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鐵匠》-
《森林中的鐵匠》
霍建芳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管弦樂曲《森林中的鐵匠》,指導學生根據樂曲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感受理解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
通過對樂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賞,在理解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音樂的注意力、思維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
1、聽音樂律動入室
2、師生問好。
二、發聲訓練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新學了一首練聲曲,現在就請大家跟著琴聲來練一練。練習時要注意氣息的支持以及兩聲部和諧。
三、復習《勞動之歌》
1、引出: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帶來幸福。下面請小朋友用熱烈歡快的歌聲來演唱這首《勞動之歌》,演唱時聲音要輕快流暢,而襯詞“啦”要唱得活潑有彈性,要把人們勞動時愉快的心情表現出來。
2、全體演唱歌曲。
四、欣賞《森林中的鐵匠》。
(一)引出課題
師:勞動是很光榮的,勞動的形式也很多,打鐵就是其中的一種。古時候,人們使用的兵器、勞動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鐵器都是由鐵匠用手工敲打出來的。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由德國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譜寫的管弦樂曲《森林中的鐵匠》。
[出示課題]
誰能說說管弦樂器包括哪幾種?
[總結歸納]
1、初聽
(1)師: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完整地欣賞管弦樂曲《森林中的鐵匠》,請大家邊聽邊想,在你聽音樂的同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a、學生欣賞
b、欣賞后學生自由發言
(2)師:對,這首樂曲描寫了美麗大森林的景色和鐵匠們愉快打鐵的場面。
2、復聽
師: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現在請大家更仔細地聽一遍這首樂曲,想一想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為什么?
a、學生欣賞
b、欣賞后學生自由發言
師:全曲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音樂比較抒情優美,第二部分的音樂比較歡快熱烈。
(二)分段聽
〈第一部分〉
1、初聽
(1)師:現在我們就先來欣賞第一部分音樂。請大家聽一聽這部分音樂的旋律在速度、力度、節奏、情緒[出示板書]等方面是怎樣的?描繪了森林早晨怎樣的景色?
a、學生欣賞
b、學生欣賞后自由發言
[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出示:速度 較慢 ; 旋律 平穩 ;節奏舒展 ;力度 較弱 ;情緒 優美抒情 ]
(2)師:這部分音樂以較慢的速度,舒展的節奏,較弱的力度,平穩且優美抒情的旋律,表現了大森林早晨寧靜祥和的景象。
2、視唱,吹奏第一部分主旋律。
[出示曲譜:p30]
(1)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視唱第一部分樂曲中表現森林晨曦的主旋律,感受一下樂曲舒展優美的特點。
·學生隨老師的伴奏視唱
(2)師:小朋友唱得真好,讓我們再用口琴吹一吹。
·學生隨老師的伴奏視唱
3、再聽
師:同學們都吹得很好,下面就讓我們再來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時的美麗,并且邊欣賞音樂邊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所描繪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蘇醒了。[放音樂]
4、小結:
剛才,我們仔細欣賞了第一部分樂曲,作曲家用緩慢的速度,舒展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表現了大森林美麗的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