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教學——《放牛山歌》教學反思
本課是五年級音樂第一學期第五課。教學內容為:欣賞陜北民歌《跟上共產黨把革命鬧》、苗族民歌《歌唱美麗的家鄉》,視唱廣東民歌《放牛山歌》。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知道和感受我國民歌的體裁之一-------山歌的特點。并在聽于唱的音樂活動中接受革命傳統的教育。同時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對一個降號調的識譜、視唱能力。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復習舊知、逐步引入的方法讓學生來理解山歌的特點。首先,復習民歌的另一體裁------號子的特點。再聽賞陜北山歌和苗族山歌,分別介紹了陜北山歌,讓學生知道是由信天游改編的,是陜北人民最喜歡的一種山歌形式。此外,除對“信天游”這一體裁及歌曲的音樂手法作些簡單介紹外,還引導學生去體會歌中所表現的翻身農民對共產黨的愛戴,對革命的擁護之情。苗族山歌則由教師講述,介紹苗家山寨的地貌,說明地理環境與“飛歌”的音樂風格形成的關系。然后,引入到廣東民歌《放牛山歌》,讓學生知道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音樂特色。通過視唱,拍擊節奏,哼唱等方法,使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并初步會唱一個降號調的歌曲。最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放牛山歌》的旋律、節奏比較簡單,但這是學生初次接觸一個降號調的歌曲,因此,我采用輔導——拍擊節奏——視唱——哼唱——齊唱的教學方法來教授歌曲。由于該班學生是村校剛來的學生,自學、視唱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加以教師示范,同時讓學生用優美、親切的聲音來表現紅軍與農村人民的魚水之情。
整個教學過程采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種手段,以教師示范、引導相互合作,力爭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在理解山歌特點的基礎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