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通用12篇)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塞下曲》。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比,射箭本領之高強。
4.理解古詩《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詩文結合理解詩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出示古詩,指名讀。理解詩意嗎?
2、其實呀,課文中已經告訴我們了。《李廣射虎》是一種特殊的題材,就做文包詩。(板書)什么叫文包詩呢?你們看看這三個字,也許能猜出來。
3、其實,所有的文包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詩的意思蘊涵在文章里面。你們能找找這首詩的意思在文章的哪里嗎?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話。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神勇無比、邊境、朦朧、巡邏、疾風、警惕、搜尋、影影綽綽、獵物、驚呆
2.教學效果。
(1)指讀課文,卡片正音,強調“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導比較“扎”的其他讀音和意義。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領會下列詞語意思。
石棱、朦朧、疾風、巡邏、警惕、影影綽綽
3.指導書寫生字。
4.范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指點)
6.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根據課文的故事內容,說說塞下曲每句詩的意思。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后討論: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紹盧綸和他的塞下曲。
(4)讀古詩。指名讀、齊讀
2.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1)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
(2)他是怎樣的將軍?
(3)齊讀第2自然段。
3.細讀課文第3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討論
這一自然段寫了一件什么事?(討論,相機板書:夜晚風吹草動以為有虎拉弓猛射)
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練習朗讀,對照掛圖,說說李廣射虎的經過。
(3)討論:課文寫將軍聽見風吹草動的聲響,想到虎,搜尋虎、發現虎、射虎這一過程說明了李廣怎樣?(機警、敏捷、善射、勇敢沉著)
(4)指導朗讀。
(5)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前兩句。
4.細讀課文第4自然段。
(1)輕讀課文。
(2)討論。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
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獵物,為什么全都驚呆了?(相機板書:清晨尋找獵物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說明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3)指讀課文。
(4)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后兩句。
(5)將全詩的詩意連起來說一說。
三、總結全文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教師小結:本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路過一片松林,光線暗淡,風吹草動,誤以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現了李將軍的機警勇敢,武藝高超,力大無比。
3、李廣的隨從看到深深扎進石棱的白羽箭,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話題展開想象,寫一段對話。
四、搜集盧綸的其他詩作讀讀背背
板書:
8李廣射虎
力大無窮 神勇無比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7
《李廣射虎》教學設計二
作者:顧曉紅 文章出處:練小博客
一、復習導入。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1、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 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里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后,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 “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 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么?(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2、 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 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么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于他的朗讀,你有什么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么要引弓呢?)(將軍為什么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說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度: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棱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棱中”中的小問號 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板書:清晨)“石棱”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么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嘆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沒在石棱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怎么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 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 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里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3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指導邊讀邊想邊體會,培養語感和問題意識。
4、知道《塞下曲》描寫的是西漢“飛將軍”李廣,從故事中感受他的神勇無比,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朗讀指導,要讀出語調和感情,培養語感。
2、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體會的習慣,學會質疑問難。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四、教學準備
1、預習
(1)朗讀課文數遍,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2)在課文中劃出生字新詞,標上拼音,朗讀數遍。
(3)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好。
(4)試著查尋李廣這個人物的生平資料。
2、制作本課的基本網頁,第二課時嘗試著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
3、詞句卡片:塞 塞下曲 驚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拈弓搭箭
影影綽綽
4、黑板旁畫好兩個田字格。
五、準備好“弓箭”:鉛絲作弓,教鞭作箭。
第一課時
一、引出詩文,質疑問難
1、從“武松打虎”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李廣射虎 (板書課題,并指導朗讀好課題)
2、同學們,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會告訴我們文章的寫作范圍和 內容。現在,你讀了這個題目,你希望這篇課文能告訴你哪些內容?(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學生可能會提出如下問題:李廣是誰?他是個怎樣的人?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射虎?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嗎?結果怎樣?……)
師評價:同學們,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可以使我們讀書更有目的,讀后的收獲會更大。
3、其實,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
(1)多媒體出示古詩:
塞下曲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2)自由讀讀這首詩 [注意多音字沒(mo)],哪些詞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難懂,請提問,教師隨機做上標記。
(學生難懂的詞句:塞下曲、草驚風、引、平明、沒、石棱)
師評價:同學們,會學習的同學不僅要善于提問,而且還要善于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能夠自己解決問題。你們行嗎?誰來說說你想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這么多的問題?(讀書、思考、討論、利用工具、咨詢等)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難讀的地方要停下來多讀幾遍。
2、媒體出示詞語:(第一次出示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lu lun leng luo chuo nian sou zha
盧 綸 棱 邏 綽 拈 嗖 扎
tang sai jing ju ti sou da ying lie dai
唐 塞 驚 據 惕 搜 搭 硬 獵 呆
(1)自讀——指名讀――領讀
(2)去掉拼音自讀――指名讀――集體讀
3、指名朗讀課文,用開火車的辦法每人讀一句,以顧及面上的情況。
4、再讀讀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而且要邊讀邊思,看看剛才提出的那么多問題,哪些可以通過自己讀書思考后解決的。讀完后展開討論。(鼓勵剛才提問的同學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教師點撥:塞:邊界上的險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種以描寫邊防戰士為主的詩歌。)
三、精讀課文,探究感悟
1、讀解第一句詩。
(1)出示:“林暗草驚風”一句,指名讀好這句詩。
(2)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再指名朗讀,師生評價。(可反復幾次,重點要把詩句中的“暗”和“驚”的意思讀出來,林是暗的,風驚動了草,即要讀出令人恐懼的感覺。)
(3)集體朗讀,渲染氣氛。
2、讀解第二句詩。
(1)出示:“將軍夜引弓”一句,指名讀好這句詩。
(2)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看怎樣讀才能把句子讀好。然后指名朗讀。
(3)教師將第三句改成“李廣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遍四處搜尋著。”讓學生找出差異之處,并體會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師出示“警惕”一詞,讓學生體會原句中李廣在搜尋猛虎時的小心謹慎的樣子,然后教師再指導把這句話讀好。
(4)多媒體出示:“猛然間,李廣發現……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旁邊附上相應的圖片)(“影影綽綽”和“拈弓搭箭”設計為點擊時出現紅色下劃線,并在它的右上角出現“?”)
