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誰能砸開核桃(詳細)
幼:“用腳踩”、“用牙咬”、“用拳頭砸”、“用錘子(或其他工具)砸”……(其中前三種爭議比較大,后一種方法贊成的比較多,而通過小漫畫的演示,更加生動的證實了幼兒的想法。)
漫畫內容:用腳踩、用牙咬、用拳頭砸——“這個辦法可不行!”用工具砸——“這個辦法太好了!“
2、說工具
請幼兒說一說有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
師:“那你們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呢?”
幼:“錘子”、“石頭”、“鉗子”……
(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積極調動了自己所有關于工具的原有經驗,去交流、去爭論,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工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使用工具產生了強烈的愿望。孩子們猜想出了十余種能砸開核桃的工具,包括剪刀、錘子、鉗子、鑷子、螺絲刀、木棒、石頭、扳子、鎖頭、菜刀、鋸等。)
二、猜想與嘗試
1、成功的設想
(1)動畫演示預想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欄填預想哪種工具會成功,第二欄記錄實踐后的結果。)
師:“這是小核桃帶來的記錄卡,記錄卡第一行畫的都是什么呀?”
幼:“工具。”
師:“第二行的前面有一個問號,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開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把結果記在這里。”
(預想表格中選擇了八種意見比較集中的工具,分別是剪刀、錘子、鉗子、鑷子、螺絲刀、木棒、扳子、鎖頭。)
(2)幼兒自由選擇成功符號。
師:“在記錄之前,你要先選擇一種符號,然后在第二行認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畫上符號。”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對工具能否成功進行設想,并用符號記錄,小組間交流。這一環節給予了幼兒極大的創造和自由選擇的空間,24名幼兒的記錄符號花樣繁多,達十五種,有太陽、星星、月亮、小房子、花朵、小草、幾何形體、帽子、手套、葉子、樹等等。由于是預測過程,幼兒的原有經驗水平不一致,因此預測結果有很大分歧,但在錘子的預測結果上基本保持一致,分歧主要集中在木頭、螺絲刀、剪子、鑷子等幾種工具上。)
2、實驗與驗證
(1)請幼兒自由使用各種工具實驗,并記錄結果。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邊實驗邊記錄,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幼:“想!”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記錄卡中的工具,一會兒你們就可以動手驗證一下自己猜得對不對?但是在使用工具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為了保護地板,請小朋友在小木板上來砸。”
幼:“老師,我砸開了!”
師:“真棒!你是用什么砸開的?”
幼:“鎖頭。”
師:“快把結果記錄下來!”……
(實驗中,有三名幼兒嘗試了所有工具;大部分幼兒嘗試了四至五種工具;少數幼兒嘗試了一至二種工具。)
(2)幼兒間交流實驗結果,引導幼兒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