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教案(通用12篇)
《國歌》教案 篇1
一年級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有關抗戰的史實,理解歌詞的寓意,激發孩子們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
3.能正確,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和演唱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每周一,小朋友們都要舉行什么儀式?都要唱什么歌?你知道歌中的含 義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師板書,生齊讀) 師闡述國歌產生的背景(參照“題解”)。生激昂齊讀。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血肉 國歌 奴隸 中華民族
長城 吼聲 炮火 萬眾一心
2.教師檢查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血肉 國歌 奴隸 中華民族
長城 吼聲 炮火 萬眾一心
(2)指名解詞。
血肉: 本文指代身軀。
國歌: 見“自學課文”。
奴隸: 見“自學課文”。
中華民族: 民族,指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生理特點及共同生活
習慣的人群。中華民族,本文泛指中國國土上的中國人民。
長城: 本文指中國勞苦大眾為趕走侵略者而進行的武裝斗爭。
吼聲: 本文表示因看清敵人的本質而強烈不滿。
炮火: 這里泛指敵人的瘋狂進攻。
萬眾一心: 本文指中國人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外國侵略者。
(3)齊讀生字詞。
(4)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引導學生注意
“奴”的左邊寫法,“隸”的下邊寫法,“族”的左右筆順。
教育學生注意“坐勢四決”:頭擺正,身挺直,腿放平,腳踩實。
三、理清脈絡
1.看圖。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一,二部分分別講的是哪一個“鏡頭”。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一部分講的是鏡頭一;第二部分講的是鏡頭二。
四、精度第一部分
1.導讀。
第一部分哪一個詞語最能代表勞苦大眾的心聲?
2.講讀。
比較: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起來!
① ②
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板書:起來 血肉筑成長城 (思想得覺悟) ]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分組讀,其他同學聽后評議。
齊讀第一部分。
隨著音樂伴奏,齊唱第一部分。
4.過渡:要想真正解放我們的國家,解放我們的勞苦大眾,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
覺悟,還要在行動上干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五、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1) 用鋼筆描紅。
提醒學生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養成良好的寫鋼筆字的習慣。
(2)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話的意思。
2.課后作業
讀一讀,比一比,再組詞。
哥( ) 奴( ) 誠( ) 眾( ) 吼( )
歌( ) 怒( ) 城( ) 從( ) 孔( )
第二課時
一、復習指導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讀第一部分。
3.第一部分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那么在斗爭中該怎樣做呢?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第二部分那個
2.理解課文內容。
(1)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誦錄音,完成原文與含義的連線練習。
萬眾一心 億萬民眾不屈不擾頑強戰斗,直至
勝利
冒著敵人的炮火 不惜犧牲生命
前進! 前進! 前進! 進! 聯合起來,團結抗敵
(2) 討論:上述習題中,左右意思一樣,課文為何不用右邊的?
(4) 想象在前進的途中還會遇到哪些曲折。
[板書: 前進 萬眾冒著炮火(戰爭終勝利)]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男女生分內容讀。
指名兩學生分內容讀
指名讀
齊讀
隨著音樂伴奏,齊唱第二部分。
分組唱一,二部分。
齊唱<<國歌>>
三、總結全文
全文用凝煉形象的語言攝取了哪些鏡頭? 文章的目的何在? 我們今天的幸
生活是后來人創造的,但歸根到底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換來的,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背<<國歌>>,唱<<國歌>>。
(2)閱讀一個有關中華民族受苦受難,奮起反抗,艱苦斗爭或勇往直前的歷史故
事,讀后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附板書:
第一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奮起抗爭: 起來 血肉筑成長城 (思想得覺悟)
勇往直前: 前進 萬眾冒著炮火 (戰爭終勝利)
《國歌》教案 篇2
教案準備
材料準備:PPT、錄像、音樂、地圖、圖片等。
經驗準備:知道我們是中國小朋友;會初步地看懂地圖上的一些著名景點等。
教案重點:感受歌曲的氣勢與雄壯。
教案難點:看老師的手勢進行即興伴奏。
教案過程:
一、直接引出。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音樂,讓我們聽聽這段音樂的感覺是怎樣的?
二、熟悉歌曲。
1、感受音樂。
今天我帶來了一段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段音樂的感覺是怎樣的?
小結:這段音樂雄壯、有力,很有氣勢。
2、理解歌詞(分段欣賞)
“音樂那么有氣勢,今天老師把同樣有氣勢的兒歌加到音樂中,聽聽那一句兒歌你最喜歡。”(欣賞兒歌)
“為什么說黃河、長江是兩條龍?”出示地圖(長江、黃河)
小結:“就像剛才說的,因為長江、黃河,他們就像我們祖國的血脈一樣是不可缺少的,他們橫穿我們中國大地。另外在月球上,就能夠看到我們的長城。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又一個標志。”
提:為什么說兄弟姐妹都很多?
3、跟述兒歌。
4、即興伴奏。
這么好聽的音樂,讓我們一起用小樂器來為他伴奏,讓這段音樂能夠更加錦上添花好嗎?
