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天,像過節》教學反思(通用2篇)
《下雪天,像過節》教學反思 篇1
兒歌對于幼兒來說,簡潔明朗,極易上口,好學又好記。但是,要讓孩子充分理解兒歌的含義,做到既能背頌又能講解,那么,單憑你教一句講一句,孩子念一句是不行的,這太抽象了。況且,這種簡單機械的教學方法,很可能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而達不到預期效果。即使當時能背,過后也可能因為理解模糊而很快遺忘。所以,強迫記憶對于孩子來說是極不合適的。
針對以上問題,我想了許多,兒歌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的,我能不能將它變得更直接、更形象呢?于是我想到了圖畫、想到了游戲。正好,我要教一首關于下雪的兒歌,名叫《下雪天,像過節》。課前,我準備了許多小雪花,又大肆渲染地畫了冬天下雪圖。我把畫用報紙藏起來,以制造懸念。上課了,孩子們象小鳥樣地飛進教室,對黑板上掛報紙后面的畫好奇極了,一個個瞪大眼睛伸長脖子,好想立刻知道那后面的秘密。孩子最喜愛的莫過于游戲!看著他們的神態我心里可高興了,表面上卻裝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眼見孩子們一個個靜靜地坐在位子上等我揭開秘密,我卻左顧右盼,拿出我事先準備好的小雪花,請他們和我一起玩下雪的游戲,看著雪花從我的手中悠悠蕩蕩地飄落于地,孩子們驚喜異常,紛紛效仿。霎時間,教室里雪花飄飄,滿教室的興高采烈。我逮住機會,大聲宣布我今天要教的兒歌名字《下雪天,像過節》,我趁熱打鐵,轉身揭下黑板上的報紙,哇塞!孩子們驚呼出聲: “老師,這畫好美!” “老師,這畫里的汽車上蓋上了雪花”。“老師,這畫里的房子也蓋上了雪花……”于是我即興進行提問:“蓋了厚厚一層雪的汽車像我們過節時吃的什么?”“像面包,像蛋糕……”孩子們興奮地講述著,高揚小手舉得高高的,我請他說,他的回答可真是直達點子:“老師,蓋了雪的樹枝像我們吃的薯條。”多形象的比喻啊。
講完了畫里的意境,然后很有感情地朗誦了一遍兒歌,看著孩子們一副神往的樣子,我開始指著畫面教兒歌。沒想到, 這首在孩子們來說顯得有些長的兒歌,我僅教了兩遍,孩子們就能跟著我大聲地朗誦了。我試著讓孩子們自己朗誦,居然全體通過!我又請了幾個孩子講講兒歌的意思,沒想到個個都能講出來,而且,還很有感情!
一節課下來,我驚喜之余頗有幾分欣慰。這小小的嘗試卻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功,可見游戲在整個幼兒教育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然,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也是不可行的。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選用教學方法,這樣,你總會有意外的驚喜和收獲。
《下雪天,像過節》教學反思 篇2
詩歌由于語言簡潔,音韻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為大家喜愛。在詩歌教學中,教學手段也頗多,有大圖片、多媒體課件等。今天在語言教學中,我嘗試使用了小圖標輔助詩歌教學,我覺得效果不錯。
一、有助于幼兒理解和記憶。
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在欣賞詩歌的基礎上,理解詩歌中的比喻句,我就是借用了小圖標的方式,讓孩子通過排列小圖標,記憶詩歌內容。幼兒雖然不識文字,但是卻能從圖表中了解詩歌內容,使詩歌中比較無形、抽象的元素變得具體和生動,幼兒易于理解。
二、有助于幼兒主動學習和表達。
小圖標又是教師的教具還是幼兒的學具。幼兒人手一套小圖標,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熟悉詩歌,在本次教學中,幼兒通過擺放小圖標,很好的學習了詩歌中的比喻句。同時在操作中,還能和別人討論或者交談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愿望,提高語言能力。詩歌教學,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孩子要學會朗誦詩歌。詩歌的朗誦要領單靠教師的語言提示,幼兒往往記不清楚,也難易掌握。詩歌中加入小圖標,幼兒在朗誦的時候就能掌握速度的快慢、語氣的升降。
三、有助于幼兒創編和能力的發展。
中班的孩子具體思維占主要地位,孩子在創編詩歌中,還是要依靠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聯想,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讓幼兒選出聯想的內容,直觀呈現思維的結果,幼兒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創編結果,便于幼兒與同伴間的交流合作,豐富詩歌的內涵。孩子在運用小圖標中,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等也得到了發展。
我想,小圖標除了適用在詩歌教學中,還有很多教學中也能運用,如:歌曲教學、故事教學和看圖講述等,在具體使用中又將會呈現不同的特點,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努力探索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