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實錄片段(精選12篇)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1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by: 深水藍 ]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今天我上《坐井觀天》,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中只有兩個角色——青蛙和小鳥,故事通過他們之間的對話逐步推進,圍繞“天有多大“這一問題展開爭論,所蘊涵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詩句形容: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對前面的一些課文而言,低年級的學生更喜歡這樣的故事。因為喜歡,所以很多學生很投入,他們的發言因此而精彩。
以下是我感觸最深的地方。
師:小鳥認為天——
青蛙認為天——
師:你認為誰說得有道理?
生:我認為小鳥有道理。
生:我也認為小鳥說得有道理,它還有證據呢!
師:哦?證據在哪呢?
看誰找得多。
自由讀課文
生:小鳥已經飛了一百多里了,還得飛呢。
師:前面我們已經算過了,一百多里大概多少路呢?(繞操場250多圈)確實很遠,還有其他證據嗎?
生:小鳥飛得都渴了。
生:小鳥看到井就落下來,有點累了。
生:小鳥說天無邊無際。
師:你們可真厲害,找了那么多證據。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小鳥說得有道理,而青蛙是無知的,我不想在教學時候一味地肯定小鳥,讓小鳥自豪于所見之廣,而不去體察青蛙的視角,感受對方的世界,那其實也是一種“坐井觀天”式的無知,只不過這口井被遮蔽得更巧妙而已,雖然這樣想,但也并不想把我的想法強加給學生,來代替他們的理解。而這個時候一個學生竟然站起來說:我認為青蛙和小鳥都有道理。因為青蛙一直是坐在井里,它看到的天確實只有這么大,它沒機會看到無邊無際的天。所以我認為其實青蛙說得也有道理。聽到這樣的發言,我有些激動,我說:我們都知道天其實是無邊無際的,可是青蛙說它很小,因為它在井里,只看到井口大的天,識字4里有沒有成語可以形容一下它?生:管中窺豹。師:所以小鳥建議青蛙——?齊讀第七自然段。
雖然在課堂上有太多的遺憾,但是通過這節課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低年級學生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但這更需要教師在課前花更多的時間創造性地理解教材,設計合理、生動的教學環節,積累引導方式方面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發掘學生的靈氣,使學生對語言產生具有個性化的理解與感受。
。╠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網絡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2
背景與導言: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本課是一篇傳統的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如果單純的靠老師講解以后說出寓意,會讓學生覺得本課索然無味。所以,在案本課的確教學中我以學生為本,讓他們自主、合作學習,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教學精彩片段與反思:
一、識字教學精彩片段
師:“小青蛙和小鳥遇到了難題,要想幫助它們解決問題,我們就趕緊走進課文吧!”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生:學生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生字,進行拼讀;然后同位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接著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齊讀生字詞,小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讀錯。這期間,老師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后進生進行指導。
師:“哪個組匯報自學情況?”小組長帶領齊讀生字詞后,小組匯報提示容易讀錯的字音。
反思:
我只提示“自學課文”,孩子就能按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二年級的孩子能從個體自學預習課文,讀準字音,到同桌互檢生字讀音,再到小組的學習,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低年級學生是有能力自動化地自學課文,掃除閱讀的障礙的。讓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認讀課文,并且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去讀準課文,而不是按傳統的教學“一步步”領著學生向前走,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 的自信,并通過主體的實踐努力達到掌握一定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
二、指導分角色朗讀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的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
師:“請大家三人一組,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好?”
生:孩子們紛紛三人為一組進行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為了讀好角色,練讀了好幾次。
師:“哪一組的同學想上來試試?”
生:聽讀的同學要認真聽,然后說說哪兒讀得好,具體說說哪個詞語讀得好,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
師:師生之間分角色朗讀
師:“青蛙一直都在井里住著,沒有見過外面的天有多大,它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于是青蛙自信的對小鳥說……”
生:老師扮演小鳥的樣子,全班同學有感情的讀出了青蛙的話。
師:小鳥在天空自由的飛翔,它聽了青蛙的話,耐心的告訴小青蛙‘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老師范讀
師:“誰能把它的話讀好?”