三、延伸教案。
1、視頻欣賞。
其實這是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大中國》,讓我們邊聽邊看,看看這個MTV里面還有什么歌里沒有唱到看風景。
2、說說講講。
3、回家或在區角中繼續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中國。
《國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祖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氣象和人民奮勇向前、意氣風發的情景,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能根據教師的指揮手勢有感情地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做到音準節奏準確,情緒飽滿。
3、理解重音與漸強音記號的含義,并能用歌聲表現。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演唱國歌教學難點:有感情地背唱國歌并注意節奏感以及情感的推進
教具準備:
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教師播放國歌的音頻,學生輕聲哼唱,并在結束后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歌曲。
師:大家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嗎?
生:《國歌》。
2、多媒體展示歌詞,教師帶著學生一起讀歌詞,感受歌詞中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師:大家對這首歌曲的旋律應該很熟悉了,那么我們先來讀一下歌詞看看歌詞所描寫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
師:有沒有同學告訴我一下你讀出了什么感受?
生:......
師:接下來我們就齊唱一下:“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一二…”
生:“起來……”
師:大家唱的很好,很流暢,但是有些地方還需要同學們注意的。
師:
1)第3句:該句用了全曲中的最強音和堅定自有加節奏,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
2)第4句,該用蘊藏著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引出了豪放有力的層層向上的吼聲,猶如戰斗號角給人以強有力的鼓舞。
3)最后兩句,是全歌的中心思想和高潮所在,號召式的前奏音調在這里得到了再觀,它既加強了全曲的整體感,又使歌曲的中心思想得到進一步肯定。
4)結束的“進”字,使歌聲更加有力。和富于特色并加強了這首歌曲的終止感。
師:大家都會唱這首歌曲,但是要想唱好這首歌曲,我們要注意幾點。首先,大家看“中華民族到了”這句歌詞上面有一個“>”重音記號標志(板書示意給學生),它表示這幾個字要唱的更有力量。其次,三個“起來”上方,有一個表示漸強的記號(板書示意給學生),這表示,這三個“起來”要唱的一個比一個強而有力量。另外,“敵人的”上面那個是三連音的標記,表示這三個字要唱同樣的時值,就是把它們所在的這一拍平均分成三份的意思,這一句“冒著敵人的炮火”要注意附點和休止(教師示范演唱這一句)。
師:通過對這首歌曲的詳細分析,我們再來唱一遍這首歌曲,我相信,我們這次對這首歌曲的把握、包括感情基調,一定比上一次更好。(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一二…)
生:“起來…”師:非常好。大家覺得,我們這次是不是比上次對歌曲的認識更加深刻,演唱起來也更加堅定有力呢?!所以,我們演唱一首歌曲,最好要先把握一下歌曲的含義,這樣演唱起來才能更生動、更形象。
三、拓展延伸:
師:老師想問同學們,他還有一個名字有沒有人知道呀?
生:......
師:那么,它的詞曲作者分別是誰呢?
生:……師:《義勇軍進行曲》由中國詩人田漢作詞,中國音樂家聶耳作曲,這首歌表現了中華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師:下面我請男生女生分開唱一下,看看哪一隊唱的更好。
男生:……
女生:......
師:同學們唱的都很好呀!
四、教學小結:
師:這節課呢我們學習了國歌并且深入的挖掘了其中情感以及知識點的把握,請同學們能夠在課下好好的復習鞏固,在以后演唱國歌的時候都能夠像我們課上學習的一樣把磅礴的氣勢唱出來。
《國歌》教案 篇4
初一音樂教案
北京市延慶縣康莊中學 哈磊
課 題
《 國歌》
課時
知識
三連音 附點節奏 弱起小節
能力
初步掌握弱起小節、三連音、附點節奏,并唱準
態度情感
通過學唱《國歌》和介紹聶耳,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懂得唱好國歌的重要意義,并能用恰當的力度表現歌曲雄壯、激昂的情緒。
教學方法
啟發式
重點
運用恰當的力度正確的表達歌曲的情緒內容
難點
三連音 附點節奏與休止符在演唱時要準確
媒體使用
多媒體教室
教具學具
電腦 光盤 磁帶
環節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開始部分
1、組織教學
2、啟發談話:你和你的父母及家人組成了一個家,同學們在一起組成了一個班、一個年級、一個學校。很多人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由全體中國人民組成。每個國家除了有國名之外,還有國旗、國徽和國歌。
2、出示國旗、國徽,并作簡要的圖案說明。
師生問好
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五角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中國人民;五顆五角星相互的關系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
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天安門象征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谷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
環節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基本部分
新授
知識:
難點:
屏幕顯示
結束部分
下面,我們來學習我國的國歌。
1、多媒體展示:國歌簡介
2、唱國歌
① 學生齊唱歌曲
② 分析拍號
弱起小節
前半拍休止
0 5 0 3
③ 打節奏,認識節奏名稱
