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通用12篇)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
師:大家覺得研究這些問題有意思沒有?
生:有。
師:那咱們接著研究。再來考慮這個(指板書“低吟”)咱們歸納一下,誰再把后面的好好讀一次,讀到什么情感呢?他先看到草原的整體,后來看到草原的什么?
生:后來看到草原的部分。
師:草原的細部,看得非常細,對不對?
生:對。
師:(在“整體”下寫“細部”)他深入到草原的細部去看了,那么他的情感還是豪放的嗎?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呢?剛才有同學說作者陶醉了,才要低吟,非常正確。(在“豪放”下寫“沉醉”)已經沉醉了,那么什么樣的景色能夠使他沉醉呢?
生:是柔美的景色。
師:對了。(在板書“開闊”下寫“柔美”,這時板書為:細部——柔美——沉醉——低吟)說得非常好,你能不能把草原的柔美讀出來,把作者那種沉醉的情感讀出來?誰能完成這個任務?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輕輕流入云際。”
師:讀得不錯,你們沉醉了嗎?
生:沉醉了。
師:真沉醉了嗎?自己把剛才這一部分輕輕地讀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給沉醉了,開始。
(學生自讀課文)
師:好,停止。課文第一段大家學得非常好。從閱讀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作者進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后的情感變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寫的。我們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情景交融地學習了課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體會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我們學習后面的課文。剛才上課時大家說了,后半部分課文寫的是作者一行人受到蒙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了蒙族的風情,那就得在讀書中抓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仔細思考。大家先認真讀課文,準備更好的發言。第一次發言時先把后半部分課文都講了哪些內容弄清楚,從整體內容上,把后半部分課文內容把握一下。好,開始自讀課文。(學生自讀,教師行間巡視輔導)
師:我們現在開始研究后半部分課文的內容層次。
生:我認為課文后半部分一共寫了四個自然段,正好是四個內容。首先是作者他們受到蒙族人民的熱情歡迎,然后寫……
師:先等一下,我們說了一段說一段,你剛才說的這一段,你能給它起個小標題嗎?
生:可以叫迎接客人。
師:再簡單點。
生:迎接。
師:不清楚,迎接什么?
生:迎客。
師:很好,簡單明確。(板書:“迎客”)下一段。
生:第二段講他們互相握手,可以寫“握手”
師:他們辦的第二件事就是握手?握手也算一件事嗎?
生:迎接。
師:上一段不是已經迎接了嗎?誰知道?
生:民族團結。
師:這是整個課文的思想,每個段都表現了民族團結?磥砟銈冋娴恼f不出來了,我們叫它“相見”,兩族人在這里停下來,正式會面相見,可以嗎?
生:可以。(教師板書“相見”)
師:接著說。換一位同學吧,你別把四段都說完。
生:第三段,第三部分是互相演節目、喝酒。
師:小標題呢?
生:聯歡。
師:沒有吃飯先聯歡?不過這里也有一個蒙族的風俗。我們漢人吃飯、敬酒時,一般都不唱歌。蒙族人不一樣,一邊飲酒,一邊唱歌,端上酒杯走過來,舉高高的,唱上歌,請你干杯,光敬酒歌,祝酒詞就有好幾首,所以這里唱歌還不是聯歡。但小標題肯定不能叫“吃飯”。(笑聲)好好想一想,這是蒙族人對漢族同胞的什么?
生:款待。
師:好,非常正確。(板書“款待”)就剩最后一段了。
生:最后一段可以說是“聯歡”。
師:行,(板書“聯歡”)我們開始逐段學習,F在開始可以嗎?
生:可以。
師:我們開始討論。這回發言,我要求你一邊說,一邊把你所引用的句子很好地讀出來。就像剛才那位同學那樣,又說,又讀,再加上自己的評論,會說嗎?
生:我在第二小節的這句(讀)“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在汽車的左右與前面引路。”這句表現了蒙古族人民十分好客。有客人來了,到幾十里外去迎客人,一般在我們這里,如果到別人家做客,進去就是了,從不到幾十里外去迎接。
師:她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幾十里外去迎接,而且看到汽車來了,馬上掉轉馬頭給客人帶路,咱們給它簡化一下,迎客的方式是,(在板書“迎客”后寫“幾十里外馳馬”)騎馬好還是馳馬好?
生:馳馬好。
師:馳馬好,馳馬怎么樣啊?
生:快。
師:對了,(在“馳馬”后寫“帶路”)馳馬帶路,是不是蒙族人民的特點?
生:是。
師:你站起來,我問你,根據這個“馳”加上蒙古人民的心情,你來回答你剛才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個“飛”。
生:我想因為蒙古族人很想把客人帶回自己的家里,他們非常好客,所以想盡快地讓客人到自己的家里。所以他們好像要飛。
師:對了,所以好像要飛一樣,對了,請坐。那么大家看一看,他們剛剛入草原的時候,看到的是什么景色?
生:(讀)“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師:(打斷)好,既初入草原是這么一種情景,走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除去忽飛忽落的小鳥外,什么都看不見,什么都聽不見。如果突然看到一種奇特的東西,他會是一種什么心情?
生:是一種非常激動的心情。
師:那么你剛才問我的那個“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除了草原外,什么也聽不見,什么也看不見。走了許久才遠遠地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帶子的一條河,說明他是激動的。所以用感嘆號了。
師:對不對呀?
生:對。
師:完全對,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剛才這位同學說為什么要形容成彩虹,他把彩虹和彩帶對比了一下說彩虹好,那么你們覺得用彩虹還有什么意思呢?