①指名朗讀,引導質疑:這兩句話中有沒有什么地方比較難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和做動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著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綽綽: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②指名朗讀,師生評價,再讀,反復多次。(要讀得緊湊些,緊張些,體會李廣的膽大和射箭技術高明)
③師:李廣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膽大藝高)
④繼續引導質疑:同學們,在這兩個自然段之間,你是否發現了什么問題?
提問:李廣射出了箭,為什么不馬上派人去尋找獵物?(引導學生聯系上文說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廣的多謀沉穩)
3、指導讀好第一二句詩,最后完整的朗讀古詩。
四、寫字指導
1、再一次出示生字,讀一讀,說一說哪些生字在書寫時要引起注意的。
2指導寫字:搜 塞
(1)多媒體演示“搜”的筆順,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指導,并與“叟”“嗖”“餿”比較。
(2)多媒體演示“塞”的筆劃,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指導。
3、學生描紅
五、課外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從網上查找李廣的生平事跡和相關故事,下一節課上交流。
第二課時(在網絡環境下上課)
一、復習導入
1、課前板書:李廣射虎 膽大藝高
2、自主站出當眾背誦古詩,要背出題目、作者、朝代和詩句。
3、出示古詩,集體朗讀。
二、學習“清晨尋箭”一部分
1、師引: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前兩句詩的內容,那么,后兩句詩又講了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最后一段,然后同桌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第二天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師生評價,然后再指名說。
3、師:剛才大家把第二天發生的事說清楚了,現在誰能把這段話讀好,讀出感情來?
朗讀――評價――朗讀
4、媒體出示“箭沒石棱”的圖畫,問: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將士,你會說什么?
(板書:力大無窮)
5、指導感情朗讀后兩句詩。(要讀出驚訝、欽佩的語氣)
6、引導學生歸納李廣的性格:同學們,通過李廣射虎這個古詩,我們知道李廣是一個膽大藝高、力大無窮的將領,課文中是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的?
(板書:神勇無比)指名讀好這個詞——集體讀好這個詞
7、指導深入朗讀古詩,進一步體會李廣這種神勇無比的英雄氣概。
三、在網絡環境下拓展延伸
1、學生鼠標點擊“詩配動畫”按鈕,看動畫讀詩,并與課文內容相對照,要能夠發現動畫與課文內容的矛盾之處。
引導質疑:課文中寫李廣的隨從去尋箭,而動畫中卻寫李廣親自去尋箭,這不是矛盾了嗎?
師引:到底是第二天李廣去尋箭還是他的隨從去尋箭,古詩中也沒有寫清楚,所以這兩種說法都可以。課后請你思考,你贊成哪一種說法,并說明理由。這就作為一個課后作業。
2、自由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另外,你對李廣這個人,還想了解些什么?
引導質疑:人們為什么稱李廣為“飛將軍”?還有哪些故事寫李廣的神勇無比?
3、學生鼠標點擊“李廣小傳”,根據剛才提出的問題自由閱讀文本,讀后四人小組圍繞剛才提出的問題交流讀后的收獲,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
4、學生鼠標點擊“古詩《出塞》”,詩文結合,在讀、看、想中感受人們對李廣的敬佩與懷念。然后自由發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詩。
四、小節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國西漢時期的這位民族將領李廣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請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寫在計算機的留言板上。
五、課后作業
1、抄寫古詩
2、討論課上留下的問題:第二天尋箭是李廣親自去好還是讓隨從去好,還是一同去好,并說說理由。(在語文綜合活動中將組織一次辯論會)
板書設計:
李廣射虎
膽大藝高
神勇無比
力大無窮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 詩文并茂,領悟意境。
2.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閱讀、感悟,鼓勵個性化的閱讀和表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了解了哪些內容,交流一下。
2. 師:看樣子大家讀書讀得有收獲。從剛才的發言中,看出大家對李廣這位西漢名將很是佩服,唐代詩人盧綸專門寫詩介紹他,李廣月下射虎的故事廣為流傳,成為美談。
3. 出示古詩《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4. 師:誰來讀這首詩?讀得懂嗎?(怎么讀懂的?有什么辦法讀懂?)
5. 師:課文第3、4自然段將射虎的經過寫得生動具體,讀懂了課文,也就能讀懂古詩了,對李廣的認識也會更深了。
二、 品讀感悟。
1. 出示課文3、4節內容。
2. 師:請大家默讀這兩段話,想想它們分別與《塞下曲》的什么內容一致。
根據發言,把課文內容與古詩對應顯示。
3. 師:讓我們的思緒穿越千年的時空,再回到那個不尋常的夜晚,跟隨一代名將親歷
一次月下射虎。誰為我們來朗讀一下課文,帶著我們來一次鏡頭回放。
4. 師:喜歡這段文字嗎?喜歡的自己也讀一讀,看看你能從中體會到什么。
5. 學生自主閱讀,交流閱讀體會。(生或:環境看似平靜,實際上在夜幕的掩蓋下并不平靜;或:李廣巡邏警惕性很高;或:李廣箭術高超;或:李廣遇事鎮定等等)
老師在此過程中,要充當一名耐心的聽眾,傾聽學生各抒己見,同時也要當好智慧的組織者,適時點撥,讓學生“感言、會意”,讓第一輪閱讀讀得自主。
6. 師:剛才同學們讀書讀得特別投入,都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讀得進又說得出,是聰明人的讀書。不過,學到這,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李廣夜巡時,為什么會以為前方有老虎?
(學生第二輪自主閱讀,交流:
一是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
二是一陣疾風吹來,樹木“沙沙”作響。相機理解“疾風”:“疾風”是什么樣的風?你怎么知道“疾風”就是大風,猛烈的風?---------課文后文提示,生活體驗,平時積累。出示:疾風知勁草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三是前方影影綽綽有動靜。相機理解“影影綽綽”,與哪些詞意思相近?)
