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車》音樂教學設計及反思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通過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緊扣新教材理念,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己,使其音樂素質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課堂氣氛活躍,效果良好。)
(七)、加入英文,唱《大風車》
師:在這節音樂課里呀,還有一個同學們意想不到的新內容,就是我們在這節音樂課上學一點英語,好不好?今天我們唱的歌是《大風車》,我們就學“大風車”三個字。
師:“大”——“Big”,“風車”——“Windmill”,同學們跟老師一起讀。
(按節奏讀一讀,再加入歌曲里唱一唱。原先歌詞“大風車吱呀吱悠悠地轉”轉唱為“Big Windmill吱呀吱悠悠地轉”。)
完整地唱一遍。
(八)布置作業:
師:今天同學們和老師一塊兒在我們的音樂旅程中又唱又跳又玩,高不高興啊?課后有時間,老師再和大家一起制作風車,好嗎?
師:今天我們的旅程就結束了,讓我們再用英文說“Bye-bye!”
鼓勵、暗示對孩子情感的調動
-----《大風車》課后反思
“老師,我,我,我來,我想參加表演”。“老師,老師,我想給大家唱《大風車》的歌”“老師,老師,我想……”。課堂上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爭相舉手,要求參與歌曲《大風車》的各種表現形式。只見李洋,一個長得胖胖的男同學,正在努力地用英語來唱著他喜歡的《大風車》歌曲。雖然他的聲音不是很美,但是他唱得非常認真,非常投入。下面的學生也都給予他熱烈的掌聲。一個又一個的學生走上講臺,盡情地表現著自己。這個情景使我感慨萬千,我知道這其中自己的鼓勵、暗示起了多大的作用。
班級上總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害怕自己表現不好,怕被別人譏笑,而在參與活動中不是很積極。我就在教學及各類活動中都用積極的暗示去鼓勵學生,正如被人們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 二個牛頓”的斯賓塞所說:“我認為孩子從幼兒到少年這個時期,暗示就是像點燃他們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無目的的漫游變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們從這些暗示中,隱約可見未來的曙光。”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常告訴學生:“我們有信心”“我們會成功”“你們是最棒的”……在老師積極的鼓勵、暗示下,孩子們有了自信心,發揮出了巨大的創造力。可見鼓勵對孩子們的自信心有多么的重要。
孩子們出色的表現讓我想起<<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到:要淡化教育活動中那種赤裸祼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并視這種活動本身為教育目的之一。特別是情感交互懷極強的音樂課,教師精彩的課堂設計,平等交流的平臺的搭建,再加上鼓勵、暗示性的神態、肢體、語言的運用,對調動孩子的情感,激發他們趣,在快樂學習中達到“三維”目標的整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寄語:《大風車》是孩子們比較熟悉、喜歡的歌曲。在教學難度不大的前提下,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情感的調動上,這種設計有一定的科學性。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教師做了精心的設計:
其一,課堂自始至終沉浸在生活中、情景中、活動中;
其二,在游戲中學習節奏,在無痕中化解教學難點;
其三,活動性、交互性強;
等級: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均“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