生:也就是說,蒙族人民像彩虹一樣,騎著馬來迎接,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
師:這個意思你剛才已說了,你看看課文上的描寫,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敖箫h帶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指人的衣服的前襟和腰帶,他們騎在馬上,馬在疾馳,所以前襟和腰帶都被風吹得飄起來了。
師:對了,這樣的五色斑斕的騎馬的隊伍飛過來了,真好像一條彩虹撲面而來,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下面再看看相見這一段,連讀帶說帶評,這叫“讀說式”看你會用不會用。
生:在這一小節我勾了(讀)“也不知道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我勾的句子說明了蒙古族的人民非常熱情,好客。
師:那你建議我寫什么呢?從他們的行動和表現上來找,……你沒有建議,誰有?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
師:你挑握手是對的,但能不能整齊一點?上一段是八個字。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不放。
師:還多一個字。
生:握手相見,表示愉快。(眾笑)
師:不太合適。
生:溫暖的手握住不放。
師:后面還有呢?“笑了再笑”你沒說呀。握手是表示親切、熱情。還有高興呢,還笑了呀。
生: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師:再取掉一個字就可以了。
生:握手再握,笑了再笑。
師:可以可以。(在板書“相見”后寫“握手再握笑了又笑”)這就表現了蒙漢人民的情感是不是呢?
生:是。
師:誰把這段再讀一讀?
生:“蒙古包外,許多匹馬……民族團結互助!
師:他為什么要說:“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生:因為他們語言不同。
師:你說你的,我不知道你說什么;我也照樣說我的,你可能也不知道我說的是什么。但是因為心里是相通的,雖然不知道具體說的什么,但是所表達的意思,表達的情感,明白不明白?
生:明白。
師:這就很有意思了,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知道說什么,但是都知道彼此的心是什么樣的,是不是呢?
生:是。
第二課時第二部分
師:現在再來看第三段,“款待”。
生:我勾了(讀)“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大盤的手抓羊肉!边@里說明了蒙族人民習慣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師:這些東西你知道嗎?奶茶知道嗎?
生:奶茶是用牛奶制成的茶。
師:怎么是用牛奶制成的茶呢?
生:奶茶是用牛羊的奶,加上藏族和蒙族都喜歡的酥油,就變成奶茶了。
師:不對,我告訴你們吧。我可喝過奶茶,把牛奶熬在鍋里,撒一把鹽,然后放茶。蒙族人喝的茶是那種壓成塊的像磚頭一樣的叫磚茶,砍下一塊來,掰爛放在鍋里面,熬出來以后,既有奶香,又有茶香,還淡淡的有點咸味,既不膩口,喝了還很香,(眾笑)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顏色稍微淺一點,奶豆腐知道嗎?
生:奶豆腐是用牛羊馬的奶制成的,形狀像豆腐一樣。
師:把奶晾干,蒸發掉水分以后就變成塊狀的了,吃的時候掰一塊,有軟的有硬的,軟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開吃,別有風味。這手抓羊肉你們吃過嗎?
生:沒有。
師:告訴你們吧,我也吃過。(眾笑)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連骨頭切成比拳頭還大的塊,燉在鍋里面,燉好了以后,把它撈上來,放在一個大盆子里,端在客人面前。因為塊太大,用筷子挾不住,只好用手抓起來吃,所以也叫“手把羊肉”,吃起來非常豪放。蒙族人民的特點就是非常豪放。吃東西,喝東西都是這么豪放的。這是民族的特點,明白了吧?把這些東西端上去,還要喝酒,這酒也是用奶配制的,所以叫奶酒。而且不是喝完就完了,后面寫怎么喝酒的?生:“干部向我們敬酒……我們再回敬”,這就表現了蒙漢兩族的深厚友情。
師:對了,那么你知道什么叫“老翁”嗎?
生:一般是指年紀上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村子里最有身份的人。
師:最重要的一點你沒說,你有奶奶嗎?
生:有。
師:能不能叫奶奶是老翁?(眾笑)
生:不能。
師:那你剛才說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叫老翁啊!
生:六七十歲以上的老爺爺叫老翁。
師:對了,語言要嚴密。他們端上了奶茶,手抓羊肉,而且喝酒時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舉杯敬酒,那么誰能用一個詞把你也舉杯我也舉杯,不斷地敬酒這個情節描述出來?
生:我認為是回敬再回敬。
師:當然也可以這么說,現在我是讓你找一個詞把不斷地舉杯描述出來。
生:可以用相互。
師:你舉一次,我舉一次,次數不多。
生:可以用不斷。
師:不斷舉杯,好像又不夠氣氛。
生:輪番舉杯。(眾大笑)
師:大家都排上隊,你第一個,我第二個,他第三個,這樣敬酒嗎?
生:使勁舉杯。(眾大笑)
師:他說使勁舉杯,有多么大的杯呀?
生:反復舉杯。
師:不好聽。
生:連續舉杯。
師:不好聽,沒這么說的。
生:熱情舉杯。
師:不是在講他的熱情,而是不斷地連續地舉杯。
生:紛紛舉杯。
師:紛紛指的是大家伙你也舉我也舉,你舉你的,我舉我的,舉杯的很多。怎么肚里沒有這樣一個詞嗎?
生:一次次。
師:一次次倒是可以,可我需要兩個字,大家看這個字認識不認識,(板書“頻”)認不認識?
生:認識。
師: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次數非常多。
師:那你剛才為什么不用這個詞呢?(眾笑)這是一個字,還得再找一個字,是什么?
生:繁。
師:頻繁嗎?
生:應該是頻頻。
師:對了,(在板書“款待”后寫“煮茶抓肉
頻頻舉杯”)有沒有民族特色?(生答有)從這一段討論,也看出了一些缺點:你對一些字和詞的意思理解了,但是該用的時候,從你大腦的倉庫里取不出來,所以學過的詞,懂得的詞,要學會運用。到時候就能拿出來了。最后一段,誰來讀一下?
生:(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了套馬……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誰能把剛才的這一段也這樣來說一遍,連讀帶說的。
生:我勾了(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民族舞蹈。”我覺得這句說明了蒙族的人民非常好客。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非常熱情,飯后,又表演節目,并且要騎一騎馬,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晚上。
師:說得不錯,他說了,把蒙古族人的特點找出來了,什么特點?
生:好客。
師:什么具體表現呢?
生:套馬、摔跤。
師:對了,(在板書“聯歡”后寫“套馬摔跤”)咱們要是招待客人,吃完飯后說:“咱們摔一跤吧”行不行?(眾大笑)不可能的。大家看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什么叫“何忍別”呢?
生:怎么忍心分別呢?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就是說他們不忍別離,(在“摔跤”后寫“不忍別離”)那么這個“天涯碧草話斜陽”是什么意思?(問一學生)你剛才不是問我這句話怎么講嗎?你現在來講一講。
生:夕陽西下了,我們還在這長滿綠草的……天邊……說話。
師:我看看你的課本,嗯,是你自己說的。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天涯”是什么意思?