師:“你們能讀得比他們更好嗎?試一試吧!
生:全班學生讀
師:“后面兩句,男同學當青蛙,女同學當小鳥。注意它們都是笑著并且很堅定自己的看法回答對方的話!
生: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反思:
1.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在教學中我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才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2.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贊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當然,賞析性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例如,孩子這樣自我評價:“我覺得我讀‘我天天坐在井里,不會弄錯的。’讀得好,我特別注意讀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么自信。”這同樣可以激起孩子們的自我反思。
3.注意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自主有機結合
首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聽完他們自己的分角色朗讀表演后,我開始引導他們,因為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學習的效果看,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但對于一些后進的學生,效果就有待提高。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3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于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貍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于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梁。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采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游,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采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范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游各地后,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練說;(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布置學習課后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ㄒ唬﹩l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借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ㄈ┲笇Ю首x,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游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ㄋ模┩怀鲋攸c,解決難點。(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通過卷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說: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寓言,板書如下:
12、坐井觀天
天無邊無際
看得多 見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見得少◆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4
海鹽縣向陽小學 周建英
一、教學模式研究:
1、 名稱:小學語文“嘗試發現”模式。
2、 主要特點:嘗試發現。
3、 主要流程:
主動嘗試 → 各種比較 → 求異發現 → 鞏固深化
4、 操作要點:
學生:看圖、思考、學文、比較、發現問題、討論解決問題。
老師:引導、評價、鼓勵、學法指導。
5、 培養目標:提高觀察思維能力,發展求異思維。
二、教材簡析:
《坐井觀天》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的一則寓言故事。小鳥從天上飛來說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說天很小。說明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正確,是不對的。
三、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沿”、“際”兩個生字。理解“坐井觀天”、“井口”、“井沿”、“說大話”、“無邊無際”的意思。
2、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
3、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學本領都要開擴眼界,不能自以為是。
4、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看、說、讀、思結合,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5、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重點、難點:
讀議關鍵詞句,提出問題,在圖文幫助和老師引導下,通過討論解決問題,懂得青蛙之所以錯的原因。
五、教具:多媒體課件。
六、教時:2教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理解新詞,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寓意。
2、創設情境,設置思維訓練點,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教學過程 :
課前談話:
1、 擊出動畫:《井底的小青蛙》歌曲。
2、 小青蛙坐在井底,整天把它的井來夸,它是怎么說的?(我的井兒比天大)
3、 那么,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呀?
4、 小青蛙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一、看圖引疑,揭示學法要求。
1、 揭題引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這只井底小青蛙的故事——《坐井觀天》。擊出課題,并釋題意。
2、看圖引疑:
、伲ǔ鍪静鍒D)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隨機引導,抓住“落”字和“!弊直容^,理解“井沿”)
②仔細觀察青蛙和小鳥的神態,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看圖質疑)(設想學生可能會提: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什么事爭論?)
3、欣賞課文釋疑:
邊欣賞課文邊想想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么事?
4、引出學法要求: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動動小腦筋,讀讀書,自己提提問題,討論問題,比比誰最聰明。
二、研讀課文,初步體會寓意。
、鍑L試學習,研讀2~4自然段。
1、 嘗試學文。自由讀文,邊讀邊想,在不懂的地方打上“?”。
2、質疑問難:(估計學生提出的疑難詞句有:“天不過井口那
么大”、“說大話”;當學生提到“說大話”不理解時,隨機引導學生圍繞“說大話”再來提問題。)
3、思考難點,發現問題。
思維訓練點⑴:圍繞“說大話”討論。估計有以下問題:
① 什么叫說大話?
② 青蛙認為誰說大話?(找找,讀讀第四自然段)。
、 青蛙認為小鳥說了什么大話?
、転槭裁辞嗤苷J為小鳥說大話呢?
(讀議“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⑤小朋友認為小鳥在說大話嗎?
