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線條》教案(精選2篇)
《神奇的線條》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
前段時間我上過這么一節(jié)活動課: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線和色》。在活動中我發(fā)現小朋友的思維非常局限,畫來畫去都是那么幾條線條,一幅畫沒有具體的內容。說白了,就是連幼兒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畫的是什么。可見,他們對線條的想象程度還不深入。又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應該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想象力,可是,本班幼兒在這方面比較薄弱,針對我們大四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一大班綜合活動《神奇的線條》。讓他們從中進行充分的講述,大膽想象,從而逐漸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1)、能根據簡單的各種線條(波浪線、弧線、鋸齒線、直線等)結合生活經驗編述故事
2)、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
重點: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
難點:根據線條結合生活經驗編述故事
活動中主要通過以幼兒為主,讓幼兒充分講述,大膽講述,啟發(fā)示教學法來突破重難點。
3、活動準備:《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精神我做以下三方面的準備
1)、一張白紙(畫上兩個點為一排,一共三排)
2)、白紙每人一張、勾線筆1支,地上畫有各種線條的迷宮
3)、音樂、磁帶、錄音機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活動,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采取相互尊重、協(xié)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并共同學習與成長。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創(chuàng)設法:利用走迷宮這個幼兒喜歡的游戲活動,將幼兒引入到活動中,極大地調動起孩子講述的欲望。如:剛才我是從直線上走過來的;我是從波浪線上過來的等等。
2、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給幼兒講解,把事物和教具呈現給幼兒看,幫助他們獲得理解。比如活動中我邊畫邊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
3、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4、啟發(fā)示教學法:當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幼兒無法回答或者不知道從哪個方面回答時,教師用語言或者動作給予啟發(fā)。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與講述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升華了想象。
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觀察法:通過觀察教師邊畫邊講故事,為下環(huán)節(jié)做了一個鋪墊。
2、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走一走、畫一畫、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線條產生興趣。
3、操作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就采用了操作體驗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用各種線條描述故事,同時注重幼兒的語言交流,體現了生生互動。
四、說活動流程
本活動整個過程分為五個流程進行。
感受線條的流暢——能根據各種線發(fā)揮想象力線條象什么——利用線條創(chuàng)編故事——幼兒邊作畫,邊編故事(播放音樂)——延伸活動
第一環(huán)節(jié):感受線條的流暢
首先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以“老師帶孩子們到線條王國玩”,“走線條迷宮”線索讓幼兒走走、看看、說說引出課題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其次是幼兒已有經驗的體驗,通過小朋友講述線條名稱教師逐一畫出,并做相應的徒手練習,為以后的環(huán)節(jié)做了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能根據各種線發(fā)揮想象力線條象什么
以兩個小點點吵架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想象辦法,許多孩子都能想到用各種線條來幫助他們,同時通過教師的演示,進一步提問,這些線條讓你想到了什么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為以下活動的開展做鋪墊,這里其中也滲透了科學領域的內容即兩點一線,其次是個別幼兒操作,其他幼兒講述,有了以上的經驗,小朋友的想象里自然會更加廣泛。
第三環(huán)節(jié):利用線條創(chuàng)編故事
之前所有的內容就是為這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的。教師用各種線條一邊作畫一邊引出好聽的故事內容,然后提問:這條線條代表故事里的什么?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幼兒自己動手邊畫邊編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環(huán)節(jié):幼兒邊作畫,邊編故事(播放音樂)
這里,我利用輕柔的音樂為幼兒提供了輕松、自由的空間,發(fā)揮幼兒活動的主動性,在滿足幼兒練習繪畫線條的同時,也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操作中由于幼兒的能力存在差異性,完成任務有快有慢,我請先完成的幼兒找老師或者已好的幼兒說說自己畫里藏的故事,讓孩子在等待中結伴交流,獲得成功的喜悅,在講述活動時,由于時間關系,我只請了兩位幼兒講述,其他幼兒也有講述的欲望,于是,我將活動作為延伸讓他們與同伴互講,從而滿足他們的想法,進一步體驗講述語言的樂趣。
活動結束了,但是“活動”還沒有結束。小朋友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想象力,因此,我讓幼兒回家繼續(xù)用各種線條編故事。
《神奇的線條》教案 篇2
我覺得美術教學活動應該是一件特別愉快而美好的事兒。今天我正是在這種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完成了整個活動。我把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線條讓孩子感知、欣賞,在活動過程中努力做到:激發(fā)幼兒對線條的興趣,擴充幼兒的知識面,開闊幼兒的視野;增加幼兒對線條美的感受,激發(fā)他們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鼓勵幼兒大膽地用線條;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活動的敏銳度。 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遵循幼兒為主體的理念,突顯在以下三方面: 送給了孩子一雙慧眼。活動一開始以輕松歡快的《花好月圓》音樂和優(yōu)美形象的綢帶舞蹈自然地將幼兒帶入了一個美的境界。孩子們沒有理由拒絕美的東西,他們一個個凝神屏氣,睜大好奇的雙眼,感受眼前的一切,首先給了孩子們視覺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直接看到的美,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很自然地讓幼兒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提升到了欣賞,他們在愉快的欣賞舞蹈中認識了各種線條,培養(yǎng)了幼兒對線條的敏感性。這為接下來讓幼兒欣賞線條作品和創(chuàng)作線條畫作了很好的鋪墊。陶醉在音樂與舞蹈中的孩子們,他們的心情是愜意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的心智被開啟了,眼睛也閃光了。 還給了孩子一份自信。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現。因此,在欣賞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特別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讓幼兒欣賞神奇的線條作品,豐富了課堂內容,拓展了幼兒視野。欣賞中能做到與幼兒平等對話,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現,而不是以自己的欣賞視角來壓制幼兒。由于《老爺爺的呼嚕聲》這幅線條作品對幼兒的視覺沖擊力較大,想象余地也較多,所以我就有重點地與幼兒一起欣賞,欣賞中加上了“模聲”啟示,讓幼兒視聽結合,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充分拓展了孩子的想象空間,孩子們也和老師一起邊呼嚕著邊用手比劃著高低不平的波浪起伏線,滿足了孩子們感受美、表現美、釋放美的欲望。在設計此過程中已突現了一種滲透意識,那就是我們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來源于生活。欣賞與表現時,我始終給孩子以親切的眼神、鼓勵的點頭、會心的微笑、贊賞的話語,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自我體現的快樂。看得出來,孩子們在運用語言和肢體動作時,都能毫無保留的將作品的意韻顯露了出來。 贈給了孩子一個平臺。欣賞與操作、表演相結合,有效地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yǎng)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情感與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老師的一句“用自己喜歡的神奇線條將海底世界變得更熱鬧些吧!”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受著大師的線條畫風格,進行著藝術表現,看得出:畫面中的魚兒有的在唱歌;有的在兩兩說著話;有的在水草邊吹著泡泡還跳著舞呢!——真是一幅熱鬧的場面!“小畫家”們將自己筆下熱鬧的海底世界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后,我又巧妙地以線條舞游戲收場,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扮演著一條條活潑可愛的小魚兒,時而以波浪線起伏、時而以螺旋線轉圈、時而以直線下沉等,歡快地在水中跳著線條舞,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通過表演,幼兒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他們一個個神采飛揚,激情四射,我覺得這正是幼兒對線條的感受、理解與表現的再一次體現。也許這正是我的精巧設計意圖所在吧。 總之,我的這節(jié)活動讓我感受到了美術新課堂的活力,新課堂的色彩,給了我很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