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評課稿的撰寫
2、總分式。闡述一分為二,一般先整體概述,然后優點展開,接著指出問題,最后提出建議。這類評課稿最常見。但值得再次提醒的是優缺點的剖析要抓住特色,不能都往“一個籮筐”里裝。(因為常見舉例略)
3、工藝式。工藝式評課更多的是用于搞教學課題時的前測和后測分析,有時也是診斷性評課的需要。具體操作一般分四步:把教學過程切割分塊成環節;攝取教學片段采集某些數據;用理論分析這些量化的數據;提出改進或調整措施。如我們在進行《中小學教師課程素養建構與教師專業成長的培養范式》研究中對中小學某些課進行了師生活動時間比、學生個動與互動時間比(特別注意非語文活動時間)、提問的數量與價值、課堂結構模式和預設生成等作了工藝式評課。其中有一節課憑直覺比較亮,聽課現場反響也比較好,但經過這么處理解剖,發現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師生活動時間比為:7:3。
4、流程式。就是根據教學流程有目的地、適時地點評。有興趣的教師可上“人教論壇”網站,搜索:古詩二首賞析阿遠,就可欣賞一課三嘆《古詩三首》課堂教學賞析(吸收精華版)和《古詩三首》課堂教學賞析(吹毛求疵版)。很有意思的,不妨一看。
關于評課稿,最后還想羅嗦幾句題外話,即要撰寫出高質量的評課稿,必須學會聽課。聽課前應該熟悉相關教材,并嘗試設計教學;應該閱讀相關理論書籍,先作些前期醞釀,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
聽課時要認真觀察和記錄,不僅要聽,還要看,更要仔細捕捉細微信息。觀察思考講課者的語言表情、注意狀態、交往狀態、評價狀態等;特別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愿望、學習習慣、學習狀態、語言發展參與情緒等。最好用三色筆(或不同的符號)記錄教師的狀態、學生的狀態和瞬間的思考困惑或啟發。
課后,要思考和整理信息,并反復琢磨,也可與執教者交談,也可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做比較。在整體反思的基礎上用理論去透視剖析,這樣的評課將是對教學實踐的再創造。
俗話說,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愿我們都擁有思想的草,行動的根,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教學論文。
張晨瑛于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