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進行語言教學時,人們一定會滲入文化的教學。同樣,作為英語教師,我們也應當有意識地將文化滲透于我們的教學過程之中。只有這樣,我們的語言教學才能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避免一些語用方面的錯誤。因為,一方面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人類的知識、經驗是由語言來描述、來儲存的,人類的風俗習慣、行為規范、宗教信仰、社會體制和價值觀念等也是由語言來描述和分析的。可以說語言就是文化的折射;另一方面,作為文化的一種折射,語言本身也深受文化的影響。比如說在一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國家,幾乎就沒有關于雪的詞匯,因為他們那里從來不下雪,理所當然,他們對雪就沒有理性和感性認識。而愛斯基靡人卻對雪做了非常仔細的分類,因為他們居住在冰冷的北極圈附近,雪在他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比如,阿拉伯語中有幾十個詞匯來稱呼駱駝,而漢語中只有一個詞“駱駝”而已。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如此密不可分,我們在教中學英語時,應該努力將文化滲透于中學英語的教學之中。
我在教學生掌握詞語的基本意義的基礎上,挖掘詞匯內部不同的文化因素。兩種語言的一般常用詞匯對等的詞匯較少,表面對應的詞可能表達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聯想,因此我們在講解詞匯時應挖掘詞義中的文化內涵。
有的單詞指示意義相同,而文化內涵只有部分相同。如在英語中,family指丈夫、妻子和孩子,而漢語的家庭很可能是丈夫、妻子和孩子還包括祖父母;又如birthday party在英美國家非常普及,多是指好朋友聚集一堂.吃生日蛋糕,贈送小禮物,還安排一些娛樂活動,如:舞會、酒會、燒烤、野餐等,而中國生日開晚會不太普遍,大多是年長的人做整十的生日,親朋好友一起吃頓飯而已。
有的單詞指示意義相同,而文化內涵不同或相反。例如,龍在漢語中有吉祥之意。如龍飛風舞,龍風呈樣;而dragon在英語中是一種兇猛的、邪惡的動物,指人時常含貶義。在Collins Cobui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這本字典中,有這樣的句子: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you mean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又如鳳凰有祥瑞之意,如龍風呈樣;而phoenix卻有再生之意,指長生鳥在沙漠生活了數百年后,自焚于火柴堆中,并由此再生,開始另一循環。
還有的單詞指示意義相同,但只在一種文化中有文化內涵。如漢語中的松常比喻人具有堅定不移、高風亮節的高貴品質,而pine則沒有此意;漢語中的虎有勇猛威武之意,而tiger則沒有這樣的內涵。
當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還可以想很多其它的好方法將文化有意識地滲透于語言
教學中,提高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順利掌握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