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朱家故事
設計意圖: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語言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第一、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第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第三、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第四、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第五、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優秀繪本是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想法和感受、豐富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媒介和載體,是以一定的語言情境內容表達和交流個人觀點與想法,是幼兒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的主要表現之一。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現代社會中獨生子女的典型現象,很多孩子甚至包括孩子的父母都沒有分擔家務活的意識。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是一種家庭責任感的培養,也是一種傳統美德的熏陶,其中更蘊含著對其他家庭成員的一種關愛。
選擇這個教材是因為《朱家故事》和我們幼兒園的特色課程“中華傳統美德”相結合更多關注孩子的德育教育。而勤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我們現在的課程中似乎太少了。所以通過故事的風趣幽默,故事情節起伏波折將深刻的道理蘊含在故事中:家務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家人共同承擔的勞動,讓幼兒懂得愛做家務是一件快樂和光榮的事情。雖然故事來源于國外,但是內涵卻是和中華傳統美德相一致的。
在設計這個活動時考慮到這是故事情節生動且有幾處轉折,因此在導入部分的過程中,首先就對“朱”和“豬”兩個漢字進行解讀,為后面的環節做好鋪墊。然后通過分段欣賞幫助幼兒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從中懂得做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共同承擔的,并通過想象和表達來理解內化主題。在完整欣賞的環節中,孩子們可以盡情體驗文學作品的風趣和幽默,培養傾聽習慣,鞏固經驗。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懂得做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
2、仔細觀察畫面,能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和表達。
重點:懂得做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
難點: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和表達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家中家務活的分工情況
環境準備:
布局:15把椅子擺放成弧形(后附圖)
材料:繪本《朱家故事》的ppt,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封面導讀——引出線索、產生興趣
重點提問:
1、猜猜這個故事發生在誰家?這兩個字有什么不一樣呢?(這兩個字雖然都念zhu,但意思不同,一個代表人的姓,一個是指動物(懶豬的豬),如果搞錯了就會鬧笑話的。
2、看看朱家有幾口人,都有誰?封面上的這幅畫覺得奇怪么?
小結:朱爸爸和他的孩子實在太懶了,連走路都希望讓媽媽背著,媽媽太累了。
二、分段解讀——觀察畫面、分析情節、體驗感悟
(一)介紹朱家的一天,理解朱媽媽的辛苦
重點提問:
1、看,朱爸爸和兒子們張大嘴巴在喊什么?朱媽媽在干什么?(觀察畫面)
小結:原來只有媽媽一個人在準備早餐,朱爸爸和孩子們只是等著媽媽把早餐送來,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做。
2、吃完早餐,朱爸爸上班去了,兩個兒子也上學去了。朱媽媽又在忙什么?
小結:朱媽媽不但要上班,她還在上班前把每個人的碗洗的干干凈凈,被子鋪的整整齊齊,把家里打掃的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