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注關心,用師愛溫暖學生——讀《新時期師德精神的頌歌》有感
好感,學生就會在學業、品德、習慣方面表現進步。教師如果對學生表示厭惡或失望,學生心理就產生負效應,表現為退步。愛是一種由衷的熱情,是一種自我犧牲的依依不舍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最基礎的美德。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他們。”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同于父母對子女的愛,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愛,沒有這種愛做基礎,就發現不了學生中真、善、美的東西、贊美就失去了基礎。如果一定要贊美,那么這種贊美也將是蒼白和虛偽的恭維、討好,必將失去贊美的效應。教師應學會贊美的藝術,傾注真誠的師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人本主義學派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學習是個性、潛能和價值自我表現和實現的過程。教學的實質和根本任務在于創建一個讓學生感到安全、輕松、消除心理壓力和負擔的情境,讓學生敢于和勇于自動發表見解、自由想象和創造,即教學就是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創造一個安全的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在親密、融洽的師生人際關系中,學生敢于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學生的缺點,問題,甚至是錯誤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并不違心地去粉飾,美化他們的缺點和錯誤,而是不要忘記愛護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和身尊心。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才能冷靜地、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二、贊美有巨大的力量。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敬,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個人保持愉悅的心情和旺盛的工作熱情的需要,贊美能滿足人們的這種需要,作為教師就應懂得這項育人的原因則,不應總把精力集中在專挑學生的毛病,專批評學生的缺點上。“毛病越挑越多”,絕不會越挑越少。教師應把注意力集中到發現和贊美學生的真、善、美的閃光點上,“美”的東西越贊越多、越“美”。賞識和贊美學生就是承認學生的成功。美國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贊美猶如陽光”,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贊美是人們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便會成為其積極向上的原動力。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