師:由此可見,李廣將軍怎樣?(高度戒備,十分警惕,這是一位將領重要的素質。)
師:誰能讀好這段話?(生先練習,再朗讀,評析)
“批文以入情”,學生由前面的自主、寬泛、淺層的閱讀,轉入到對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的理性思考,深入感受,使學生進入文本,與文本深入對話,并進行言語實踐,學生就能更深地體驗文本蘊涵的感情,學生的第二輪閱讀讀得扎實、深入了。
7. 師:李廣發現老虎后是怎么做的,畫出來,比劃比劃,表演給大家看看。
(同桌表演,互相指點)
師:大家看了表演,要對照課文中李廣射虎的動作描寫,看看演得是否逼真。
提示:演出“連忙”的意思了嗎?(突出反應快,動作敏捷)
“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演得像嗎?交流評點,體會李廣出手果斷,技藝高超,沉著冷靜。
周圍士兵會有什么樣的表現?(體會當時環境的安靜,突出李廣的威猛形象。)
學生通過演與評,解讀了文本,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悟,鍛煉了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鑒賞、品析。在意趣盎然的活動中,學生的第三輪閱讀讀得靈活生動。
8. 師:一代名將果然名不虛傳,從他一氣呵成的射虎動作,不難看出他的神勇。他的膽識、箭術確實不同凡響,難怪他多少次令敵人聞風喪膽,又能一次次救自己和戰士們于生死邊緣。讓我們在音樂中再來朗讀,領略“飛將軍”的風采。
配樂朗讀。
9. 師:這就是古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所描繪的內容。誰來讀詩句?
10. 師:李廣一箭射出去,此刻你最關心的是什么?老虎射死了嗎?你從哪里知道的?
11. 出示第4節。
12. 師:這段話中,有一個字和一個標點,蘊藏著豐富的情感,不可小瞧,在哪?
師:自由讀課文,細細咀嚼,你能從這個“呀”中體會到什么?如果你是李廣身邊的一名士兵,目睹了這一切,你會說什么呢?(意外、驚訝、贊嘆、佩服等等)
你能用你體會出來的情感來讀好課文嗎?
學生在第四輪閱讀中,入情入境,張開想象的翅膀,充滿獨特的感受,讀得有個性。
13. 師:這就是“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所描繪的內容。
三、 總結。
1. 師:李廣確實是神勇無比,有這樣的將領鎮守邊關,邊關一定固若金湯,十分安全。難怪王昌齡感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現在同學們再讀《塞下曲》有什么感受呢?
2. 動畫,配樂誦讀古詩,表現意境。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 點擊數:93
三年級語文《李廣射虎》課堂實錄——故事語文的實踐
時間:XX年3月29日上午八點三十五分
地點:溧陽市新昌中心小學三(2)班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上課學生人數:43人
一、激疑導學
師:(實物投影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請你來讀一讀這首詩。
生:讀。(讀得通順,但沒有什么感情。)
又請三位學生讀,情況一樣不妙。
師:你們知道為什么剛剛幾位同學讀得不太好嗎?
生思考,有一位舉手。
王成成:我想是因為我們沒有理解這首詩的意思。
師:你們理解這詩歌的意思嗎?
生:不理解。
生:有一點點懂。
師:是呀,要朗讀好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除了多練習,多琢磨朗讀技巧,恐怕首先得深刻地理解它才行。你們說是嗎?
生:是。(回答大聲)
師: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呀,課文中已經告訴我們了。《李廣射虎》是一種特殊的題材,就做文包詩。(板書)什么叫文包詩呢?你們看看這三個字,也許能猜出來。
生:文包詩的意思就是文章里面包含著一首詩。
師:你們明白了沒?其實,所有的文包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詩的意思蘊涵在文章里面。你們能找找這首詩的意思在文章的哪里嗎?
生:在第2、3兩自然段。
師:是的,而且巧的很,這兩段合起來正好的一個小——?
生:故事。
二、激趣引探。
師: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當我們真正理解了這個故事,我們也就明白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怎么才算理解了這個故事呢?在古代,人們知道一個故事,一般是從“說書人”的口中知道的,所謂“說書人“,是指一種職業,也指專門從事給別人說故事的人,一般說的是整本故事書。說書人講故事很好聽,他們能即將故事說得非常有意思、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有趣,讓人聽后深有體會。你想聽嗎?
生:想呀!
師:那你一邊聽,一邊想想你從我講故事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什么?能做到嗎?可以用筆做做必要的簡單的記錄。現在開始了。
師:我拿一個塑料的磁帶盒子往桌子上一拍,(告訴學生,這是驚堂木,驚堂木一拍,就表示請安靜,故事即刻開講。)再一拍。話說——
(我學著說書的在講臺前繪聲繪色地講了開去。學生聽得入迷了。等我講完,有兩位學生開始帶頭鼓掌,其余學生馬上也鼓起掌來了。)
點評:這里以說書人的角色,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理解課文的2、3兩段。其實也是一種學習目標的暗示:即像說書人一樣將這個故事說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其實,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學生就一定能夠將這兩段朗讀好。但是,這樣的寓目標于無形之中,讓興趣增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生動活潑。
三、精讀感悟。
師:你從我的講故事中體會到了什么?請整理一下,一分鐘后交流。
生:動筆整理。
生:我從你講故事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李廣的神勇無比、力大無窮。
師:(驚喜地)哦,你從什么地方體會到的?
