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整合過程中的反思
時下,新課程、新理念正逐步走進課堂,走進師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信息技術如何去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為師生之間架好溝通的橋梁,更好地傳遞出書本所不能表達的信息,促進學生建構學習社群或者學習共同體,在大量的信息中,去對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去探究、交流、建構、表達,這應該是信息技術當前迫切學要解決的問題。而在平時的聽課過程中,在觀摩學習的過程中,卻發現信息技術在與教育教學整合中出現了許多值得讓人思考的現象。一、“課件秀”!
現象:
許多老師馬上要上公開課亦或是賽課了,隨即就要為課件制作跑個不停了,集本校制作課件的能人奇士,打造一流的課件。有時為了顯示更加真實的場景,更眩麗的畫面,不惜重金聘請校園外的高手,制作出精美的課件。從而希望通過“課件秀”在上課時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并進一步期望自己的課件能給評委老師和聽課老師們留下美好的回憶。這種“課件秀”在很多的時候往往確實能讓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覺。于是乎,一批深得其要領的模仿者出現了,每逢上課,“課件秀”的展示成了許多行內行外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
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課件的使用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形象的理解有些老師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現象。如果能恰當運用課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按照上述做法,把信息技術形式的追求在某一次發揮到及至,非但不能有助信息技術在教學運用上的普及和提高,反而會給信息技術在和課程整合的道路上設置出障礙。試想,每一課的教學都能這樣去做課件嗎?按照筆者制作課件的經驗,制作一個算不上十分完美的課件需要的時間往往是一堂課的幾倍。那么試想一下,當那么多老師看到精彩的“課件秀”之后,在平時的負擔沉重的教學中還會不厭其繁,去碰一碰信息技術的邊嗎?“課件秀”無疑是將信息技術的使用帶進了繁、難的胡同,這種偶爾為止的“課件秀”的生命力又怎么會長久呢?
因此,筆者認為信息技術在課程中整合的體現應該是在每一節課上、在實實在在的教學和學習行為中、是緊密聯系教學中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而生成的模式和方法,而非限于某一次精心的軟件制作。
二、“花拳繡腿”?
現象:
某次,筆者在有幸聆聽于永正老師到我市上課的同時,聽到了一番議論。由于于老師在教學時雖然沒有利用課件,但是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最后出口成章,氣氛熱烈。于是有兩位同行便議論起來。一位說:“于老師上課果然不同凡響,沒用課件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的熱情高漲。”另一位馬上應道:“就是,什么課件,什么信息技術,有什么用啊!都是些花拳繡腿,沒有什么價值,看看,于老師的課沒有這些東西,多實在。”我聽罷,一時無言。
反思:
我們應該看到,在老一輩的特級教師當中,他們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控比較薄弱。因此,在他們的教學設計中,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理解的這種設計不夠充分,但是否因為這些就可以下論調了呢?
從另一個角度看,信息技術到底在課堂上該扮演什么角色?這在許多老師心目中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必然要改變原先有的課程結構、形式、甚至內容,而這些將如何操作,確實是個很大的障礙擺在了面前,因此一部分老師為了適應潮流,便在上課的過程中牽強地加入了信息技術的成分,給人以“畫蛇添足”的感覺,還有部分老師便會很“自覺”的去逃避,有意識的抹殺信息技術的優勢。由此,“花拳繡腿”論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識之士應當看到,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社會里,這種復古的觀念必將阻礙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整合,對教育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現象:
筆者曾經在執教《鯨》這篇文章時,曾經帶領學生上網進行了一次網絡學習,去瀏覽有關鯨的網站,查找有關鯨的分類、現狀等信息。但無論是在“百度”里面搜索,還是在“google”里面查詢,所得到的信息都是半鱗片爪,好不容易搜到一些內容,可是一打開確是由中國臺灣地區的繁體網頁,學生對信息的建構無從談起。
廣告泛濫成災,大量網站內容粗糙,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網絡,諸多嚴峻的事實逼迫老師不得不利用大量的時間在互聯網海量的良莠不齊的信息中搜尋有價值的信息。現在,信息技術從教育的角度看來,無疑已經成了一把雙刃劍,在利于教育教學的同時,其實又在影響著教育的成效和教學的效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悄然隱現。
反思:
當教育界都對信息技術大加褒獎,形成了信息技術會對教學帶來新氣象,新變化這些共識的同時,我們是否從根本上考慮了去建立一個支撐教學的信息技術資源平臺。與美國豐富的網上教育資源相比,我國網上教育資源的極度匱乏這種無須爭辯的事實已經制約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而僅有的一些可用的信息資源,還不時受到市場經濟觀念的沖擊,如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等等。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需要緊緊的依*國家的扶持,在教育部門的統籌安排下,在全社會的關心下,通過計算機技術人員、美工、媒體制作人員、教學設計專家、學科內容專家、教育心理學、教師、管理人員、評價人員等各方面專家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豐富的網上教育資源,以此消除“無米之炊”的尷尬,從而讓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具有實際操作的可能。
四、“信息技術=聊天+游戲”
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