4、比較體會,解決問題。
借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游,它飛過田野,飛過大海……讓學生體會到小鳥見多識廣,說的不是大話,而是實話。
5、引讀2~4自然段。
6、小結學法:抓住重點詞語,自己提出問題,看看讀讀想想,
自己解決問題。
㈡遷移學法,研讀5-7自然段。
1、讀后思疑,學句質疑?焖佥p聲讀5-7自然段,出示以下
句子,比較、提問。
2、引導討論,解決問題:
思維訓練點⑵:是誰弄錯了。(估計有以下問題):
、 為什么小鳥說青蛙弄錯了?(讀議:無邊邊際)
、谇嗤苄κ裁?為什么青蛙認為自己不會弄錯的?
體驗:用紙圈成筒當作井讓學生看天花板,使學生親身體驗到因紙筒壁擋住了視線,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很小,只有井口那么大,從而讓學生明白不管是青蛙還是小鳥,坐在井里看天,都只能看見井口那么大。
、勰銈冋J為到底是誰錯了?錯在哪兒?
、芗偃缒闶切▲B,你怎么勸青蛙?(想象說話)
⑤讀第七自然段,思考小鳥笑什么?(抓住重音“也”字)
為什么小鳥說“你是弄錯了。”和前面小鳥說“你弄錯了!庇惺裁床灰粯?
3、學句質疑。
思維訓練點⑶:為什么要跳出井口看一看?
、 齊讀“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讀了這一句話,你們有什么問題要提?
為什么小鳥要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呢?
、 討論解疑。
5、學法小結:抓住重點句子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
三、激發想象,拓展深化寓意。
1、青蛙后來會不會跳出井口來看天呢?
2、誰愿意來表演跳出井口的小青蛙,看看它會說些什么?
。ㄖ该吓_表演)
3、你想對青蛙說些什么嗎?
4、小結:我們可不能像做青蛙那樣……
5、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鞏固練習,加深字詞記憶。
1、 認讀生字詞。
2、生字抄字(評議、修改)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5
讀清楚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語氣)
生:我覺得何老師讀的青蛙和小鳥的聲音很像
師:青蛙是怎么樣的聲音
生:很粗的,扁扁的
師:那小鳥呢
生:很細,很溫柔的
2、師:大家都很想讀讀課文,現在學著我的樣子來讀讀課文, 用符號圈出文中的生字,
劃詞語
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生字,劃詞語,找句子
3、師:先來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看誰注意力最集中
學生個別讀生字卡片
師:“際”在課文里的詞語是什么?
生:無邊無際
師: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
生:一眼望過去,望不到邊
師:請同學來讀讀詞語卡片
學生讀詞語卡片
師:“沿”在課文里的詞語是什么
生:井沿
師:誰知道井沿在哪里
生:就是井口的邊上
師:我們說井沿,桌沿,那“沿”是什么意思呢?
生:邊的意思
師:請同學來讀詞語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6
洪艷琴
一、復習
1.讀題
2.復習第一節
二、新授
。ㄒ唬┱_、流利讀課文
1.自己讀課文2-7節,要求正確、流利
2.個別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點評
(二)再讀課文,質疑
1.再一次自己讀課文,想想有什么問題要問。
2.把你的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解決
估計:
。1.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么?
(2.“無邊無際”什么意思?
。3.“大話”什么意思?青蛙為什么覺得小鳥的話是大話?
(4.青蛙為什么覺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
。6.青蛙和小鳥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
......
3.及時解答一些疑問。
(三)精讀課文,解疑
1.同桌學著青蛙和小鳥的樣子爭論,思考沒有解答的疑問。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1)“無邊無際”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讀一讀。
。ǘ嗝襟w)跟小鳥飛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問。
練習說話:--是無邊無際的。
。2)比較句子:
天無邊無際,很大很大。
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3)指導朗讀小鳥的話。
(4)“大話”什么意思?青蛙為什么覺得小鳥的話是大話?
找到句子讀一讀。
。ǘ嗝襟w)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問。(用練習本做實驗)
。5)比較句子: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6)指導朗讀青蛙的話。
。7)分角色朗讀2-5節,思考: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為什么?