④ 播放錄音
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錯的地方。
⑤ 跟琴有感情演唱歌曲
⑥ 糾正錯誤
3、認識力度符號
> 重音
f ff mf
強 特強 漸強
4、隨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1、觀看升旗儀式
2、小結
學生看屏幕資料:義勇軍進行曲》由中國詩人田漢作詞,中國音樂家聶耳作曲,創作于1935年。原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此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1982年12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為正式國歌。
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兩拍
弱唱
急換氣的方法解決,唱一唱。
·X X X
·X X X X X
學生聆聽感受,體會不同節奏在歌曲中的表現
學生演唱
請學生將力度符號標在合適的地方,唱一唱。
學生唱國歌
了解國歌
教師做示范
學習節奏,幫助填詞。
有助于學生演唱
有錯給于糾正
鞏固
加深學生印象
教案
初一年級音樂教案
《國歌》教案 篇5
三年級第一課
上海市閔行區虹橋中心小學蔣毛毛
[教學目標]
一、操作
1.指導學生用明亮而有彈性的歌聲贊頌五星紅旗,以歡快的情緒唱出少年兒童對五星紅旗真摯的愛心。
2.唱準do、re、mi的音高,及由這3個音組成的旋律短句和短歌,并能用樂器吹奏;按指定節奏把旋律寫完整。
3.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感受旋律進行的特點。
二、認知
1.認識五線譜、高音譜號、線、間。
2.認識do、re、mi的音位。
三、情意
1.通過《國歌》鏗鏘有力的歌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偉大祖國的衷心熱愛。
2.以歡快、跳躍的歌聲,表達少年兒童對五星紅旗真摯的愛心。
[課時安排]
本課用3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欣賞《國歌》,完成課后練習,學唱歌曲《國旗紅紅的哩》
第二教時:認認、視唱(一)《小寶寶要睡覺》、復習《國旗紅紅的哩》。
第三教時:練練(二)與課本第六頁的變奏練唱。
[教學設計]
一、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1)認識五線譜、高音譜號、線、間。
(2)認識do、re、mi的音位和音高。
2.難點:用已學過的節奏進行編配演唱。
二、突破口
1.運用認認、練練的方法,認識五線譜、高音譜號,鞏固學生對音位及音高的認識。
2.將學會的do、re、mi3個音結合一二年級學過的各種節奏型進行編配演唱。
三、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通過觀察教材插圖或其他有關《國歌》的圖象資料所表現的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2.以講故事的方式簡單介紹《國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和建國后定為《國歌》的過程及詞、
曲的內容特點。
3.完整欣賞以不同形式演奏演唱的《國歌》,區別它們的效果,并通過情景聯想激發學
生的民族自豪感。
4,感受3個“起來”與“前進”的表現特點,朗讀并熟悉歌詞。
教學隨筆
教學前請學生談談每天看到五星紅旗徐徐升起時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也可以讓學生先表演一年級《唱游》中學過的《我們愛國旗》,然后再讓學生完整地欣賞、感受3次層層向上的吶喊聲。在教材第三頁上的“旋律進行用線條表示”隱合了“旋律線”的知識,在以后幾課還將出現,教學時不必讓學生掌握,但教師要充分運用這種形象化的表現方式來幫助學生感受音樂。
5.復聽歌曲,進一步發現和感受《國歌》中號角式的音調。
6.輕聲跟唱,體驗中國人民不畏強暴、頑強斗爭的決心。
7.邊聽邊理解,完成課后練習,進行愛祖國、愛人民的教育。
(二)學唱歌曲《國旗紅紅的哩》。
1.結合《國歌》的欣賞教學和“升國旗”活動,激發同學們對國旗的熱愛之情。
2.聽教師范唱,并找出歌曲中的節奏特點,進行節奏練習,特別注意拍好切分節奏。
3.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4,朗讀歌詞,掌握好前半拍休止符的正確時值。
5.用歡快、跳躍、富有彈性的歌聲演唱歌曲,注意氣息的運用和力度、速度的正確。
6.學會歌曲后,結合歌譜后的練習編配節奏樂,并為歌曲伴奏。
7.為歌曲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8,邊唱邊表演歌曲,從中表達少年兒童自豪而歡快的心倩。
9.節奏樂伴奏可采用書中的節奏,也可讓學生自己編配。
(三)認識五線譜、高音譜號與do、re、mi。
l,觀察五線譜,認識高音譜號及下加一線、下加一間、四間、五線。
2.認識do、re、mi的唱名、音高及音位。
3.知道do、re、mi在鍵盤上的位置。
4.攤開左手,以它的5只手指來代替譜中的5條線,玩玩“手譜”游戲,復習鞏固do、re、
mi的音高及音位。
5.通過視唱復習,鞏固do、re、mi音高和音位。
6.用樂器吹奏do、re、mi這3個音組成的兩條視唱曲。
7.運用各種節奏型改編演唱。
教學隨筆
學生在一二年級《唱游》教學中已經掌握了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組成的各種節奏,可以把它們編成簡易的節奏譜,讓學生拍一柏,再把do、re、mi填進去,在教師的幫助下練習視唱。也可讓學生移動節奏卡片組成新的短句,再拍拍、喝喝,唱熟了再用樂器吹奏,還可以做“開火車”、“接龍”的游戲,幫助學生靈活掌握。
(四)練練二、練練三,說出音位,把旋律寫完整。
1.讓學生唱出汽球上的各個音,并講出音位。
2.用樂器吹奏汽球上的各音。
3.運用do、re、mi進行旋律填空活動。
(1)通過與書上練習相似例子,講解把旋律寫完整的要求和方法。
(2)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根據指定節奏,選擇合適的音把旋律寫完整,然后拍一拍、唱一唱,用樂器吹一吹。
教學反思:
這是一項創作活動,練習時應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實際能力。可先出示第一條練習,在 第三小節分3次依次填上do、re、mi,再讓學生拍一拍、唱一唱,用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去找“完整”的感覺。然后用另外兩條練習進行比賽,聽聽誰編的好聽。這樣,既鞏固了對do、re、mi的認識與運用,又培養了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如時間允許,這個練習可多做一點,并照顧到有困難的同學。
