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器樂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精選2篇)
用器樂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 篇1
除了我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各種樂器外,我也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去制作樂器。如我讓初一的學生回家自制樂器來表現《輕歌曼舞》課后作業的三幅畫,學生的想象力真的很讓我佩服:有些學生用只裝有半瓶水的瓶子來表現水流動的聲音;用手翻動書本來表達風聲;自己吹口哨表示鳥叫,還要求自己的同學要有不同的口哨聲來代表鳥種類的繁多……除了學生想象力讓我大吃一驚之外,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態度讓我覺得很欣慰,每位同學都準備了自己的自制樂器,有的同學一個人還帶了3件,在課前還一起經過了一定的排練。說實話,我有了一絲成功的喜悅,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對音樂課感興趣了,才會認真的并且興致勃勃的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同時我也覺得他們是在乎自己作業完成的好壞才會在課前進行排練。
在器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掌握樂器的演奏方法,更好地以自己的獨特見解去表現器樂。在器樂教學中,教師先提供必要的演奏技巧知識或指導學生自由練習某一技巧,讓學生在教師啟發中去探索需要解決的問題,再從樂曲的實際演奏中經過探索得出結論。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演奏基礎,結合學生實際水平確定要探索的目標,要能引起學生興趣,經過自己練習解決,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索。
用器樂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 篇2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尤其是器樂的演奏。器樂的演奏對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表達和創造能力及可持續發展的情感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器樂教學擴大了音樂的表現力,改變了音樂教學的面貌。器樂教學與創造教學相結合,滿足了部分孩子因天生聲帶狹小難以演唱,卻能在器樂中發揮特長的欲望,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發展孩子熱愛音樂創造音樂的潛能。
在欣賞《漁舟唱晚》時,我從家里帶了古箏,我學過古箏,在課堂上親自演奏了此曲,學生興致很高,我借此也介紹了古箏這一樂器,并讓有興趣的同學上臺來進行試奏;在介紹電聲樂隊時,我把學校僅有的電聲樂器——電子琴給學生做了介紹,并讓學生來聽辯電子琴上的各種有代表的音色,效果相當不錯;都說《非洲的靈感》比較難上,但是學生卻對這個單元記憶悠新。我從網上找了5種典型的非洲樂器,準備由非洲樂器來導入這個課程,讓每位同學通過網絡能更清楚地了解非洲的樂器,使學生有感受和了解非洲音樂的欲望;再比如把鈴鼓和碰鈴用于《青春舞曲》的學習;從介紹并展示學校的銅管樂器來讓學生了解銅管樂隊,從而更好地學習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