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學改革的體會
一、新教改的指導思想在教改的新理念的思想指導下,教師應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其實交際打下基礎;開發智力,了解文化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由簡到繁地安排大綱所規定的全部語言項目——功能,詞匯,語法,話題等。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重組教材,目的是為符合教學實際的要求,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起到引領作用,主要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有目的的活動。并力求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
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口語和書面語兩部分緊密聯系,融為一體。聽說領先,隨后逐步加大力度。并且由單項訓練進而轉向綜合訓練,通過大量的語言操練(Drill)和練習(Practice),促進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語言的技能,并經過多種形式的交際活動和完成任務(Task)將言語技能逐步發展為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
教師始終觀察著全班的反應,保證所教的內容和所進行的活動大家都能理解和參與。如果學生沒有弄懂,就意味著教師要根據情況改變自己的角色,在教育教學中,無論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某種問題,教師要變成示范者或表演者,有時又要當講解員。
在復習階段“教師”是位“強化記憶者”也是學習方法的指導者。
二、新教改的指導思想也應是:
素質教育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學習及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播者向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和開發者方向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科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有效地進行知識遷移,實現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與整合,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量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整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等。基于以上的教學理念,我就Book2 Lesson61進行教學設計。
三、以Book 2 Unit 16 Lesson 61為例,談談教改體會:
第16單元的交際能力項目為“問題”(Asking the way),本單元教學是在上學期第6單元第21—24課“詢問方向(Asking for directions)”和“應答方向(Givng directions)”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看圖說話、句型操練、課文閱讀、對話表演等活動來達到交際目的。
第61課是16單元重要的一課,它起著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作用。本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標有學校、醫院、教堂、圖書館、咖啡館等建筑的地圖,幫助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有關問路的習慣用語及新單詞;第二部分通過對話學習有關新的問路及指路的表達方法;第三部分要求學生總結所有的問路及指路用語并就所給條件進行問路和指路練習。三部分都圍繞問題、指路而設計,層層遞進、步步展開。
三、教學目標設計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學會kind,lady,ladies’room,library,church,cafe,
video,cross,across,crossing,told,reach這些單詞并運用。
2、正確使用下列句型:cross the bridge,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you can’t miss it等指路用語。
3、總結歸納所有的問路、指路用語。
能力目標:
1、能使用所學單詞和句型進行模仿、替換和轉換練習。
2、運用所學知識,合作編對話或短劇,熟練進行聽、說、讀、寫,發展聯想、歸納能力。
3、獨立或合作設計參觀路線。
德育目標:
1、熱愛、了解家鄉、樂于助人。
2、培養競爭、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3、在學習和生活中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
情感目標:
1、通過知識與情感的交流,學生有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2、通過老師或學生自身經歷的介紹和引入、發展學生關愛老師、老師關心學生,彼此關心,共同學習,體味在生活中關愛他人的樂趣。
3、通過學生喜愛的游戲、歌曲及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師生關系融洽。
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是學習新單詞及問路、指路用語,難點是學生能就所問路、指路用語進行實際交際和運用。
教學方法:
情景法、信息溝通法、小組活動法。
學法指導:
1、語音模仿法。
2、語言組織的方法(陳述、討論、問答、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