生:指遙遠的地方。
師: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蒙古的大草原。
師:對,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呢?這個很好理解,一片什么樣的大草原呢?
生:綠色。
師:“斜陽”是什么意思?
生:夕陽。
師:夕陽西落是不是?這個“話”是什么意思?
生:這個“話”在這兒是話別的意思。
師:跟夕陽話別?(眾笑)
生:應該是談論。
師:誰和誰談論?
生:蒙族人民和我們談論。
師:那么怎么叫“話斜陽”呢?
生:我覺得是,在夕陽的照耀下談話。這個“話”不一定就是“話別”。
師:對,這是詩句的一種倒裝形式,比較特殊。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著,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因為蒙漢情深,怎么能夠忍心相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是不是?下面,大家想一想這么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我們在剛才討論的時候看到了,他先寫的是什么呀?(指板書)
生:整體。
師:寫的是“景”(板書寫“景”)通過寫景,然后怎么樣?
生:抒發感情。
師:對,抒情。(在板書“寫景”后寫“抒情”)再后面呢?通過寫什么?
生:人和事情。
師:對,寫事情。(板書“寫事”)通過寫事情,還在寫什么?
生:抒情。
師:對了。(在板書“寫事”后寫“抒情”)這兩個抒情的“情”共同表達了什么情感呀?
生:共同表達了美的情感。
師:美的情感。具體一點。
生:是蒙漢兩族的友誼。
師:這種友誼使作者怎么樣?你們說,看到風光,又要高歌又要低吟,看到蒙古人民這么熱情,他對整個的草原怎么樣啊?
生:愛。
師:不但愛,而且是什么呀?
生:熱愛。
師:對了。(板書“熱愛”)熱愛到什么程度?
生:不忍別離。
師:(在板書“熱愛”后寫“依戀”)一種依戀的情感。那么你們說,這課文的第一段和后面這些有沒有關系呢?
生:有。
師:什么關系?
生:它的關系是,第一小節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寫了人情美,這兩種美結合起來,就抒發了作者熱愛草原,依戀草原的感情。
師: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兩段的關系講明了沒有?
生:講明了。
師:從兩個側面,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對不對?
生:對。
師:你們說,他在看到草原的時候高興不高興?
生:高興。
師:對那些駿馬和大牛也把它們人格化了,說它們像人一樣地高興。(指一同學)你剛才問我駿馬和牛為什么也有樂趣,這回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師:好吧,咱們課文講完了。下課。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學會積累語言。
3、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和蒙古同胞的熱情豪客,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會品味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創設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體現草原遼闊風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怎樣,是不是有一種置身于草原的感覺呢?課前你們收集了有關草原的資料,能談一談草原在你們心目中的印象嗎?(學生盡情說一說,可以描繪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繪草原綠毯如氈,還可以說一說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風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藝術家,也是一位文學產量較高的作家,深受人們的愛戴,那么當我們的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隨著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板書課題:草原。)
4、即將來到草原的你,見了這個題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們怎么樣?
。3)作者第一次來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讀課文,學課文
1、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很多,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對草原的好奇,一起來到草原。邊讀邊想,課文描寫了草原的什么?
。▽W生自學課文內容,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ㄒ宰约合矚g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3、檢查學生的自學結果: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是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盤繞。文中指河向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三、再讀課文,理清行文線索
1、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草原這篇文章的,讀書時,一定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
3、匯報交流結果,教師及時引導,概括內容如下:
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首先描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種境界的美。(板書:風景之美)接著又展示了一幅人們歡迎遠方客人的隆重場面,最后把酒話別,直至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
四、精讀細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為描寫優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并批注。
3、匯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歸納出草原的"可愛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點導讀并理解以下語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寫草原,為什么有的說"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A、翠色"欲"流,為什么后面又說"輕輕流入云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B、"翠"是什么顏色?那為什么不說綠色要說"翠色"呢?區別在哪里?學過國畫的同學能給我們解釋一下什么是"用綠色渲染"嗎?
C、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A、是什么使人驚嘆?是什么使人舒服?還能用別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境界嗎?
B、"奇麗"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來吟誦一首奇麗的小詩,你會吟誦什么呢?
(4)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A、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
B、你認為有那些草原的樂趣?
五、課件演示,再現草原之美
1、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實的草原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2、談一談,看完錄像的感受。
3、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六、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1、我們已經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實最讓人感動的不僅是草原的景美,這里的人們還非常的熱情,現在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2、自學課文的第二—五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1)、你認為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嗎?你是叢哪里看出來的?
。2)、通過讀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風俗習慣?
3、學生自學批注,匯報。
4、同學們這種熱情,真是讓人感動不已,你體會到了嗎?那么你能夠帶著蒙古人民的熱情來讀一讀嗎?
七、情感升華體會蒙漢情深
1、多么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引導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會說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賓客?腿藭鯓痈兄x?
。3)干部和老翁這些有身份的人給客人敬酒。說說你的祝酒辭。
(4)鄂溫克姑娘給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賽馬摔跤等。用自己的話去贊美他們。
。5)投影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什么?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八、品味全篇總結寫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細寫
3、寫實質樸不加雕琢
九、回顧情境置留作業
如果你就是隨從老舍先生一同進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當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筆,盡情釋放,寫出你的感受,好嗎?請課后認真完成。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3
我的說課稿——草原
以下是我參加本次說課大賽的說課稿,有些朋友向我借閱,現在我就把它發在博客上,希望你們能喜歡。
《草原》說課稿
04教本(三)楊菲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草原一文的說課設計,草原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開篇之作,在單元的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課將以兩個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將進行全文的說課。我的說課將從五個方面展開,分別是: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先來說說教材。
一、說教材
草原是一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極其清新,優美的語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盡致,學生通過學習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從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并升華為民族情,同時激發學生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為本組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著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 認知目標:掌握14個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內容。
2、 技能目標:揣摩、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
3、 情感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叢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2)教學重、難點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根據教學目標,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叢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二、教法
新課標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只能不再是過去的"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采取情境教學法和誦讀法進行教學。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會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寬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深層次的體味美的意境.