解答疑問。(多媒體)
。ò鍟猴w得遠,見識廣。)
。8)小小組讀6、7節,討論青蛙和小鳥為什么都笑了?
交流討論
。9)指導朗讀6、7節。
。ㄋ模┳x后感悟
1.讀全文
2.討論:聽了小鳥的話,青蛙會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嗎?為什么?
(多媒體)
師小結:青蛙將永遠成為一只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
3.現在你知道“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了嗎?
。ò鍟鹤^天,見識短)
讀前質疑,讀中解疑,讀后感悟
以讀為主,從“粗讀”到“細讀”,通過不同層次地讀,層層深入,理解課文,體會祖國的語言文字。先在讀中找出質難點,然后在讀中解疑,并通過反復朗讀解決課文重點、難點,最后分角色朗讀課文,悟出寓意,并展開爭論,發揮想象,更深刻地體會寓意,以達到語文課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自我求和的目標。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沿,際,信"3個生字.會寫"信,沿,抬,際,蛙,錯,答,還"8個字.復習"左窄右寬"寫法,重點指導"沿"右上方與" 幾"不同;寫"際"時,注意雙耳旁是兩筆完成的,要寫得高而窄,寫"答"時,重點指導"竹字頭",指導"還"的筆順規則,先寫"不",再寫"辶".
2,會讀62頁詞語,理解"坐井觀天,井沿,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4,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懂得學習,做事要眼界開闊,不能目光短淺,所見有限.
教學重點:同目標1,2
教學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
先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不明白的字詞想辦法解決(如查字典,問大人,聯系上下文等等),想想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2,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不明白的地方多讀幾遍或做上記號.
3, 查找一個成語故事,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
4,做一個小鳥或青蛙的頭飾.
教具準備:頭飾,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請一起讀課題——《坐井觀天》.
2,通過預習,誰讀懂了題目的意思.
3,交流題目的意思
這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結果怎樣 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
二,初讀課文
1,請小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誰愿意給大家讀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呆會兒做老師來評一評.
3,老師想和大家來讀讀這個故事.老師讀旁白,你們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4,請四人小組讀課文,2個同學讀旁白,一個讀青蛙的話,一個讀小鳥的話.
5,請一個四人小組匯報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呆會兒做老師來評一評.
三,學習課文
1,坐井觀天這個故事里,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了,落在哪呢 理解井沿,教寫"沿"字,重點指導"沿"右上方與"幾"不同.(就是井口的邊沿)
邊說邊畫簡筆畫:
無邊無際
小鳥
井口那么大
2,快速讀讀課文,找找青蛙與小鳥共有幾次對話.(3次)
3,匯報朗讀這3次對話.
第一次對話:
(1)青蛙問小鳥什么了 (指導朗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
(2)小鳥是怎么回答的 你讀懂了什么 (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渴,知道天很大很大.)
(3)同桌分角色讀,讀出問的語氣,讀出天很大的感覺.
第二次對話:
(1)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又說什么了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青蛙說的話,要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2)青蛙說小鳥說"大話",這"大話"指的是什么 (說小鳥的話是吹牛的話,是不符合實際的話.)
(3)青蛙認為天有多大 認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錯"是什么意思 (是搞錯的意思).什么叫"無邊無際 "("際"是靠邊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邊際,"無際"就是沒有邊際,"無邊無際"在本課是形容天很大,沒有邊際.)還有什么也是無邊無際的
(5)分角色朗讀:老師旁白,男孩子讀青蛙的話,女孩子讀小鳥的話.
第三次對話:
(1)同桌分角色朗讀.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青蛙聽了小鳥的話"笑了",小鳥為什么"也笑了"
(3)如果你是小鳥心里會想些什么 你是怎樣勸告青蛙的
四,質疑
觀看課文動畫,你還有哪里沒有弄明白
在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上,青蛙和小鳥看法為什么會不同 (引導學生認識到小鳥是在天空中飛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確實是無邊無際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五,小結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 (啟發和引導學生認識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盲目自信,自以為正確,不肯接受小鳥的幫助,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全面看問題,要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復習生字.(開火車讀,指名讀,口頭組詞)
2,課件出示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井( ) 觀( ) 沿( ) 百( )
開( ) 現( ) 沒( ) 白( )
3,課件出示書62頁詞語,讀一讀.