生:我從“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這句中體會到的。
師:請你讀一讀。注意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讀完再談談你的體會。
生:(讀得還不錯。)我從中體會到,箭扎得很深,肯定要很大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到。
(附:第一課時,我受到黃達愿的橡皮泥和小的塑料大刀。在教繩子“扎”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這兩樣東西用得著。便將它們從口袋里掏出來,然后把刀插進了橡皮泥的深處,于是學生自然輕松明了扎的動作和程度。)
師:還有誰來讀一讀。
生:(喊了兩位,后半句都沒有讀好,問題出在句中的停頓上。)
師:點撥——在怎么拔后面停頓一下將會讀得更好。
(示范后,請同學自己練習。)
生:讀得很好。
師:我從你的朗讀中體會到了利廣力量很大。這不光是你讀得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文章寫得好。如果這句話變成這樣,你讀讀看,感覺如何?(出示句子: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將士們拔不出來。)
生:我感覺沒有原文的那種氣勢了。
生:我覺得沒有原文好,因為如果這樣說,讓人感覺不到將士們為了拔箭是用盡了辦法和力量的。
師:比較得好!的確文章是用了“任……怎么也……”這個句式來表達的,這種表達方式讓人覺得堅定。你也用它來說句話。
生:今天的家作真是多,任我們怎么寫也寫不完。
師:說出了作業多,很好。不過有一點不能說謊。今天家作不多吧?!
生:這首詩很難懂,任我們怎么讀也讀不明白。
師:道出了這首詩很難懂。剛才同學們造的這兩個句子,讓人覺得表達很堅定。現在將你造的句子講給同桌聽,相互學習和提提建議。
生:練說。
師:請再次齊讀一遍。
生:有感情地齊讀了一遍。
師:請接著發表高見和體會。
生:我體會到聲音很大。
師:哦?哪里感受到的?
生:讀“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
師:你們也覺得聲音很大,是嗎?(生都點頭)好 請再讀一讀體會一下聲音的大小。
生再次朗讀。
生:我覺得聲音并不大。因為是“沙沙”的聲音。
師:你們一起模仿一下沙沙聲。
教室里發出了一陣沙沙聲。這種聲音不是很大。
師:聲音不大呀,剛才為什么你們都感覺到聲音很大呢?你們可以將這段的前兩句讀連起來讀讀看。
生讀完,覺得當時周圍很安靜。雖然是巡邏,但是肯定不會有多大的聲音的。
師:你們體會得很好。是呀,當時,環境安靜。你來讀一讀吧。
生:(個人和集體讀都讀得很好,已經入當時的情境了。)
師:請繼續。
生:我覺得李廣聽到沙沙聲,以為是老虎時,顯得很慌張了。讀“猛然間,李光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我從連忙這個詞語體會到的。
師:同學們,你們也來體會體會呢?有道理嗎?
生:我覺得不是慌張,而是如果不連忙射的話,老虎可能會走的。
生;老虎也有可能會朝他們撲過來的。
師:那,這樣說來,還是說明李廣慌張嗎?
生:不是,應該是沉著,要是一般人,給老虎嚇的手都發抖了。
生:是呀,我覺得是他動作迅速,能夠抓住機會,不愧是一位神勇的將軍。
師:確實神勇,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還能動作迅速,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這一連串的動作是那樣熟練,令人佩服。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將這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
生練習。
生:(兩位依次讀,接著是齊讀,學生讀出了夜的靜謐,情況的危急,李廣的神勇,讀得很好。)
師:那,現在同學們都理解這個故事了吧。你想和老師一樣將這個故事說一說嗎?(多數學生說想。)你們肯定行,只要稍加練習,肯定能說得很好,爭取超過我。
生很起勁地練說。
生:象模象樣地說了起來。
一共有兩位同學上講臺講,他們都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隨后,為了給每位同學都有說的機會,就請同學們回家后講家人聽。
師:你們不僅讀懂了故事,而且說得這樣好,我想,現在這首詩也懂了,是嗎?那么現在請你讀,能讀好了嗎?
生:(讀得很好。)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
師:下課。
點評:這里還是以講故事的形式來結束教學,用意是二,一是為了檢查學生的理解,就是反饋作用,二是為了激起學生投入地學習“說書“,其實就是練習有感情地誦讀。
總評:以“說書”的形式激發興趣,以“說書”的形式促進誦讀,這樣的實踐是故事語文的思想的一種很好的體現。
轉載自儀征漫網【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6
太倉市實驗小學 沈芳
教學要求:
1、學習按故事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2、學習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武藝高超的。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詩文,質疑問難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學們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板書課題,并指導朗讀好課題)
2、同學們,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會告訴我們文章的寫作范圍和內容。現在,你讀了這個題目,你希望這篇課文能告訴你哪些內容?(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李廣是誰?他是個怎樣的人?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射虎?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嗎?結果怎樣?……)
師評價:同學們,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可以使我們讀書更有目的,讀后的收獲會更大。
二、理解課文
1、其實,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
(1)多媒體出示古詩
(2)自由讀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3)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朝代
2、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
(2)他是怎樣的將軍?(神勇無比)
理解:神勇無比
(3)齊讀第二節
3、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課文哪些句子寫出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呢?用~~劃出來
(2)交流
A出示:
(1)課文寫將軍聽見風吹草動的聲響,想到虎、搜尋虎、發現虎、射虎這一過程說明了李廣怎樣?(機警、敏捷、善射、勇敢沉著、膽大藝高)
(2)這一系列過程當中,你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讓我們大家齊讀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學們找找看,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李廣射虎的?在文中用圓圈圈出來。
(5)交流(拈、搭、運、拉)
(6)說說這幾個動詞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運:貫注。 運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7)看多媒體:師生一起欣賞李廣射虎的形象。
(8)說說李廣射虎威武嗎?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9)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10)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導朗讀。
①第一句用敘事的語調,語氣平緩;第二、三、四三句語調稍重,重讀“疾風”“沙沙”、“想到”、“警惕“、|四處搜尋”,要注意用語調去渲染當時的那種恐懼而緊張的氣氛;第5、6兩句語速要稍快,要讀出當時的那種緊張的氣氛。
B、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
(1)隨從們驚嘆的是李廣將軍的箭射中了巨石嗎?如果不是,那驚嘆的是什么?(力大無窮)
(2)指導朗讀:讀出隨從們的驚訝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1)“怎么拔也拔不出來”說明了什么?
(2) 多媒體出示箭沒石棱的圖畫,這時在場的將士們會說些什么?
