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管理,加強“活”“動”
課堂教學管理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管理紀律、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行為。課堂管理的實施是課堂教學得以動態調控、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教師不僅要能駕馭外語教學,更要具有擅長課堂管理的能力,努力做到使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里盡可能發揮其學習主動性。要做到優化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管理,必須加強“活”“動”,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如果采用那種重講解、機械模仿與背誦的單調教學方法,肯定不能適應小學生好奇愛動的特點,而他們原有的興趣和良好愿望就會喪失殆盡。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在這次教學實踐中,我力圖通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激活課堂教學,真正產生“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的景象。
“活”:發揮教師促進者作用。新課程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我覺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教學手段靈活。
其一,情景的豐富性。語言的表達總和人的活動或周圍的情景聯系在一起,小學生的思維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教學中無論是呈現新知識,還是復習鞏固舊知識,都應使學生盡量在一個有意義的情景中進行,以做到在情景中學、在情景中練、在情景中用。
1、直觀手段創設情景。我在操練句型示范中引出“which”和關于色彩的單詞時,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實物比如書籍,筆等;“過生日”時,準備蛋糕和卡片、玩具,營造“生日”氛圍;表演對話時,學生穿上合適的衣服,像圍裙或領帶,使得更加接近所扮演的角色。我發現通過這些實物,圖片,手勢或者表情設置情景,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新授句子的意思和使用場合,而這些直觀手段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能有效地引起和調動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電教手段創設情景。在教學中,我們常采用電教手段呈現情景,電教手段的運用使得畫面更加精美,課堂容量增大,效率提高。如car, flower, dresses,which等單詞學生都學過,我把一些單詞圖片一呈現,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反應很靈敏,很快說出了這些單詞并有效帶動了新授句型理解。
其二,活動的多樣性。《小學英語課程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小學英語要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除了常規手段聽說讀寫外,還要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的做唱演形式,以增加活動多樣性,增強課堂趣味性,提高教學實效性。
A.唱唱跳跳。課前我通過歌謠配合節拍相當于“熱身”,結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情緒;也成功地集中學生注意力并導入新課。B.玩玩演演。兒童喜歡扮演角色,喜歡模仿別人,喜歡表現自己,當表演得到認可時,他的表現欲得到滿足。所以在教學中,我盡量安排“角色表演”,讓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如我在教學設計中創設了玩具店和超市的購物情景,讓學生分別扮演營業員和顧客等角色。學生一會兒就能買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其中學生最擅長的是“討價還價”。這樣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替進行,始終積極參與,課堂氛圍既輕松愉快又緊張刺激。
二、教學內容鮮活。
教材內容是教學的主要依據。但教師應把教材上的內容內化到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中并轉化為能力,應通過利用教材,借助教材,使學習內容“鮮活”起來:
第一、激活教材。教材內容一般比較簡短、形式單一。首先,幻燈片動畫效果以及超級鏈接使靜態的句型和詞匯變得形象生動起來;其次,新舊知識串聯,激活學生大腦記憶,做到以舊引新,以新溫舊,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清晰,例如通過“when is your birthday?”復習了學習過的日期,同時引出后面的“What do you want for your birthday?”為順利進入課文作好鋪墊。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有很多地方都體現了“以舊引新,以新溫舊”的思想,并且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也要一再運用到。
第二、演活教材。小學的教材內容以對話為主,角色表演不失為活化教材的一個好方法。首先要鼓勵學生表演時要自然、真實,其次要在充分理解對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自編自導。同樣的對話,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他們所創設的情景及表現出來的表情、動作都是不一樣的。當對話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演繹時,書上的語言材料被演活了。
第三、用活教材。新課程認為,對教材要采取的態度不是簡單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是教材上的內容能說會背就行了,而是借助教材,使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相聯系。這個思想主要體現在對話練習或者拓展訓練部分,這節課我用手提包,課本等做了示范進行實物操練效果很好。在師生的意義對話操練中尤其要體現這點。這也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學生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運用,這又回到了實際生活中來了。
“動”: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所起的作用還必須在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上表現出來。我認為,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須從加強學生三“動”開始。
一、參與主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內化的過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學得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主動參與和有效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