2、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以讀促學,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情感,讀出感悟,讀出內涵。
三、學法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會放手讓學生讀讀,畫畫,議議.把聽,說,讀,寫相結合,以讀為主,讓學生邊讀邊想,不斷通過讀去揣摩和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終水到渠成,輕松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四、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草原自然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整個教學程序我設計了6個環節:
聲像感知,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
圖文結合,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美
↓
自讀品味,展開想象——讓學生感受美
↓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感悟美
↓
突破重點,體會情深——升華美
整體回顧,拓展遷移——讓美得到延伸
1、聲像感知,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學習進步的重要條件。在本課的導入中,我將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的感官刺激作用來啟動學生的認知傾向,在新課導入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同學們,今天老師把吉祥三寶一家帶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吉祥三寶他們想帶大家一起去神游他們美麗的家鄉。”此時,我將會播放《吉祥三寶》的視頻聲象,讓學生對吉祥三寶的家鄉內蒙古大草原充滿了期待和幻想,這時我會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草原”。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更好的帶著學生神游美麗的大草原。
2、圖文結合,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美
在第一自然段的學習當中,我將會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和發現草原的自然美,學生由情創意,觸景生情,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于文中重點的語句,我將會出示與之相應的圖片,由于圖片的顏色鮮艷,形象突出,學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例如文中的其中一個重點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這句話的學習中,我將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渲染”和“勾勒”進行理解,并讓學生動手畫畫。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結合圖象,更好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體會到小丘線條的優美。
3、自讀品味,展開想象,讓學生感受美
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采取小組讀,齊讀,自讀,指名讀等形式,以讀代講,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形象,讀出感情,讀出內涵,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我將會配上與之相應的背景音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邊讀邊想,邊讀邊勾畫出草原美麗,恬靜的景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加真切的走進大草原,從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感悟美
每個學生的閱讀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因此,在這個環節上,我設計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匯報的學習方式,在第二部分的學習中,我將會放手讓學生學習他們最喜歡的部分,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并匯報你覺得最能體現蒙古同胞人情好客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自發的學習,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精神,從而實現學生與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交流對話,同時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5、突破重點,體會情深,升華美
俗話說:“畫龍貴在點睛。”,在這個環節上,我將引導學生緊緊的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點題之句,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情感得到升華,把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
6、整體回顧,拓展遷移,讓美得到延伸
課上到這里已經接近尾聲,因此我將會引導學生再次的朗讀全文,讓學生在腦海中再現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學生通過學習《草原》一文,激發了學生對西部的興趣和欲望,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時即將結束之際,我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學習資料,例如與之相關的網址,書刊等,并鼓勵學生自主的查找相關的資料。并與同學之間共同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源
設計意圖: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是為本組“走進西部”其他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微型的教案"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我將如此設計板書:
草原
靜 動
景美 人美
天空 明朗可愛 遠道迎接
羊群 白色大花 熱情好客
小丘 翠色欲流 盛情款待
牛羊 靜立不動 蒙漢情深
民族團結
我的板書力求體現簡單明了,從板書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草原的景美和人美,景美和人美融為一體,正好體現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誼,并體現出民族大團結。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和感悟能力,積累優美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由于本人經驗的不足,本方案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懇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
我的說課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再現美)
孩子們,你們當中有誰去過大草原?草原美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
。úシ烹娮诱n件,有草原美麗風光,有牛羊成群地走過草原的動感畫面,有牛、羊、馬的叫聲,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聲。)
二、引入
草原美嗎?我們今天就學習《草原》。
1、板書課題:
草原
2、全班集體讀題。
三、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讀──體驗美)
1、學生用快速閱讀法讀課文。
2、鼓勵學生“讀了以后就想說”: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駿馬、牛羊、人物,特別是自己讀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
板書:
景美、人更美
3、精讀課文:
學生自找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風俗、人情等等。
大聲讀。
4、自主、合作、探究:
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讀(品詞賞句──領悟美)
1、讓學生自主挑選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風俗人情、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詞語。
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交流。
品讀方法:讀一段或句子,再說說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
2、教師引導:
播放電子課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說說這句子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
詞語、色彩、具體、生動、準確、詞語豐富、動靜結合、感情色彩。
五、導游觀光表演(表演想象──創造美)
學生即興表演,外地旅游團去草原觀光,小導游向游客介紹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六、播放電子課件,再次欣賞和體會草原的美景
課件內容是:
《草原》內容全過程的影片和《草原》課文同步朗讀配音。
七、總結全文
八、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板書設計】
草 原
景美→入草原 奇麗 大、綠、靜
人更美→熱情遠迎
激qing會見
盛情款待
深情話別
贊美草原風光 歌頌民族團結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5
一、情景導入,創建自由表達的氛圍
1、放草原風光片,學生欣賞(配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草原美嗎?看片,你想說些什么?
3、是啊,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聽到蒙古歌手渾厚、嘹亮的牧歌,老師的心和你們一樣,也飛向了那廣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如此美麗迷人的草原風光,課文哪一段文字做了淋淳盡致的描繪。
二、合作學習第1段,滲透讀書方法指導
1、靜靜地讀第一段,邊讀邊想:
從這些語言中你體會出草原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把使你產生這種感受的句子抄出來。
(設計思路:語文學習應有靜有動,靜靜地讀是獨立思考,動筆去畫是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動靜結合,語文學習才會活起來。)
2、自學、小組交流討論。
(設計思路:獨立思考后的答案并不一定完善,要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善予歸納,這是學習者的態度。學生要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3、互動交流,資源共享,討論重點句子:
。ㄔO計思路:閱讀的收獲要在共享之中才變得有價值,也才會深入推動個體學習的效果,從而達到深層次的合作學習。)
、拧】諝馐悄敲葱迈r,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悅。
、啤⊙蛉阂粫䞍荷狭诵∏,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鄉上了白色大花。
、恰∵@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仿費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取◇w會“喧染”與“勾勒”的不同。
、伞〗處煱瀹嬓∏。
。ㄔO計思路:這一環節是在學生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基礎上進行交流的。因此,鼓勵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尤為重要,在談中加深理解,在讀中體會意境,加上教師的板畫輔助,掀起一個課堂教學的小高潮,使課堂教學有跌宕起伏的節奏感。)
4、朗讀體會,能背誦的句子可背誦:
、拧∽寣W生用畫面形式來表現第一段文字,并想象牛羊會想些什么?