(3)這似乎是一個笑話,但我們不會嘲笑李廣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藝,因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沒有一個將軍能將箭深深的射進石頭中,有這樣高超武藝的將軍鎮守邊關,足以讓敵人膽寒。
(4)指導朗讀:讀出對李廣高超武藝的驚訝、敬佩之情。
(5)齊讀第四節
4、再來讀讀這首詩,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就非常簡單了。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前兩句所講的內容?那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后兩句所講的內容。
(1)指名說
(2)齊讀、練習背誦古詩。
三、拓展延伸
1、學生自由點擊“李廣其人”,根據剛才提出的問題自由閱讀文本,讀后四人小組圍繞剛才提出的問題交流讀后的收獲,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
2、學生鼠標點擊“古詩《出塞》”,詩文結合,在讀、看、想中感受人們對李廣的敬佩與懷念。然后自由發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詩。
板書: 膽大藝高
力大無窮 神勇無比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7
一、激趣導入
1、出事李廣圖片,讓學生談談對李廣的印象和了解,然后介紹李廣的一些資料。
李廣(?—前119),漢族人,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西漢名將。李廣的祖先是秦朝將軍李信 ,曾率軍戰敗燕太子丹。李廣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李廣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北方度過的。當時我國北部的匈奴人不斷南下騷擾,李廣奉命抗擊。他擅長騎射,身經七十余戰,有效地保衛了北部邊境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因為李廣行動快,箭法精,忽來忽去,叫人摸不準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給他起一個外號叫“飛將軍”。李廣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飛將軍,不敢進犯。
故事: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進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懷來東南)。漢武帝派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四名將軍帶領人馬分頭出擊。匈奴的軍臣單于探明了漢兵的情況,知道四名將軍中最難對付的是李廣,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門,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廣。匈奴兵多勢盛,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李廣的人馬被打散,李廣自己也受了傷,被匈奴兵俘虜。
匈奴兵看李廣受了重傷,把他放在用繩子絡成的吊床里,用兩匹馬馱著,送到單于的大營去。李廣躺在那張吊床上動也不動,真的像死了似的。大約走了十幾里地,他偷偷地瞅準旁邊一個匈奴兵騎的一匹好馬,使勁一掙扎,猛地跳上馬,奪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馬去,調過馬頭拼命往南飛奔。
匈奴派了幾百名騎兵追趕。李廣一面使勁夾住馬肚子,催馬快跑,一面回轉身來,拈弓搭箭,一連射死了幾個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趕不上李廣,只好瞪著白眼讓他跑了。
心理戰:有一次,匈奴進了上郡,李廣帶著一百個騎兵去追趕三個匈奴射手,追了幾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兩個,把第三個活捉了,正準備回營,遠遠望見有幾千名匈奴騎兵趕了上來。李廣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廣對他們說:“我們離開大營還有幾十里地。如果現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來,我們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來,匈奴兵以為咱們是來引誘他們的,一定不敢來攻擊我們。”
接著,李廣下令前進,在離開匈奴陣地僅僅兩里的地方停了下來,命令兵士一齊下馬,
把馬鞍全卸下來,就地休息。
兵士們都發急了,說:“匈奴兵馬這么多,又這么近,要是他們打過來,怎么辦?”
李廣說:“我們這樣做,表示不走,使敵人相信我們是誘騙他們的。”
匈奴的將領看到李廣這樣布置,真的有點害怕。他們遠遠地觀察漢軍動靜,不敢上來。
這時候,匈奴陣地上有一個騎白馬的將軍,走出來巡視隊伍。李廣突然帶著十幾名騎兵翻身上馬,飛馳過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隊伍,下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懷疑。天黑下來,他們認定漢軍一定有埋伏,怕漢軍半夜襲擊他們,就連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廣一瞧,山上已沒匈奴兵,才帶著一百多名騎兵安然回到大營。
2、讀題質疑(李廣是什么樣的人?李廣在什么情況下射虎的?李廣為什么要射虎?)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唐代 盧綸 一組 時期 巡邏 警惕 拈弓搭箭 獵物 驚呆 扎進
石棱 朦朧 搜尋 影影綽綽
1、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領會下列詞語意思。
石棱、朦朧、巡邏、警惕、影影綽綽
石棱:石塊突出部分
朦朧:月光不明,暗淡
巡邏:巡查警戒
警惕:謹慎小心,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時刻注意著
影影綽綽: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三、檢查課文閱讀情況
1、分節指名朗讀(相機指點)
2、再讀課文,相機介紹一些資料
a、塞下曲六首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亭亭七葉貴,蕩蕩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白羽箭:古代的兵器,長約二三尺的細桿上裝上尖頭,桿的末梢附有白色的羽毛。詩中“白羽”采用借代的方法,以部分代整體,指的就是白羽箭。
b、介紹詩人:盧綸:(748—約799)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其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七言亦佳,多唱和贈答之作。“大歷十才子”之一,詩風較為雄壯。
c、在我們的課文里,有一對標點符號特別的活躍,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1)找出文中使用雙引號的地方,思考用法。
(2)指名回答,教師相機補充。
(3)小結:雙引號在文中的三種特殊用法。a、引用古詩里的句子或詞語。b、特別稱謂。c、使用象聲詞。
《李廣射虎》是一個故事,那么故事該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寫呢?(事情發展的順序)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8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1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重難點:
學習理解古詩《塞下曲》,豐富學生積累。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 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自主識記。
3、 能結合文中與詩句對應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出示一張李廣射虎的簡筆畫圖。
2、 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3、 質疑。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4、 看來同學們對這幅圖充滿了好奇,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有關這幅圖的精彩的故事呢,你們想讀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按要求自讀課文。
(1)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 對照生字表,讀準生字。
(3) 遇到長句或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糾正讀書姿勢。
3、檢查自讀情況。
(1) 出示生字詞,指名領讀,其他同學跟讀,發現問題集體正音。
(2) 同桌互讀生字詞,比一比誰讀的準確,流利。
(3) 指同桌讀,評價。
(4) 小組開火車讀課文。
4、識記生字。
(1) 老師覺得這一課的生字挺難記的,很容易和其他的字混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清楚的記住它們呢?
