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 語言:聰明的小雞
設計意圖:這個讀本的圖大于文,畫面所蘊含的內容比文字更豐富,而這時大班的幼兒也具備了一定的創編能力,所以我想讓孩子通過觀察圖畫,理解故事發生發展的過程,并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地。即興創編故事,不光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對幼兒思維也是一大挑戰,《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連,可見培養幼兒前閱讀的能力多么重要。大班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和最佳期,所以老師有責任為他們創造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夠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在本課時中,老師在和小朋友總結分享時,老師拋出了一個小問題,從故事中過渡到自己身上,讓幼兒思考“如果你遇到強大的困難怎么辦?”我認為這樣可以遷移幼兒的知識經驗,達到一個情感的提升。在結尾時請小朋友即編即演,意在引導幼兒體會可以用多種形式表達對閱讀內容的體驗和理解。
充分收集利用壞掉的圖畫書,把各種能用的形象收集起來,給幼兒充分想想的空間,自由發揮,自由創編。
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征和現階段水平,希望孩子通過活動習得什么知識經驗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在閱讀中尋找榜樣,通過活動能給孩子帶來什么啟示,積累什么樣的什么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1、能理解圖畫的內容,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講述。
2、積極參與閱讀活動,能發現與情節相關的圖畫線索。
3、感受故事主人公遇到困難勇于克服的精神。
活動準備:圖片、 書的ppt 收集舊圖書剪貼畫
活動過程:一、以編故事的形式層層深入導入主題
提示語:小朋友喜歡聽故事嗎?那你們會編故事嗎?我來考考你。點出樹的圖片,提問:誰能用好聽的語言來描述這棵樹?(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點出狐貍小雞的圖片,提問:小雞和狐貍碰在一起會發生什么事情呢?(鼓勵幼兒編的和別人不一樣)
點出全圖,提問:老師把這三幅圖放在一起,誰能編個好聽的故事?把它們都編到你的故事中。(肯定幼兒編的故事)過渡性環節,檢測孩子預知的經驗,為孩子掌握整個故事的結構埋下伏筆
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個故事,講的也是狐貍和小雞的事情,但是和每個小朋友編的都不太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轉折性語言,自然而然的轉移到活動的重心上,并點出了故事的主角
二、觀看圖書ppt
第一頁:在一個大大的農場里,農場主養了很多的小雞,這只小雞在干什么呢?(散步,走路,開心地唱著歌呢)小朋友仔細看看大書的后面還躲著誰呢?我們看看它的表情,它想干什么呢?
第二頁:這只狐貍怎么樣?小雞的反應是什么?提出猜想:那—狐貍追上小雞了嗎?
點出圖片,哦狐貍真地追上小雞了,這時候狐貍什么心情?(很高興)什么表情?它會跟小雞說什么呢?
教師小結:這是一只非常聰明的小雞,這時候它雖然很害怕,但它腦筋一轉就想出一個主意來,它想到了什么呢?
分小組的自主性閱讀,滿足每個孩子說的愿望,提高滿足感。
點出圖片,請小朋友集體討論:小雞想了什么辦法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細節。老師傾聽小朋友討論的結果。請小朋友表演小雞和狐貍的比賽過程。
提出疑問:狐貍這么大的叫聲會把誰給引來呢?你是怎么發現的?我們來看看是不是這樣?
點出圖片,哦,誰來了?他在干什么?點出圖片,教師點題:小雞沒有狐貍的力氣大,沒有狐貍的叫聲大,但是小雞得救了?小雞比狐貍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