《國歌》教案 篇6
課 型:綜合
課 時:一課時
知識能力目標:
初步掌握三連音節奏,并唱準和感受三連音在作品中的表現效果。
人文教育目標:
通過學唱《國歌》和介紹聶耳,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懂得唱好國歌的重要意義,并能用恰當的不同力度表現歌曲雄壯、激昂的情緒。
教學重點:
運用恰當的力度正確的表達歌曲的情緒內容。
教學難點:
三連音與休止符在歌曲中演唱時值的準確。
教材分析:
《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田漢詞聶耳曲,是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曲,歌曲為四二拍,一段體,旋律線條起伏,節奏的頓挫、歌詞的內容等作相應的力度變化,有層次地表現歌曲的內涵,以表現強烈的戰斗性,使歌曲充滿革命的激情。
突破口:通過不同國家國旗的競猜游戲,導入我國的國旗國歌,并以器樂和聲樂兩種不同形式的作品
達到體會歌曲內涵的目的,從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教具準備:電腦 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新授
1、猜一猜:歡迎大家到音樂課堂做客,今天老師帶給大家的是什么禮物呢?同學們要通過競猜游戲才能得到答案,下面我們分三組來做這個游戲。好,請看大屏幕:
請你說出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你聽國這個國家的國歌嗎?(回答正確的同學,其他同學用自己喜歡的節奏為他鼓掌)恭喜你為自己的組得了一面紅旗。其中,有伊拉克的國旗和國歌,對現在的政治形式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用戰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2、聽一聽
今天,老師要送給大家的禮物就是歌曲《國歌》,你對國歌了解多少?請你告訴我好嗎?老師根據學生的了解,來介紹聶耳。聶耳原名聶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歲的生命中創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樂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奮起抗日的堅強決心,第一次表現了三座大山壓迫下的中國工人階級的英雄形象,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富于獨創的藝術形式,他的作品有《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等。(附加聶耳名字的來歷)我們來聽一聽國歌的演唱。(放FLASH動畫)
動畫中出現了那些人物?
十大元帥
你知道國歌是怎樣寫成的嗎?
3、唱一唱
下面我們同學用自己對國歌的理解來唱一唱這首歌。
4、分析作品:認識三連音 看屏幕,通過屏幕上的表示,你怎樣理解?說一說作品中三連音給你什么感覺?號角式音調,似在熱情奔放的招呼人們奮起戰斗。
老師給出三個力度標記,f、 ff 、漸強,請你們分組討論把他們放在什么位置上?通過學生的分析,老師在加以補充。
大家隨伴奏音樂演唱!
下面,我們隨著國歌的器樂曲來進行一下升旗儀式的表演,好嗎?(學生進行表演)
三、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國歌有了更深的認識,說說你今后將怎樣為社會和國家做貢獻呢?
四、下課
《國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夠用雄壯有力的聲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了解國歌的全稱是《義勇軍進行曲》。
3、了解《國歌》的詞曲作者、創作背景,體會《國歌》表達的愛國情感。
4、能理解附點、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等音樂符號的音樂表現作用,并將其用歌聲恰當表現。
教學重難點:附點、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等音樂符號的理解與應用。
教具準備:多媒體、琴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學過程:
1、導入:考一考
我們的國旗是什么?
我們的國歌是什么?
誰能告訴老師在什么樣的場合中會升國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呢?
國家的意義:
對于我們來說,國旗和國歌代表了整個國家的人民,國旗和國歌是我們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門廣場都會集結很多市民,他們都在等待升旗儀式。當宣布升旗儀式開始的'時候,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下來,當洪亮的國歌奏起來的時候,人們一面把目光注視著冉冉升起的國旗,一面高唱國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欣賞《升國旗》視頻
2、唱一唱
下面我們也一起來唱唱《國歌》
那么你對國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國歌的詞作者,曲作者是誰嗎?
3、國歌探秘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國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是這首歌曲成為抗戰時期全國人民戰斗的號角,是什么原因是這首歌曲成為一種抗爭不息,獨立自強的精神?聶耳先生在《義勇軍進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一次探秘行動吧?
1)重音記號“>”“中華民族”聶耳在這里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用帶和不帶記號來進行演唱對比,體會歌詞及重音作用。
運用重音和休止符演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進一步體會聶耳用意。
2)對比演唱,講解“上行”知識
學生唱“起來,起來,起來”的歌譜,并用手勢表現旋律走向。講解上行知識。
為什么聶耳在這里運用上行手法?