⑵ 學生可讀,可背本段文字。
。ㄔO計思路:通過師生協同板畫,再次領會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畫面美,使學生知道語文學習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理解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恰“鍟
景美
三、以瀏覽方式學習2~5自然段,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1、回憶讀書方法并出示:
、拧∽x:
不動筆默不讀書。
⑵ 交流:
學會傾聽,善于歸納。
、恰≌劊
各抒己見,資源共享。
、取≌b:
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ㄔO計思路:通過階段性的小結回顧,使學生明確每一步的學習目的,更有利于下一步學習的展開。)
2、采取瀏覽方式閱讀2~5段:
思考:
草原景色如此美麗,草原上的人給你怎樣的感受?
板書:
人親
3、找好朋友去交流:
從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原人熱情,好客的特點?
。ㄔO計思路: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有權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在他們自己選擇伙伴前,他們會自由地,無拘無束地交流,更有利于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
4、互動交流,匯報學習收獲,相信進行朗讀指導:
重點指導:
、拧『鋈,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朝我們飛過來。
、啤「刹肯蛭覀兙淳,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ㄔO計思路:此時學生學習情緒被調動,學生情緒完全高漲,達到一種不吐不快的境界是最值得鼓勵的,這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這種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化為有感表的朗讀,因此采取競賽朗讀的方式,鼓勵學生不同的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讀法。體現了學生由會讀書到讀好書的閱讀過程。)
5、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盛情款待,盡情聯歡,讓主客忘了時間,忘了已夕陽西下,他們誰也不肯走,誰也不原走,這時,老舍先生不由的低吟了一句詩(出示)。
⑴ 齊讀:
蒙漢情得何忍別,天涯青草活斜陽。
、啤W生作畫(蒙古包,蒙漢人民)完成板畫。問:
想像一下,夕陽西下,依依惜別,他們會說些什么?
⑶ 板書:
情濃
是啊,這一幅夕陽話別的場景,反映出了濃濃的深厚的民族團結,親如一家的情意。
。ㄔO計思路:朗讀想像以及板畫的完成,掀起課堂的又一個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四、暢談收獲,布置作業,延伸課堂教學
1、談本節課的收獲:
可以作詩,可以歌唱,可以寫學習本課后的體會,可以是《草原》寫作論壇。
。ㄔO計思路:一課一得,也不可以是一課多得,讓學生回顧整理,學生會有一種課后成就感,也助于他們學習的再提高。)
2、布置自選作業:
、拧W習草原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啤∫浴独仙嵯壬,我想對您說》寫一篇讀后感。
、恰±貌榈降馁Y料開一個《走進草原》的主題隊會。
。ㄔO計思路:自選作業如一道自助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因,又豐富了作業內涵,正所謂:課后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3、配樂《草原夜色美》,出示老舍像。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在這優美的牧歌中,感謝草原,感謝親如一家的民族情,激發了老舍先生的寫作激qing。這位語言大師,用他樸實、真摯的語言帶給我們一篇情真意濃的優美散文。老舍先生一生創作過許多作品,有很多被拍成電影和話劇,希望同學們課后更廣泛地去閱讀他的其它作品。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的】
1、學習全文,知道課文寫的是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漢情深。
2、讀懂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描寫的生動畫面。
【教具】錄音磁帶、投影片、錄象。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導入課題
1、放音樂《賽馬》。
2、提問:
你聽懂了什么?
3、揭題:
1、草原。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把課文分為兩部分。
4、指名回答,相機板書:
草原美景蒙漢情深
三、指導學生自讀第一段
1、提出要求,板書: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2、指導學生如何理解這句話,即如何才能有自己的見解。
四、讀后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指導學習
1、“這次,我見到了草原”。
2、“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3、導用“那么……那么……”說一句話。
4、“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這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5、“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
6、“這種境界……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胚@句詩是講人在怎樣的環境中產生的心情。
、凭毩曈谩凹取帧闭f話。
7、“在這種境界里……無限樂趣”。
8、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9、練習背誦。
五、當小導游
1、讓學生看一段草原的錄象。
2、根據錄象試著當小導游。
六、總結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7
教養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體會描寫草原風景美、人情美的語句。
2、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2、認識保護草原資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發展目標:
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并能把閱讀中的理解和感受說出來。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草原的風景美和人情美所構成的草原風情畫。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帶情入境。
2、同學們有到過或者見過大草原嗎?草原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
過度:今天,我們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領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2、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
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么美好,那么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3、默讀課文,對全文質疑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過度:指導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寫草原美景的同時,還
2、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學生匯報。
4、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指導朗讀。
。2)理解“高歌”和“低吟”兩種不同的情調。
。3)理解“奇麗”,為什么他要吟這么一首詩?
5、者先是想高歌,后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為什么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這兩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讓他先“低吟”,后來他越看草原越高興,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往往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表達?(討論)
6、學生匯報。
點撥1:我們歸納一下,作者一開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體給人什么感受?(出示圖)
板:開闊
點撥2:
1)他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2)指導朗讀
3)換詞理解“清鮮”、“明朗”。
過度:接下來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變化?
