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搬家》教案(通用2篇)
《水搬家》教案 篇1
活動目標:1、體驗玩水的快樂。
2、養成遇事善于創新思考的好習慣。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1、玩水用的各種用具及玩具:
⑴大盆、桶。
⑵小盆、勺子、杯子、瓶子、碗。
⑶籃子、海綿、手絹、注射器、水管、海螺、塑料袋、煙盒、眼藥水瓶、浴棉、吸管、噴水壺、桔皮。
⑷紙類:衛生紙、報紙、卡紙。
2、磁帶《快樂的小溪流》、錄音機。
3、教學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春天天氣干燥,小樹苗口渴了,你愿意幫小樹苗澆水嗎?
2、給水搬家。(播放背景音樂)
⑴第一次幼兒自選工具(第一組工具)運水,要求每人只能運一次。及時總結幼兒表現:你剛才選了用什么工具運水?
⑵再次運水。提問:除了用容器外,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將水運走?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想出與眾不同的新方法。幼兒大膽發言后,出示第二、三、四組工具,幼兒自由選擇工具運水。 教師總結幼兒表現,看孩子使用了哪些與眾不同的方法,對于比較特殊的方法,可以請孩子進行演示。
⑶如果有孩子選擇了用紙運水,和孩子一起探討用紙運水的不同方法以及不同的運水有什么不同。
⑷再次分組活動,每組選一名幼兒幫水搬家,只運一次,看哪一組選用的工具最多?總結幼兒表現。
3、幼兒依據生活經驗討論發言:水的用處。
4、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水搬家》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科學活動,體驗和同伴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的樂趣。
2.能運用工具搬運水,感知水具有流動性、水會占據空間但沒有固定形態等特點。
3.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大水盆(裝上約2/3盆的水)、大水桶、沒底沒蓋或扎有許多洞的礦水泉水瓶、塑料膜、大小不同的瓶蓋、布質疏松的小布袋、各種扎有大小洞的小包裝袋、海綿。
(2)皮筋、剪刀、膠布、毛巾、拖把,記錄表,不同形狀、大小的杯子和瓶子,水管,塑料布等。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雙手抓不住,用嘴存得住。煮飯和洗衣,都要請它來。"(謎底:水)
2.出示各種盛水工具,引發幼兒猜想。
師:我們用手抓不住水,如果想把大水盆里的水運到大水桶里,有什么辦法呢?"
(1)兩兩交流:我有什么好辦法?
(2)教師出示各種盛水工具。
師:"這些工具哪些能幫助我們把大水盆里的水運到大水桶里?"
3.幼兒實驗,教師觀察指導師:"用這些工具來運水,看哪組想出來的方法最多,運水最快?"
(1)提出活動要求一桌一組玩運水游戲,與他人合作,不爭搶工具。
小心不要把水撒到身上。
實驗完工具要放在規定的位置,用毛巾把桌子擦干凈。
聽到音樂結束實驗。
(2)幼兒實驗。
引導幼兒記錄本組所用的運水方法。
4.交流討論
(1)請各組派代表介紹運水方法。
(2)提出質疑并討論:為什么有的組運水的速度比較慢?
(3)教師小結:水會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運水的工具有洞,運水的時候水會從洞里流出來。
5.引發問題,拓展幼兒探究師:"可以怎樣改造這些漏水的工具,使我們在運水的時候不把水灑在地上?"
(1)小組討論:可以怎樣解決漏水問題?
(2)小組改造漏水的工具
(3)開展運水比賽,教師重點觀察每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效果。
(4)交流分享:你們組是怎樣解決漏水問題的?
(5)教師小結:運水時要選用沒有洞或縫隙的工具,或者將洞或縫隙堵住,水就不會流出來了;不要裝得太滿,否則容易將水灑出來;有適合運水工具和辦法,要耐心細致地去完成,才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