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來,起來,起來”談談感受。
加上漸強記號演唱,進一步體會這句歌詞的情感表達。
3)認識三連音
找找“冒著敵人的炮火”中有什么節奏是我們以前沒有學過的?簡介“三連音”。
想想“三連音”在戰場上像什么聲音。
三連音給你什么感覺,為什么聶耳不用其他節奏?用其他節奏代替三連音,比較后回答。
4)為什么最后“前進,前進,前進,進”要多加一個進?試試去掉一個進行不行。
5)完成了《國歌》的探秘活動,一起來完整演唱,看誰能表達出聶耳先生心中的想法。
拓展:
《國歌》是祖國的象征,是民族的心聲,當我們的奧運健兒在體育賽場上努力拼搏獲得冠軍的時候,在莊嚴的國歌聲在奧運賽場上響起。(欣賞管弦樂演奏的國歌)
當香港、澳門重新回到母親懷抱時,人們看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時,國歌聲在空中回蕩。(欣賞軍樂演奏的國歌)
升國旗
每個星期一我們學校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在教室里一起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希望同學們嘹亮的歌聲能夠在教師上空激蕩
《國歌》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作于1935年,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國歌》歌詞是一首激昂奮進的散文式自由新詩,句子參差不齊,最長一句有十四個字,這首歌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中起過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不斷激勵著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前進。
教學目標:
一、學習目標:
1、讓學生知道國旗、國歌是祖國的象征,能夠以崇高的心情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指導學生以自然親切的聲音背唱歌曲,并在歌曲中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三、教學難點:
準確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節奏(如:三連音、附點)和力度變化(漸強、強音記號)。
四、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互唱問好歌!
2、欣賞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運用多媒體出示)
3、講解關于國旗的知識。
(二)新課導入
同學們,中國的國旗是什么?中國的國歌是什么?誰能告訴我在什么樣的場合中會升國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和國旗代表了整個國家的人民,他們是我們身份的象征,每當洪亮的國歌奏響起來的時候,人們一面注視著冉冉升起的國旗,一面高唱著國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三)欣賞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四)了解國歌的由來。(運用多媒體)
(五)欣賞范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六)師生齊讀歌詞。
(七)生跟著音樂唱一遍。(讓學生自己記住第一遍唱國歌的水平)
(八)學生跟唱歌曲。(師表揚學生在演唱上取得的進步)
(九)讓學生自己說出歌曲中不好把握的地方。依次解決歌曲的重、難點。
(十)學生隨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十一)大屏幕出示奧運健兒獲獎時的場景。
(十二)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讓學生充分的感受那份莊嚴與肅穆。
歌曲延伸:
現場舉行一次升旗儀式,全體同學起立行注目禮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師小結:
下課( 學生隨音樂走出教室)
《國歌》教案 篇9
課時:一課時
年級:四年級
教材選用: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七冊第二課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理解,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一、能夠用自然、堅定的聲音自信的演唱《國歌)。初步掌握三連音節奏,并唱準和感受三連音在作品中的表現效果。
二、多方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動中,用歌聲去感受和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通過學唱《國歌》和介紹聶耳,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懂得唱好國歌的重要意義,并能用恰當的力度表現歌曲雄壯、激昂的情緒。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各種音樂記號在歌曲中的作用。
2、運用恰當的力度正確的表達歌曲的情緒內容。
3、使學生初步具有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體驗
課前播放(國旗國旗多美麗))
1、考考你:中國的國旗是什么?
中國的國歌是什么?
誰能告訴老師在什么樣的場合中會升國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呢?
學生自由發言,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國歌》的學習,目的是為后面將要進行的教學內容做準備。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把激發學生興趣作為首要任務,才會調動起學生繼續求知的欲望。
2、教師說說國歌的意義。
對于我們來說,國旗和國歌代表了整個國家的人民,國旗和國歌是我們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門廣場集結了大批市民,他們都是在等待升旗儀式。當宣布升旗儀式開始的時候,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下來,當洪亮的國歌奏起來的時候,人們一面把目光注視著冉冉升起的國旗,一面高唱著國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由然而生。
3、唱一唱:
讓我們一起來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4、考考你:
你對國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國歌的詞作者是誰?曲作者是誰呢?
5、教師根據學生了解的情況介紹國歌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聽老師國歌的意義、高唱《國歌》、了解國歌的作者、老師講述關于“國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的情感世界潛移默化得受到了感染和熏陶,為下面《國歌》學習奠定基礎和情感的鋪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國旗、國歌的真摯感情。
探密活動,引導體驗
1、唱一唱:
下面我們用自己對國歌的理解來唱一唱《國歌》。
[設計意圖]當學生的情感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是需要適當地爆發的。在前面一系列活動的鋪墊下,學生演唱自己熟悉的《國歌》旋律,充滿著自豪感。用自己的理解演唱就是對他們更好理解、演繹《國歌》的進一步要求。
2、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國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使這首歌曲成為抗戰期間全國人民戰斗的號角?是什么原因使這首歌曲成為一種抗爭不息、獨立自強的精神?聶耳先生在《義勇軍進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一次探秘行動吧!
3、探究《國歌》的秘密行動:學唱并分析《國歌》部分曲調。
(1)探究活動一:(運用比較法,體會重音記號的作用。)
A、教師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B、為什么在“中華民族”四個字上要加上“>”重音記號?
