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老鼠上燈臺
一、活動由來 在開展“動物狂想曲”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學習了很多有關動物的歌曲。為進一步引導幼兒通過自主學習和大膽實踐體驗多種演唱方式,提高孩子們對歌曲的理解能力,激發孩子們對歌曲演唱的興趣,使孩子們在有趣的游戲中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我嘗試開展此次活動。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多種方法演唱歌曲,初步感知體驗二聲部、三聲部的合唱。 2.激發幼兒用不同的合作表演形式提高歌唱的興趣,并產生初步的默契感。 三、活動準備 木偶臺,老奶奶、貓咪、老鼠的手偶,音樂磁帶,鋼琴伴奏等。四、活動過程 1.玩有關小老鼠的音樂游戲進場。 教師扮演老鼠媽媽,小朋友們扮演老鼠孩子。老鼠媽媽說:“孩子們,我們一起出去玩吧!”老鼠孩子跟在老鼠媽媽的身后,跟著音樂的節奏,東瞧一下,西看一下,踮腳尖悄悄走三步,很小心地和老鼠媽媽出來玩。正在又蹦又跳,玩得高興的時候,大花貓(配課老師扮演)一聲叫,把老鼠們全都嚇回了家。(幼兒坐回小椅子上) 2.氣息練習:喘氣,嘆氣。 教師引導語:“哎呀呀,剛才真是嚇死我了!多虧我們跑得快,真是太累了。”老鼠媽媽和老鼠孩子們一起喘氣,最后大家深深地嘆一口氣。 3.講述故事《老鼠上燈臺》,小朋友跟著學唱歌曲。 教師引導語:“這兒有一幢小房子,我們來看看房子里發生了什么事情。” 木偶故事表演:房子里住著一位老奶奶,她家要來客人。晚上老奶奶點上油燈,做了一些蔥油餅就睡下了,這時洞里的老鼠聞到香味出來了。(幼兒邊聽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邊看手偶表演,共三只老鼠:小老鼠,大老鼠,老老鼠。) 教師引導幼兒跟唱。 4.引發幼兒討論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演唱此歌曲。 教師引導語:“這首歌曲很有趣,是一首瑯瑯上口的歌謠,而且大家很快就學會了。大家看完表演,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演唱?” (1)對于幼兒提出的建議,教師創設機會讓幼兒充分嘗試和體驗。 (2)教師重點指導幼兒三聲部的合唱。 ①教師:“老師也有一種好的演唱方法,我需要兩個小朋友和我配合。一個學貓唱‘喵—,喵—’另一個學老鼠唱‘吱吱,吱吱’。當兩種聲音和在一起時,保持一直唱個不停。”教師唱歌曲:“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哩咕嚕滾下來。” ②請幼兒嘗試合作演唱。自由選擇演唱的區域,一部分學老鼠叫,一部分學貓叫,一部分進行演唱。圍成三個圓圈,教師指揮,先請學貓叫的幼兒開始,之后融入小老鼠的叫聲,最后加入歌曲的演唱。 (3)分角色表演唱: 配課教師引導語:“我也有一種方法進行演唱,一邊表演一邊唱。”大家自由選擇角色,戴好自己制作的頭飾以及代表老鼠年齡的物品。如:代表小老鼠的圍嘴,代表大老鼠的領帶,代表老老鼠的胡子,還有貓頭飾。分角色進行表演。 5.小老鼠回家睡覺,教師進行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為“老鼠上燈臺”這首歌曲,嘗試了許多種演唱形式,我們還學習了三聲部的演唱及表演唱。以后,我們可以把這些多樣的演唱形式運用到我們學過的其他歌曲中,使歌曲表演更生動有趣。活動評析: 1.這節活動在內容的選擇和目標的確定上,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能夠緊扣《綱要》中藝術領域活動指導思想和大班幼兒發展目標,培養了幼兒喜歡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增強了幼兒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的能力。 2.教師以木偶故事表演的形式引出歌曲,幼兒十分感興趣。教師指導幼兒用不同方法演唱歌曲,幼兒積極參與并大膽表現自己,活動形式新穎、有趣,讓人賞心悅目。 3.教師的指導細致、到位,語言清楚、簡練。幼兒經教師的引導能調整自己的行為,十分投入地參與表演活動,表演得惟妙惟肖。教師以拉圈的形式指導幼兒分聲部演唱,有利于幼兒默契配合。4.教師以自己的情緒帶動幼兒,師生關系融洽,活動效果好。幼兒對歌曲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都得到了較充分的發揮和展現。不難看出,教師和幼兒都充分地體驗到了活動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