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點撥3:注意作者第二次寫景的部分,他先總的說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笔鞘裁匆馑迹繛槭裁催@里這樣說呢?感情朗讀。
點撥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后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隨機出示圖:綠草襯白羊,多么雅致、清麗。指導朗讀。
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隨機出示圖、出示兩種風格的國畫,理解“勾勒”、“渲染”。
點撥5:這樣柔美的線條,緩緩地高起來,又緩緩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著這波浪般的線條,一直遠望,就覺得好象整個綠色的草原在流動,所以作者說……
指導朗讀。
7、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四、
總結: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繪,我們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風景如畫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無限的樂趣。
1、看圖,聽音樂。
2、口語訓練:做小導游,向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如畫美景。
五、
布置作業
1、向你的爸爸、媽媽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自然風光。
2、背誦第一自然段。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帶著想象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有層次的朗讀,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會。
運用音樂的情感引導作用體會文中美景及表達的情感。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
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說說歌曲中描繪的是哪里的景色。聽著歌曲,在你頭腦中呈現了怎樣的景象?出示課題。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及見聞說說草原的美麗景象,與實踐閱歷相結合,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今天我們將在老舍先生優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美麗的草原。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找出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結成旅行伙伴,去游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
匯報交流,共同感悟。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畫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
內容歸納,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老舍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紹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及民族間的團結友愛。(引導學生明確課文內容。)
三、分層朗讀,感悟美景
找出描寫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讀,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細細品讀。
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自然風光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
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樣的特點?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說說天的特點。在這樣的天空下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的感受。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說說給自己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讀中評價,體味美感。
在這樣的境界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自然段。
齊讀感悟、練習背誦。
四、品味練筆
通過老舍先生優美的語言描寫,讓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兩句描繪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詩。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畫筆畫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鞏固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美景、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憶草原自然風光,今天讓我們接著走進草原,繼續我們的草原之旅。
二、朗讀理解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說說你又看到了什么?
行車在草原上所見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騎馬幾十里歡迎遠到而來的我們的情景。
請同學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中評議。
看到這樣的場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感受,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讀中體會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段進行理解體會。
(1)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線標出、交流。引導學生從詞句中體會(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再?偸菬岷鹾醯匚罩械目偸牵撕芏,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吹竭@樣的情景,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有什么話要說,你又會做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體驗。
(3)學習第五段:
齊讀最后一段,說說你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理解。
四、總結感悟
總結全文談談你的感受。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齊唱《愛我中華》。
五、練筆拓展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不被別的文章影響!
優秀的文章讓人開始質疑自己的世界。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9
【課前談話未錄下來,故略】
【上課時間】
。◣煵シ鸥枨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新疆的草原這節課,我們跟著作家老舍先生一起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里美麗的風光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草原
師:再讀一次
生:草原
師:你們去過草原嗎?誰去過草原?
生:去過
師:請問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覺怎么樣?
生:感覺很高興
師:那你能不能高興地讀一下這個句子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師:還有誰去過
生:我去過內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優美但是,我感覺還是沒有我想象中那樣寬廣,不像民謠中的“風吹草低見牛羊”那樣,只能是“淺草才能沒馬蹄”
師: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課后積累了很多的古詩同學們,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了內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寬廣,請同學們一起讀這個句子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師:的確,老舍先生見到的草原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美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先自由朗讀全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較難讀的詞語,要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
師:可以放聲朗讀
師:同學們,讀完了,哪個字音比較難讀,給大家糾正一下你畫出了哪個詞?
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
師:對,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這個詞語,還有嗎?
生:渲染
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請幾個同學來讀讀這些詞語,其他同學子仔細聽,看他讀對了沒有?好,你來讀第一排的三個
生:新鮮、明朗、渲染
師:讀的真準,第二排誰來讀?
生:勾勒、低吟、回味
師:不錯,還有第三排,誰來讀?
生:翠色欲流、一碧千里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請同學們再一次瀏覽全文,看看課文中哪句話最能表達老舍先生游覽完內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把它畫下來請你說
生:我畫的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蒙”,再讀一遍
生:蒙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太陽已經偏西,老舍先生還想在這里多留片刻,這是為什么呢?他怎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生:第一自然段寫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會兒,草原上的草和景色,還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別美
師:是呀,是因為草原上的景色特別美老舍先生才忍不住多留片刻除此之外呢?還有什么?
生:老舍不想離開這里,是因為這里人的熱情招待讓他感動
師:讓他在這里……
生:多留一會
師:草原不但景色美,而且人民也是特別的熱情好客這節課我們就先去領略草原的風景,請同學們先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哪個句子寫得最美,把它畫下來,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
師:誰愿意把你 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從這句話我體會出在這境界里,既然連動物都在欣賞美景,可見草原非常美,而且動物也是自由自在的
師:你是在用心在體會呢!還有哪位同學愿意交流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師:這“一碧千里”讓你感受到什么?
生:讓我感受到草原的遼闊、大、還有美
師:一碧千里,這是多么的遼闊啊!這個“碧”是什么意思?
生:“碧”的意思就是“綠”
師:是呀,大片大片的綠色讓我們近處看到的是綠色,遠處也還是綠色,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吧!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師:這么大、這么綠的草原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生:“茫茫”給人一種很空曠的感覺,而草原并不空曠
師:所以作者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呀,有了小丘、牛羊、駿馬的點綴,我們一碧千里的草原并不茫茫直接的和大家交流
生:是第一自然段: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里表現了老舍先生內心的愉快
師:老舍先生內心的感受是什么樣的?
生:愉快的
師:他感受到了這樣的天,清鮮的空氣同學們,作者為什么用“清鮮”而不用別的詞語呢?你試著給它換個詞語可以換成什么?
生:新鮮
師:空氣可以用新鮮來形容,還可以呢?
生:還可以換成“清新”
師:那作者為什么會用“清鮮”?
生:“清鮮”里含有清爽和新鮮兩個詞語的意思,所以作者用的是“清鮮”
師:說對了,作者感受到了這里清鮮的空氣,請同學們一起讀這個句子
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師:這時候,如果你也在草原上,你想說點什么?
師:老舍先生想要高歌一曲,你呢?
生:我想要躺在草地上欣賞如詩如畫的美景
師:你都不忍心去破壞這樣的美景了,對嗎?同學們,除了這句,還有哪里寫得美?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使人感到十分舒服,一見便生愛慕之心
師:說得多好呀!一見就生愛慕之心“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是一碧千里
師:同學們,還有哪里寫得美?
生: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我覺得這能表現老舍看見的小丘線條很優美,他在欣賞這種美
師:這里確實寫得美,里面有一個詞“渲染”,“渲染”是什么意思呢?
生:“渲染”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有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師:同學們,看這幅圖,這是用渲染的手法畫的一幅畫,它用色彩涂抹畫面,達到了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如果說,中國畫是渲染出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那么老舍筆下就是那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孩子們,這個句子里,還有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生: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師:哪個詞?
