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小狐貍的變身法
一、活動教案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故事情節。2、樂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勇于創新,積極續編故事情節。3、懂得有了本領能為朋友帶來快樂的人,才會有更多的朋友。
活動準備:圖片4張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活動。
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小狐貍的變身法》。你們知道什么是變身法呀?把自己變成另外一件東西或是另一個人,這樣的本領就叫變身法。那么小狐貍變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
2、觀察圖片,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圖一):森林里住著一只小狐貍,有一天它對爸爸說“我學會了神奇的變身法,可棒啦!”小狐貍會變什么呢?(幼兒自由談)小狐貍會變的東西可真多呀!狐貍爸爸做了個什么動作?他會說什么呢?
(圖二):咦——來了誰?看到小兔,小狐貍偷偷笑道“哈哈,讓我用變身法來著捉弄它一下吧!” 小狐貍會變什么來捉弄小兔呢?小狐貍究竟變了什么呢?喔,原來它“吱溜”變成個蘑菇。
小兔看到大蘑菇,連忙去摘,可是...... 會發生什么有趣事呢?
你們猜的都很有意思,到底怎么了?我們繼續聽: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誰知蘑菇跳來跳去,怎么也采不到。累得氣喘吁吁,暈頭轉向。小兔正納悶,小狐貍恢復了原樣,它會對小兔說什么呢?小狐貍說這些話的時候,態度怎么樣?小狐貍得意地說 :“瞧你這只笨小兔,上我的當了吧。這蘑菇是我變的呀!”聽了小狐貍的話,小兔的心情怎樣?
(圖三):小兔生氣地走啦,小狐貍又遇到了誰?看見小貓,小狐貍會怎么想?小狐貍一瞧:嘻嘻,這肯定也是只笨小貓,讓我也來捉弄它一下。這次它會變什么,會想什么主意呢?
看,小狐貍變了什么?“吱溜”變成塊石頭來捉弄它吧。小貓走著走著,忽然腳底下冒出塊石頭,它怎么了?
小狐貍恢復了原樣,會對小貓說什么?小狐貍得意地說:“瞧你這只笨小貓,上我的當了吧。這石頭是我變的呀!”小貓也生氣的走了。(圖四):小兔、小貓都不理小狐貍,小狐貍沒有朋友了,這時候,它的心情怎樣,又會想些什么呢?
它趴在地上想:為什么它們都不理我呀?一個人真沒勁,我得想個辦法 ,和它們重新做好朋友。猜一猜,小狐貍會想什么辦法和小兔、小貓重新做好朋友?嘩啦啦,聽,什么聲音?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小貓、小兔都沒帶傘,正著急呢,小狐貍看見了,會怎么做呢?
就像你們猜的一樣,小狐貍“吱溜”一下變成一把大傘,為小兔、小貓擋住了雨,它們又成了好朋友。小狐貍終于用變身法幫助了別人,它的心里可真高興啊。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小狐貍嗎?為什么?
3、完整欣賞故事。
4、續編故事。小狐貍高興的想:原來有了本領,只有幫助別人,才會贏得真正的朋友,才會更加快樂!”于是,小狐貍決定以后要更多的幫助別人,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想一想,森林里還有誰遇到了難題,小狐貍會用變身法怎樣幫助它,請你編進故事里。
5、拓展經驗。小狐貍的變身法可真厲害,幫了別人這么多忙,如果你也學會了變身法,你會干什么?小結:對呀,只有真誠地幫助別人,才會贏得真正的朋友,才會更加快樂!
二、活動反思
我班幼兒特別喜歡聽故事、講故事,而以傳授作品為主的單向性教學模式,往往不能滿足大班幼兒積極思考、主動表現的強烈愿望。為了體現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我嘗試著設計以故事情節為線索,以開放性、假設性的問題為中介,以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求異、自主表達、勇于續編為核心,展開整個教育活動。從活動結果來看,幼兒比較喜歡這樣的語言環境,活動中想說、敢說、愿意說,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通過活動的開展,我得到了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