聶耳在這里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
C、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演唱來進行比較,體會這句歌詞的含義以及重音運用的作用。
D、學生運用重音記號和休止符演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進一步體會聶耳的用意。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比較”教學法,使學生感受重音記號和休止符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為學生更好的理解、表現作品奠定基礎。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音樂知識講解,在活動中學生,在活動中體驗。
(2)探究活動二:(對比演唱,講解“上行”知識)
A、學生唱唱“起來、起來、起來”這句話的歌譜。
B、學生用手勢表現這句旋律的走向。
C、教師穿插介紹音樂知識“上行”。
D、想一想:為什么聶耳在這里一定要運用上行手法?
E、試一試:運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來起來起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F、唱一唱:加入漸強記號演唱,進一步體會這句話的情感表達。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四年級的學生應逐漸培養識的能力,建立音高的概念,所以在設計認識“上行”知識這個環節的時候,挖掘出一些音樂要素,讓學生在體驗、感受、演唱中初步認識歌曲旋律的走向,獲得音高的感受。
(3)探究活動三:(認識三連音,感受在歌曲中的作用。)
A、找一找:“冒著敵人的炮火”中有什么節奏是你第一次看見的?
B、簡介三連音:三連音:把一拍平均分成三等份。
c、想一想:你覺得三連音象我們生活的什么聲音?
D、說一說:作品中三連音給你什么感覺?為什么聶耳不用其他的節奏呢?
試一試:用其他節奏代替三連音,比較后回答問題。
E、齊唱“冒著敵人的炮火”,進一步體會三連音的作用。
[設計意圖]音樂是體驗的藝術,教師的講解是無法代替學生對音樂本身的體驗的。因此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經常和學生坐在一起聆聽音樂,一起演唱歌曲,一起分析、討論,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重要的是改變了教師角色,調整了師生關系,和諧了教學氣氛。
(4)探究活動四:(“前進!前進!前進!進!)
A、試一試,把最后一個“進”去掉。
B、為什么最后的“前進!前進!前進!進!要多加個進?
C、學生討論、回答。
D、完整演唱最后一句。
[設計意圖]以真實的情境來引發探究,以動情的語言來激發學生探究,在學生內在心理需求的關節點上發展探究,在最有收獲的問題上深化探究,構建好有層次的中心問題,將關鍵問題的發言權甚至發現權交給學生。通過討論、對比演唱,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4、完成了探究《國歌》秘密的活動,讓我們一起來完整演唱《國歌》,看看誰最能表達出聶耳先生心中的想法。
學生演唱《國歌》,教師及時做出相應的評價。
5、進行一次升旗儀式。
每個星期一我們學校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希望同學們嘹亮的歌聲能夠在學校上空激蕩。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在教室一起來舉行一次升旗儀式。
“全體起立――升旗儀式現在開始――升國旗――奏唱國歌(全體起立隨伴奏帶唱《國歌》,同時播放升旗的錄像)”
[設計意圖]在學生完全把握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涵的基礎上,進行莊嚴的升旗儀式,為整個課堂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進一步鞏固了情緒,而且這樣的結尾也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拓展欣賞,加深體驗
1、《國歌》是祖國的象征,是民族的心聲。
(1)當我們的奧運健兒在體育賽場上努力拼搏獲得冠軍的時候,莊嚴的國歌聲在奧運賽場上響起。
(2)播放管弦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你覺得這次聆聽的《國歌》表演形式上和我們的表演的不同嗎?
(4)教師簡單介紹管弦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每天我們的五星紅旗都會在天安門廣場和太陽一起升起,莊嚴的升旗儀式開始啦!
(1)播放軍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這次的演奏你發現了什么?和我們剛才欣賞的管弦樂演奏相同嗎?
(3)軍樂的演奏使你聯想到了什么情景?
3、當香港、澳門又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時,人們看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時,國歌聲在空中回蕩。
(1)播放合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這次的演唱運用了什么演唱形式?你能說說嗎?
[設計意圖]如何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國歌在各種場合中的意義,我認為僅僅學會歌曲、理解歌曲是不夠的,教師還應深挖教材中蘊含的更深層的東西。教師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聲、畫并茂,強烈的刺激著學生的感官,激發著學生的愛國情感。通過教師的肯定、鼓勵性的語言,學生能體會到發現、體驗的樂趣,體會到自豪感,成就感。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精神。
四、小結
今天,我們每一位同學再次體會到國歌是祖國的象征,是民族的心聲。“起來!起來!”,這呼聲不僅是前輩昨天戰斗的號角,也是今天我們每個同學身負重任走向未來、建設祖國的進軍號。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音樂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僅憑教師的口頭傳授,沒有學生的親身體驗,是無法達到目的的,因此,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學都圍繞著學生熟悉、喜歡的各種音樂活動展開“體驗”過程,讓學生在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中獲得真正的感受。
課結束了,被學生的歌聲感染得心情異常激動,被學生精彩的發言和入情歌唱深深打動著,隨手記下了一些心得體會:
1、談話導入,營造輕松的體驗氛圍
“萬事開頭難”,這節課的開始是隨著一系列的問題展開師生之間的對話:
師:中國的國旗是什么?
生:五星紅旗。
師:中國的國歌是什么?
生:《義勇軍進行曲》
師:誰能告訴老師在什么樣的場合中會升國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呢?