二,指導書寫生字."信,抬,際,蛙,錯,答,還"
復習"左窄右寬"寫法,
寫"際"時,注意雙耳旁是兩筆完成的,要寫得高而窄.
寫"答"時,重點指導"竹字頭"
指導"還"的筆順規則,先寫"不",再寫"辶".
三,完成書62頁讀讀抄抄.
四,背書小組戴上青蛙,小鳥的頭飾分角色演讀課文.
五,拓展
1,說話訓練:
假如青蛙真的從井底跳出來會說些什么 (教師邊說邊把插圖上的青蛙圖片從井底移到井外來.)看看天,它會發現什么 會怎么說呢 (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2,寫話
請試著把自己想到的用幾句話寫一寫.
六,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一個成語故事.
七,布置作業
1,1號本寫生字.
2,讀書卡.
3,預習卡預習14課.
七,板書設計:
坐井觀天
無邊無際
小鳥
井口那么大
青蛙
青蛙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又同大家相聚在這溫馨的“小教天空”里,我是巴東縣民族實驗小學的龔月梅老師,F在,我就我執教的《坐井觀天》情況,與大家交流一下。
說教材
我提供的課例《坐井觀天》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青蛙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說:“天是無邊無際的”。告訴我們像青蛙那樣目光狹小,見識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本單元除了《坐井觀天》,還有《我要的是葫蘆》《小柳樹和小棗樹》都是寓言,它處于由學習知識到運用知識轉化的過渡位置,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梁。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3、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
難點:理解寓意
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環節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來設計的。
一、首先是讀
聽老師配音讀、自由讀、質疑讀、理解詞語讀,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
二、理解詞語
通過讀文中句子,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這些詞語。
三、理解寓意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達到,關鍵在于寓意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還是老師硬塞給學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讓學生悟出這個道理,關鍵是要把青蛙的那種傲慢、自以為是的那種語氣讀出來,學生才有可能理解。比如:“別說大話了,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還有,“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反復地讀,讀出青蛙的傲慢,讀出青蛙的“自以為是”,學生就從感性上對這只青蛙有了一定的認識。
然后,在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環環相扣的問題環節,由淺入深,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逐步深入,學生自己悟出了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并引出“該怎么做”這個問題,讓學生各抒已見,用學得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生活。
這幾個問題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小鳥為什么會說對?(因為小鳥見多識廣)
2、青蛙為什么會說錯?(因為青蛙目光短淺,所見有限)
還有一個原因:自以為是
這個原因是理解寓意的難點,一定要通過讀來突破,來理解,通過讀青蛙的話:“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讀出青蛙的傲慢和“自以為是”。
3、你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青蛙?(見識少而又自以為是)
4、坐井觀天是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或者說是批評犯有什么錯誤的人呢?
學到這兒,《坐井觀天》的寓意學生已經明白了,但為了加強理解,我又設計了二個問題環節,并相機進行語言訓練。
1、青蛙跳出井口會怎么說?
有的說:天真大。
有的說:天真的是無邊無際!
它還會說:原來我真是。
有的說:原來的我真是太渺小了!
有的說:原來的我真是太固執了!
我們班李巍說:原來的我真是白活了!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很生動。
2、你覺得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犯青蛙的這種錯誤呢?
