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情節,能較連貫地講述故事內容。
2.通過扮演小蝌蚪,關注自己與同伴的空間位置,樂于與同伴合作表演。
活動準備
1.故事畫面。
2.裝扮飾物:一頂有尾巴的黑色帽子(用于扮“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重述故事
1、觀察故事畫面,回憶故事名稱
2、觀察故事畫面,討論
師:大家都認識自己的媽媽,為什么小蝌蚪不認識自己的媽媽?
師:小蝌蚪看見小雞有媽媽,想到什么,決定去做什么事?
通過以上問題痔故事展開,尤其是第二個問題,引導劭jl結合故事內蓉籽想和做、因
和果敢系起來,較連貫地說出小蝌蚪看見小鳩百媽媽,決定一起去找媽媽,教師對幼兒講述的肯定,為后續的連貫講述創造有利條件。
3、幼兒講述故事,教師翻動圖片
由幼兒集體講述,允許參差不齊,每段之間由語言提示到動作提示,直到不提示,逐漸減少教師提示至結束故事。
我們一改通常所采用的教師提問鋤兒回答的方法,每當幼兒講到下一段落,教師就充當幼兒講述的配甬,翻開一張圖片,使整個故事一氣呵成,短短五六分鐘,鍛煉了每個幼兒大膽連貫講述故事的能力和自信。
二、引導幼兒談論如何扮演角色
1、回憶故事角色
關注小蝌蚪游動時怎樣排列隊伍,參照畫面,探索怎樣讓小蝌蚪一擁而上時的隊伍不
擁擠。
針對幺力jl無法把握隊伍排列的難點,引導紉兒經過觀蔡圖片,發現三三兩兩、三五成群等詞,十分具體形.地二到了集體表演中乏注自己和同伴的位置的方法。
2、分配角色
(1) 由幼兒集體扮演小蝌蚪,隨著故事進展,輪換扮演動物媽媽。
(2) 共同制定以下規則:
●動物媽媽站在積木上,評判小蝌蚪們的位置,并可移動一個小蝌蚪的位置,調整隊伍。
●由動物媽媽按照小蝌蚪的站位與姿勢選出下一段故事的媽媽扮演者和小蝌蚪帶隊人。
●動物媽媽表演結束仍回剄小蝌蚪的隊伍中扮演小蝌蚪。
小蝌蚪自強至終在表演現場,大家都來扮演小蝌蚪,幼兒有更多參與的機會。通過輪換扮演動物媽媽,將”看”與“做”直接聯系,不但增才口幼兒在故事表演中的參與度,而
且有更多機會去體驗其同表演中的空間位置。
三、集體表演
1.表演開始:幼兒躲在小椅子后面,扮作青蛙卵,教師扮作青蛙。
2.故事開始由教師扮演青蛙媽媽,用動作和語言表演青蛙媽媽產卵的情景,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3.教師在小蝌蚪開始游動以后,即改變角色扮演小蝌蚪之一,和幼兒一起學著小蝌蚪在場地上游動。
4.每轉一圈由幼兒輪換地擔任媽媽角色,進行角色對話。
5.教師按幼兒熟悉的程度由語言提示到動作提示到不提示。
有意識地讓動物媽媽的站使略高于小蝌蚪們,使擔任動物媽媽的鋤兒能夠仝面地看清蝌蚪們的位置排列。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當他們再度扮演小蝌蚪時,更能、主意自己和同伴之間空間位置。教師在故事開始部分擔任青蛙媽媽的角色,當小寶寶變戊小蝌蚌以后,教師也立刻轉換戌小蝌蚪的角色,從引領者轉換為參與者。我們看到在短短不到20分鐘的故事表演中,小蝌蚪的游動越來越自如,主動表現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