生1:每個星期一學校舉行升旗儀式的時候。
生2:奧運會上,奪得冠軍之后
生3:香港、澳門回歸的時候
這樣的場景不象是知識競賽,更象是媽媽隨口考驗自己的孩子,輕松而自如,學生不會因為回答不上老師的提問而膽戰心驚,寬松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師:你知道國歌的詞作者是誰?
生:田漢
師:那么曲作者又是誰呢?
生:聶耳
師:誰知道其中的故事?
生:老師快講啊!!
這段對話不是為了考驗學生,而是通過對話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經驗性知識,運用對話的形式比教師空洞的說教效果好的多,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國歌》的距離,激發出學生學習《國歌》音樂的興趣。
2、比較方式,有利于學生獲得體驗
比較――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方法和人文背景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或是將題材相同而體栽不同、形式相同而風格不同等音樂內容進行比較。運用比較的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分析與評價音樂能力的提高。在《國歌》中有很多地方是作者內心深處對祖國深厚的熱愛之情,但作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沒有很多音樂知識,也缺乏一定的歷史知識,更沒有對戰爭的切身體會。因此,運用“比較”教學法既能激發學生探索、思考的興趣,又能輕松掌握音樂知識。
在體會重音記號在歌曲中時,剛開始的時候,我很困惑怎么去和四年級的學生談論音樂記號的意義和作用,如果僅僅是講解知識的話,他們很快就會失去聽的耐心,也無法真正感受音樂記號的作用。在這個探密活動中就設計了對比演唱的環節,要求學生用有重音記號、無重音記號兩種不同的演唱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真正感受歌詞的含義和重音記號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比起由教師空洞講解重音記號的意義和作用要有趣,要有意義的多。更何況是由學生自己“探究秘密”而獲得的成果呢?因為是自己探究的結果,學生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是啊!探究,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也不一定是科學研究。四年級的學生也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探究活動。
“上行”知識是本課的一個新知識點,假如由教師介紹,學生未必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奧妙,而放在歌曲探密活動中,由學生通過唱唱歌譜、用手勢表現旋律走向、想想為什么聶耳在這里一定要運用上行手法等一系列活動,去體會到作曲家的內心情感。聽著學生一次次激情昂揚的演唱,看著他們揮動著的拳頭,他們是用自己和聶耳的共鳴,表達著心中對侵略者的憤恨,表達著心中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同時,也讓學生在比較演唱中學習了新知識,在體驗活動中感受了作曲手法。
3、體驗活動,讓學生學習知識成為一種樂趣
回顧本課的內容,為了避免活動的單一,根據四年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地將教材中的歌曲學習過程變成了“探密活動”,讓學生、聽課教師耳目一新。通過講故事、唱唱我心中的《國歌》、《國歌》探密系列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在生活場景和探究活動中學習,既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又很好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資源,為以后熱愛音樂文化做好了準備。我根據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的好奇心強、表現欲高等心理引入課堂,將學生經常參與的考一考、說一說、聽一聽、唱一唱、等活動充分融會課堂中,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特點,學生不僅興致濃厚,而且體驗到音樂活動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天都可以和它進行零距離接觸,從而增強了學生學好音樂的信心,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同時,音樂知識和技能既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工具,也是形成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教學中,我始終以歌曲(國歌)音樂為中心,充分運用音樂本體(如旋律、節奏、音樂記號、風格等)的特點,通過情景創設、對比欣賞、旋律哼唱、和演唱表演等手段,將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歌曲訓練有機地融合在音樂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在感受中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表演,在表演中體驗音樂帶來的審美愉悅,使音樂教學真正成為“為了學會音樂欣賞”的教育。
要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花樣繁多,而踏踏實實地把握作品、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才能將看似簡單的教學內容上出無限的精彩來。
《國歌》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國歌》,知道歌曲名稱,了解歌曲的音樂性質和內容。
2、在感受過程中,初步了解作曲家內耳簡單的創作過程。
3、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在聆聽國歌時由相應的動作和神態表現。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欣賞《國歌》,知道歌曲名稱,了解歌曲的音樂性質和內容,初步了解作曲家內耳簡單的創作過程。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在聆聽國歌時由相應的動作和神態表現。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像帶、
2、幼兒聽過抗日戰爭的故事,對抗日戰爭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初步欣賞感受歌曲《國歌》的氣勢
1、欣賞后提問:“你們聽到過這首歌曲嗎?在什么時間,在哪里聽到的?”
2、觀察國歌的錄象,提問:“剛才你們看到的錄像叫什么名字?(國歌)它有個長長的名字叫《義勇軍進行曲》。是著名作曲家聶耳創作的,田漢作詞,聶耳還創作了歌曲《賣報歌》。
3、聯系歌詞進一步感受《國歌》音樂雄壯有力的情緒。
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很有力,很神氣)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幼兒說出,老師唱出來)
4、第二次欣賞錄音帶
(1)提問:“什么地方最有勁?幼兒:起來的地方(引導幼兒集體唱一次)“為什么要唱三個起來?”
教師小結:人們全部起來了,力量大了,把敵人全部趕跑了,所以唱了三個起來。
(2)提問:“還有什么地方唱得也要有力?”幼兒:“最后的前進”
“為什么要唱三個前進?”