有的說:多出去旅游
有的說:要多看書,多學知識
這樣,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輕松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說教法
一、讀貫穿始終,讀中理解。
不管是理解詞語,還是理解寓意,都是在讀的基礎上進行,讀貫穿教學環節的整個過程。
二、問題設置,環環相扣,由表及里,理解寓意。
因為是寓言,不講,不點撥,不引導,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由表及里,把深刻的寓意一層一層的剝列開來,原來青蛙的錯誤不僅在于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在于它的這種閉關自守、自以為是的態度。學生就很輕松自然地一步一步地理解了課文寓意。
三、重視語言訓練,加強課文理解。
這節課共有三次語言句式訓練:
1、看了小鳥飛過哪些地方的課件后,給出句式:
小鳥飛過——,飛過——,也沒有看見天的邊。
2、想象青蛙跳出井口,會說什么?給出句式:
一天,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說——。
3、它還會說:原來的我真是——。
學生的回答異彩紛呈,自然生動,讓課堂生成了許多亮點,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這些句式訓練,不僅訓練了語言表達,還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
由于我水平有限,經驗不足,這堂課肯定還存在很多問題,希望老師們批評指正,以促進我以后的教學。
謝謝大家!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9
一、教材編排意圖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爭論,故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要像小鳥站得高,看問題,認識事物才全面。十三課之前,我們已經學過兩篇寓言,因此學習《坐井觀天》這一課,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這一課的銜接作用顯而易見。
教學目標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積淀語感經驗的基本認識和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新一輪課改精神,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充分發揮想象,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寓意。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引導學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樣自以為是,學習小鳥的誠懇勸告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采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利用簡筆畫找“井沿”,找黑板或是體會位置不同。課桌的“邊際”,學生模仿動作(“井口大”和“無邊無際大”),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站在窗口看“天”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引出目光短淺,所見自然有限來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游,體會小鳥見識廣;(4)初步體會出寓意后,將知識轉化,學習遷移,設計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會說什么,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一半,小學生認知很直觀,一開始,我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幅圖(文中插圖,會動,但沒有聲音)讓學生觀察畫面,說說畫上都畫了些什么?并啟發學生猜一猜兩個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在交流中對課文產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輕松自然進入學習。
(二)初讀課文,略知文意,引導自主識字
一堂成功的語言課必然充滿朗朗的讀書聲,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剛剛打開課本,我鼓勵學生自己嘗試著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順暢。具體要求是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來幫忙多讀幾遍,這樣體現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個人情況;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勇于面對主動解決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2、再讀課文,畫出生字。
給學生兩分鐘時間完成任務,邊作記號,老師邊巡視,指導認讀。
3、借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語境中識字)
4、指導識字,出示卡片,先帶音節出示,再去掉音節出示。讀準“信”、“青”。
。ㄈ┭凶x
在能夠流利讀懂全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有感情朗讀。
1、錄音范讀課文。
2、找生嘗試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生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讀后思考時間兩分鐘。先小組內交流讀書收獲,老師適時點撥,傾聽學生的討論。這里給學生充足時間(5分鐘)。
3、再讓學生自由閱讀,讀后自由表達。
打好自主學習語言的基礎,《語言課程標準》強調“在語言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睂τ趯W生的發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予以表揚,對不當之處及時點撥,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四)精讀(多樣讀法,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效果。)
1、個別讀,想象故事情境。(讀重點段落——三次對話)
2、齊讀本課詞語(圖文結合理解生字、詞)。
3、范讀,語氣感悟,了解青蛙和小鳥的不同心態。
4、對話讀,聽中感悟。(師讀小鳥,生讀青蛙)。
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采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引讀法、美讀法(把自己當小鳥、青蛙,體會他們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讀感悟他們的語言)、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讀中學生自己評價,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進一步理解;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鳥的理解才是正確的。
。ㄎ澹├斫庠⒁,開拓延伸
1、在上面通過多形式、多方法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交流讀書收獲,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引出課文寓意。
2、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課文內涵,培養形式創造性思維。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解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自然呈現,而不是老師單方面效應的體現。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1、字詞上圖文結合,插圖上找“井沿”、找“邊際”。指導書寫,讓學生自己觀察“沿”應該注意什么筆畫,“信”字、“際”字。寫一寫,認一認。
2、指導學生讀中發現問題,問一問,探究問題,辯一辯,解決問題,論一論,以讀悟法、想象情境、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3、設計科學啟發性的習題:(1)用“因為……所以……”說一說,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小鳥說……;(2)青蛙和小鳥各自笑的含義;(3)用簡筆畫設計板書,讓學生一目了然理解寓意。
