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幼師教育隨感
大家都知道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講,最重要的就是常規的訓練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從開學到現在,我一直在不斷的摸索出最適應孩子的方法。通過觀察和反思,我深深體會到幼兒教師細心的觀察,細微的情感和及時的鼓勵,都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催化劑,同時,教師的言行舉止猶如一面鏡子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直接影響到幼兒行為習慣的建立。
《幼兒教育學》中關于小班幼兒發展特點提出:1、幼兒對教師有很強的依戀,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認可。2、處于直接行動思維階段。3、行動易受情緒的支配。4、愛模仿辨別是非能力差。5、開始關注同伴,社會性得到初步發展。6、語言發展快,愛說話。7、動作迅速發展。8、感知覺迅速發展觀察力有待提高。
對于小班剛入園的孩子來說,他們離開溫暖熟悉的家庭,獨自進入全新的“社會”生活、游戲,其中在獨立性、社會性等方面都存在著極大的挑戰。而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教師情感上的的依賴和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和鼓勵,老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幼兒的感受,情感投入要真切,語言要親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組織幼兒一日生活及教育教學活動。在教育常規上堅持一貫性一致性,靈活性原則,在保育常規上還要與家長配合,共同幫助幼兒做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加強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當然在教育過程中,我們重視以情感教育為主,讓幼兒真正切身體會到常規的重要性。
我們深信“教育歸根結底是情感的交流,而語言就是情感交流的最好方式。”我們要用一顆愛心去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善于撲捉每一次瞬間即逝的教育契機,不失時機的給予鼓勵,對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一定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以上是我通過教育實踐總結出的一些感悟,在以后的一日活動中我們將更細心的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言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鼓勵,幫助幼兒改掉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