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的教育筆記
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給孩子穿多少衣服,確實犯難。其實,辦法還是有的,那就是要能脫、能穿、能加能減。穿上一件棉襯衫或長袖t-恤,加一件外套,熱了可以脫掉外套,冷了可以披上。褲子嘛,勸各位奶奶們,棉毛褲真的不必了,可憐孩子捂得很難受的。看看寶寶們穿的衣服,有的已經是裙子,有的竟然還是毛線褲。多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們發現,穿得少的往往抵抗力強,不容易傷風感冒,而那些穿得鼓鼓囊囊的,總是鼻涕咳嗽不斷,還總以為是大人照顧不周。幾乎無一例外!
唉,那些愛給孩子穿得里三層外三層的,任我們怎么勸,都是聽不進的,有時還惹得奶奶外婆們臉上頗有不悅之色。可是每每看見孩子穿得一層又一層,我的心里也是很不舒服的,好像穿在自己身上一樣難受,不知道那些愛孩子的奶奶外婆甚至媽 媽們,有沒有試過自己穿了那么多以后是什么感覺。
孩子的抵抗力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運動獲得的,運動加速血液循環,使得身體自己產生熱量而暖和起來,而穿得巨多的孩子動彈都不便,哪談的上運動,沒有運動的孩子穿得再多也不會暖和。
三分饑、三分寒,孩子才能長得快啊。
以下是摘錄自晚報的一篇文章,我節選一段:
“吃苦受凍”的孩子更健康
本市有一所外籍子女學校,在相互交流中竟然發現這所學校竟然是“三無”,無校車、無食堂、無宿舍,他們倡導步行上學,將此視作晨練的一部分;自帶午餐到校,三明治、米飯團等,中午就吃冷的,認為這樣能鍛煉腸胃。在我們的學校里,如果遇到飯菜的口味差點,住宿條件艱苦點,或許早就意見一大堆了。這樣的細節真實反映了中外在下一代培養上的觀念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