板書設計:(略)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10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于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貍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于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梁。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 ,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采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游,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采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范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游各地后,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練說;(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布置學習課后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 ,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
。ㄒ唬﹩l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借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游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通過卷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ㄎ澹┛偨Y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說: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寓言,板書如下:
12、坐井觀天
天無邊無際
看得多 見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見得少◆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11
左占華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九個生字,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讀準“沿”字的音,掌握“觀、際、答、弄”四個字的字形。
【教學難點 】理解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
【教學準備】能活動的掛圖、玻璃板、投影儀或生字卡片。每個學生準備一張16開的白紙。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
(一)談話導題:
今天咱們來學習第六課坐井觀天(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ǘ⿲W生齊讀課題后教師提出下列問題:
“坐井觀天”中的“觀”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觀天”又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是寫誰坐井觀天?結果怎樣?(啟發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暫不討論。)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ㄒ唬┳寣W生借助拼音小聲自讀課文,邊讀邊想:
這篇課文分為幾個自然段。
(二)提問:
青蛙與小鳥共有幾次對話。
三、分段學習課文
。ㄒ唬┳x第一自然段,說說這段有幾句話。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圖片貼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圖上的井底。)
2.小鳥從哪兒飛來?落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小鳥、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鳥圖片貼在插圖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邊。井沿,就是井口的邊沿。教師指著插圖中的那口井來講解。)
。ǘ┣嗤芎托▲B一共有幾次對話?(3次)
1.學習它們的第一次對話。
(1)青蛙問小鳥什么了?(指導朗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
。2)小鳥是怎么回答的?小鳥為什么要從天上飛下來,落在井沿上?(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渴。)
。3)小鳥說“我飛了一百多里”說明什么?(說明天很大很大。)
2.學習第二次對話。
(1)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又說什么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青蛙說的話,要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2)青蛙說小鳥說“大話”,這“大話”指的是什么?(說小鳥的話是吹牛的話,是不符合實際的話。)
。3)青蛙認為天有多大?認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錯”是什么意思?(是搞錯的意思)。什么叫“無邊無際?”(“際”是靠邊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邊際,“無際”就是沒有邊際,“無邊無際”在本課是形容天很大,沒有邊際。)
3.學習第三次對話。
。1)讓學生小聲自讀六、七兩個自然段。
。2)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后是什么表情?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說自己不會弄錯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能看見天。)
(4)小鳥為什么“也笑了”?小鳥這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它是怎樣勸告青蛙的?(教師指導朗讀小鳥說的話,要表現出既覺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誠懇。)
。5)假如青蛙真的從井底跳出來,(教師邊說邊把插圖上的青蛙圖片從井底移到井外來。)看看天,它會發現什么?會怎么說呢?(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4.讓學生齊讀課文,讀后提問。
在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上,青蛙和小鳥各是什么看法?它們的看法為什么會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到小鳥是在天空中飛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確實是無邊無際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結。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啟發和引導學生認識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盲目自信、自以為正確,不肯接受小鳥的幫助,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全面看問題,要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6.戴上青蛙、小鳥的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
注意讀出青蛙、小鳥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四、布置作業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ǘ┌选白^天”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學習生字
。ㄒ唬⿲W習“觀”字。(教師板書:觀guān)
1.“觀”字是什么結構的字?
2.“觀”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觀天”怎樣解釋?
3.用“觀”字組詞。
。ǘ⿲W習“沿”字。
。ń處煱鍟貉貀án)
1.“沿”字的聲母、韻母各是什么?是第幾聲?
2.“沿”字是什么意思?“井沿”是指井的哪一部分?
。ㄈ⿲W習“別”字。(教師板書:別bié)
1.“別說大話了”,“別”字在本課的意思是表示禁止、勸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
2.怎樣記住“別”字的字形?