(2) 四人小組討論識字方法。(選擇一到兩個生字)
(3) 集體交流,評價。
(4) 師范寫扎,學生練寫。
三、熟讀古詩。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和以往學得課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出示古詩(不含題目)。
(1) 指名讀。借機指出多音字沒的讀音,在這里讀m。
(2) 學生自讀,再指名讀。
(3) 教師范讀,學生找讀詩的方法,仿讀。
3、這首詩和我們平常學習的古詩相比少了些什么?自己去文中找找,把古詩補充完整。再讀一讀。
四、再讀課文,學習古詩。
1、這首詩中提到了一位將軍,你知道是誰嗎?他和這首詩又有什么關系呢?讀讀課文,給大家介紹介紹。
2、剛才有細心的同學發現了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不一樣的地方,現在我們再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哪篇課文與這一課相似?(《每逢佳節倍思親》)還記得古詩與課文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3、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與詩句對應的句子,用 畫下來。思考:你是怎么判斷的?
(1) 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學習古詩。
(2) 教師巡視,相機指導默讀方法,糾正讀書姿勢。
(3) 集體交流。
重點理解:平明是早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白羽是白羽箭、引弓就是拉開硬弓的意思。
4、理解古詩的大意后,再讀古詩。
5、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塞下曲》的意思。先在隨堂本上寫一寫。
五、背誦古詩。
1、同學們說得都很好,現在你能依靠你對古詩的理解來背誦它嗎?
2、自由練背,同桌互背。
3、師生共背,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六、拓展另一首《塞下曲》。
七、總結。
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了《塞下曲》這首古詩,同時也認識了西漢時期人稱飛將軍的李廣,課文中說李廣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究竟他如何神勇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背誦《塞下曲》。
2、通過學習課文內容,體會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塞下曲》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3、評價。
二、精讀課文:
1、這首詩主要寫了飛將軍李廣射虎的故事,李廣是一個怎樣的將軍呢?快速瀏覽課文,用一個詞概括。(出示:李廣是一個 的將軍。)
2、從課文中,你能看出他是一個神勇無比的人嗎?
(1)默讀課文,找出能表現李廣神勇無比的語句。用~~~~~畫出來。
(2)四人小組交流所畫內容,互相說說是怎么理解的。
(3)集體交流:
A.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對比句子:便用目光看著)
B.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
C.呀!大家全都驚呆了,
D.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4)結合理解,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
3、當將士們看見白羽箭被深深扎在石頭里,都十分驚訝,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李廣將軍又會怎么回答呢?寫在隨堂本上。
4、集體交流,評價。
5、看來李廣將軍不僅神勇,而且還十分的謙虛呀。在了解了李廣將軍這個人之后,我們再來背一背《塞下曲》,會不會更增添了幾分敬佩呢!(自由練背,指名背。)
三、寫法拓展:
1、在我們的課文里,有一對標點符號特別的活躍,你們知道誰什么嗎?
(1)找出文中使用雙引號的地方,思考用法。
(2)指名回答,教師相機補充。
(3)小結:雙引號在文中的三種特殊用法。A、引用古詩里的句子或詞語。B、特別稱謂。C、使用象聲詞。
2、《李廣射虎》是一個故事,那么故事該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寫呢?(事情發展的順序)
四、遷移補充:
李廣在歷史上是個非常有名的任務,因為他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大詩人盧綸寫了一組,共六首古詩來記錄李廣的戎馬一生。希望大家課后找來讀一讀。
作業設計:
第一課時:
一、背誦《塞下曲》。
二、好朋友之間互相說說《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
三、讀一讀另一首《塞下曲》。
第二課時:
一、把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聽,讓他們給你打分。
二、片段練習。
當將士們看見白羽箭被深深扎在石頭里,都十分驚訝,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李廣將軍又會怎么回答呢?發揮想象,寫段對話。
板書設計:
8、李廣射虎
《塞下曲》 盧綸
千古流傳
神勇無比 李廣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9
8 李廣射虎
教材分析:
課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介紹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大意是:將軍夜晚外出巡邏,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和武藝高超。
學情分析:
學生第一次接觸“文包詩”,教學時打算通過讓他們讀好故事,把握好詩的意境,讀出詩的感情。相信通過感情朗讀,能在學生心中樹立李廣神勇無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懷著對李廣的敬愛之情朗讀《塞下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1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重難點:學習理解古詩《塞下曲》,豐富學生積累。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意思。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同學們,讀過《水滸傳》嗎?里面有個“小李廣”花榮,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個李廣,人稱“飛將軍”。板書課題,簡介“飛將軍”的由來。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己讀一遍課文,認識生字詞,讀通課文。
2、了解情況,指名讀課文,隨時正音。
飛將(jiang)軍將(jiang)領平明(ming)綽(chuo)出沒(mo)草叢(cong)
三、再讀課文,在正確基礎上讀流利
四、再檢查讀書
五、寫字指導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詩文對照結合,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
二、指讀課文,思考讀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1、指名說。古詩與課文聯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別講哪句詩的含義,引導讀書。
2、讀懂他“神勇無比”的句子。
3、肯定有價值的提問,展開討論。
從“拉開硬弓”、“深深地”、“巨石”、“任”、“嗖”這些詞中看出了什么?鼓勵學生說出感受。
射得準。夜晚,射中目標。
他為什么會射石頭?他為什么要射虎呢?
