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科學的管理模式,推進教改的深入發展
作者不詳幼兒園好比一個“處處充滿愛心、時刻追求進步”的家庭:“孩子”是那些活潑可愛的幼兒,“母親”是鞠躬盡瘁、辛勤勞動的教職工,而“父親”則是指統籌安排、決策決議、勞心勞力的園務領導。“家庭”的管教管道、衣食住行等繁瑣事物正切實的反映出幼兒園工作的多面性、復雜性和細致性。如何使這個“大家庭”團結齊心、與時俱進?只有創設科學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努力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才是唯一之道。
1、積極投身人事制度改革, 從源頭上抓管理。
管理的“中心”是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質,調動人的積極性。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轉變用人機制,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新型的用人機制就是要讓“能者上、庸者下”,打破舊的“鐵飯碗”和傳統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局面。教育幼兒園于98年就實行了園長負責制,內部實行分層管理,責、權、利結合,并建立監督檢查系統,職責清楚、層層負責。崗位責任到人,經濟核算到組。在此基礎上,實行全員聘任制、轉崗聘用、優化組合等,這樣一來,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隨著教職工教育觀念逐步改變和教育思想的不斷更新,促進了園內保教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規范管理,健全機制,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斷上新臺階。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而教育活動的組織是實現幼兒園整體目標的手段。教師專業素質的強弱,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和發展,也影響幼兒園整體教育水平。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和根本保證。
(一)抓好教師“思想陣地”建設。
首先從政治思想工作做起,加強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定期組織教師參與政治理論學習,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如“演講會,討論課、職業道德知識競賽”等。幫助教師深刻領會“規程”實質,端正教育態度,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質量觀和服務觀。同時,充分發揮黨、團支部、工會的作用,豐富教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及時了解他們工作、生活中的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這樣,創立了良好的園所文化,增強了園內凝聚力。
要規范教師的行為,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以此使每一個人、每一項工作有章可行,有尺可度。比如考核制度,先確立考核標準與獎懲條例,采限自評、集體考核等多種方法,按月對教職工的思想品德、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進行全面考核和評價。將教職工的報酬與工作的責、質、量、績掛勾,實行優績優得,責重酬厚。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使教職工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各盡其責、各顯其能。
(二)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1、根據每名教師的不同能力、性格及工作需要,幼兒園采取了“全局考慮,統一安排,合理調整”的用人方法。為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堅持實施“四結合”方式,即自學與集體學習相結合,專家講授與現場指導相結合,外出學習與園內相互觀摩學習相結合,學歷進修與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相結合。同時,開避孕藥一系列科學、規范、有序有崗位練兵活動,如優質課競賽、優秀論文和教案評比、藝術教育觀摩課、創設環境評比、六項全能競賽、教師繪畫及手工作品展等。這樣一來,多渠道、多層次,多途徑的提高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幫助教師掌握了先進的教育觀念,不斷轉化大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