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題活動設計:我和春天2
幼兒b 幼兒b在樹叢中,拿著樹枝在撥弄著地上的草。 在幼兒園和幼兒b身邊,長長的樹枝是很少見的,而幼兒b是男孩子,男孩子喜歡弄棍子,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他關注了草叢中的樹枝。
層次二 幼兒c “老師,這是什么花?”“紫玉蘭”“我們幼兒園有白玉蘭,花都謝了,長葉子啦! 幼兒c有一定的觀察能力,通過比較發現白玉蘭和紫玉蘭外觀相似,引發他的興趣,提出問題,她能與已有的經驗發生聯系。
幼兒d 幼兒d走到橋邊,手指著橋邊的繡球花說:“老師,繡球花。” 幼兒d對身邊的植物比較關注,看到熟悉植物能大膽的說出來,幼兒d對植物特點掌握得較好。
幼兒園的繡球花 4月7日 層次一 幼兒a 幼兒a沒有去觀察繡球花的變化,而是去觀察自己種植的蝴蝶花。 幼兒a沒有隨教師的提問去觀察繡球花,而是關注自己種植的蝴蝶花,幼兒a對周圍的環境有所關注,他觀察對象雖不是教師的指向對象,但是他已經對身邊的環境有觀察興趣了。
幼兒b 幼兒b走到繡球樹下,撿到落在草地上的繡球花交給老師。 幼兒b對地上有興趣,經常會在地上撿一些小紙片等,他把花撿起來說:“這是繡球花!彼]有觀察繡球花的變化,而去關注繡球花周圍的環境。
層次二 幼兒c 幼兒c走到繡球樹邊說:“繡球花變白了!彼菍χ蠋煷舐曊f。 通過周六、周日兩天,繡球花有了明顯的變化,幼兒c很快注意到。幼兒c比較注意周圍的環境,在較長的時間中,經常關注植物,對它的變化比較敏感。
幼兒d 幼兒d看過繡球花,向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植物園的繡球花是綠的?” 幼兒d能很快地發現植物園繡球花和幼兒園繡球花的區別。他的發現基于對繡球花長期觀察的基礎上。
說明:幼兒a、b、c、d是屬于班級發展層次有一定差異的幼兒,我們將他們做為一段時期里相對固定的觀察對象,進行連續性觀察,從而了解在進行“我和春天”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對各層面幼兒所發揮的實際作用。
七、家長工作
(一)家長志愿者行動調查表分析(另附調查問卷)
根據本班調查表的填寫情況,將家長愛好,或特長分為五類:
第一類 經濟管理 25%
第二類 運動和棋類 22%
第三類 計算機 17%
第四類 旅游 11%
第五類 其它 25%
從統計的數據分析,以第一類和第三類作為本人興趣、愛好的家長,主要是在金融領域和機關工作,與家長的職業有直接關系,接近總百分比的一半;以第二類作為興趣,愛好的家長,與性別有關。值得一提的是以第四類,第五類作為興趣和愛好的家長,更利于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特別是第五類家長,他們興趣廣泛,有著較多可以挖掘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