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三只猴子》評課稿
4月2日聽了機關幼兒園魏老師的音樂活動《三只猴子》。
《三只猴子》是一首簡單、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它表現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這種情形與幼兒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很容易引起共鳴。
魏老師完成了《三只猴子》活動目標。為學唱歌曲,初步體會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在聽聽、說說、玩玩過程中理解歌曲的內容;嘗試用不同的節奏表現歌曲,培養幼兒感知節奏的能力。
過程中共有四大部分,首先有一個鮮明的導入,今天這么多老師來看小朋友們學本領,小朋友高不高興?高興的話就唱出來(練習發聲:我們今天真高興,啦啦啦啦啦)
第二部分欣賞歌曲《三只猴子》,由老師提問:你聽到了什么?引出歌曲的內容,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第三部分老師知道有一個地方,那里叫節奏王國,里面有很多很多蹦蹦床,想去那里玩的小朋友,要根據節奏把歌曲《三只猴子》跳出啦,才能去,練習跳節奏(出示很多不同節奏),練習完后,跟著音樂跳(請幼兒上臺表演)
第四部分出示節奏卡,播放音樂,每組根據自己的節奏跳出來。
整個過程中,老師的準備很充分,教學目標很好的完成了,幼兒的注意力始終被老師所吸引,幼兒玩的很開心,從活動中我能感受到歌曲帶給他們的歡樂,幼兒跳節奏的準確性也很高,不足之處就是在課前分組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由于和幼兒原本座位的混淆,有些幼兒分不清自己是哪一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