3.用“別”字組兩個詞。
。ㄋ模⿲W習“際”字。(教師板書:際jì)
1.請同學們數一數,“際”字是由幾畫寫成的?
2.結合課文講講“際”字的意思。
3.用“無邊無際”說一句話。
。ㄎ澹⿲W習“抬”字。(教師板書:抬tái)
1.說說“抬”字的左邊、右邊各是什么?
2.請同學們做一做“抬頭”的動作。
3.用“抬”字組詞。
。⿲W習“信”字。(教師板書:信xìn)
1.說說“信”字是怎樣寫的?
2.“信”字在本課是什么意思?
3.用“信”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
。ㄆ撸⿲W習“答”字。(教師板書:答dá)
1.“答”字是什么結構的字?
2.與“答”字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問)
3.用“答”字組詞。
。ò耍⿲W習“百”字。(教師板書:百bāi)
1.仔細看一看,“百”字是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多一橫?
2.“百”字在本課是指數目,除了可以組“一百”這個詞以外,還可以組哪些詞?
。ň牛⿲W習“弄”字。(教師板書:弄nòng)
1.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記住“弄”字的字形?
2.“弄”字在本課是什么意思?
三、鞏固
。ㄒ唬┳霾伦钟螒。
。ǘ┠隳軓淖中谓Y構上給這課的九個生字歸類嗎?(觀、沿、別、際、抬、信這六個字是左右結構的字,答、百、弄這三個字是上下結構的。)
四、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觀、際、答、弄”四個字。(教師在玻璃板上寫這四個字,用投影儀映出。)
。ㄒ唬坝^”字的左半部是“又”字的變形,“捺”變成“點”。
。ǘ半H”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寫得稍小一些,不要超過田字格中的“橫中線”。
。ㄈ按稹弊稚厦媸侵褡诸^,不要寫成草字頭,寫時,竹字頭只占田字格上半格的二分之一。
。ㄋ模芭弊值南掳氩俊稗谩保灰獙懗伞伴_”,第五筆“一”要寫得稍長些,還要注意“起筆”在“橫中線”下,“收筆”寫在“橫中線”上。(壓在“橫中線上”)
。ㄎ澹┲笇W生寫字頭(教師桌間巡視、指導)。
五、綜合練習
。ㄒ唬┳x卡片上的生字、口頭擴詞。
。ǘ⿲懮,每個字寫兩個,組一個詞。
《坐井觀天》實錄片段 篇12
一、教材簡說
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種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我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無異于“坐井觀天”啊。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二、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認識“沿”
2、指導學生自讀故事,注意把生字讀準,了解故事大概內容。
3、指名說說自已讀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讓學生了解“無邊無際”的意思,認識“際”
5、通過分析“信”的字形特點,認識“信”。
6、同桌互相交流對生字的認識。
三、指導寫字。
先讓同學們“看”:這三個字有什么共同特點?寫時應特別注意什么?再讓同學們“說”:它們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寫“沿”時,注意右上方與“幾”不同;寫“際”時,注意雙耳旁是兩筆完成的,“耳朵”要寫得高而窄。指導“還”的筆順規則,先寫“不”,再寫“辶”。再讓學生觀察字的結構特點,獨立描紅、臨寫最后通過課后的“讀讀抄抄”鞏固所認的字和所寫的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復習生字后繼續學習。
二、朗讀感悟
1圖文結合,以讀帶講,了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可以設計如下口頭填空:
青蛙坐在,小鳥落在。
2自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講青蛙和小鳥對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看插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3感悟第二次對話。
(1)通過學習第二次對話,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么。
(2)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為……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5)帶學生體驗:走出教室,說說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卷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5感悟第三次對話。
(1)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他倆的笑各有什么含義?
(2)小組合作學習。先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上面的問題。
(3)朗讀對話,讀出適當的語氣。
朗讀提示: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自信的語氣,表現出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的語氣,表現出實事求是的誠懇態度。
6分角色朗讀。
(三)實踐活動
1、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續編第四次對話,并分角色讀一讀。
2查查資料或者向別人請教,看看地球、太陽和月亮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