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shù)學教案:讓誰先吃好呢
(評析:故事與提問的交互進行,看似話語相同,但實際是給幼兒思維的一個緩沖。)
(3)師:你們覺得毛毛蟲說得有道理嗎?(有、沒有)你說沒有道理,你說有道理,別急,我們一個個說說自己的道理。
(4)引導幼兒各自講述自己的道理。
a.師:你先說。為什么沒道理?
b.師:你來說,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讓小的)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從小排到大、從矮排到高、從短排到長”的情況發(fā)生?(排隊、坐座位、做操時)
(評析:讓幼兒大膽講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兒在與伙伴的思維碰撞中,領悟高矮、大小、長短、輕重正逆排序的實際意義,在師幼、幼幼的拋接中,活動重點迎刃而解。)
三、品嘗桃子。
1.師(點擊課件):看來,毛毛蟲說的很有道理。它一邊說著,一邊“嗖”的一下鉆進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嘗著,邊吃邊說“朋友們一起來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動物,一起分享著又大又紅又香的桃子。
2.師: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方式。
(評析:“大家一起品嘗桃子”是一個有趣的結尾,讓幼兒在感受分享的同時,又使“讓誰先吃好呢?”的線索貫穿始終。)
[nextpage]
活動評析:
《讓誰先吃好呢》是一個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的繪本故事。將這個故事轉化為數(shù)學活動時,我反復思量,尋找著繪本與幼兒數(shù)學活動的結合點;大膽剪裁,調整著作品與幼兒經(jīng)驗的契入面。品味活動,我有以下兩點感想:
1.活動過程生動有趣,自然流暢的蘊含著活動的目標。
仔細閱讀故事,我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著兩條線索,第一條是“讓誰先吃好呢”,這就象一個謎,始終貫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第二條是動物們按某一特征進行高矮、大小、長短、輕重的排序,這正是本次活動的價值所在。在活動設計中,我把握住了這兩條主線,制訂了具有適宜性、指向性的活動目標,即以“讓誰先吃”的故事情景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動幼兒對于排序經(jīng)驗、比重經(jīng)驗的不斷建構。整個活動過程生動有趣,兩條主線并駕齊驅、相互交織,若隱若現(xiàn)、相互貫通。在主題鮮明的情景化教學中,自然無痕的滲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稱重游戲、符號的實際運用。活動目標在過程中自然展現(xiàn)、層層鋪展、一一達成。
2.提問設計恰到好處,推波助瀾的激活著幼兒的思維。
活動中的另一個亮點是,教師的提問有價值。教師有效地運用了設疑、插問、推問等方式,不斷的幫助幼兒遷移生活經(jīng)驗、游戲經(jīng)驗、知識經(jīng)驗,激發(fā)著幼兒對于作品內容的好奇與探究,激活著幼兒多方面思維的訓練。可以說,有效的提問使整個活動體現(xiàn)現(xiàn)結構嚴謹、自然流暢的特點,有效的提問使幼兒的思維在“聚合”和“發(fā)散”間自然轉換,使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多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