引導再讀書。夜晚,巡邏,常有猛虎出現。
4、質疑。
三、將古詩含義與課文聯系起來
1、暗、驚、沒。
2、讀、背。
3、理解含義。
四、齊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四自然段。
2、摘抄有關戰爭的古詩文。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1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讀過《水滸傳》嗎?里面有個“小李廣”花榮,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個李廣,人稱“飛將軍”。板書課題,簡介“飛將軍”的由來。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要求:(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話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神勇無比、邊境、朦朧、巡邏、疾風、警惕、搜尋、影影綽綽、獵物、驚呆
2.教學效果。
(1)指讀課文,卡片正音,強調“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導比較“扎”的其他讀音和意義
飛將(jiang)軍 將(jiang)領 平明(ming) 綽(chuo) 出沒(mo) 草叢(cong)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領會下列詞語意思。
石棱、朦朧、疾風、巡邏、警惕、影影綽綽
3.指導書寫生字。
1)齊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學生練字,教師巡視指導。
4.范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指點)
6.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根據課文的故事內容,說說塞下曲每句詩的意思。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對詩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一年級起,我們就學過許許多多的古詩,你們知道哪些邊塞詩?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組背——集體背
2、唐代有一位大詩人盧綸就寫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詩:塞下曲
詩中的主人公是誰?他就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名將李廣,這首詩,就描寫了關于李廣的一個故事—— (李廣射虎)
我們繼續學習第八課,齊讀課題——李廣射虎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李廣射虎》一課的導入,也可用回憶舊知法導入,即讓學生用多種形式比賽背誦邊塞詩。情緒一下于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二、把詩讀正確、讀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這首《塞下曲》小朋友會讀了嗎? 我們比一比誰讀得最準確最流利”
請三個學生讀(指名讀,相機正音)——齊讀
2、教師評價:看來同學們都會讀這首詩了。李廣是什么樣的人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讀讀課文的第二節,看你能用一句話把李廣介紹好嗎?
學生可能說“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師:“還有人補充嗎?”
把他的美稱也要說進去——“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飛將軍’”。
他當時的責任是? “鎮守北方邊境”
再連起來說完整
“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飛將軍’”。
他曾經鎮守過北方邊境。”
教師評價:真聰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來介紹!
3、我們連起來把第三段讀讀
(1)有一個詞語讀得非常好,出示:“神勇無比”我們再來讀一讀。
(2)理解詞語“神勇無比”
(初讀詩歌,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摯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1.自讀古詩,教師檢查,
2、用一句話來介紹李廣?(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留下整體的感知,為今后瀏覽式閱讀的習慣和學會概括的能力的養成打基礎。)
三、讀懂詩句
1、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這首《塞下曲》就寫到李廣神勇無比的一件事,請同學們再來讀讀,看你都能讀懂嗎?
(學生讀詩)
2、師生交流能不能讀懂。
師:二十字的一首小詩確實沒有什么難懂的。不過,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意思是說:學習貴在有疑問,有小的疑問就會取得小的進步,有大的疑問就會有大的進步。我想只要大家潛下心去讀這首小詩,不見得就都能讀懂,有疑問在學習可是非常寶貴的呀!
有沒有什么不懂的詞和句?
(學生再次讀詩)
3、質疑
(教師相機打上問號)
學生可能會問的“林暗”說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兒?
“平明” “白羽”
學生交流,解決部分問題
(當前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傳輸吞吐非常活躍。如果說“講述”是信息的單向傳遞,那么“談話”也不過是信息的雙向傳輸,而“討論”卻是信息多向、立體的傳輸。教師在確定教學方法后,組織討論的藝術,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因為通過討論,可讓學生在自主的情況下交流詩句哪些詞語你不明白,哪些詞語懂了。)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塞下曲》。
2、理解古詩《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比,射箭本領之高強。
教學重、難點:
1、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古詩《塞下曲》。
2、難點:理解古詩《塞下曲》,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體會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
教學過程
一、初讀詩文,質疑問難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板書課題,并指導朗讀好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李廣射虎”這個故事是根據那首詩的情節改編的?
3、出示《塞下曲》,你能正確、流利地把這首古詩讀給大家聽嗎?誰來讀一讀?
4、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朝代。
5、盧綸曾經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這就是其中的一首,我們再完整的把這首詩讀一讀。
6、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 完成填空:李廣是 時期的一位將領,因為他 ,人們便稱他為“ ”。
4、《塞下曲》這首詩中描繪的,就是李廣鎮守北方邊境時發生的一件事。了解了李廣,我們再來讀這首詩,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悟。(齊讀《塞下曲》)
二、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
1、這首詩有幾句話?(兩句四行)請你快速找一找,課文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前兩行所講的內容?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后兩行講的內容?(交流)
2、學習第一句詩及第三自然段。
自由讀第一句詩和課文第三自然段,用“——”劃出與第一行詩描寫的情境相關的句子。用“……”劃出與第二行詩描寫的情境相關的句子。
3、交流
(1)、學習第一行詩。
a、說說劃出的句子。理解“林暗”、 “草驚風”, 講解倒裝。說說詩句的意思。
b、讀讀這兩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c、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讀1、2兩句話,你一定可以讀得更好。
d、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仿佛真的到了夜晚的松林了。你能把這種感覺放到詩句中,讀好“林暗草驚風”這句詩嗎?(指名讀,齊讀)。
(2)、學習第二行詩。
過渡:在這樣可怕的夜晚,在這樣危機四伏的松林里,將軍——(引讀)。
a、交流劃出的句子。
b、出示句子,讀一讀這段話,說說你從中認識了一個怎樣的李將軍。(指導讀、齊讀、板書“神勇無比”)
c、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將軍夜引弓”的意思。
d、理解了詩句的意思,再來讀詩,你肯定會讀得更好。(指導讀詩。指名讀一男一女、齊讀)
4、學習第二句詩和第四自然段。
過渡: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的正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的情景,詩的第三、第四行是哪個自然段寫的呢?
(1)、小結第三自然段學法。“劃”——“悟”——“讀”。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三、第四行詩和課文第四自然段,用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請自學第四小節。
(2)、交流。
a、讓老師來了解一下你們自學的成果。交流所劃的句子。
b、“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是詩句中哪個詞的意思?“白羽”在詩中指的是什么?
c、一大早,李廣的隨從便出去尋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箭,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樣的場景呢?
d、自由讀一讀,(課件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你可以體會到什么?(驚訝、力大無窮,指導朗讀板書:力大無窮)
f、從“沒在石棱中”這行詩中哪個詞你也可以感悟到李將軍的力大無窮。(指導讀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g、指導讀好后兩行詩。
h、現在你能連起來說說第三、第四行詩的意思嗎?