生:翠色欲流讓我感覺到心曠神怡
師:翠色欲流看到這個詞,你的眼前好像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生:出現了一望無際的草原
師:好,還有嗎?
生:這翠綠的顏色都要流入云際
師:是啊,翠綠的顏色都要流入云際了近處是綠的,遠處還是綠的,請同學們一起讀
生: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師:用心來感受這樣的句子,同學們可以閉上眼睛如果風吹起來的時候,草原上的草地隨著風輕輕地動著,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草原上的綠色流入云際,流入每個人的心里還有哪個句子寫得美?請你讀一讀
生: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讓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個句子里,我想象到作者老舍在看到這一望無際、一碧千里的草原的時候,已經被陶醉了
師:你能想象到當時的畫面,想象到了作者的心里,你是一個用心讀書的孩子還有哪個句子寫得美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是一個比喻句
師: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他把白羊比作了大白花
師: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還有呢?
生:把草地比作了翠色欲流的綠毯
師:什么樣的綠毯
生:無邊的綠毯
師:作者用了一個比喻句把草原比作了無邊的綠毯,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孩子們,你們再想一想,羊群在草地上還能比作什么?請你把這個比喻句寫下來
師:誰能來讀一讀你寫的句子?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草地增添了幾分生機
師:孩子,這不是比喻句,雖然你寫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比喻句要有本體和喻體,你再想一想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翠綠的河水中混著白色的浪花
師:寫得多好!想象力十分豐富孩子們,再讀讀作者的這個句子,看看哪一個字用得最巧妙
生:文中用的最巧妙的是“繡”
師:她找的很準,為什么“繡”用得巧妙?
生:因為內蒙古草原的景色就像畫一樣
師:如詩如畫,羊群不僅僅是在這里吃草,而是在作者的筆下,就仿佛繡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這樣的美,美得讓人興奮,美得讓人陶醉,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樣的景色中,連駿馬和大牛都仿佛陶醉了,好像回味著——
生:
師:同學們,我們欣賞了美麗的文字,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草原上美麗的風光吧
(音樂響起)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草原風光,讓我們把這優美的文字都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吧可以看著不同的提示背一背這段話
(師生共背第一自然段)
師:這優美的文字印在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同學們,作者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是從草原的天空寫到了天底下的一碧千里,這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從遠處的小丘寫到的近處的羊群、駿馬、大牛,這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我們在寫作文的順序,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像作者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寫,這樣才能讓文章更有條理老舍先生為了表達他對草原的熱愛,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同學們,你們愛你們的家鄉嗎?
生:愛
師:那就請大家也選取家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處,把你對家鄉的愛寫下來,讓老師們感受到你們愛你們的家鄉
師:把你們寫好的句子念給大家聽
生:賀蘭山非常美,有此起彼伏的山巒,有高高的山上的綠樹
生:我的家鄉是美麗的銀川,白云是那么的白,是那么優美
師:時間來不及了,很遺憾,同學們可以在課后完成練習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而且也感受到了每位同學也很愛你們的家鄉正是因為草原上的風景美,草原上熱情好客的民族還正在等著你們呢!課后,同學們可以自己讀讀課文的后半部分正是因為這樣,老舍才發出了由衷的贊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0
第五單元備課
教學內容:
本單元安排了2篇精讀課文《草原》、《珍珠鳥》;2篇略讀課文《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體現課標思想:
1、注重指導學生朗讀,繼續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加強學生語言積累。
教學目標 :
學生能夠學會本單元的生字及新詞。了解課文內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指定的課文或段落。學生能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培養學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從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單元的生字及新詞。了解課文內容。
2、掌握安排材料的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指定的課文或段落。
4、并用多種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難點 :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
教學時間:7課時
17、草原
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10個新詞;了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美麗,感受民族團結友好,產生熱愛祖國之情。
教學重點:1、了解草原的美麗景色,體會草原人們的熱情好客。
2、用不同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了解草原的美麗景色,體會草原人們的熱情好客。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學生能夠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10個新詞;
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
一、介紹作者:
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二、生讀書:
1、提要求:
2、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課文
1)指名讀重點段:
2)同桌互讀:
3)評價
三、了解課文內容
默讀課文,說說你了解到了大草原的哪些景色
四、總結
五、作業 :朗讀課文 詞
教學后記:學生讀課文很熟,由于課上沒有讓學生討論不懂的問題,所以有些知識還需要鞏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了解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美麗,感受民族團結友好,產生熱愛祖國之情。
教學重點:1、了解草原的美麗景色,體會草原人們的熱情好客。
2、用不同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了解草原的美麗景色,體會草原人們的熱情好客。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 :
二、整體感知:
請你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草原的?
三、品詞嚼句,理解課文:
。ㄒ唬┱埬阍倌x課文第一部分,說一說你體會到了什么?(自讀——批注——討論——交流)
1、生自學,批注:
2、小組交流:
3、匯報
4、指導朗讀;
投影:圖片:《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6、生說感想:
(二)小組討論:
說說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給你六下了怎樣的印象?
。ㄈ┰僮x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2、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疑問:
3、 解決問題;
布置作業 :1 朗讀課文
2 選擇一段背誦
板書設計 :
天空
景色 小丘
草原 羊群
人們 熱情
好客
教學后記:學生對文章體會較深,能夠明白文章所表達的含義
18、珍珠鳥
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12個新詞;
了解課文的內容。領悟課文是怎樣具體表達“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要靠相互的信賴,產生喜歡小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領悟課文是怎樣具體表達“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用不同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領悟課文是怎樣具體表達“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15個新詞;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二、生字、新詞
生字
巢 駁 瞅 賴
多音字: 蔓:wàn 垂蔓
蔓:màn 蔓延
三、生讀書:
1、提要求:
2、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課文
1)指名讀重點段:
2)同桌互讀:
3)評價
四、總結
五、作業 :朗讀課文。
教學后記:在“蔓”這個多音字讀時,還是有兩名同學讀錯,
學生對課文讀的不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領悟課文是怎樣具體表達“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要靠相互的信賴,產生喜歡小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領悟課文是怎樣具體表達“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用不同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的含義。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談話:
二、整體感知:
讀一讀課文吸引你的地方?
