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案例:對一次大班手工活動引導過程的評價
對幼兒行為的評價:經過了浩然的動腦筋之后,他想到了選擇平時生活中的工具來輔助做觸須,使做觸須的難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這一過程說明浩然是在投入了很多的努力后最終完成了這一作品------做成了一直真正的螞蟻。浩然充分的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評價反思:
在這個案例里面,我們看到當老師面對浩然的問題,沒有用隨意的態度來對待,對于孩子指出老師折的是一只沒有觸須的螞蟻,老師雖當時有些尷尬,但是隨后卻能夠在互相尊重的原則上,尊重孩子的這一觀點,并且積極的鼓勵孩子自己去想辦法,找出成功的經驗。因為一個人自己探索出來的經驗和從別人那里獲取的成功經驗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在這個案例里,老師所處的角色正如我們的《新綱要》里所指引的一樣,是一個支持者、觀察者、合作者,同時也是孩子們成功后的經驗分享者和支持者。 案例中的這位男孩子浩然是一個具有明銳的觀察力的孩子,正是這一觀察力讓浩然發現了老師的“成功之作”其實不高明------沒有觸須的螞蟻。而在后來的一系列的環節中也足以證明浩然具有一定的堅持性、創造性的幼兒。他不滿足于當前,在比較長的時間里他始終注意于這一創造內容里,對這一內容屢屢的嘗試,而且沒有輕言的放棄,不斷的探索,就是這樣一股堅持的力量,讓浩然成功了,終于給螞蟻裝上了美麗的觸須。 在幼兒的日常活動中,我們老師要學會引導孩子去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并且創造機會引導幼兒和同伴進行討論或在爭論中獨立的去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在這些過程中,幼兒有可能通過幾次的嘗試失敗,改進方法,獲得最后的成功;也有可能通過與同伴之間思維的碰撞,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但這些都是通過幼兒自身的努力和探索才能夠獲得的,而這些也遠遠比我們教師直接給予的經驗更加深刻,也更加的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