三、總結全文,背誦詩歌。
1、剛才我們跟隨課文朗讀古詩,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力大無窮)。學習了課文,理解了詩的意思后,再讀《塞下曲》這首詩,感覺一定更深刻。齊讀《塞下曲》。
2、練習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
李廣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贊頌他的可不只是盧綸一人,唐代的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等都寫詩贊頌過他。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昌齡的《出塞》。(課件出示)跟老師讀。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塞下曲》。
2、課外閱讀與李廣有關的古詩或故事。
三年級下冊《李廣射虎》教案設計 篇12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詩文,質疑問難
1、從“武松打虎”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李廣射虎(板書課題,并指導朗讀好課題)
2、同學們,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會告訴我們文章的寫作范圍和內容。現在,你讀了這個題目,你希望這篇課文能告訴你哪些內容?(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學生可能會提出如下問題:李廣是誰?他是個怎樣的人?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射虎?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嗎?結果怎樣?……)師評價:同學們,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可以使我們讀書更有目的,讀后的收獲會更大。
3、其實,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
(1)出示古詩:
塞下曲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2)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多音字沒(mo)],哪些詞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難懂,請提問,教師隨機做上標記。(學生難懂的詞句:塞下曲、草驚風、引、平明、沒、石棱)師評價:同學們,會學習的同學不僅要善于提問,而且還要善于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能夠自己解決問題。你們行嗎?誰來說說你想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這么多的問題?(讀書、思考、討論、利用工具、咨詢等)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難讀的地方要停下來多讀幾遍。
2、出示詞語:
盧綸棱邏綽拈嗖扎邊境聲音拈弓搭唐塞驚據惕搜搭硬獵呆
(1)自讀——指名讀――領讀注意“塞,驚,音,搜,硬,獵,拈,棱,綸”等字音。
(2)去掉拼音自讀――指名讀――集體讀
3、指名朗讀課文,用開火車的辦法每人讀一句,勾畫不理解的詞語,討論交流。
(1)朦朧:月光不明。
(2)疾風:猛烈的風。
(3)巡邏:巡查警戒。
(4)影影綽綽:模模糊糊,不真切。
(5)搜尋:到處尋找。
(6)警惕: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或錯誤傾向保持敏銳的感覺。
4、再讀讀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而且要邊讀邊思,看看剛才提出的那么多問題,哪些可以通過自己讀書思考后解決的。讀完后展開討論。(鼓勵剛才提問的同學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教師點撥:塞:邊界上的險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種以描寫邊防戰士為主的詩歌。)
(三)、精讀課文,探究感悟
1、讀解第一句詩。(1)出示:“林暗草驚風”一句,指名讀好這句詩。(2)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再指名朗讀,師生評價。(可反復幾次,重點要把詩句中的“暗”和“驚”的意思讀出來,林是暗的,風驚動了草,即要讀出令人恐懼的感覺。)(3)集體朗讀,渲染氣氛。
2、讀解第二句詩。
(1)出示:“將軍夜引弓”一句,指名讀好這句詩。
(2)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看怎樣讀才能把句子讀好。然后指名朗讀。
(3)教師將第三句改成“李廣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遍四處搜尋著。”讓學生找出差異之處,并體會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師出示“警惕”一詞,讓學生體會原句中李廣在搜尋猛虎時的小心謹慎的樣子,然后教師再指導把這句話讀好。
(4)讓學生讀:“猛然間,李廣發現……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影影綽綽”和“拈弓搭箭”圈出來。)①指名朗讀,引導質疑:這兩句話中有沒有什么地方比較難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和做動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著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綽綽: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②指名朗讀,師生評價,再讀,反復多次。(要讀得緊湊些,緊張些,體會李廣的膽大和射箭技術高明)③師:李廣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膽大藝高)④繼續引導質疑:同學們,在這兩個自然段之間,你是否發現了什么問題?提問:李廣射出了箭,為什么不馬上派人去尋找獵物?(引導學生聯系上文說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廣的多謀沉穩)
3、指導讀好第一二句詩,再解讀三四句,進一步了解“將軍夜引弓”的結果,最后完整的朗讀古詩。
4、感知全文,理清脈絡。
第一段(第1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詩。
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飛將軍”李廣。
第三段(第3至4自然段):具體介紹《塞下曲》這首詩的內容。
(四),課堂小結:大家對古詩文的理解很不錯,今后也可試著把自己喜歡的古詩改寫成一段話。
(五)、寫字指導
1、再一次出示生字,讀一讀,說一說哪些生字在書寫時要引起注意的。
2、指導寫字:搜塞
3、(1)演示“搜”的筆順,教師板書指導,并與“叟”“嗖”“餿”比較。
(2)演示“塞”的筆劃,教師板書指導。
4、 學生描紅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查找李廣的生平事跡和相關故事,下一節課上交流。
設計思路
本課采用文包詩的形式,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景,為學生理解古詩提供了過程方法與幫助。在教學中要完成三類目標,一是基礎知識,二是情感與技能培養,三是學習方法。主要通過認讀、互讀、組詞、聽寫,掌握生字新詞。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人物形象、場景形象,用自己的朗讀傳遞出來,讀到入情入境的地步。教學中還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探究能力,同時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并背誦《塞下曲》。
2、學會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體會李廣將軍力大無比,射箭本領之高。
4、指導邊讀邊想邊體會,培養語感和問題意識。
教學重點
1、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一件事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朗讀指導,要讀出語調和感情,培養語感。
2、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體會的習慣,學會質疑問難。
教學準備
1、預習
(1)朗讀課文數遍,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2)在課文中劃出生字新詞,標上拼音,朗讀數遍。
(3)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好。
(4)試著查尋李廣這個人物的生平資料。
2、詞句卡片:塞塞下曲驚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拈弓搭箭影影綽綽
我在教學生字新詞時,方法單一,過于機械,不利于學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應重點強調,多放手學生自學。課堂中會情不自禁代替學生解決問題,以講代讀,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備課對學情分析不足,這些在以后的教學中都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