三、品詞嚼句,理解課文:
1、用筆畫出描寫珍珠鳥活動變化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法,自由學習。
1)生自學:
2)小組交流:
3)匯報
A 安逸的生活環境
B 它們與我越賴越親近
4)指導朗讀;
2、說一說你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四、課外延伸:
課文中作者留下了許多感興趣的情境,請你任意發揮想象力,
寫一個片段,寫了讓讀者讀了就喜歡珍珠鳥。
五、小結:希望同學們能摘抄一些好的詞句
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 摘抄
板書設計 : 18珍珠鳥
生活環境
信賴, 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親近
教學后記:學生對課文很感興趣,很好地理解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19*零點降生的女孩
教學目標 :自學生字、詞。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能說出自己讀課后的感受,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學重點:能說出自己讀課后的感受,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
二、讀課文說一說讀后的感受:
1、學生自學
2、小組交流
3、匯報
A人的命運不是上天或別人的安排
B前途,幸?孔约海焐喜粫n予
C一個人命運好壞主要取決于主觀
D自己立下的誓言,要努力去實現
4、指導朗讀。
三、課外延伸:
布置作業 :朗讀并抄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板書設計 :
19*零點降生的女孩
自暴自棄 樹立信心 有所功名
母親的謊言
教學后記:學生對文章理解很多,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收獲很大
練習五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的訓練、閱讀訓練、詞語積累的訓練、習作訓練。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2、考察學生的默讀速度、獨立閱讀的能力。
3、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時間:1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交際步驟:
1、幫助學生選擇好題目。
要求:有理有據,說清自己的看法
語句通順連貫
2、做好發言準備。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評價
5、總結,評價。
二、閱讀訓練:
1、閱讀短文,獨立完成后面的作業 ,記下時間。
2、集體訂正
3、教師小結
三、體會分號用法
1 自己讀句子體會
2 體會分號起的作用
3 學生討論的說一說
四、詞語積累的訓練:
1、說出詞語的意思:
自己練習
看例子造句
布置作業 :搭配詞語
教學后記:在分號的作用練習上脫離書,還有同學不太明白,需要進一步鞏固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1
一、說教材
《草原》是一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極其清新,優美的語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盡致,學生通過學習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從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同時激發學生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為本組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著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認知目標:掌握14個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內容。
2、技能目標:揣摩、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叢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根據教學目標,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1、教學重點:熟讀課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2、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四、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只能不再是過去的"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采取情境教學法和誦讀法進行教學。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會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寬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深層次的體味美的意境。
2、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以讀促學,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情感,讀出感悟,讀出內涵。
五、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會放手讓學生讀讀、畫畫、議議,把聽,說,讀,寫相結合,以讀為主,讓學生邊讀邊想,不斷通過讀去揣摩和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終水到渠成,輕松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草原自然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ㄒ唬┞曄窀兄で閷毹D―讓學生期待美
興趣是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學習進步的重要條件。在本課的導入中,我將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的感官刺激作用來啟動學生的認知傾向,在新課導入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同學們,今天老師把吉祥三寶一家帶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吉祥三寶他們想帶大家一起去神游他們美麗的家鄉。"此時,我將會播放《吉祥三寶》的視頻聲象,讓學生對吉祥三寶的家鄉內蒙古大草原充滿了期待和幻想,這時我會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草原"。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望,從而更好的帶著學生神游美麗的大草原!
。ǘ﹫D文結合,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美
在第一自然段的學習當中,我將會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和發現草原的自然美,學生由情創意,觸景生情,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于文中重點的語句,我將會出示與之相應的圖片,由于圖片的顏色鮮艷,形象突出,學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例如文中的其中一個重點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云際。"在這句話的學習中,我將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渲染"和"勾勒"進行理解,并讓學生動手畫畫。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結合圖象,更好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體會到小丘線條的優美!
。ㄈ┳宰x品味,展開想象,讓學生感受美
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采取小組讀,齊讀,自讀,指名讀等形式,以讀代講,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形象,讀出感情,讀出內涵,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我將會配上與之相應的背景音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邊讀邊想,邊讀邊勾畫出草原美麗,恬靜的景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加真切的走進大草原,從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感悟美
每個學生的閱讀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因此,在這個環節上,我設計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匯報的學習方式,在第二部分的學習中,我將會放手讓學生學習他們最喜歡的部分,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并匯報你覺得最能體現蒙古同胞人情好客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自發的學習,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精神,從而實現學生與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交流對話,同時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ㄎ澹┩黄浦攸c,體會情深,升華美
俗話說:"畫龍貴在點睛。",在這個環節上,我將引導學生緊緊的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點題之句,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情感得到升華,把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
(六)整體回顧,拓展遷移,讓美得到延伸
課上到這里已經接近尾聲,因此我將會引導學生再次的朗讀全文,讓學生在腦海中再現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學生通過學習《草原》一文,激發了學生對西部的興趣和欲 望,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時即將結束之際,我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學習資料,例如與之相關的網址,書刊等,并鼓勵學生自主的查找相關的資料。并與同學之間共同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源。
【設計意圖: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是為本組"走進西部"其他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ㄆ撸┌鍟O計
天空:清鮮明朗驚嘆
美麗的風光
草地:一碧千里舒服
熱情迎接
1、草原 激情相見
美麗的蒙古人 盛情款待 蒙漢情深
盡情聯歡
深情話別
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2
本課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加強了有感情朗讀的指導。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讀,的確給同學們帶來了感官上的饕餮盛筵:草原一碧千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歡的熱鬧場面。特別是第一二段草原風光的描寫十分出色,課堂上做到了句句細品,段段精讀,而且趁熱打鐵,做到了當堂背誦,效果特別好。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也比較到位,課前做到了充分的預習,課上帶著濃厚的感情來學習,來品析,草原的景色仿佛就在眼前,充分給了學生美的享受。
本文的語言十分優美,而且充滿瑰麗的想象和奇妙的比喻,應該在寫法上引導學生多借鑒。但是本課只注重了品讀,沒有細細分析語言到底美在那里,這樣學生的寫的收獲會相對較少。另外草原的風光畢竟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遙遠,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邊啟發邊想象,還應該就著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改換一些比喻。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就像……”以加強語言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