著小船蕩漾在漓江上,欣賞著周遭的風景,想象著它還有那么多神奇的傳說,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贊嘆呢?讓我們一起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段)
師:記得剛一上課的時候,同學們就說這最后一段是對全文的總結,那么這一段中哪—句話最能夠起到總結的作用呢?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師:你們來看看這句話,為什么用引號引起來呢?
生:這是表示引用別人的話
師:說得對,這是一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板書: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為什么要引用別人的話啊?
生:因為引用別人的話能顯得這個地方更美
師:呵呵,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說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注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你在課文中還能發現這樣的例子嗎?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沒錯,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板書:王正功)此人相當于我們今天桂林市的市長當時,有11個舉子要進京趕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為地方官員設宴為這些舉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詩,其中就有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說桂林的風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實也是希望這些舉子進京考試能夠考個——
生:天下第一!
師:(邊說邊出示課件)你們看,在桂林的云湖公園里還矗立著王正功的塑像,而他寫的那首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句的七律詩就鐫刻在陽朔的獨秀峰石壁上
課文并沒有說“王正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樣說嗎?
生:作者在說
師:你真會思考,他引用了王正功的話,說明兩個人想到一起去了,所以作者在說 (板書:作者)還有誰在說呢?
生:我們學了課文之后我們也會這樣說
師:那也就是說讀者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讀者)你們這些讀者絕大部分都沒有去過桂林,可是你們也會這樣說,這說明——
生:沒去過的人會這樣說聽說過的人會這樣說去過的人就更會這樣說了我覺得當地的老百姓一定會這樣說
師:(板書:當地)與“當地的百姓”相對應的應該是什么人呢?
生:外地的游客
師:(板書:外地)剛才我們欣賞桂林風景的時候,讀到了詩人賀敬之寫的《桂林山水歌》,其實歌頌桂林山水之美的還大有人在(出示課件,學生朗讀詩句)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杜甫(唐)
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劉克莊(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頂上行——袁枚(清)
師:閱讀了這樣的詩句,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想說什么?
生:詩人也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我在去年十月,有幸去了一趟桂林在那里,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很多外國人,他們似乎不是到桂林去旅游,而是把那里當作自己的家一樣每天騎著一輛自行車,游走于大街小巷和山水之間,盡情享受著桂林山水帶給他們的美和幸福
生:(恍然大悟)外國人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古今中外的人都認為“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沖其豎起大拇指)是啊,這就真是作者在開篇所說的“人們都說——”
牛: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到了晚上,桂林的山就成為天然的幕布,而漓江的水則成了人們展現美的舞臺當地的百姓,用這樣一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一句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點評]
拓展文本內容和小練筆是最后一個環節的教學重點從形式來說,這樣設計與一般教師的家常課并無差別值得探討的是它的實效性內容拓展有多處:一是引用賀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詩句詩句是直接贊美桂林山水的,與“漓江的水真靜啊……”的詠嘆,贊嘆之情完全一致;當然,如果兩相對照著朗讀,對作者在文句中蘊含的情感,將會體會得更深二是引用唐、宋、清歷代詩人的詩句“思接千載”,豐富了課文的人文內涵,這些名句對已知者是喚醒,未知者是積淀三是象鼻山的神話故事它給桂林的山平添了神秘色彩,使眼前的景物變得空靈,又為下面的小練筆作了鋪墊小練筆可貴處在于展開教學過程這是一項想象性練筆,文中比喻詞“像駱駝”是想象展翅的起點(在文中找準想象點很重要),怎樣寫的方法有“象鼻山”的故事舉例在前,寫時有抓住關鍵性詞語的提示,寫后有交流有指導和矯正,練習得扎實有效,可以說為此類練習樹立了榜樣四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來歷:這使學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寫以外,還可以引用人們如阿盛贊來側面烘托
。▓探陶邌挝唬罕本┦谐缥膮^教育研修學院)
【總評】
發現“陌生的秘密
這堂語文課質樸自然,簡約高效,教風—掃以往某些公開課的浮華與矯飾可圈點處甚多,這里僅就本課引人人勝、扣人心弦作點剖析,談點啟示
善教者必然從學生出發,活用教材,找準起點,抓住重點《桂林山水》學生需求什么?需求的是知識、能力范疇中陌生的未知的東西,而不是相反,本課正是瞄準了這個根本性的著力點,喚醒學生潛在的本能的求知欲望桂林山水有什么獨特的美,有什么體悟,這種美是用怎樣的詞語、句式、段式等形式表達的這些對學生來說,既是提高語文能力最需要、而目前的語文課有所缺失的,也是—個“陌生的秘密”在細讀文本的路上迤邐走來,教師根據學生需求,取、舍、增補著學習內容不斷創造新的思維沖擊力你看,初讀課文內容新、詞語多,需多花時間讀好課文精讀只抓桂林山水兩個點,以及與之對比的句子,深人體悟,凸顯其“獨特之美”拓展是對文本的增補,使讀寫內容更為豐富當然,須有度,文本是本,過多必然影響“本”的細讀;寫的形式用想象延伸文本內容是其中之—,更多的可取其表達形式,如葉老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舉其一而反三
每一篇課文都以字詞句的面貌呈現,學生似曾相識,少有興奮點本課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為在貌似已知中揭示末知,然后在求索中消解未知這,就是本課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師的功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