教師小結:“我們要不斷努力、好好學習,做個有用的人才。
二、了解國歌的性質,進一步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1)教師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什么時候會奏國歌,或什么時候會聽到國歌呢?”
幼兒相互討論:(開大會時,運動員頒獎時,檢閱 部隊時,迎接外賓時,新聞聯播,看足球比賽……)
(2)教師提問:“為什么要在重要時刻放呢?看完錄像之后就知道了!”(放錄像)教師繼續提問:“是誰在天安門城樓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澤東)教師小結:“毛澤東在前面升起了國旗,奏起了國歌,所以,國歌代表了中華民族,在重要場合都要放國歌。”
(3)教師提問:“剛才升國旗的時候解放軍是怎么樣的?(一直站著、眼睛看著國旗、敬禮、沒有聲音。)“解放軍敬禮叫軍禮,小朋友看國旗時行的禮是什么禮?“(注目禮)學會行注目禮師:我們聽到國歌時應該怎么辦?(幼兒討論 后 老師小結:要立正,行注目禮-------)三、全體幼兒跟教師一樣起立看升國旗。
教師:“小朋友講的很好,想不想再一次試試,請我們后面的聽課老師一起來看升國旗。
(奏國歌)全體起立,身體站正行注目禮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松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國歌》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國徽和國歌,初步了解我國的國旗、國徽、國歌。
2、知道國旗、國徽、國歌是國家的標志,每一個人都要尊敬國旗、國徽、國歌。
3、萌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國旗、國徽的圖片各一張,有國徽的帽子,國旗一面。
2、錄有國歌的磁帶、錄音機。
3、每周有升旗活動,對國旗有初步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提問:這是什么旗?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國旗。
2、了解國旗顏色和五顆星的含義。
提問:國旗為什么是紅色的?五顆星代表什么?你知道這些排列的含義嗎?
二、認識國徽。(出示圖片和有國徽的帽子)
1、教師: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法庭上,武警、法官的帽子上······)
2、觀察國徽的外形特征,讓幼兒知道上面圖案所代表的含義。
3、教師:國徽是什么形狀的?它上面有什么圖案?這些圖案有什么意義?國徽代表什么?
三、聽國歌。(播放錄音)
1、教師: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哪里聽到過國歌?聽到國歌時應怎樣?為什么?
四、升旗練習。
選2~4名升旗手,全體幼兒到操場聽國歌,練習升旗,感受升旗的莊嚴、自豪。
《國歌》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國歌》,知道歌曲名稱,了解歌曲的音樂性質和內容。
2、在感受過程中,初步了解作曲家內耳簡單的創作過程。
3、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在聆聽國歌時由相應的動作和神態表現。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欣賞《國歌》,知道歌曲名稱,了解歌曲的音樂性質和內容,初步了解作曲家內耳簡單的創作過程。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在聆聽國歌時由相應的動作和神態表現。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像帶、
2、幼兒聽過抗日戰爭的故事,對抗日戰爭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初步欣賞感受歌曲《國歌》的氣勢
1、欣賞后提問:“你們聽到過這首歌曲嗎?在什么時間,在哪里聽到的?”
2、觀察國歌的錄象,提問:“剛才你們看到的錄像叫什么名字?(國歌)它有個長長的名字叫《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聶耳創作的,田漢作詞,聶耳還創作了歌曲《賣報歌》。
3、聯系歌詞進一步感受《國歌》音樂雄壯有力的情緒。
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很有力,很神氣)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幼兒說出,老師唱出來)
4、第二次欣賞錄音帶
(1)提問:“什么地方最有勁?幼兒:起來的地方(引導幼兒集體唱一次)“為什么要唱三個起來?”
教師小結:人們全部起來了,力量大了,把敵人全部趕跑了,所以唱了三個起來。
(2)提問:“還有什么地方唱得也要有力?”幼兒:“最后的前進”
“為什么要唱三個前進?”
教師小結:“我們要不斷努力、好好學習,做個有用的人才。
二、了解國歌的性質,進一步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1)教師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什么時候會奏國歌,或什么時候會聽到國歌呢?”
幼兒相互討論:(開大會時,運動員頒獎時,檢閱時,迎接外賓時,新聞聯播,看足球比賽……)
(2)教師提問:“為什么要在重要時刻放呢?看完錄像之后就知道了!”(放錄像)教師繼續提問:“是誰在天安門城樓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澤東)教師小結:“毛澤東在前面升起了國旗,奏起了國歌,所以,國歌代表了中華民族,在重要場合都要放國歌。”
(3)教師提問:“剛才升國旗的時候解放軍是怎么樣的?(一直站著、眼睛看著國旗、敬禮、沒有聲音。)“解放軍敬禮叫軍禮,小朋友看國旗時行的禮是什么禮?“(注目禮)學會行注目禮師:我們聽到國歌時應該怎么辦?(幼兒討論后老師小結:要立正,行注目禮——)
三、全體幼兒跟教師一樣起立看升國旗。
教師:“小朋友講的很好,想不想再一次試試,請我們后面的聽課老師一起來看升國旗。
(奏國歌)全體起立,身體站正行注目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