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音樂第三單元農家孩子的歌教案
第三單元農家孩子的歌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小瓜棚》
教學目標
培育熱愛農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學會歌曲。
教學過程
1、 導入
導入西瓜,西瓜成熟時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個小瓜棚,同學們知道為什么要看瓜嗎?
看瓜是很艱苦的勞動,同時也是很快樂的,引導學生分析歌詞,體會主人公熱愛家鄉,執愛勞動的心情和樂觀、風趣的性格。
2、 聽幾遍錄音范唱。
3、 跟著錄音輕聲學唱歌曲,要求學唱時眼光能同時看到歌譜。
歌曲中有大量的“x。x”節奏。要提示學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處也應予以解釋。
在“哎嗨喲,哎小瓜棚,小瓜棚”處,學生只憑感性是很難準確地掌握“喲”字的時值(三拍半)的,因此需要將這五小節的歌譜認真學唱,唱時需揮拍或擊拍,才能使學生從理性上唱準。
最后離開錄音跟著教師的琴聲演唱歌曲。
4、 布置課外作業為歌曲《小瓜棚》收集、錄制背景音響。
教學評價
1、 學生學唱歌曲時的學習熱情及參與率,學唱歌詞的效率。
2、 學唱歌曲中部分歌譜時學生的關注程度和學習成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森林水車》《打棗》
教學目標
區別《森林水車》中悠靜的旋律與歡快的旋律,初步記住并能辨認描寫水車轉動的主題旋律,認識世族樂器嗩吶,能辨別嗩吶的音色。
教學過程
1、 欣賞管弦樂合奏《森林水車》。
(1)這首樂曲與《在鐘表店里》和《森林里的鐵匠》被并稱為世界三大最具描繪性的標題鮮明的東曲,我們要靜靜地聽賞,并爭取記住它的音樂,今后再次聽到時能夠辨認出來。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水車,教師總結,水車種類很多,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人力或畜力,風力推動水車,將河中的水抽上來澆灌田地,在我們中國的農村中大多都是這一類,但隨著時代的前進,水車已被抽水機所代替,現在農村中已經很少見到水車了。第二類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動水車,從而推動水車旁磨坊里的石磨轉動以加工糧食。
(2)初聽《森林水車》,要求學生說一說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樂。
(1) 教師在琴上彈奏水車的主題音樂,要求學生說出這段音樂的情緒并能初步記住。
(2) 復聽,要求學生說出水車主題音樂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和樂曲大致的結構,教師歸納:序(寧靜的森林)------水車主題------輕盈的舞蹈-----水車主題------歡樂的舞蹈------水車主題----尾聲。
(3) 情景表演。
請幾位擅長舞蹈的學生即興表演:寧靜的森林早晨,輕盈的舞蹈和熱烈歡快的舞蹈,在水車主題出現時全體學生模仿車輪轉動。
在欣賞過程中雖不必告訴學生這首樂曲是回旋曲結構,但應讓學生注意樂曲中最重的水車主題,間隔地出現了三次,為今后的學習作好鋪墊。
2、 欣賞嗩吶獨奏《打棗》。
出示嗩吶的圖片或實物,并作簡單的介紹,如果教師會演奏嗩吶,在介紹過程中吹奏一段,那效果就更好了。
嗩吶原流傳于波斯。阿拉伯一喧,于元、金之時傳入中國,現已成為中國的主要民族樂器之一,嗩吶的音量大,音色高亢明亮還可以模仿雞啼鳥鳴和人聲,擅于表現熱烈和歡快活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