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獅王的一天
本節課,教師共分了三個領域,一步步將活動內容讓幼兒自己主動接受,首先語言課中,教師根據音樂情節講述了一個小故事《獅王的一天》,結合本幼兒園近期舉行的全園活動“閱讀節”,幼兒主動要求根據故事內容表演童話劇,在分小組合作表演中,孩子們自然的根據故事情節配上了合適的動作。接著美術課中,教師根據音樂情節將故事分成六個層次,請幼兒小組合作繪畫《獅王的一天》,集體評選出每個層次最形象的設計用于之后的音樂課中。最后在音樂課中,教師并沒有出示現成的教學圖譜,而是將幼兒在美術課上設計的圖標,根據音樂結構一一匹配擺放的,孩子們看了自己的畫被教師使用很有成就感,積極性更高。因為有了前期語言課和美術課的鋪墊,在本節音樂課中孩子們可以輕松愉悅的享受音樂,大膽創編動作。
活動目標:
1。 掌握樂曲的結構,隨樂分角色表演。
2。 通過自制圖譜的幫助,了解音樂的結構;通過討論、交流創造性地表現獅王的威武,小動物議論等豐富的動作。
3。 感受各角色的心理活動以及和同伴交往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用上肢動作表現“獅子的發型”。
1、師:這有一只獅子,他最近總是不高興,他覺得每天都是這樣的發型,已經厭倦了。他想換個新發型,聽說大三班的小朋友都給獅子設計過發型,獅子決定過來看看!
2、展示作品。根據幼兒設計發型進行評價。
師:看看這個設計的是什么樣的發型呢?如果你是“狐貍”理發師,你怎樣用小手將獅王的發型表現出來呢?
師:除了這樣表示還可以怎么表示呢?
二、幼兒創造“游行”動作。
1、師:你們給獅子設計了這么多不同的發型,獅子太高興了,忍不住要去森林里給小動物們好好欣賞一下。
2、師:獅子會怎么走向森林呢?
三、幼兒創造“獅子擺酷”造型。
1、師:獅子走到森林中,許多動物都跑來看著他,獅子得意的擺著很酷的造型,獅子會擺什么樣的造型呢?
2、幼兒做動作,加音樂。
四、小動物們議論獅子的新發型。
1、師:小動物們突然看見了獅子的新發型,他們都開始議論起來,咦!他們會怎么議論呢?
2、幼兒做動作,加音樂。
五、獅子大叫。
師:當獅子聽到有小動物說他發型不美,他會怎么樣呢?
六、探索獅子、小動物的造型并隨樂表演
1、師幼共同探索小動物的造型——隨樂學做動物表演——師扮演獅子,幼兒自己隨樂做動物的動作
2、完整隨樂,師扮演小動物,幼兒扮演獅子 。
七、分組合作,幼兒分成六組
要求:(1)分角色準備。討論:有哪些角色?
(2)動作要隨樂。
(3)觀看時做文明的觀眾。
活動反思:
1、感受音樂,理解音樂。
作為創造性韻律活動,本節課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在欣賞音樂之前,我安排了美術活動,“誰是森林之王?用線條表示獅子的吼聲,并模仿。”幼兒的情緒被調動,動物是他們最喜愛的,所以幼兒在模仿獅子吼聲時是搖頭晃腦、栩栩如生,把他們的童貞盡情地表達出來。并有創意地、自由想象畫出獅吼的線條來。
2、主動學習,志在創造。
本節課讓幼兒欣賞樂曲,并反復聆聽,加深對獅子在音樂所表現的形象的記憶和理解。在這樣的前提下,進一步為幼兒提供感受音樂的空間。使幼兒自主的開動思維理解音樂,用身體去表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